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姚远不敢耽误,打了个车就往国人大厦奔去,正是下班晚高峰的时分,车开得比蜗牛快一点,又比乌龟慢一点,这样熬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他气喘吁吁地跑到二层锦霞厅,推开沉重的鎏金红木大门,扑鼻的檀香仿佛是从紫色地毯上蒸腾起来一般,叠级莲花瓣状的吊顶,被水晶灯照耀得珠光宝气,暗红色的墙纸上,明黄色的游龙戏凤图耀得人心醉神迷。一时间,姚远有点不知所措,直到王雪芽招呼了他一声,他才在实木大理石餐桌近上菜的位置坐下。
    “我们公司小姚。”王雪芽指了指姚远,然后向姚远依次介绍道:“这位是廖处长,旁边这位美丽的女士是他的夫人,接下来这位是市第一医院的院长助理张文质先生,这位是《燕京快报》的著名记者左手……”他介绍一个,姚远就从餐桌这边躬着个身子和人家握手。廖处长的手劲很大,笑呵呵的左手与他的手掌碰了一下就松开了,瘦小的张文质手有些凉,至于那个“夫人”,姚远一点也看不出她哪里美丽,只觉得她脑门很亮,长长的脸一直垂下来,到嘴巴的部位像吹糖人一样隆起老高,由于她眼睛总是望着天,而又看不出她究竟哪里值得高傲,所以更像一只被猴王宠坏的母猴子。
    凉菜已经顺着桌沿摆了一圈,一个穿着旗袍的女服务员走上来问王雪芽:“热菜您看是不是端上来呢?”
    话音未落,母猴子已经抓起了筷子:“上菜吧,我都饿了。”说着就夹了一簇蓝莓山药咀嚼起来。
    “晓红!”廖处长皱起眉头,“没看见上位还空着吗?高秘书还没到呢,你怎么就先吃上了……”
    “还要等多久啊?我饿坏了!”刘晓红又夹了一大筷子塞进嘴里,才悻悻地把筷子放下。
    “上热菜吧!”王雪芽笑着对服务员说,转身又对廖处长道:“高秘书来了,咱们再给他点菜嘛……嫂夫人今天怎么不大高兴啊?”
    这一问像铁钩子,把刘晓红的舌头勾了出来:“我们所里有一个聘用工,今天我指出了他工作中的一点问题,他居然拿着刀砍我,我是副主任啊!差点被砍死,你们说这世界还有没有天理了?!”
    “嫂子消消气,喝点菊花茶。”左手嚯嚯地笑了两声,端起茶壶给刘晓红的茶杯里续水,然后好像很无意地问了一句:“你们蕾主任没有及时制止吗?”
    刘晓红咕噜咽了一口茶水:“还说呢,姓蕾的不但不给我撑腰,还帮着那疯子欺负我,我说报警她还不让!”
    “蕾蓉不懂事,很不懂事。”廖处长下结论一般的口吻。
    听到“蕾蓉”这两个字,王雪芽愣了一下,又迅即恢复了正常的神色。
    “嫂子别着急,她嚣张不了几天了。”左手看着廖处长,一笑。
    “谁嚣张不了几天了?”门口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众人不约而同向那里望去,只见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保养得白净的面孔上一丝胡须也不见。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有的说“高秘书好”,有的说“高秘书请这边坐”,还有的说“高老弟姗姗来迟,罚酒三杯哦”,活像是掀开了盖布的蒸馒头笼屉。
    高秘书在上位坐下,对刘晓红说:“在门外就听见嫂子说话了,到底怎么回事啊?”
    刘晓红又发了一遍牢骚,高秘书听完,沉思着,很久,才慢慢地对廖处长说:“这个蕾蓉,我知道,是不是开法医研究所的那个,我记得审批手续有一部分还是通过你的手办下的啊?”
    廖处长神情十分尴尬。
    “今天嫂子遇到的事情,性质恶劣,应该严肃处理……蕾蓉的那个法医研究所,我知道,做出了一点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时机适当的时候有必要好好整改一下。”
    刘晓红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廖处长赶紧举起酒杯:“您说得对,您说得对!我和晓红一起敬您一杯!”
    高秘书与他们夫妇磕了一下酒杯,浅酌一口,把头转向王雪芽:“你请我来,到底是什么事情啊?”
    这时热菜已经铺了满满一桌。王雪芽拿起筷子,给高秘书夹了一块“宫保蜜汁虾球”,笑道:“今天请您来,一是久仰您的大名,早就盼望一见;二是想向您汇报一下我们公司准备重点发展的‘健康更新工程’。”
    “什么‘健康更新工程’?”高秘书没听明白。
    王雪芽说:“您知道,我们逐高公司是全国最著名的高端人群健康服务公司,我们倡导的是为这个社会的高端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由于高端人群事务繁重,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所以容易导致各种慢性病上身。如果体检出是早期发病,那么我们会提供食疗、理疗、运动处方以及名医上门出诊等一揽子健康恢复计划,但如果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那么我们会优先提供器官移植……”
    高秘书听得生了兴趣:“哪些病会严重到需要器官移植啊?”
    王雪芽说:“比如应酬太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用肝移植可以彻底治愈;工作过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型冠心病,药物治疗、常规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都没有好转,就要考虑心脏移植;长期大鱼大肉导致的尿毒症,唯有肾脏移植才是根治的方法……”
    “这些不是到医院就能做吗?”高秘书扶了扶眼镜说。
    “我冒昧问一句。”王雪芽淡淡一笑,“据您所知,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高秘书的神情中掠过一丝不快:“我不大懂这个领域。”
    “您谦虚了,相信您对医疗政策方面肯定比我们懂得多,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些技术问题。”王雪芽敏锐地觉察到了他的情绪,“器官移植,最大的困难其实只有一个——供体。我国的供体奇少而需要移植的人太多,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有个统计数字: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还不到1%,80%的患者在等待中死亡。为什么?就是缺乏供体——我前面说的150万患者,还是亟待救命的,不包括那些为了保健需求而器官移植的人,更何况,有了供体也不一定能配型成功,一旦有排斥反应,那供体就算废了。再说有些疾病,比如肾脏移植患者,一生中恐怕还需要移植两次甚至更多……”
    “那怎么办?”高秘书皱起了眉头,“说起来,我有个亲戚就是肾脏移植,现在还在医院里等着供体呢。”
    王雪芽笑了一笑,对一直低着头吃饭的张文质说:“张助理,高秘书的那个亲戚,转到你们医院来吧。”
    “好……好吧。”张文质应了一声。
    高秘书很高兴:“这么说,要谢谢王总啊。”
    王雪芽连忙微微躬了一下身子说:“应该的,应该的。”
    高秘书说:“回头你把方案拿来我看看——对了,我倒是很好奇,你们公司的供体又从何而来呢?”
    “商业秘密。”王雪芽诡秘地一笑。
    ……
    结完账,和王雪芽一起送走了客人,已经是晚上十点了。
    “小姚,你辛苦了。”王雪芽打了个哈欠,“我的代驾来了,用不用坐我的车,捎你一段?”
    “谢谢王总,我想自己走一走。”姚远说。
    “好吧,随你。”王雪芽看了他一眼,“早点回家休息吧。”
    望着王雪芽的奥迪车消失在夜色里,姚远慢慢地往家的方向走……那还是不是自己的家,他心里也不清楚,他甚至不敢保证郭小芬会打开门放他进屋,在这座有着2000万人口的巨大城市里,尽管各种灯火将街道照得如同白癜风患者,尽管仍有无数的行人擦肩而过,但他依然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彷徨。
    他在路边的一张长椅上坐了下来,弯着腰,很长一段时间就那么坐着,坐着……当他明显感到有一种下沉感,仿佛要沉到黑暗的地面,甚至沉入更黑暗的地底时,他努力站了起来,然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
    高高的,长长的,穿着松松垮垮的衣服,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冷漠而孤傲。
    大学毕业三年了……难道真的是他?
    当那个背影越来越远,也越来越淡,已经快要彻底融入夜色,更确切地说是被夜色吞没的时候,姚远不禁脱口喊了出来——
    “黄静风!”
    第八章断死奇术
    理有万端,并为疑难,临时审察,切勿轻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洗冤录·卷之一(疑难杂说上)》
    黄静风转过身,眯起眼睛看了看,石头一样僵硬的脸孔,在刹那间绽开了笑容。
    他大步走过来一把抱住了姚远的肩膀:“姚远,姚远,我们好久不见了啊!”
    姚远也十分激动:“我还怕认错了不敢叫你呢,没想到真的是你,你怎么在这里啊?”
    黄静风摇摇头说:“先别说我了,说说你吧,毕业之后一直混得咋样?看上去似乎还不错啊。”
    姚远摸了摸滚圆的下巴,苦笑道:“你看我这个发福的样子,有时候照照镜子都认不出自己了。毕业之后我一直在一个公司做文宣工作,后来被派到上海分公司,一待就是两年,今天才刚刚回来。”
    “结婚了没有?”黄静风问道,“你女朋友好像姓郭吧?她可是咱们那一届‘五朵金花’的第一名啊!”
    这时候提到郭小芬,姚远有些尴尬,遮掩道:“老样子……你大学毕业之后不是和高霞一起回家乡去了吗,临走时咱们在‘有家烧烤店’喝的酒,还记得吗?”
    “怎么会不记得,大学四年,我喝了你多少酒啊,每次都是你请客。”黄静风不好意思地嘿嘿嘿笑着。
    前尘旧事,一时涌上了姚远的心头。大学时代他俩不是一个系的。一天夜里,宿舍楼道里突然吵闹起来,姚远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同学,揪着黄静风的袖口骂骂咧咧的,黄静风拎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了空的易拉罐、塑料瓶什么的,青色的脸上充满了怨愤。
    姚远听了一会儿才知道,原来那个有钱的同学上厕所时,发现黄静风在垃圾桶边翻弄东西,把一些废品装进塑料袋。他想起自己前两天晚上丢了一双鞋,便认定是黄静风偷的。
    人越聚越多,楼道的灯光下,重重叠叠的身影像泥塘上的雾一样弥漫着。
    不知哪个起哄,说要去黄静风的床铺“搜查赃物”,姚远觉得很不合适,想阻拦,但黄静风丝毫没有反对或抗拒的意思,微微向天的目光里充满了蔑视,姚远也就不好多嘴了。
    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铺盖被掀开了,床板下面也掏空了,什么都没发现。有些同学低声替黄静风打抱不平,那个家里有钱的同学脸上挂不住,说还要搜黄静风的柜子,黄静风继续沉默不语。
    拉开柜门,在破破烂烂的一堆日用品中,放着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插图本《爱伦·坡短篇小说集》,书还很新。那个有钱的同学翻开一看,扉页上写着“姚远购于xx年x月x日”的字样。他立刻叫了出来:“姚远,这不是你上周咱俩一起逛图书城买的吗?”姚远接过来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书,昨天在自习室还看来着,但是后来就找不见了。
    有钱的同学指着黄静风的鼻子说:“没冤枉你吧,说,你把我的鞋拿到哪里去了?”
    “这本书是我借给他的。”
    一句很平淡的话,从姚远口中说出,却像扔了一枚能把所有氧气都吸走的温压炸弹,刹那间,楼道里沉寂如死……
    人们渐渐地散去,子夜的宿舍楼又恢复了安静,只有黄静风和姚远像西部片里对决的杀手一样面对面站着。
    “你为什么要帮我?”
    “因为我怀疑那本书是我自己丢在自习室了,如果你拿走看,那不算偷,充其量是借——我不喜欢看别人被冤枉。”
    “谢谢你。”
    “你为什么大晚上的不睡觉翻弄垃圾箱。”
    “我家里穷,把这些空瓶子收到一起可以卖给废品收购站换钱。”
    ……
    “你好,我叫姚远。”
    “黄静风。”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自此开始了一段友谊。
    说是友谊,回忆起来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事,就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和一个性情随和的人偶尔混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什么的。那时的黄静风对什么都看不惯,却又懒得抱怨。他在食堂吃饭一定买最便宜的菜,也许是营养不良的缘故,他的气色就没有好看过,非蜡黄即惨白,以至于大学四年里有三次谣传他得了绝症。
    他的身边有时会出现一个黑瘦黑瘦的女孩,名叫高霞,是农业大学的,也是他的同乡,后来不知怎么又渐渐地成了他的女朋友,但唯一的改变就是两个人在食堂吃饭时多添二两米饭……姚远家庭条件要好些,实在看不过去时,会邀请他俩一起到附近小店吃个烧烤什么的,在呛人的烟火中喷一些孜然味道的废话。
    大三那年,姚远终于追到郭小芬以后,花前月下的,就和黄静风疏远了,黄静风倒也没觉得什么,他高傲而黯然的目光里常常给人这样一种感觉:生,死,病,苦……都是不可能改变也无需改变的事情,就像他身上那件松松垮垮的格子衬衫,就像他晃晃悠悠的背影,仿佛总是无所谓的走向自己潦倒不堪的宿命……
    毕业这么多年了,他竟然还穿着那件格子衬衫,袖口的边都毛了。
    两个久违的朋友在小店买了几瓶啤酒,来到街边一张长椅上坐下,一边喝一边聊了起来。起初还东拉西扯的说一些老同学的近况,后来喝到舌头发直、眼神发虚的时候,姚远又问了一遍“你怎么来这儿了”?黄静风喝了一口酒,淡淡地说:“不来这儿,又能去哪儿……我家里人都没了。”
    “怎么回事?”姚远惊讶地问。
    深秋,积满了落叶的树林,几座新坟……这景象再一次浮现在了眼前,仿佛永远不能摆脱的梦魇。
    然而,就像述说所有的梦境一样,无论怎样离奇,吐出的话语却是那样简短而平淡:“其实也没啥,大学毕业之后,在这儿找不到工作,我就和高霞一起回故乡了,包了个园子种果树。我们那个地方产煤,村子的地底下都挖空了,地面多处塌陷,每家人的墙壁上都是裂纹。一天夜里,我和高霞坐在果园里发愁呢,井里抽不上水来,净是些发黑的湿泥巴,果树都快要渴死了,就听见山上又放炮,我们村的好多房子,一下子就震塌了十几座,我全家人都埋在里面,一个都没有跑出来……”
    姚远的眼睛瞪得圆圆的,目光里充满了惊诧.
    月亮从稀疏的树枝间洒下一片清冷的光辉,照在黄静风的脸上,原本苍白的脸孔仿佛敷上了一层冰。
    “我和高霞只好回到这里,租了个地下室,各自找了份工作……”黄静风刚刚说到这里,姚远打断他道:“什么工作?”黄静风犹豫了一下说:“在太平间做殡仪工……你不害怕吧?不怕,那就好,我反正不怕,我拿自己当个死人,死人没有什么可怕的……像今晚,我就值夜班,我很喜欢值夜班的。”
    “你在哪个医院上班?市第一医院,那离这里并不远啊,走吧,一起往那边走走。”姚远站起身说,“高霞现在怎么样?”
    “她很好。”黄静风站了起来,和姚远一起慢慢地往前走着,踩过一个又一个斑驳的树影,仿佛撕掉一张张台历……这样走了大概有十分钟,也许,有一个小时,一阵吉他弹唱声,突然飘过了耳际:
    “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呐,
    到底我该如何表达,
    她会接受我吗?
    也许永远都不会跟她说出那句话,
    注定我要浪迹天涯,
    怎么能有牵挂……”
    路灯下,一个看不清面容的男歌手,靠着电线杆,一面弹着吉他,一面低低地吟唱着。他的歌声正如他的影子一样漫长、模糊而憔悴。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