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之君臣 第5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同时, 下旨封猿卫、猿斗两兄弟为骠骑将军, 共同袭任安西卫统领。
    文相提议派西宁卫协助, 被启元帝驳回,世子顾岚却同意文相的意见, 认为西宁卫与安西卫一同守天关会更好, 启元帝再驳,不允, 似有怒色, 厉声下旨, 点了刚组建不久的神机营,带着改良的火|器奔赴安西天关。
    与此同时,谢九渊从邙涯水寨招安了草莽水寇,上书启元帝, 说这些水寇是因为税赋过重被迫落草, 有为渔民抵御倭寇之功,求启元帝让他们将功补过, 立为大楚水师将领,启元帝却欣然允之, 令文相大为不满。
    父仇当前, 猿卫和猿斗都发了狠,配合启元帝调派的神机营兵卒与火器是如虎添翼, 压着马族人猛力攻击,一仗打到了冬月底,在腊月到来之前,拼命将马族人赶进了楼兰沙漠。
    狼嚎伴着追击的安西卫兵士袭来,奔逃的马族人闻声丧胆,不顾也许会陷入流沙拼命向沙漠中冲去,猿卫喝止了还待追击的将领,观望残兵败将带着老弱病残溃逃,一挥手,换上了神机营与弓箭手,一声令下,箭矢与弹|药齐发,破空而去,立时便有惨叫惊呼响起。
    猿斗从战甲中拿出陛下特赐的琉璃千里眼,透过千里眼望去,马族人有中箭、中|枪倒下的,还有踩进流沙的,伤亡不少。他却与他哥一样面无表情,这对本就很有担当的兄弟在丧父后迅速成长了起来,跟着猿九将军的老兵有时候看他们这个模样,都忍不住红了眼睛骂马族人的娘。
    只可惜马族逐水草而居,无固定居所,不能歼灭就只能跟着他们跑。
    马族内部似乎并不稳定,通过交手,猿家兄弟都看出这位阿骨欢是天生将才,敢奇袭敢应阵,也亏得马族人心不齐,不然他们会打得更为艰难。
    视野中渐渐没了人影,猿斗一挥手:“收兵!”
    “将军!我们愿意进沙漠追击!”
    “末将也愿意!”
    “追进沙漠!给将军报仇!”
    有了带头的,顿时群情激奋,他们都是跟着猿九将军出生入死的悍勇兵士,对猿九的爱戴之情深厚,竟是不顾楼兰沙漠的魔鬼名声,将生死置之度外,也要为将军报仇。
    猿卫在马上抱拳一礼,沉声道:“列位兄弟厚义,我猿卫与猿斗谨记在心,只是父亲曾说过,他珍爱各位如手足子弟,我怎可派亲弟兄去白白送死。我与猿斗发誓必定要让马族人血债血偿,今日收兵回营,厉兵秣马,他日,咱们再杀他个片甲不留!”
    “是!”
    “嗷——————!”
    将士们齐声应答,声如擂鼓,混着幽厉的狼嚎直入沙漠,叫马族人略歇的脚步再不敢停留,再度仓皇而奔。
    胜报传来,启元帝大喜,不仅对这对将军兄弟大肆封赏,连猿家兄弟养的、在战场上屡建功劳的白狼都封了镇军狼,并特赐猿卫和猿斗“白狼双将”之称,随着军报传遍大楚,无人不知这对少年将军的美名。
    有人欢喜有人愁,兵部尚书金戈对着手下查出的消息哀然长叹,上奏请罪,自述兵部无能,不能查清泄露边防图的罪魁祸首。
    启元帝一怒之下,竟是撤了兵部尚书一职,将金戈打发去整顿水师,将兵部收归天子手下,独揽兵权。
    同时,启元帝又以此为借口,将政务分了大半给左右二相,一时间,文谨礼与谢九渊手中的权柄相加,几乎可以说是掌握天下,到达了本朝文官前所未有的顶峰,可谓是如日中天,就连文谨礼都有头晕目眩之感。
    毒蛇阴险狡诈,千万不可贸然用手探抓,还是应当诱之以肉,所谓引蛇出洞。
    文谨礼乐了没两天,就发现新到手的权力并不容易为己所用,几乎等于白给启元帝做工。
    自从锦衣卫将检查六部的六科给梳了一遍,对朝堂的监察力度大大增加,,以往当摆设用的六科,被锦衣卫梳理也没有引起注意,结果在不声不响中,六科已经成了监察六部小吏的利器,偏偏六部具体事务都需要小吏小官来操作,除了被文党把持严密的刑部与工部,没几个人愿意冒着被锦衣卫抄家的危险违背职责做事。
    而文崇德趁启元帝前往袈山礼佛时安插的人手,文崇德竟然拒绝交出名单,引得本就被突增政务劳神的文谨礼大怒,大病一场,又舍不得大权不敢请假,引而不发,一把年纪竟是带病生生撑住了,不得不让人钦佩。
    启元帝看着宿卫呈上的密报,对谢九渊直感叹:“这么把年纪,后院里两房姬妾,外面养了三个,其中一个还育有六岁小儿,算算,怀上的时候他文谨礼怎么也近半百了,真是,老骥伏枥。”
    谢九渊刚从水师营赶回来,半闭着眼睛养神,听到这里,低笑一声:“是文相天赋异禀。”
    他本就肤白如玉,平日里有气势锋芒撑着,只觉得威风赫赫,谁也不敢小瞧了这位拜相将军,就连顾缜,都因为心中倾慕视他如巍峨高山,现下,因为连日操劳又快马回京的缘故,累得脸色都比平日苍白了些,躺在靠椅里,白发散落在枕上身前,倒有些柔弱美人的模样,顾缜一时心疼,坐到靠椅边沿,轻轻伏在他胸口,指间缠绕着他身前的白发,不再说话,想让他好好休息。
    顾缜靠上来,谢九渊就自然地揽了他的腰,二人相依相偎,心跳呼吸都渐渐一同,在彼此身边是他们俩最放松心神的时刻,不必顾虑朝政军情,于是不知觉就沉沉睡去,期间三宝蹑手蹑脚地进来,给他们盖了薄毯。
    出了御书房的门,三宝公公悄悄地叹了口气。
    近日有大臣上奏劝陛下成婚,被陛下以国境未宁、国库不丰给挡了回去,却仍是止不住那些言官的吵嚷。
    三宝自知只是个太监,可跟着二位主子这么些年,他彻底看明白了,普天之下,除了谢相,没有第二个人会这么为陛下着想,事事都以陛下为先。
    外面人再怎么在他面前煽风点火,说谢相权势太大有害王权,可三宝看得清楚,谢相对待陛下,从当守夜侍卫开始,始终如一。就不说如今谢九渊已经是当朝右相,单论他与陛下的亲密关系,若是他人,不讨赏,也要索些特殊待遇。
    可谢九渊的一切,都对陛下毫无保留,他结交了谁、往来了什么,锦衣卫和宿卫都如其他官员一般监视,谢九渊对此毫无怨言。这绝不是谢相故意为之取信于陛下,而是他是视之为理所应当,坦坦荡荡。
    位高权重却不沾染官场淤泥,如此磊落丈夫,世间独有此一人!
    就算同为男子,这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思及此,三宝公公眉头舒展,唤了小太监准备热水巾帕,等二位主子醒了就能及时梳洗醒神。
    谢九渊白日从不长歇,作战时习惯了抓住零碎时间补眠,不到半个时辰就自动醒来,睁眼一看,顾缜靠在自己胸口睡得正香。
    难得偷闲,谢九渊以眼神细细描摹顾缜眉眼,这一世局面不同,所以前世顾缜眉目间长久的忍耐压抑冲淡了许多,若说前世的顾缜可比作忍耐苦寒的白梅,眼前熟睡的俊美青年则更似梨花,上朝时犹若冰雪,在自己面前却是暖玉一般可爱。
    此时,顾缜一只手搭在他肩上,另一只手还虚握着他的一缕白发,侧脸贴着他的胸膛,唇微张,睡得安然。
    进御书房的路上,听三宝说今日陛下因着兵部事宜时常熬夜,还时不时半夜战报,很不安宁。
    于是谢九渊不忍心唤顾缜醒来,守着他多睡一会儿。
    又过了半个时辰,顾缜睫毛微颤,在谢九渊衣服上蹭了蹭,这才醒来,一睁眼,就对上了谢九渊温柔的视线。
    顾缜低头笑笑,握着谢九渊的肩膀借力,抬头亲上了身下人的下巴,他亲了一下,稍稍往后仰头,拉远了些许距离定睛一看,又伸舌头舔了舔,确认道:“师相,胡须冒了青茬。”
    大楚男子而立之年才会蓄须,谢九渊尚不够年纪,而且行伍之人,拖着长须多有不便,普遍都刮了个干净,落得轻松。
    谢九渊距上次修面已有数日,又忙于水师事务,就没注意到。
    顾缜生了兴致,喊三宝寻了锋利的剃刀来,褪去了软履,上躺椅坐在谢九渊身上,低头小心给谢九渊刮胡茬。三宝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谢九渊却镇定自若,任凭顾缜拿着利刃在自己脸面上动刀。
    胡茬刮尽,二人起身净面,重回案边,再度说起边防图泄露一事。
    顾缜叹道:“真是自缚手脚。”
    就算兵部尚书隐了实情,以锦衣卫和宿卫的手段,其实已经查清了事实,文谨礼手下,青省巡抚高秀派人混进了西宁卫,趁着安西卫与西宁卫在哈密交接处换哨时,谎称有兄弟在安西天关,跟着安西卫进了边防之地,偷出布防图后,又依样回到了青省,由青省巡抚高秀的心腹送到了马族新王的手上。
    可依照文谨礼的小心手段,就像当初浙江巡抚冯伟象手中没有与文谨礼来往的证据一样,高秀手中也肯定没有切实证据,证明一切是文谨礼指使。
    如果单靠言语就定了罪,以文相在民间、在书生举子间为国呕心沥血的响亮名声,启元帝的声誉定然备受质疑不说,还会妨害到他们日后将要推行的以法治天下。若是推行者自己都曾经无视律法,怎么让民众信服?
    所以是自缚手脚,暂时动文相不得。
    谢九渊宽慰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圣人都这么说了,一时忍耐是值得的,与其留个疑点,不如把文相办成最大的范例,让大家看看就是丞相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岂不是扭转乾坤。”
    道理顾缜都懂,只是一时心急,听得谢九渊宽慰,他露了个浅笑,忽然有了灵感,“九郎,我有个主意。”
    谢九渊见他忍不住想窃笑的样子,挑了眉,问:“怎么说?”
    顾缜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了,谢九渊面露惊讶,好笑地在他后背警告性地轻拍了一下,故意沉声道:“这种后宅招数,陛下贵为天子,也好意思?”
    “朕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顾缜丝毫不以为耻,振振有词地反驳,“还是文相自己天赋异禀。”
    谢九渊绷不住脸,笑道:“只是还需等待时机。若是风平浪静,也不过是一桩丑闻而已。”
    顾缜亦是同意,二人又说起水师之事,说到最后,还谈到了顾岚。
    “本该给他行了冠礼”,顾缜语气又是担忧又是骄傲,“可他说还是留着这个由头,过两年先出宫建府再做打算。”
    谢九渊面露赞赏:“如此佳儿,何必生忧。你当年独自登基,也不过是这个年纪。”
    没想到说到自己身上,顾缜一愣,低笑:“我都要忘了。”
    “我记得。”谢九渊握了他的手。
    当年少年天子登基,谢九渊在家丁忧,尚且不识这位佛堂皇子,初闻消息,也替这位皇子叹过几声“艰难”,一个毫无根基的皇子,面对朝堂上一群人精,就如羊入狼群也似,如何不艰,怎能不难?
    顾缜却在“先天不足”的苛刻条件下,独自面对虎视眈眈的朝臣,走出了一条荆棘之路。最后断送于内奸手中,也是虽败犹荣,没有人敢夸口,若是易地而处,自己能够比启元帝做得更好。
    右相将启元帝的手捧至唇边一吻,“不论前世今生,陛下都是臣的骄傲。”
    “用后宅招数也是?”顾缜有些不好意思,故意找了这话来说他。
    谢九渊也学顾缜振振有词,“当然也是。”
    “为何?”
    谢九渊凑近顾缜发红的耳朵,压低的声音沙得叫人心弦一颤,“也许是因为臣,也天赋异禀啊。”
    三宝公公望了望天色,唤了小太监:“去御膳房,告诉他们多备一份谢相的晚膳。”
    那小太监刚调来没几日,踟蹰道:“可、可陛下还没下令”
    三宝公公眼神一冷,立刻有乖觉地跑上来跪地磕头:“奴才这就去传话。他刚来,求老祖宗饶过一回。”
    说完也不停留,知道不耽误差事,立刻伶俐地跑走了。
    还愣着的先前那个小太监立马回过神来,出了一身冷汗,跪地连连求饶:“奴才该死!”
    三宝公公眼神都没赏一个,但也没其他表示,四周人都会意,捂了小太监的嘴拖走,带去内务府重学规矩。
    一阵北风吹过宫城。
    此时,御书房中情意绵绵,御膳房是热火朝天。六部官员各自忙碌,太监宿卫们亦是各司其职,宫外,京城百姓都各自安居乐业。
    京郊,文崇德带着一众特选出的技工研究机器,金吾卫还在严格操练兵阵。
    与京城相隔百里的水师营地,金戈正与前邙涯水寨的几位寨主们商议水师排布。
    与京城相隔千里的鲤城,灯塔已经燃起灯火,为夜间归来的商船指引方向。
    而远在西北的猿斗和猿卫,来到猿九将军的墓前,浇下了一碗酒。
    冬日寒风吹过的是藏满生机的土地,只待春日到来,就能发芽破土,成株成林。
    悠悠数百载,后人追溯这段历史时,启元六年毫无疑问是一切的开始,于是他们镇重地将它记载为未来盛世的起点。
    这是大楚向未来迈出的第一步。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我们跳时间线~
    第63章 状元女巡按
    启元九年春, 启元年间的第三次科举刚刚结束, 三鼎甲一上奉天殿,文武百官内心一片冷漠, 面对和前两届一样年轻得过分的三鼎甲, 他们已经生不起太过惊讶的情绪了。
    不是他们不明白, 而是世道变化太快。
    难道我等已经老了?殿上只要过了不惑之年的大臣们都生了这样的疑惑。
    三鼎甲跪地面圣,状元柳应, 榜眼施俊才, 探花卓远。
    顾缜从他们面上一扫而过,和右手第一人谢九渊对了一眼, 二人眸中都闪过了惊讶之色。让二人惊讶的, 不仅是这一届三鼎甲与前世截然不同, 还因为一位熟人。
    柳应,也就是柳莹,启元朝唯一一名女状元,本该是启元十二年登的科, 如今提前了三年下场, 大约还是三年前处理姜洛夫时顾缜说的话起了作用。
    果然,启元帝点了状元答话, 柳莹自揭身份,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连她身边的施俊才和卓远都忍不住探头打量她。
    那柳莹个儿高, 长相英气,一身男装俨然是潘安之貌, 举手投足亦是潇洒,并无闺阁之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