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之君臣 第4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明明手中的实务都进展得无比顺遂,文谨礼却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危机。
    此时,大理寺少卿江载道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启元帝道:“说吧。”
    江载道不紧不慢地跪了下来,对启元帝道:“臣奉命彻查桂省流民惨案,此案牵连甚广,在大理寺努力下,如今已是证据确凿,汇成奏章一册,请陛下明察。由此案,臣要参桂省总督向善结党营私、鱼肉百姓,作恶多端,罄竹难书,视国法律例于无物,一言难以蔽之,肯请陛下即刻下令,捉拿此人归案!”
    不知是惊是急,文谨礼的脸略微涨红,桂省总督是文党中最得力地方|官|员的之一,他若是出了事,文党震荡不说,文党的名声可就又悬了。
    大理寺卿王泽从被江载道坑的丰富经验中,瞬间明白了现在是个什么状况,两眼一闭,免得自己面目狰狞,心中已是将江载道从头到脚亲切问候了一遍,气不打一处来。
    果不其然,启元帝看了奏章,发了怒,厉声要求将向善逮捕押送京师,并要江载道彻查到底,江载道郑重一礼,接下了重任。
    之后再无人启奏,退朝时候,群臣都满怀心事。
    左相右相也都匆匆离去。
    文谨礼是急着回府弄清楚向善究竟出了什么事,一问之下,怒不可遏。
    “坑杀流民此等伤天害理之事,他也做得出来?!老夫识人不清,识人不清啊!”
    见文相一副悲愤模样,谋士们自然纷纷相劝,有说向善也许是一时糊涂的,也有说流民自古难治的,还有的振振有词,竟是将向善坑杀流民一事说得非但无过而且有功。
    他们这边热热闹闹,说得话也不是全无道理,只是文谨礼到底没有老糊涂,知道“坑杀流民”这样的名声是绝对沾不得的,尤其是在启元帝以仁爱之名获得百姓称颂的当下,自己绝对不能对向善流露一丝赞同,否则必然迎来口诛笔伐、世人唾骂。
    文崇德却是坐在一边,脸色比昨日好了些,相必身体有所好转,只是一声不吭,面上却似有嘲讽之意。
    文谨礼大皱眉头,这个儿子心气高,戾气重,总喜欢喜欢夸夸其谈,如今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却一样让他看着不舒服,便问:“文崇德,你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不必小题大做”,文崇德回答的声调十分懒散,叫文谨礼的眉心又皱紧了些,“他犯了事,不巧被江载道那个认死理的察到了头上,这就叫活了该,他也该认命。难道爹还想为了他去争?哪有人白白浪费名声捞泥巴的?到时候自己沾了一身泥,那才叫笑话呢。”
    他这话一说出口,文谨礼没有立刻驳斥他,于是便有刚才未开口的谋士赞同道:“公子说得不错,江载道青天的名声太响亮,从他手里捞人是不可能的。再说,同为文党,在下也看不上坑杀流民此等举动,若是任他伏法,恰恰是咱们秉公守法、不徇私情的明证。”
    文谨礼暗自点头,对那谋士夸道:“说得有理。”
    又偏过头教训文崇德:“整日懒懒散散的,像个什么样子,你非要去工部,这下可好,吏部的差使被人顶了,我在你这个年纪都当爹了!你看看你自己这副样子!你到底想干什么!”
    “爹,您别生气”,文崇德笑了笑,话说得不怎么诚恳,文谨礼还想再骂,却被文崇德下一句话给噎住了,“我想出海啊。”
    出海?不要命了?
    文谨礼气得直翻白眼,文府上下又是一阵人仰马翻,文崇德被他指着鼻子骂“逆子”,也照旧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谁都没看出他眼神中的不屑。
    而另一头,谢九渊跟着启元帝进了后宫,没一会儿,二人做了宿卫打扮,与其他几名宿卫出了宫城,纵马向江边赶去。
    朝廷做事,自然得保证周全,两日后大船就要下水,在众目睽睽下“试航”,所以在那之前,自然得先真正试航几次,以免出现纰漏。
    “无常”先生传来了消息,通知了试航时间,他们便特意赶来,亲眼见证这一刻。
    到了地方,他们下了马,宿卫们相随守卫,在最近的山林间找了个位置观望。
    此刻江风阵阵,大浪滔滔,东北山脉化冰形成了春汛,大江涨了水,以气吞山河之势南下,奔流而去,直入东海。
    船厂建在江边,巨大的船身已在江岸边组装完成,看上去比江上同行的大商船大了约十倍,此时,巨船下垫着圆木,前有近百名工人背负着麻绳,在士兵们的呵斥下向前拉纤,后也有近百名工人推动。
    在沉重又响亮的号子声中,巨船渐渐入了水,等到不能踩底,前方的工人才游回后方帮忙一起推动,将巨船推出浅岸,巨船稳稳地浮在江面,即使是这些辛劳的工人都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底舱的船工收到了号令,奋力划动。巨船在江面上航行起来,此时逆风,速度却不输江面上的商船,在江上绕了一圈,停回江岸。
    歇息一阵,再试,如此试过四五回,最后一回扬帆远去,直入东海方才归来,等巨船的船影出现在江口,工部负责船厂的官员们这才有了欣慰的神色,添了记录。
    为了两日后的正式下海,工人们又将巨船拉回了岸边,累得汗如雨下,船工们亦是十分劳累,出来时各个汗透了衣衫。
    顾缜看着那巨船,忍不住露了几分激动神色,眼神中满怀希冀。
    谢九渊与他对视一眼,眸中亦是期待。
    他们上马返回,没有入城,却进了那琉璃塔。
    宿卫们依言在塔下守候,顾缜冷声嘱咐:“待会儿有人前来,带着面具,手中拿着一只纸鸢,你们搜身若无兵|器,便让他上塔。我与谢相在顶层。”
    这命令一听就牵扯到机密,宿卫们急忙应是。
    行至二层,顾缜伸手握了谢九渊的手,两人牵着手,到琉璃塔第九层,拜过了佛祖,顾缜站起身就抱住了谢九渊的腰。
    “我很高兴。”
    那不仅仅是一艘巨船,那寄托着他们未来的希望。
    谢九渊回抱住他,轻抚他的背脊,温言道:“我明白。”
    他们一个坐了一个蒲团,低声讨论着此趟海航的计划细节,不多时,一个人踏着木阶,走了上来。
    是应邀而来的“无常”先生。
    那人揭了面具,见顾缜与谢九渊皆无惊异神色,挑了挑眉毛,说:“你们已经猜到了,还是说——”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被基友介绍去看霹雳,昨晚看完剑踪第六集 ,因为降温好冷不想码字,就,更迟了_(:3」∠)_
    *明天争取更个六、啊五千+~
    *进入倒文党&强大剧情线啦~
    第53章 说无常天道
    “无常”者, 地府鬼差也, 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鬼, 亦司赏善罚恶, 分一黑一白。
    白无常, 俗名谢必安,敬谢神明必能平安, 所以必安。
    黑无常, 俗名范无救,有罪之人一概不赦, 所以无救。
    取这么个化名, 并非他文崇德有何悔过之意, 诙谐而已。
    若敬谢神明必能平安,那天下就不该有横死的善人,若有罪之人一概不赦,那他文崇德怎么就能重活一世?
    滑天下之大稽。
    文崇德闭上眼, 又是前世, 启元十三年那个凄风苦雨之夜。
    或许,他从来不该遇见谢镜清, 就算遇见了,也不该去纠缠。本不该有交集的命运有了交集, 才会害得谢镜清惨死。
    他们太过不同, 就是因为谢镜清与自己迥异的真挚,才让谢镜清入了自己的眼。
    京郊初遇, 那青衣书生,俊雅无双,眉目懒散,似是一杆翠竹,干干净净。
    那日他初进吏部,不免起了雄心壮志,一不小心抒怀泄露了心思,却被谢镜清听了去。
    其实,文崇德当时起了疑心,他到底是相府公子,故意与他偶遇的人何其多,他见惯了那些假清高的进士学子为拜见他爹奴颜婢膝,从小他就明白一个道理,若是一块牌坊掉在奉天殿,砸着的大多是婊|子,他爹是伪君子中的伪君子,就是奉天殿的头牌。
    所以他这个注定要背着他爹名声的相府公子,习惯了在他爹面前装冲动无才,在大街上装二世祖。
    当时的雄心,没几日就被他爹的处处干涉打破,而谢镜清,没想到还真是个干净人,却为了谢九渊投了文党。
    碧玉落泥沟,文崇德心中,无端端就起了恨,对谢镜清百般挑剔起来。
    到底是恨谢镜清“自甘堕落”,还是嫉恨他为谢九渊如此付出,文崇德自己都搞不明白。
    等到明白了的时候,在谢镜清眼里,他文崇德已经是个喜怒不定的人,但是,谢镜清也发现,因为文崇德的百般挑剔,提前提醒了他,让他规避了很多陷阱,免得被文党多做文章。
    文崇德不肯承认,心中却是大松了一口气。
    幸好谢镜清是这样知恩良善之人,即使方式不对,他也会记得别人的好处。
    文崇德一改先前的态度,竟也和谢镜清成了朋友。
    渐渐地,他也懒得再伪装自己,在官场上搏出了“坏得坦荡”的名声,坏事传千里,谢镜清对待他本就提防,如此,更是添了三分谨慎。
    某日,谢镜清从东海盐场归来,应文崇德之邀,在文崇德的私人府邸饮宴。
    席间只有他们二人,谢镜清颇不自在,但他听说了朝堂风雨,担忧谢九渊的安危,还是耐着性子与文崇德打机锋,想要多探听一些消息。
    文崇德从自己的渠道知晓了启元帝要查私盐的消息,他没有告知他爹,却影影绰绰地提醒谢镜清,话没讲明,只是劝谢镜清退出文党,退了皇商身份,免得卷入风雨。
    谢镜清一愣,笑道:“没想到文大人对谢某如此挂怀,多谢,只是谢某决心为皇商之日,就已经明了其中厉害,本是为避风雨而来,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光是第一句就够刺激人了,他谢镜清把自己多年的照拂当做什么?!
    听到后半,文崇德忍不住冷冷一笑,讥讽道:“避风雨?是为人避风雨吧?你以为自己多有能耐,要不是我,你早就被坑了不知多少回了!想给谢九渊当伞,做生意的总该有杆秤,也不称称你自己有几两重!他谢九渊聪明,仗着你往上爬,哪里能捞权去哪里,首尾两端,早晚把你害死!”
    文崇德这话其实多有偏颇,谢镜清当皇商,早年确实多得他照拂,但后来文崇德想插手也不怎么帮得上,而且对于谢九渊的嫉恨是溢于言表。
    说出这些话来,自然是因为文崇德伤了心,又嫉恨谢镜清对谢九渊的付出。
    可谢镜清哪里知道他心里的弯弯绕绕?见他把自己和侄子说得如此不堪,谢镜清也动了真怒,扬长而去,连话都没说一句。
    文崇德不是个好人,他自己心里清楚。
    可他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会舍不得报复一个根本不在意他好心付出的人。
    打压谢镜清的计划拟了又拟,随便哪一条都能让谢镜清焦头烂额,甚至失财丧命,可最后,全都进了炭盆,燃成了灰烬。
    罢了。
    就当这个人已经死了。
    私盐案果然牵扯到了谢镜清,他爹算计着让谢镜清顶罪,文崇德想来想去,反正谢九渊现在是启元帝的人,启元帝总不会坐视谢镜清被判成死囚,用此说服了自己袖手旁观。
    那日进了他爹的书房,谋士们纷纷计划着如何用此案反过来牵累谢九渊,文崇德听得昏昏欲睡,毫无参与之意。
    “文崇德,你怎么看?”
    文崇德被他爹的唤回神来,发现谋士竟然都已经离开,书房中只剩下父子二人。
    他心中不禁升起了狐疑。
    于是故作懒散,又像是有些不忿,道:“什么怎么看?我说了又不算,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呗。”
    “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文谨礼低声重复了一遍,点点头,“好,那我要你今晚进刑部大牢,亲手把谢镜清给杀了,让他畏罪自尽。”
    文崇德一时惊愕难以掩饰,文谨礼手边的笔墨纸砚就劈头盖脸地朝他砸了来,怒骂:“你这个畜生!那是个男人!你可真是会给我文家蒙羞!不知羞耻!要什么样的女人找不着?趁早把这桩丑事忘了!我要你亲手杀了那个男狐狸,否则你就等着辞官养病吧!我文家不幸,后继无人,出了你这种腌臜禽兽,我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被砚台砸中额角,留下一道血痕,文崇德忍不住想笑:“我腌臜?我是个畜生,也是你这个老畜生生出来的,一家子畜生,有什么不能见列祖列宗?”
    文谨礼被他气个倒仰,放了狠话,谢镜清这条命留不住,但你要是不亲手办了这事,就辞官回家养病,一个闲人,文府养得起!
    这选择太容易了。
    容易得让文崇德对自己心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