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陈凌云眼中闪过一抹喜悦之色。
    分家,安儿不用再受邱氏的气,清净了。
    邱氏却不肯,一直和族里僵持着。
    临江侯府闹的不可开交,不过,京城勋贵中并没多少人关心。原平凉侯费兴本来年纪就不小,被夺爵之后终日愁眉不展,郁郁而终。皇太子听到费兴的死讯,怜悯费家先祖的功劳,命令吏部从费家嫡支近派中挑选纯良之人,过继给老平凉侯。这分明是要赏还费家爵位的意思,勋贵们津津有味的打听消息,伸长脖子等着看,谁有福气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平凉侯。
    费兴这一死,原本打算马上娶妻的陶松婚期延后了五个月。费兴和他虽然名义上没什么相干,不过毕竟是他母亲的生父,算是他的外祖父。陶铭和褚氏再三商议,觉着小处不可随意,宁可晚五个月娶儿媳妇,也不能让人抓着小辫子。
    这世上从来不缺别有用心之人,做人小心谨慎为好。
    “做什么要晚五个月?”胖皇帝知道后,很不高兴,“阿若都快会说话了,他岳父岳母还不成亲,像什么样子。”
    阿玖和皇太子都晕。
    皇太子打起精神,“小师妹,十哥比你大几岁来着?”
    阿玖笑盈盈,“两三岁吧。十哥,咱们刚认识的时候,我四岁零四个月,你已经快七岁了。”
    “大两三岁啊。”皇太子陪笑看着他爹,“大两三岁呢,来的及。”
    “成吧。”胖皇帝勉强点头,“过五个月成亲,成亲一年之后陶家小闺女出生,还成。”
    比阿若小两三岁,正好。
    第213章 登科
    “您……”阿玖瞅着皇帝爹,不知该说什么好了。我这所谓的神算子,也不过是点个头、伸两个手指头,诸如此类,蒙蒙人,宽宽大家的心。您可倒好,直接给陶松、殷琴规定了个期限,成亲一年之后,他家小闺女出生。父皇陛下您要知道,一对身体健康正常的青年夫妇,并不见得成亲两三个月就能怀上孩子啊。
    “正合适。”皇太子郑重的点头,“爹算的对极了,大上两三岁,再合适不过。看看我和小师妹是怎样的伉俪情深,便能想像得到阿若和小陶陶会是多么的和谐。”
    胖皇帝被他哄的很高兴。
    阿玖用崇拜的眼神看了皇太子一眼。十哥,原来你胡话说的这么好呀,刮目相看,刮目相看。
    皇帝任性过后,又说了几句公道话,“陶铭夫妇这么做,其实是对的。费兴再怎么不好,这五个月的孝也要为他守,一则尽了自己的心,二则堵了别人的嘴。”
    陶松今后肯定是要入仕的,他不能有任何一个可能被政敌抓住大做文章的污点。褚氏的身世很多人都知道,又何苦非要赶在费兴去世之后的五个月内成亲。五个月而已,稍一蹉跎便过去了。
    “陶伯伯和褚伯母做的对不对,我不知道。我就知道,爹您说出来的话,一准儿是对的,再正确也没有了!”阿玖讨好的笑着,满口谀词。
    “小十和阿玖都是孝顺孩子。”皇帝满意极了。
    这就对了,要拣老人家爱听的话说,要拣悦耳动听的话说。
    皇帝乐呵呵的交代,“小十给费家挑个近支近派、人品德行不错的,让他继承平凉侯府。老平凉侯英雄善战,功劳很大,朝廷不能辜负他。”
    皇太子恭敬的答应,“是,一定给挑个好的出来。”
    阿玖转转眼珠,淘气的笑,“这是正经事,我能出个主意不?”
    侯府,永业田,福禄田,每年一千五百石的俸禄,这是很大的利益,费家族人一定趋之若鹜,人人争着抢着想做这个平凉侯。要是让吏部那帮人挑选,费家的族人不知得塞多少好处过去,最后还不一定能挑出来合适的人。既然这是项德政,要让老平凉侯的族人受益,就别这么折腾了吧。
    当着皇帝的面,皇太子紧张起来,用责备的目光看向阿玖,“小师妹,你是不能干涉朝政的。”
    要说什么话,不能回东宫悄悄说起十哥听么,为什么要当着爹的面。小师妹,爹是不许后宫干政的,连皇后也不许。
    阿玖做出害怕的样子,“十哥,我知道了。”她缩了缩身子,脸白了白,看上去很可怜。
    皇太子心疼的不行。可怜的小师妹,十哥从没对你说过重话,这不是当着爹的面做做样子么,你难道当真了?
    皇帝板起脸,“小十你是怎么了,母子连心,你知道不?你也不想想,若是让小正正、小平平看见了,会不会伤心难过。挑个平凉侯而已,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了,也称得上朝政?”
    皇太子唯唯。
    胖皇帝招手叫过阿玖,慈爱的问她,“阿玖有什么好主意?快说出来,让爹听听。”
    阿玖登时来了精神,神气活现的瞅了瞅皇太子,昂首挺胸,眉飞色舞,“其实也不算什么好主意,不过是我随便瞎想的。我这个人不是爱钱么,便想着,十哥交给吏部去办这件事,不经济,很浪费。还不如让褚伯母给看看呢,她在平凉侯府住了十年,族人肯定有些了解,谁品行好,谁有才干,谁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瞒不过她。她这个人又很公正,至少比吏部的主事们公正多了。”
    皇帝是很欣赏褚氏的,听了阿玖这建议,一开始点了头,“阿玖瞎想的这主意,听上去很不错。”过了会儿,却想起爱钱不爱钱这茬事,黑了脸,“阿玖你记恨在心,还想跟爹辩论钱不钱的么。”
    阿玖坚决不承认,“没有这回事!爹,我最孝顺了,您不爱听的话,我一律不说。”
    皇太子也赶忙表态,“真的,我和小师妹可孝顺了,您不爱听的话,我们是不敢说的。要不,您随手一方砚台一块镇纸的丢过来,我们可招架不住。”
    阿玖见皇帝疑惑的看看自己,看看十哥,显然还不怎么相信,笑嘻嘻的加了一句,“我们真的不敢,否则,小正正和小平平会跟我们算帐的呀。两个孩子最亲祖父,谁和祖父做对,谁便是他们的敌人。”
    这下皇帝心里舒服了,笑咪咪说道:“让褚氏定是吧?成,准了。”
    --
    皇太子原本是把这件事交给吏部验封司来办理的,皇帝一发话,改成了验封司提供费家近支资料,人选由皇太子亲定。费家在京城的族人本已有不少人托门路想方设法往吏部送银子,听了这最新消息,打起退堂鼓:人选由皇太子亲定,给吏部送银子做甚。
    褚氏接到让她定平凉侯人选的旨意,红了眼圈。虽说平凉侯府待她各种冷落,各种打压,可是她娘亲褚夫人生前不止一回跟她说过,“你祖父是好人,爱兵如子,故此你外祖父才会为了救他,宁愿自己性命不要。女儿,你祖父是好人,你不要以生在费家为羞辱。”褚氏那时虽小,亲娘的话却牢牢记住了,祖父是好人,祖父是好人。后来费兴被夺爵,她确曾有过痛快的感觉,可是更多的,是觉着很对不起九泉之下的祖父。
    “老平凉侯有位同母弟弟,在青州任指挥佥事。”褚氏回忆,“他老人家曾写信怒斥过太夫人母子,还差人到柳条胡同看过我和我娘。不过,那时平凉侯已经娶了新人。”
    费兴生平别的本事没有,也没见他杀伐决断过,就只有那一回,事情办的很利落。他得到老平凉侯在福建生了重病的信儿,便立逼褚夫人带着才出生的女婴离开,之后他很快迎娶了王氏。等到老平凉侯病逝的消息传到京城,王氏已有身孕了。
    “因为叔祖父不屑太夫人母子的所作所为,青州和京城的来往并不多。不过,不管我住在柳条胡同,还是住在平凉侯府,叔祖父都差人送银钱送各项应用之物给我,一直到我十岁那年,他老人家过世。”褚氏满是依恋之情的回忆起往事。
    平凉侯府对她来说太过冰冷,所以,叔祖父的这些温情,她一直牢牢记着。
    皇太子命人查了老平凉侯同母弟的儿子们。他有两个儿子,长子费举袭任指挥佥事,次子费誉任奋威将军,兄弟二人很友爱,至今也没有分家,相处和睦。
    长子肯定是不能过继的,皇太子下令召次子费誉进京。
    费誉和褚氏的生父费兴是堂兄弟,却不像费兴似的养尊处优,他是从小跟着父亲练兵的,还亲自剿过几回土匪,看上去很有几分英挺。皇太子亲自召见过,微笑,“这人才配做平凉侯。”抛妻弃女的那位,就算了吧,他只配被赶回老家,郁郁而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