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之邀请的代价 第24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有啥。”何其不怎么在意,又说了两句话,看到人来的差不多了,也没个仪式,会议直接开始。
    实在是开了太多会了。
    “今天咱们的问题,就还是戏曲这块的问题。咱前两天开会你们说不知道怎么说,现在我直接把咱表演的老师,徐老师请过来跟我们一起开会,现在对着他,也对着我们,该有什么问题都一起说出来好吧?”
    何其这句话结束后,李幼荣感觉到会议室长桌上坐着的所有人都在看自己。
    但是没有人说话。
    这种状态在开会时也是常见的事。
    大概安静了大概十来分钟吧,终于有人开口了。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当时弄戏曲这个阶段出来本意是什么。”
    “就是为了演员道具退场。”
    “我们的京剧,国粹,肯定不输任何东西,可是那么多一起过来……”
    “能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咱第一次带妆彩排定的是下个月16号,在正式上场前仔细想想,难道你们觉得这个环节突然出来的时候有些尴尬吗?”
    “我觉得这里没做好。是真没做好。”
    会议桌前坐着的各个导演,各个负责人,各个创意的负责人,一个人带动两个人,到最后整个会议室的人都开始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又热闹起来。
    “昨天在海淀实验中学,我去看画卷的时候,就出现了可消颜料消失太慢的问题。同志们,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真正到了现场那就是事故,是丢整个国家的脸面!”
    “你们自己看看,现在离8号还有几天好吧?有什么问题,咱们现在就要提出来立马解决,你不要去想合理不合理,你现在能想的是怎么样让他变得合理!”
    “京昆这一段,删是绝对不能删的。跟一开始咱们说创意只说了四大发明常委说咱们格局小不一样,我们换种方式,还能将东西圆回来。但是京昆呢?你把这一段删掉了,你拿什么填上去!”
    “不要再说皮影了,那个实验过了,不行。皮影的这个创意真的就不要再说了,我们决定不允许现场出现任何一点意外!”
    “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和字模这块,大意上说指的是春秋到秦汉这块,接着后头出现的敦煌飞天,唐朝,预计使用的《春江花月夜》 ,宋朝,还有两条丝绸之路,其实按照整个框架来说,我们是不缺什么东西的了……”
    “之前就说了这里放一段京剧表演是为了让演员道具退场。你总不能到时候现场有十秒多的黑暗时间吧?”
    “那我们换方式啊。”
    “京昆这块真的不能删。”
    今天这场会,上午来到下午,下午来到晚上,除了开始时沉默了十几分钟之外,一整天都是各个负责人吵吵嚷嚷过来的。
    李幼荣瞪着大眼睛看着他们吵了一天,走的时候还有些懵。
    不到开幕式前一秒,你永远不知道里头有多少变故。
    参加封闭式训练短短两个月,光是李幼荣唱的曲子就变了十几个样,从《游园惊梦》,到《游园惊梦》与后面的昆曲表演撞类型被否,到《贵妃醉酒》——一开始定的就是《贵妃醉酒》,结果练了半个月还是决定放弃。后来又选的《穆桂英挂帅》,这次本来以为确定了,都上了彩排了,可临到头开会的时候还是被总导演何其提出来毙了。
    “我们的理念确实是要新,可也不能太新。我们的开幕式也不是给咱们中国老百姓看的,是给全世界四十多亿人看的。那群老外知道谁是穆桂英啊?他们连杨贵妃都未必知道。”
    因为一个对外性,后来在会议上当着李幼荣的面拍板决定用【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然后,又开始了服装和表演形式方面的掰扯。
    这里头大部分其实跟李幼荣都没关系,但是又很不巧,每次出争议他都在现场。
    那个时候,几乎是所有工作组的人员都被急得上火,脸上是痘嘴里是泡。
    除了百忙之中递两瓶水,李幼荣能做的只有把自己的戏唱好了。
    “真正到了现场,闹哄哄的,谁听的清你在唱什么啊。”
    “刚开始也不知道是谁说不开麦唱的,以为这是在舞台啊?现场九万个人呢,九万!你就算嚎破嗓子人家也听不到啊。”
    “欸,徐老师,咱们这个唱腔就很好,保持。”
    “能不能激情一点,就是说……”
    虽然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可是时间不等人。
    7月16日,开幕式典礼的第一次带妆彩排开始。
    为了跟灯光配合上,真正的彩排都是选在晚上。负责整个开幕式一万多名演员妆容的700多名造型师也已经到位。他们来自各个单位,其中大部分都是学生。
    李幼荣在路过的时候,听到有他们组的编导拿着喇叭在大声的喊:“同学们,我们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培训、考核之后才正式成为奥运化妆造型团队的一员。请在场每一个化妆师记住,今天,虽然是彩排,但是请大家把它当成正式演出来看!我们要时刻记住,在奥运开幕的镜头里没有不重要的人和妆面,都要用同样严格统一的标准来画妆面!”
    因为这一条,李幼荣这次真正上妆的时候也有老师在旁边指导。
    ——这一位说出来,也有些吓人。正式那位在国际上获得很多个大奖,几乎何其苏北每一部电影都参与了服装造型设计的杜江平老师。
    “其实京戏的造型咱们不能有太多别的要求,要求过了就破坏本来意味了……”
    “徐老师,这边再多来两笔——欸,这样就刚好。”
    李幼荣表演的单元:《戏曲》是在开幕式正式开始半个小时后上。他得提前五分钟和组成京剧小兵方队的战士们一同候场。
    一万多个演员,里头有大半部分都是战士。
    他们是战士,也是演员。
    耳麦里,总导演控制室里传来提醒声:“《戏曲》单位注意,立马将方阵挪往准备地点。”
    他们组的几个编导同时也在旁边喊:“要上了,大家动作都快点。”
    “脚步声轻一点,轻一点。”
    因为算得上是正式的第一次彩排,现场其实是有观众在的。
    到达准备地点后,登上戏台,李幼荣伸伸地吸了一口气。
    耳麦里,副导演在提醒他:
    “徐老师,话筒是有声音的吧?”
    “待会儿灯光打过来,你首先看二号机位方向,中途别转身,咱们这个方阵没去中央。”
    中央是那块卷轴的所在地。
    “脸上的表情待会儿记得控制一下。”
    “《戏曲》单元小组各就各位——”
    在灯光打过来的第一时间,李幼荣抬头,抓着头饰上垂下来的翎羽,看着二号机的方位一个把式领着所有的演员出场。
    所谓京剧中的【做】。
    “对,就是要有这种精气神!”
    “眼神有点凶,会不会吓到那些坐在这边的老外?”
    “花木兰是一个女将,你不能指望她也笑吧?”
    “这唱的是戏,不是耍猴!”
    最后这句话李幼荣一过耳,就听出来是师父陈小楼的声音。
    他的到场,其实是在情理之中。
    李幼荣也没分神。他跟着背景音《大宅门》的播放,张嘴吟唱:
    “刘大哥……此话,理太偏——”
    所谓京剧中的【唱】。
    在他铿锵开唱的同时,组成方阵的一千来个士兵们也在和声:“此话……理太偏——”
    为了观赏效果,这里的唱腔跟正统的京剧唱法是有区别的。
    “徐老师这嗓子真好听啊。”
    “啧,你们怎么把唱法改成这样了。”
    “咱们这是京剧为骨,历史为翼。”
    结果“小将”们丢上来的银枪,李幼荣挥手,一段刀马旦功夫练到极致才有的“打”功被他耍了出来。
    “谁说……女子,不,如,男!”
    所谓京剧中的【念】。
    托毕业典礼上那段《穆桂英挂帅》的福!
    转身,跟似乎是陷入敌军阵营中的厮杀,李幼荣控制着表情,随着音乐的高潮来临,他把枪往空中一抛,十分自然的随着枪的落下转圈。
    又所谓京剧中的【打】!
    上去,下来,一圈。
    上去,下来,两圈。
    上去,下来,三圈。
    越来越快!眼花缭乱!
    “这段好,这段好!”
    在控制里何其都赞不绝口的同时,音乐的最后一个鼓点响起,李幼荣在同时收住动作,还是看着二号机,把该有的神态的拿了出来,用十分正统的京剧腔调大声念道:“谁说女子,不如男呀……”
    “好——”发出这段震耳欲聋的喝彩声的,是签了保密合同的观众。
    灯光暗下去的那一瞬间,李幼荣安了心。
    注意力这时已经转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他们这个单元的编导也围了过来,开始组织大家退场。
    “不要着急,大家慢点……”
    “彩排已经结束了,大家刚才表现得都非常好,不要担心,也不要着急……”
    “慢点跑啊——徐老师,我扶您下来。”
    “戏台子推一下,从那里推一下。”
    百忙之中,也算是有条不稳。
    李幼荣回到化妆室,听赶下来的杜江平提了两句意见,退场的几个口子突然闹腾了起来。
    吵嚷中,好像听到有人说:
    “出事了出事了——”
    “董瑞云摔下来了!”
    董瑞云不就是在《戏曲》单元之后表演飞天舞的女舞蹈家吗?
    控制室里,何其第一时间掌握住了话筒,开始联系现场导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