文学五一

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第24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合照结束大家就该散了,这时候大学毕业不穿学士服,大合照结束后也没有各自照相的环节。
    但班上很多同学都觉得今天分开以后,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提议大家一起聚一聚。
    虽然大学期间有人不太讨喜,比如丁梅,就不怎么受班上同学待见,因为她爱嚼舌根,明明没什么能力,却又谁也看不上,身上毛病不少,但要说她特别坏,也不至于。
    总的来说,大学四年里,他们班同学的相处还算融洽,现在要分开了,想聚一聚的人不少,七嘴八舌讨论完,也不另外找时间了,浩浩荡荡地往校外去。
    这时候同学聚会的活动不如后世丰富,大家最多一起逛一逛,吃顿饭。
    寒冬腊月的大家都没什么兴趣散步,而且马上就到午饭时间,所以出了校门后,大家直奔饭馆。
    正是前两天苏婷他们吃饭的那家。
    虽然这两年学校外面开了不少私人饭馆,但大多是小馆子,卖炒粉炒面之类,主打便宜实惠。能请客吃饭的就那么几家,而这几家之中,口碑味道好的只有一两家,这家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人多,饭馆包间坐不下,好在楼上大厅也摆了几张圆桌,他们坐着刚好。
    坐下后,老板上来发了几份菜单,大家商量着点菜,白酒啤酒都点了不少,大家嘴上都嚷嚷着不醉不归。
    最后大家果然醉得一塌糊涂,女生稍微强点,男生好几个都喝趴下了,桌上菜品差不多清空,酒席也该散了。
    但大家没有立刻离开,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散,不知何年何月能再见。
    只是大家聊得再热火朝天,离别的愁绪仍悄然弥漫开,不知不觉间,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二楼归于沉寂,直到有心思细腻的女同学哭出声。
    其他人迅速被她的哭声感染,有人流眼泪,也有人红眼眶,不知是谁起头唱起了《送别》,声音从一个人传到两个人,歌声飘出窗户,飘至楼下。
    有食客听到歌声,好奇地问老板楼上怎么了,老板说道:“复大今天不是办毕业典礼吗?一群毕业生,估计是要分开了舍不得。”
    众人恍然,又有些羡慕,青葱岁月啊!
    ……
    唱完离别的歌曲,大家开始散了。
    众人陆续下楼,喝醉的也被同学扶了下去。
    班上同学分成两拨,留校的、被分配到外地的要回学校,分配在本地又或者本身就是沪市人的,要坐车回家。
    所以走出饭馆后,他们就要正式分开,各自拥抱道别。
    苏婷跟张洁、杨雨和李可三人一一道别,说道:“祝大家回去一路顺风,以后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能顺心如意。”
    到了马燕,虽然年后两人还要再见,但苏婷还是跟她拥抱了一下:“祝你早日解决烦心事,学有所成。”
    马燕回以祝福,并说道:“年后见。”
    ……
    因为听说附近有人卖房,所以毕业典礼结束后,苏婷没有立刻带着兄妹俩回去,而是忙活起了这件事。
    这次买房,苏婷没有瞒着兄妹俩。
    当然她想瞒也瞒不住,放寒假了,两个孩子每天悠闲得很,看她进进出出肯定好奇。正巧沪美寄来了改编费用,苏婷干脆告诉他们,自己要用这笔钱买房。
    这么说并不算撒谎,因为苏婷的确是这么打算的。
    慢慢闻言,疑惑问道:“我们以后是要住到新房里面去吗?”
    苏婷摇头说:“我们不住进去。”
    慢慢松了口气,她很喜欢海军大院和三阳巷的家,一点都不想搬到新地方,只是很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家里有房子住,而妈妈还要买房子。
    但她不懂,已经上高中,并很有商业头脑的贺焱很懂,开口说:“我们不住,可以租出去。”
    “租出去?”慢慢看向哥哥,“那是什么?”
    “就是把房子给别人住,以前我们跟段阿姨住一栋楼的时候,房子就是租的。”贺焱说完顿了顿,补充说,“租房要给房租,妈妈买到房子,把房子租出去,可以赚房租的钱。”
    慢慢思索着问:“妈妈把房子租出去,就可以赚钱?”
    “对,把房子租出去,妈妈不用干活就能躺着收钱了。”贺焱肯定道,语气里有一丝丝小羡慕。
    这就是他的理想生活啊!
    苏婷多了解贺焱啊,一听他这语气,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怕他就此躺平,打击说道:“得了吧,靠一套房的房租过日子,咱们全家都得饿死。”
    “啊?”兄妹俩同款疑惑脸。
    苏婷说:“这次我买的是单位盖的职工房,一层七八间,一间二三十平那种。”
    这次苏婷看的的确不是洋房,而是房主单位盖的职工房,房主家里有两间这样的房子,隔出了三个小房间,外加一个小客厅。
    这次想卖房,是因为房主想凑钱置换三室一厅的楼房。
    别看都是三室一厅,面积也都差不多,但原本就这么规划盖起来的房子,和单间隔出来的房子,住着的感受完全不同。
    前者厨房浴室一应俱全,后者厨房没有,大家全在走廊烧火做饭,厕所就更不用说了,一层共用一间,每天早上起床为了上厕所的事,邻里之间都要先吵一架。
    但这些烦恼是房主才有的,对那些单位没有分房,仍一大家子挤在一二十平小房子里的人来说,能住进这样的房子也是美事。
    因此,这房子并不愁卖,价钱也不会太便宜,毕竟改开以后,沪市的房价就一直呈上升趋势。
    好在苏婷为自己争取到的改编费用不算低,足够支付买房费用。
    将房子情况告诉兄妹俩后,苏婷说道:“这样的两间房,整租出去,房租不会超过十五块。”
    这几年沪市房价涨了不少,但租房价格还是那样,单间几块钱就能租下,两室三室按面积和条件算,像这样没有厨房和厕所的房子,房租还没她当初租周教授的房子高。
    苏婷继续问:“我们一家人,每月的生活费多少,你们知道吗?”
    慢慢茫然摇头,贺焱心里有点数,估算道:“五六十?”
    “少的时候五六十,换季买衣服,给家里添置东西的时候,生活费没有上限。”苏婷说完问,“你们现在还觉得,我跟你们爸爸躺着收房租就行吗?”
    兄妹俩齐摇头,但贺焱思考过后问:“如果有很多套房子出租呢?”
    有很多套房子出租当然能躺平,就像苏婷现在,每月收上来的房租多的不说,一两百是有的。
    但她没在兄妹俩面前露富,而是反问道:“你觉得买一套房子要多少钱?”
    贺焱想了想,摇头说:“我不知道。”
    “我刚才跟你们说的那两间房,买的话我这次卖动画改编权的费用,刚好够。”苏婷说完问,“你们自己算一算,这房子要出租几年,我才能把买房的钱赚回来?”
    贺焱成绩好,很快得出答案,报出数字。
    苏婷继续说:“你们再算一算,大学毕业后,你们要几年才能买得起这一套房子?又需要多少年,你们手里的房子,才能多到你们光靠房租也能活得很滋润。”
    虽然苏婷用贺焱的稿费给他买了几套房,并且以后拆迁能换到更多房子,贺焱现在就能靠收租躺平,但这是她留给他的底牌,在他有自己的事业以前,她绝不会给他躺平的理由。
    苏婷说道:“你们以后想靠收租过日子,没问题,但前提是你们得先赚到买房的钱,懂?”
    贺焱叹气:“懂。”
    ……
    因为看过房子觉得环境不错,且近二十年内不愁租,二十年后不愁拆以后,所以苏婷火速跟对方敲定价格,并完成了过户手续。
    过户完成后,房主也火速买下了自己看中的房子,只是对方需要时间搬家,他们住进去钱也需要时间收拾新房,所以付了一个月房租给苏婷,打算年后再搬家。
    苏婷想着租谁不是租,而且就算他们现在搬走了,年前这房子也不会好租,大概率会空置,便痛快答应下来,年后再找租客。
    苏婷办事雷厉风行,一周时间不到,就完成了看房-买房-出租三部曲,并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海军大院。
    贺东川得知这件事后反应平静,倒是贺焱,回到家后恍恍惚惚了好几天。
    就很震惊。
    以前他在海产品供应站干活的时候,大院里很多军嫂买条鱼,都要犹豫好久,都要空手来回犹豫好久,比他妈妈买房考虑的时间都长。
    有钱人买房都这么随便吗?
    盘点清楚个人资产的贺焱决定,他要先定个小目标——攒钱买房!
    第133章 一九八二
    部队休过年假都是轮流来, 今年你休,明年就我休,去年他们回了首都过年, 今年贺东川就休不了假, 一家子便决定留在沪市过年。
    今年大院里留下过年的不少,十栋只有何翠霞一家子要回去, 他们已经三年没回过老家,今年要回, 主要是因为她丈夫的侄子要结婚。
    因为是他们老孙家第一个结婚的, 又特意选在了年前,他们做叔叔婶子的不好不回。
    小年一过,他们一家子就大包小包地出门了,楼栋里剩下的人则紧锣密鼓地做着过年的准备。
    这两年社会风气进一步松动,过年气氛比以往更浓, 需要做的准备也更多。所以回来后苏婷根本没歇几天,今天去县里, 明天去赶集,每次出门都要花不少钱。
    不止她,孟秀珍也差不多。
    过年这几天,苏婷基本都是跟她和江雅一起行动,偶尔会带上其他孩子。
    江雅和苏婷是同一年考上的大学,她也是今年大学毕业,不过她大学在外地,比苏婷晚两天回来。
    但因为大学毕业后, 江雅也选择了考研, 并考去了首都, 年后要继续去上学, 目前仍是学生,所以逛街时孟秀珍没让她花钱。
    也因为这样,花完钱后肉痛的只有孟秀珍。
    改革开放后,很多票证虽然没有彻底取消,但只要不是去国营店铺,就不需要用到票,所以大家买起东西来不像以前那样抠抠索索。
    再加上又是过年,闺女好不容易回来,别的方面能省,这年夜饭肯定不能省,鸡鸭鱼肉一样都不能少。
    而且过年了,重要腌点咸鱼腊肉,以前票证管得严,腌上三五斤鱼肉就算多的,现在农村集市上就有年猪肉卖,总得翻倍腌上九、十斤吧?
    还有衣服,以前再难,过年她也会想办法给几个孩子每人做一件新衣服,现在买衣服可比以前容易多了,都不用进百货大楼,街上就有人摆摊。
    拉来卖的衣服都是从南边进回来的,不但款式新,价格还不贵,以前一件工业布做的冬装,也要卖好几十呢。
    跟百货公司里同款布料做的衣服比起来,摆摊卖的衣服真算便宜的。
    国人过日子的原则——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摊子支起来的头两天,衣服都要卖疯了,县城有人卖便宜衣服这件事,没几天就传到了海军大院。
    孟秀珍一听,就觉得自己不能错过这热闹,拉着苏婷去看,必要时给家里的人都置办一身。
    就这一趟,孟秀珍直接花光了江建平一个月的工资,而且老板还看在苏婷的面子上,给她打了五折。
    没错,来县里摆摊的人正是苏婷的熟人,段晓兰和陆铮夫妻俩。
    看到他们,苏婷心里挺惊讶的,趁着顾客没那么多的时候,把段晓兰拉到一边问:“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做生意了?”
    虽然苏婷只跟他们当了一年邻居,但这几年他们关系一直处得不错,下晚自习能碰到的话会一起回家。
    段晓兰没有瞒着苏婷,回答说:“暑假开始的,当时只是小打小闹,卖的都是毛巾袜子之类的小东西,这几个月才开始卖衣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