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落魄侯爷种西瓜 第7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然而,这口气还没喘匀,于英便找过来了。
    于英是畜牧司于老大人的小儿子,子承父业,如今也有着九品官身。
    “于小大人怎么有空过来?”
    虞峰常去县里,和于英渐渐熟识起来,两个人性情相投,说话也随意许多。
    于英给了他一拳,笑骂,“大人就大人,哪里来的‘小大人’?”
    虞峰笑笑,“屋里坐。”
    于英摆摆手,“不用了,这事有点儿急,苏小哥可在家?”
    “抱着娃娃到河边去了。”
    最近常常有人在河边捉鱼,雪娃每天都要看上一会儿。
    于英顿了一下,直接说道:“虞兄弟,你看能不能叫着苏小哥到溪头村走一趟,村里有个农户家的牛无缘无故盗汗下痢,如今正值春耕,若失了耕牛……唉!”
    虞峰一听便重视起来,忙说:“于兄稍后,我这就去叫他。”
    虞峰的动作很快,苏页也没有任何犹疑,二人将雪娃托给苏芽儿照顾,便坐到于英的驴车上,急急忙忙地往溪头村赶去。
    路上经过一块块农田,农人们悉数弯着腰,有的在用旱地耙翻地,有的在用耧车播种,原本只在虞家村庄园见到的农具,此时已经遍及了整个万年县。
    虞峰感慨道:“没想到这么快大伙就用上了。”
    “县令大人十分重视,白天黑夜地催人做出来,买不起的农户可以租借,就是为了能早点用上。”
    于英笑笑,继续道,“别说,我家地里也用的这个,真是好用!”
    苏页但笑不语——悄悄得了许多赏银的人,闷声偷笑便好。
    溪头村在西南边,从虞家村穿过竹林,绕过小竹村,再趟过一条河才能到。
    其实距离不算远,只是过河的时候需得十分小心。
    这是苏页第一次往南边走,虽然表现得十分隐晦,然而对于熟悉他的虞峰来说,还是很容易能看出他的喜悦与好奇。
    “小页子,等着下了雨,咱们带着雪娃到竹林里挖笋子。”
    苏页愉快地点点头。
    那片竹林几乎有一个村子那么大,竹子高大笔直,林内清幽静寂,是个踏青的好去处。
    于英显然没有这样的情趣,“若下了大雨,这条河可就难过喽!”
    河上无桥,此时驴车正行在河中,河水将将没过驴蹄,若到了夏汛,南北两边的村子且有一段时间不能来往。
    这条河不过六七米宽,值不得放条船——关键是,也没人会做,除非花钱请专门的工匠,否则的话就连木桥都搭不成。
    苏页轻叹一声,自古修桥铺路,之所以能成为载入史册的大事,就是因为太过耗时耗力耗费银钱。
    “这条河……有没有出过事?”
    “怎么没有?”于英叹了口气,“要么淘洗衣物时失足落水,要么过河时被水冲走,每年都得发生那么一两起。”
    三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
    溪头村很快就到了。
    养牛的那户就住在村头,孤零零一个院子,家里看着并不富裕。
    当家的是个黑黑瘦瘦的老汉,远远地看到于英过来就像见到救星似的。
    “大人,您可算回来了!”老汉苦着脸,脸上的褶子横横竖竖许多道。
    于英将苏页请到前面,对老汉说道:“这位便是我给你请来的神医,将死的牛犊都能救回来。”
    老汉巴巴地看着苏页,一脸蒙。
    苏页无奈地瞅了于英一眼,“别开玩笑。”
    于英咧着嘴,朝虞峰挑了挑眉。
    虞峰圈住他的脖子,笑骂,“闲着没事儿拿你嫂子开玩笑,活得不耐烦了?”
    于英忙说:“不敢不敢。”
    苏页懒得搭理他们,径自走到了牛圈前。
    老汉方才看到苏页长相的时候心里就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此时又听出他是个双儿,一下了就担心起来。
    “这、这……能行么?”
    于英递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你可别小瞧了他。”
    继而又压低声音,“不瞒你说,就连我爹都得请教他!”
    “啊?”老汉惊讶地瞧了苏页一眼,就赶紧撇开头。
    “你没听说过虞家村的小仙童么?”于英轻描淡写地抛下一颗重磅炸弹。
    老汉满脸震惊,久久地反应不过来。
    于英笑笑,跟在虞峰后面到牛圈那边去了。
    老汉的脖子一点一点转过去,满眼都是金光闪闪的小仙童。
    等到苏页问他话时,老汉紧张地搓着手,结结巴巴说不出来。
    苏页挑了挑眉,吓得老汉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抖如筛糠。
    苏页:……
    发生了什么?
    最后,还是于英一五一十地将病牛的情况说了。
    盗汗、流涎、腹胀、下痢,又是赶上春耕,苏页心里约摸有了想法。
    “近来此牛是否整日耕作?”
    老汉扎着脑袋,忙不迭点头。
    “使役之后可是立即喂食?”
    继续点头。
    那就是了,劳累加饱腹,无法正常消化与反刍,这才令牛出了问题。
    苏页说了个方子,并嘱咐道:“眼下只是发病初期,好生照顾便可治愈,这段时间断不可再让它下地。”
    老汉连忙应下,抱着手对苏页连连作揖——若不是虞峰拦着,他可能还要跪下去。
    回去的路上,苏页将情况细细地同于英说了,“春忙之时,耕牛得此病症的定然不是特例,当以预防为止——劳逸结合,适当饲喂,方为上策。”
    于英十分重视,将他们送回虞家村后,便急匆匆地回县衙去了。
    ——
    苏页和苏芽儿正蹲在南墙根下,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前的大陶缸。
    忙碌了一个春天,他们终于想起来,年前做的酱早就到时候了。
    “小、小页,现在揭么?”苏芽儿一脸紧张。
    苏页的情绪也被他调动起来——万一没做好怎么办?费了那么多豆子、面粉和柴禾!
    苏青竹抱着手臂站在旁边,一脸鄙视,“你们俩是不是男人?”
    “不是……”苏芽儿实话实说。
    苏青竹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三两步上前,一掌拍掉上面的封泥。
    苏芽儿吓得抓住他的手,急道:“你轻点、轻点,别把缸拍碎了!”
    苏青竹不理他,用另一只手将盖子揭开。
    顿时,一股咸香的气味充斥鼻间。
    苏页眼睛一亮,伸着脑袋看过去,笑容顿时僵在脸上。
    苏芽儿看着缸口那层白白的绒毛,再看看苏页的脸色,有此失望地问道:“这是……失败了么?”
    苏页抿着嘴,有些不愿承认——不应该啊,前面的步骤都对。
    苏青竹耸耸肩,“切,白忙活了。”
    苏芽儿瞪了他一眼。
    “你瞪我干嘛?这次没做好下次继续呗!”
    苏页皱着眉,反正都做坏了,也就没什么可顾及的了,于是,便随手捡起一根木棍,也不计较脏不脏,直接戳到了那层软软的霉毛上。
    苏页忍着浑身的鸡皮疙瘩,将表层的霉菌拨走,更加香浓的气味传了出来。
    “好香啊!”苏芽儿满脸期盼,“小页,这么香,应该能吃吧?”
    苏页也有些纳闷,往下戳了戳,舀上来一团浓稠的豆酱——金黄、软糯、咸香,没有任何霉菌!
    “成、成了?”苏芽儿既惊且喜。
    苏页连了连点,“成了。”
    表面的霉菌拨去,下面都是上好的豆酱。
    苏页连忙把手里的木棍扔掉,兴冲冲地跑到厨房里去拿干净的碗勺。
    没成想,刚跑到厨房门口,便听到虞峰的呼唤——
    “小页子,来客人了!”
    苏页扭头看去,正瞅见虞峰从牛棚走出来,脚上穿着苏页设计的“防脏鞋”。
    他身后站着一位神色恭敬的老汉,正是溪头村养牛的那个农户,姓江。
    苏页连忙问道:“江老伯,家里的牛可是不大好?”
    “不不,”江老汉连连摆手,“好着呢,多亏了仙童大人的方子,已经能吃能跑了!”
    苏页失笑,“晚辈姓苏名页,‘仙童’之说不过是旁人的玩笑罢了,老伯直接唤我的名字便好。”
    江老汉虽心里坚持,面上还是恭恭敬敬地应下。
    虞峰笑着将老人往屋子里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