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裴琦、裴瑅红了眼圈,他们也很舍不得祖父、祖母、叔叔婶婶和堂兄弟们。离别时刻,黯然*。
    阿玖仰起粉粉的小脸,很会安慰人的殷勤说道:“往后祖父升官,也进京城!”
    都别难过了,分离是短暂的,咱们很快会再相会。
    阿玖纯粹是话拣好听的说,安抚为离别而伤怀的祖母,一旁的裴三爷却是利索的蹲□子,兴奋问道:“阿玖,祖父什么时候会升官进京城啊?”
    裴三爷本是洒脱的性子,裴太守做外任还是做京官,他是无所谓的。不过现在他和妻子徐氏情好日密,自然知道妻子离家已久,思念亲人,若是裴太守能升到京中任职,徐氏便能时常和娘家父母见面,多么美好。
    裴三爷眼巴巴看着阿玖,等着阿玖给他一个确定的答案。
    ------我不是神棍!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孩儿,我在很懂事的安慰祖母,知道么?阿玖气咻咻看着三爹,给了他一个大白眼。
    “阿玖不知道啊。”裴三爷有些下气。
    “阿玖又不是神仙。”徐氏抿嘴笑笑,轻轻拉了裴三爷一把,示意他起来。
    裴三爷是个乐天派,只沮丧了片刻,便神采飞扬起来,“爹,娘,二哥走了没什么,还有我呢!我可比他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多了,有我膝下承欢,保管二老天天笑口常开!”
    “谁希罕你呀,我和你爹要小孙子,小孙女,懂不懂?”方夫人被他逗乐了,好心情的开起玩笑。
    “小孙子小孙女,这有何难?给您再生一个!”裴三爷拍了胸脯。
    这下子,不只方夫人,连裴太守脸上也有了笑意。
    裴二爷重又带着妻儿拜过父母,洒泪而别。
    裴三爷和徐氏则是带着三个儿子,一直要把二哥二嫂和孩子们送上船。
    裴二爷、裴三爷一行人出了屋门,行走在院子中间光洁的白石甬路上,慢慢的,出了院子,看不见了。
    儿子的身影、孙子的身影、小阿玖的身影,渐行渐远,远离了视线。方夫人伤感的想要落泪,裴太守却是捋起胡子感慨,“这下子,老林可该得意了!”
    中郎和中郎媳妇要住到他家,他不得美坏了呀。
    两亲家,多年好友,这般争风吃醋!方夫人连伤感也忘了,哧的一声,笑了出来。
    --
    阿玖被父亲裴二爷抱着,在阊门上了船。阊门,名声大了去,陆机说过,“吴越自有史,请从阊门起”;曹公雪芹说过,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里南北舟车云集,外洋商贩来往不绝,热闹繁华。
    哥哥们趴在窗边,观看指点运河上的风景,阿玖却半分不贪玩,一脸认真的问着裴二爷,“爹爹,这大船上,有没有挂着小船?”
    备胎可能三十年二十年的也用不着,可是车上一定要有,以备不时之需。大客船也是一样,要有小船备用,以应对紧急状况。
    “有。”裴二爷笑着把她抱到船尾,让她看后面的小船。阿玖大为满意,“甚好!”大力赞扬过,挣脱父亲的怀抱下了地,跑去和哥哥们玩耍了。
    “爱操心的小阿玖。”裴二爷忍俊不禁。
    裴三爷消消停停坐在椅子上,眼红嫉妒,“二哥,我旁的都不羡慕你,就羡慕您有小阿玖。”裴二爷笑话他,“你方才不是说过豪言壮语,要再生一个么?”裴三爷摇头叹气,“我倒是想啊,怕没这福气。二哥,咱家多少年了才有一个小阿玖。”
    林幼辉和徐氏坐在船舱里,慢悠悠说着私房话,“出门蛮好,不过一路之上,也很辛苦。”“是呢,顺风顺水的话,也要大半个月才能到通州。”
    到了通州,就没有水路可走了,还要上岸换车轿。细算算,这一路之上,真是很不容易。
    她们说着话的功夫,陈凌云到了。陈凌云带着七八名仆役,两个小丫头,还有一位蒙着面纱、头脸遮盖得严严实实的窈窕女子。徐氏和林幼辉明知道她是谁,只能装作没看见,不知道。
    陈凌云进到船舱向徐氏、林幼辉问好,这是徐氏的亲戚,林幼辉自然待他客客气气的,礼数非常周到。徐氏是将门之女,襟怀坦荡,虽是几日前者才接到姨母咒骂的信函,这会儿对着陈凌云却没有迁怒,还和平常一样温和。
    陈凌云问过安,回了自己的船舱。
    不久,蔺家的人也到了。吴氏亲自送了小儿子上船,不停的抹眼泪。吴氏身边有名身穿绸衣的中年男人,一名穿金戴银的中年女人,神情傲慢,看样子是京城差来的豪奴,并没把吴氏放在眼里。
    那才六七岁的蔺明堂,他们就更不理会了。嗣子,什么都掌握在嗣母手中,根本不当家,一个受气包罢了,不值得他们费心。
    吴氏再三的拜托过林幼辉,被豪奴催促着,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吴氏走了,剩下眉清目秀、神情倔强的蔺明堂,身影孤单凄凉。
    “孩子迫不得已离开亲娘,真是人间惨事。”林幼辉和徐氏对他都很同情。
    快该开船了,赵贞和大姐儿却是久等不至。徐氏皱眉,“开船,不必管她。”约好了时辰却误时,是何道理?这么多人等你一个,好意思么。
    林幼辉微笑,“不急在这一时半刻,再等等。”
    徐氏开始有些焦燥的时候,赵贞终于来了-----不光带着女儿大姐、侍女婆子,还带着她的婆婆,和婆婆的侄女。“她们也是要回京城的……”赵贞弱弱的、怯怯的说道。
    赵贞依旧是怯懦的模样,大姐儿更为畏缩怕见人,倒是梅母和她的侄女,看着很有些气势。梅母年纪并不大,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头发还全是乌黑的。她身穿深紫色杭绸褙子,下着玄色长裙,头发梳成圆髻,一丝不乱。很少见的,她的发髻上干干净净的,竟毫无装饰之物。
    她的脸孔也很严肃,好像不怎么会笑。
    徐氏看见这么位“长辈”,心里真是腻味透了。据说当年表哥的继母方氏是因为梅母“性子很和气”,才许嫁女儿的。方氏,你眼瞎啊,眼前这人便是再怎么伪装,也称不上和气!
    梅母身边侍立着儿媳妇赵贞,两位侍女,抱着大姐儿的奶娘,另外还有位年约十五六岁的姑娘。看这姑娘的打扮,一身浅蓝衣衫十分清纯可爱,绝不会是侍女一流的人物,应该是梅家的表姑娘了。
    赵贞嚅嚅的为众人引见,徐氏心中鄙夷,连那表姑娘姓什么也没在意,当然更不耐烦应酬她们。
    身份本就不高,品行又不高洁,徐氏想不出要应酬她们的理由。
    徐氏把赵贞叫到一边,板着脸吩咐她,“你那婆婆,和那什么表姑娘,自己照看好了,莫去烦我二嫂。”还没给我丢够人呀,居然会带上你那上不得台面的婆婆,和来路不明的所谓表妹!没完没了你。
    “我……我管不了她们呀……”赵贞弱弱的说着,想要掉泪。
    徐氏头都大了,实在受不了这女人,转身走开。
    裴三爷、徐氏和哥嫂话别,招手叫孩子们,“珩儿璟儿琳儿,咱们回家了。”裴珩、裴璟乖乖的答应着,裴琳耍起赖,“不回家,我要跟二伯走!”蹲在地上不肯站起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