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落魄侯爷种西瓜 第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虞峰点头应下,怎么说他也担着虞家村村长的名头,这件事于他而言不过是几句话的事。
    苏页想了想,又说:“如果有养牛的人家,也可收些牛粪,和猪粪一个价钱。”
    虞峰摇摇头,说道:“牛粪不行,牛吃草,粪里多是草籽,一场雨过后比庄稼长得还旺。从前我帮大爷放牛,他特意嘱咐我,若是牛粪拉在人家地里,便要捡出来。”
    苏页眨了眨眼,由衷地说道:“又长见识了。”
    虞峰失笑,捏了捏小双儿的耳朵,“这算什么见识?见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苏页拨开他的手,“说话就说话,别动手动脚。”
    然而,汉子不仅没听,反而将手绕到脑后,托着小双儿的头结结实实地亲了一回。
    苏页气极,却又挣脱不开,只得自暴自弃地想道:亲就亲吧,就当是给你这段时间辛苦干活的奖励了!
    啊啊啊……为什么会觉得是在出卖色相!(╯°Д°)╯︵ ┻━┻
    乍一听到虞家村要收猪粪,大伙还以为是有人在开玩笑。
    当侯村长带头将小竹村的猪粪送过去,并真真正正拿到铜钱之后,人们才彻底傻了眼。
    养猪的人家纷纷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挑着粪送过去。
    还有些心思活络的农户,虽然家里没养猪,却把茅坑里的粪挑出来,学着虞家村的样子处理好了,试着挑过去卖。
    苏页照样收了,而且比湿粪给了更多的钱。
    于是,更多的人效仿起来,倒让苏页他们省了事。
    ——
    继花钱收粪之后,虞家村又出了一件轰动十里八乡的大事——他们在招工!
    说起来,自从知道虞家村有个双儿买了二顷地之后,那些壮劳力多的人家便动起了心思。
    这个时代土地都是被大大小小的地主占有,地主要么雇佣长工为自己干活,要么将土地租赁给农民收取地租。
    新帝即位免了三年粮税,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所以,离着虞家村近些的人家一直在等着机会,看能不能在苏页这里租赁几亩土地。
    没成想,租地的事还没打听出来,倒先等来了招工的消息。
    这是苏页和虞峰以及苏花大娘等人商议之后做出的决定。
    土地不往外租,而是雇人来种,每个工人做什么随机安排,负责的区域也不固定,作物种类及耕作方式由苏页作主,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统一加工或销售。
    这种大田生产模式与西方的庄园经营有些类似,最大的区别就是劳动力采用雇佣制,而非农奴。
    苏页特别提到,“招工的时候便说好,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若是有偷奸耍滑手脚不干净的,以后便不再用。”
    苏花大娘爽快地说道:“小页放心,好不容易有个赚钱的机会,谁都不会做出那等丢人之事,赚不到钱是小,若落下那样的名声,儿女们嫁娶都难!”
    春韭婶子也肯定地点点头。
    这个年头人们还是很在意名声的,道德的约束力比法律更甚。
    苏页便彻底放下了心。
    根据提前说好的,有意向的人由各村村长统一带过来,苏页先统计人数,再分好区域,第二天便正式干活。
    他让虞峰做个了高高的牌坊,立在村口,横梁上刻着五个大大的隶字——虞家村庄园。
    尽管大多数人不知道念什么,却觉得十分气派。
    虞家村的人更是挺直腰杆,逢人便宣传。
    到了这天,各村各店的农户纷纷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虞家村。
    苏芽儿看着越聚越多的人群,担心地说道:“这么多人,要如何选?”
    苏页笑道:“不必选,都留下。”
    就连虞峰都吃了一惊,“小页子,用得着这么多人么?”
    苏页笑笑,若是按照传统的“靠天收”的耕作模式,确实用不着这么多人,然而,他要的是精耕细作,劳动力自然是越多越好。
    苏页站在村头的井沿上,对着乌泱泱的人群说道:“想来各位村长都同你们说了,我在这里捡着重要的再说两句。”
    人们纷纷扬起脑袋,睁大眼睛听着,丝毫没有因为他是双儿就有半点怠慢——苏页气场太强了。
    “第一,农具自带,如若没有,虞家村可以代为购买,钱要从工钱里扣。”
    人们纷纷点头。
    “第二,工钱五日一结,来去自由,若有偷奸耍滑者,随时开除。”
    更加认真地点头。
    苏页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若有急事也可请假,家里碰上用钱的地方也可预支工钱。”
    此话一出,人群中“嗡”的一声炸开了锅。
    可以请假?
    还能预支工钱?
    他们莫不是听错了?
    苏青竹站在另一边,“哐哐哐”地敲起了锣,绷着脸喝道:“安静。”
    大伙这才安静下来,脸上的激动之色却并未褪去。
    苏页抿了抿唇,不自觉地缓和了语气,“我虞家村庄园招得虽然是短工,工钱却不少,若是每季都来,一年算下来,并不比你们种地差——这一点之后你们就知道了。”
    哪里顾得上以后?对于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苦人家来说,能有口饭吃就行了!
    “第三,全天干活的人,可在庄园领一顿午饭,好坏不忌,管饱。”
    这个是各村村长特别说过的,单是“管饱”二字便让人足够期待了。
    苏页顿了一下,再次开口,“第四……”
    苏青竹嗖地一下转过头——还有第四?
    “庄园里的活有的需要力气,有的需要技艺,因此,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双儿,皆可前来应工,管事者自会根据活计轻重派发工钱。”
    苏页看到今日来的都是汉子,没有双儿,也没有女人,所以临时加了这么一条。
    他突然想到,虞家村这样的情况在别的村子肯定同样存在,如苏花大娘一样的妇人,干起活来不比男人差,虞家庄园理应给她们提供一个机会。
    人群中再次炸开了锅。
    女人也能做工?也能挣钱?
    无论是反对、鄙夷,抑或是惊喜、期待,苏页确确实实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与生计相比,封建纲常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在十里八乡的议论声中,苏家农场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开了起来。
    第64章 【新奇的农具】
    关于土地的布局和耕作方式,苏页早就有了详细的规划。
    首先按照土质、坡度、位置等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区域。
    大块平整的地春小麦、粟米、冬小麦、高粱轮换种植,隔年种一茬黄豆,用来肥地。
    黄豆根瘤菌可以改善土质,苏页计划,主要将其种在土层板结比较严重的地方,三五年下来,有望变为良田。
    黍子抗旱、不易倒伏,恰好可以种在远离河边、不易蓄水的缓坡上。
    沿河还有一片狭长的地,苏页打算种上芋头,再种些其他瓜果蔬菜,若收获得多可以做成脱水蔬菜冬天卖。
    苏页此时正站在高高的瞭望台上——是的,虞峰为了方便他观察地形,突发其想给他做了个瞭望台,有宽敞的平台、有遮风挡雨的草棚和竹帘,还配备了矮几、草墩、茶壶、小泥炉,真真正正的高、大、上。
    苏页望着河边的良田,有些遗憾地说道:“如果有甘蔗就好了,收获之后可以熬糖,孩子们再也不用馋糖吃了。”
    “甘蔗?”虞峰想了想,说道,“小页子说的是不是青蔗?我在河西郡见过,当地人将青蔗种在河边,长成之后拔下一棵嚼着吃,比高粱杆甜上百倍。”
    苏页几乎可以肯定,虞峰说的青蔗或许就是那种专门用来熬糖的甘蔗,原以为产自东南,没成想河西就有。
    “不知贾前辈的商队走不走那条线,或许可以托他购买些蔗苗,芒种过后刚好种上。”
    “不必劳烦贾前辈。”虞峰笑道,“跟将军说声就行,河西是漠北军的大本营,对他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
    “再好不过。”想到虞峰方才的话,苏页失笑,“说起来,你还吃过高梁杆?”
    “饿得狠了,啥不吃?高粱杆、小麦秸、萝卜缨子、树皮……”
    虞峰说得轻松,苏页的心却一抽一抽得疼。
    他抓住汉子的手腕,闷声道:“别说了。”
    虞峰察觉到小双儿的情绪,将他的手握进暖烘烘的掌心,温声道:“小页子别难过,村里的孩子们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好歹我还有老村长和婶子大娘们照顾,并没有吃啥苦。”
    苏页抿了抿唇,他心里明白,虞峰这番话安慰的成份居多。
    他望着田地上忙忙碌碌的身影,默默地下定决心——无论将来遇到何种困难,一定、一定不能放弃。
    不远处,苏青竹正带着汉子们开设隔离带。
    方法很简单,除去地上植物、挖掉草根、铺上石块,这样一来,火点起来的时候,就不必担心烧到其他地方了。
    虞家村的地荒了许久,地上的杂草生了一茬又一茬,点上一把火,不仅能去除荒草,还能烧死其中的草籽和虫卵,得到的草木灰还可以肥田,可谓是一举多得。
    此时的隔离带可以在将来挖成沟渠或种植灌木。
    当时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大伙还有些置疑——田间向来不能种树,树根会夺去地里的养分,只要是挨着树的地方庄稼就很难长好。
    苏页没有强势地直接下命令,而是耐心地跟人们解释道:“春季多风,小麦、粟米等庄稼最怕倒伏,是也不是?”
    汉子们深有感触。
    侯村长叹道:“每逢麦苗抽穗,谁不是担心得一宿一宿睡不着,生怕刮大风,就算咱们不怕辛苦一棵一棵扶起来,收成却会大受影响。”
    这种情况苏页在电视上看过,所以他想提前预防。
    “灌木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风,对农田的影响确实会有一些,然而却是利大于弊。”
    而且,苏页早就想好了,可以选用花椒、八角、茱萸这些来种,到了秋天还能收获一堆香料,一点都不浪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