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小姨凤霞[九零] 第4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褚家贵在一旁听着,听沈继军在那里吹牛。
    他把这件事定义成吹牛,是因为褚家贵刚刚经历过。
    他不相信一个人结婚能不用家里拿钱。反正沈继军说破大天他也不能信。
    单单包桌需要的钱已经是个大数字了,更别提还有杂七杂八的那么多。
    崔毓秀在一旁听着,默默点头。
    沈继军的意思是,结婚的一切费用他自己承担。包括请客人来观礼的喜宴钱,再加上剩下的各种费用,他会自己来出。所以崔老师不需要给凤霞再准备任何嫁妆,因为凤霞已经出钱买了房子。这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褚凤霞在一旁也道:“妈,我也和继军说了,不要嫁妆。我们两人商量着,请大家吃一顿饭,就算是见证了我们结婚。然后这些钱我会和继军两人来承担。双方家人不需要再给我们准备任何东西。”
    崔毓秀明白凤霞和继军的苦心。
    只有真正做到什么都不沾父母的,褚凤霞以后的生活才能走的顺利。沈继军的妈妈也不会再找出什么借口指指点点。
    所谓拿人家手短,放在结婚上面也是适用的。
    可是崔毓秀怎么可能让褚凤霞什么都不带就去结婚,她自己暗中下了决定,该准备的一样都不能少。这是自己对凤霞最后能做的事情了。
    但是不要彩礼这件事,崔毓秀很支持。于是崔毓秀便对沈继军说:“那就要辛苦你了。其实你们真的可以什么都办,直接去领了证,也是合法夫妻。这样你们能少花很多钱。”
    沈继军便道:“我和凤霞结婚,肯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所以,哪怕大操大办有些浪费,但是人生只有这一次,我觉得还是要做的。我有一个朋友,刚刚开了饭店,我答应去他那里办喜宴,他应该不会宰我的。而且烟酒这些,我也有朋友在做。所以,阿姨你放心,我一定能办好。”
    崔毓秀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连连说:“我怎么可能不信你呢,有你在,我就觉得一顶一的踏实。”
    褚家贵在旁边听着,怎么听着听着,大家没有一个人认为沈继军在说大话,且听完之后,他妈还说绝对相信沈继军。
    褚家贵只低着头,默默在心里和沈继军做了无数次的比较,最后想到自己婚后欠了老妈一屁股债,至今一个子儿都没还。而沈继军一个人便能挑起那么大一摊,且他俩真的差不了多少岁。
    褚家贵更加自惭形秽,也不敢说话了,赶紧扒拉几口饭,然后去姚家接君歌。
    这摩托车一响,崔毓秀便出来了,站在厨房门口对褚家贵道:“茉莉太小了,晚上老是哭,我看君歌每天晚上都睡不好。你这样,接君歌的时候,她如果不想回来,就让她在娘家住一段时间也好。”
    褚家贵连忙道:“那我呢?”
    崔毓秀瞪他一眼:“随便你。”褚家贵垂头丧气便去接姚君歌,到了君歌家发现他们还在吃饭,自己便在沙发上坐着等。
    姚君歌实在不愿意走,她自己都是个孩子,所以对孩子没有半点兴趣。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家伙能获得那么多人的爱。
    褚凤霞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看小茉莉,崔毓秀在家里的沙发上坐着,连电视都不开,说是怕声音吵到小茉莉。反正家里所有的事都是以小茉莉为主。最近吃的饭都没有什么味道了,因为说月子餐不能加多少盐,酱油之类的更是不加。崔毓秀做饭懒得做第二次,就一次做好了,再单独给他们加点盐,吃得姚君歌嘴巴里发苦。
    更要命的事,家里的每个人一回到家就是要去看小茉莉,看得她不想去也要去。每天下班都要去转一圈,喜欢不喜欢的也要看一眼。
    姚君歌对许童这样大的孩子倒是感觉不错,毕竟可以沟通,可以一起聊一会儿。但是面对小婴儿,就没什么兴趣了。只觉得每天除了哭就是哭,一点意思都没有。
    对,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哭。
    毫无时间观念,真是想什么时候嚎就什么时候嚎。而且君歌他们的卧室和褚凤兰的正好面对面,听得那叫一个响亮。姚君歌便对赵雁说,就没见过这么能哭、哭得这么大声的一个孩子。
    然后又对着赵雁指了指自己的眼下,道:“你看我这黑眼圈。妈,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受不了也得受啊。姑娘生了孩子回娘家过月子,再正常不过了。你作为儿媳妇,应该欢迎你大姑姐回娘家。小孩子你不喜欢,面子上过得去就好,该看一眼就看一眼,夸一句真漂亮什么的,你大姑姐也喜欢。”
    赵雁谆谆教导,摆事实讲道理,又手把手的教姚君歌怎么做。
    姚君歌听到这里,噗嗤一声笑了。
    赵雁瞪她,“你笑什么?”
    “你刚刚说夸一句漂亮,我就想笑。妈,你说家贵的大姐长得多漂亮啊,是不是,可你没见她家的小茉莉。那个模样……”
    赵雁连忙问:“不好看?”
    “我看啊,除了肤色像大姐,其他的没有一个地方像的,活脱脱就是她爸的翻版。”
    赵雁和姚长卿都见过张光庆,听到这里,两人对视一眼,也都笑了。
    赵雁便道:“姑娘长得像爸爸是有福气的。你懂什么。”
    君歌撇了一下嘴,道:“反正你想吧,一个姑娘长大姐夫的模样。天!我都不能想象。”
    姚长卿便提醒:“你小点声,家贵还在外面呢。”
    君歌便说:“这话还都是他说的呢。他也不喜欢小孩,嫌恼得慌。自从大姐去了,我俩就没睡过一个安生觉。”
    赵雁便摆摆手:“赶紧吃吧,还等着你呢。”
    姚君歌这顿饭是能吃多慢就吃多慢,反正就是不想走的意思。除了小茉莉的哭声让她无法忍受之外,她更无法忍受家里从里到外散发的气味。
    褚凤兰房间不能通风,窗户全都关着,只开着房门透气。
    小茉莉在房间里吃奶尿尿拉屎,所有的味道都直接扑到门口,然后从卧室门口开始往客厅蔓延,而受害最深的便是君歌他们卧室。
    姚君歌每天一打开门,一股味道直接扑上来,她干脆屏住呼吸,好不容易快步走到院子里,又看见一层层的彩旗飘飘。她就要被憋死了。
    餐桌上实在不适合讲这个话题,可是姚君歌还是都说了。
    姚长卿已经吃不下饭了,放下筷子皱着眉头看君歌。赵雁倒是被说的两眼泪。
    姚君歌吓一跳,好奇看着她妈,“你怎么哭了?”
    赵雁转过头抹去眼泪,再回头,还是什么都没说。
    姚君歌便懂了,这是在盼自己的孙子。
    看吧,有好日子不想过,却在期盼臭气熏天的生活。
    褚家贵走到餐厅时,正好看见这一幕。
    赵雁抹眼泪的动作全看见了,误以为是不舍得自己姑娘回去。便赶紧开口道:“妈,我妈说了,如果君歌实在不想回去,就在家里住几天。毕竟家里有孩子,乱的很。我妈说看着君歌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她也心疼的厉害。”
    当然,心疼的厉害这句是褚家贵自己加上去的,最近他学聪明了,知道要两头哄,可随便加上去的这一句,倒是足以安慰赵雁的心。她连忙喜笑颜开,对家贵说:“那太好了,亲家不愧是老师,各方面想的都比别人周全。那就让君歌在家里住吧,你妈还要伺候月子,也怪劳累的。少一个人,她也能少操一份心。”
    褚家贵连忙说,主要是让君歌好好休息。其他的倒是没有。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姚君歌高兴地差点把筷子都扔天花板上去了。
    她赶紧跑出来,抱着褚家贵的脖子就往他脸上亲了一口,“那你赶紧走吧,不用等了。我就不回去了。”
    褚家贵呆呆看着姚君歌,一下子就没反应过来,他着实没想到君歌会让自己回去。
    既然你都不走了,我还走干什么!
    褚家贵在心里默念。
    可是姚君歌没能猜出他的心思,还十分贴心的告诉褚家贵让他早点回去,要不然天都黑了。
    褚家贵只能和大家告别,骑上他孤独的摩托车。
    但是走之前,他说明天会给姚君歌送换洗的衣服,他决定明天来送衣服的时候,是一定一定不能再走的。他也要留下来!
    *
    沈继军说做就做,第二天一早去菜市场买了两条大鲤鱼,提着就上门了。
    王媒婆怎么都没想到这么一大早的就有人来送鲤鱼。最近她说了几门亲事,没有一个成的,好久没有人登门送鲤鱼了。出门就看见两条硕大的鲤鱼,王媒婆别的见的不多,就这鲤鱼她见多了。只觉得这送鱼的人实在,敢情是买了整个市场最大的两条来。
    可王媒婆怎么都没想到送鱼来的会是沈继军。
    她呆呆看着沈继军,最后扯着嘴角笑了:“我说沈家老三,你是不是没睡醒糊涂,走错门了。怎么一大早提着两条鲤鱼在我家门口站着。”
    “没走错。”沈继军连忙说:“这就是给婶子送的。”
    王媒婆心想我没给你做媒啊最近,就算我想做,你妈也绝不会让我给你说媒了。可是看着那两条大鲤鱼,王媒婆决定先让沈继军进来,哪有人会把送礼的往外撵?
    “进来进来。”王媒婆道,“先来家里,再说。”
    沈继军走到厨房门口,先顺手把鲤鱼挂上,然后接过来王媒婆递给他的小凳子,和王媒婆面对面坐在院子里。
    王媒婆一脸疑惑:“这鲤鱼不都是说媒成功了再送吗?老三,你是不是不懂这个规矩,就直接先提来了?你是看上哪家姑娘了要婶儿去给你说去?那你这鲤鱼送的太早了,婶儿可不敢收啊。”
    沈继军就笑了,“不是的,王婶儿,我马上就要结婚了。这鲤鱼是给你的谢礼。”
    “什么?”王媒婆惊讶看着沈继军,“你也要结婚了?你二哥刚结了婚,就轮到你了?你家三兄弟要么都没对象愁的要命,要么一齐结婚啊……”
    王媒婆说着说着发现自己找错了重点,连忙问:“不是啊继军,你是不是弄错了,我没给你说对象啊。你这鲤鱼……”
    沈继军看着王媒婆,又挑了挑眉,微笑对王媒婆说:“婶儿,你再想想,往前想,去年夏天的事,你再想想!”
    那可是王媒婆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啊,她怎么可能不记得!
    能让她在地上撒泼打滚的人不多,褚凤霞就是一个!
    王媒婆眨巴眨巴眼睛,不可置信的瞧着沈继军,道:“你俩成了?真的?那天不是没见着吗?老三,你可把我整糊涂了。你给婶儿好好说道说道!”
    ……
    沈继军和王媒婆好好说道了说道之后,王媒婆终于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属于她的那两条大鲤鱼。且沈继军一走,她就把其中一条鲤鱼给处理了,又去买了一块豆腐。中午又是煎豆腐,又是贴玉米饼的,什么都煮好了,端着鱼汤就来到了胡同口。
    这是王媒婆的惯例,每次她得了大鲤鱼,都会拿出来炫耀一番。一方面是让大家看看她的生活条件,一方面是在向大家证明她的实力。这是又说成了一家,才会有鱼汤吃。谁家有待嫁或者待娶的青年,一准儿会先想到她。
    所有人就看见王媒婆这次竟然把小木桌支了出来,自己又搬一个马扎,坐在胡同口最显眼的地方,就喝起了鱼汤。
    那鱼大的啊,所有人都看见了,那么一个大海碗,还盛不住,头和尾巴都翘了出来。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故意出来显摆,就有人特爱给面子,赶紧上前去问。
    大家凑上前去问王媒婆:“这是又得了大鲤鱼啊,又说成了一家?”
    王媒婆挑挑眉,拿着大汤勺喝鱼汤,手里拿着贴好的玉米饼,一边吸溜一边道:“那是。”
    “这次是谁家的,怎么没听你说?”
    “就那老沈家的老三。”王媒婆道。
    “卖瓜子的老沈?”大家都十分诧异,“他家老三要结婚了?”
    王媒婆吃了人家的大鲤鱼,又来给自己打广告,自然不会说不好的。简直是什么话好听讲什么。关于之前发生那场事故,王媒婆自然有粉饰的用意,她可不想大家都说她隐瞒事实,所以话到了嘴里就变成了:“当时我给沈家老三介绍了一个姑娘,哎,说是姑娘吧,也是可怜人。长得漂亮人又能干,可惜了,被男人坑了,留下一个儿子。”
    “可人家不像别人,就在家窝着得过且过了。人家自己承包了车间,干得风生水起,现在年纪轻轻,就当了老板。我一看,这和老沈家的老三不是正合适嘛。老三也是老板啊,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就介绍他们认识了一下,想着都是年轻人,不成就当朋友嘛。谁知道,后来人家慢慢接触,越接触越能发现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所以要结婚了。这老三就给我送了两条大鲤鱼。”
    王媒婆继续说:“所以我就说,这老沈家的老三不是一般人,人家能慧眼识珠。离过婚算什么,咱几个老姐妹实话实说,谁不想离婚啊,是不是?可是咱们没那个魄力啊。要我说,老三家媳妇就是好样的。给咱们女人树立了好榜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哪里不好了?”
    王媒婆一边喝鱼汤,一边就把所有的事都说完了。人家就是专业的,三两句就把事情说的严丝合缝,让大家对新娘子产生了兴趣,完全忽视了她离过婚的事。
    大家便说:“这挺好,两人以后一起当老板,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这老沈家的日子,马上就要好起来了。”
    王媒婆立刻纠正:“人家现在就好了行不行,那沈家老三,那么能干。他老婆,又那么能干,咱们这些街坊,只有羡慕的份儿喽!”
    王媒婆的鱼汤喝完时,所有的故事也都讲完了。
    她自己为了自己的招牌,又添油加醋编了很多关于凤霞的故事,讲的每个来听故事的老姐妹都在心里骂自己的孩子没出息,又羡慕起张梦兰来,真是好福气,从哪里找来这么好的儿媳妇。
    所以当张梦兰出现在她家的瓜子摊时,大家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她,一时间还竟让她无法适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