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之君臣 第3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0章 引战与增税
    一间暗室, 汇集了黔西的大小地方官。
    最大的是三位知府, 黔西地方不大,一共只有三府, 分别是宁永府、顺安府、世节府三地。
    再往下, 便是各县县令, 有亲自来的,有派了亲信来的, 县令中最小的是苗||寨所属的镇龙县的县令, 苗||寨事实上自理自治,镇龙县县令只管得到小部分汉||民, 基本上就是个催缴税收的。
    “三位大人, 王泽大人已经在查米壳田的事, 咱们得尽快拿出个章程来了。”底下有县令心急道。
    三位知府是不会轻易开口的,一位谋士出面,对着大家告知道:“收到了京中文府的消息,说是希望咱们把王大人一行拖在黔西, 越乱越好。”
    立刻便有人反驳:“黔西一乱, 咱们一个都跑不掉,怎么能乱?”
    那谋士看向三位知府, 明了了意思,又看了说话人一眼, 才不紧不慢道:“这也是和大家商量, 又不是定论。若是各位早就攀上了文府,怎么会沦落到黔西这穷地方当官?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咋呼什么?”
    反驳的人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那谋士才又看向镇龙县县令,明知故问道:“成大人,石一先生那边,有什么解释没有?”
    镇龙县县令按照商量好的答出来:“回三位大人,石一先生的意思是,虽然咱们不知道他们种的是米壳,但不论他们种什么,都违大楚的禁令,而且,都是咱们帮他们找的地方,那意思是,咱们早就上了贼船,拿人手短,现在想撇清也晚了。要咱们尽快把王大人他们弄回京里去。”
    “岂有此理”,那谋士登时发起怒来,“这不仅是算计,就是要逼迫咱们跟他们一伙儿了!”
    他这怒得有些假,但下面的县令们也都气急,也顾不上分辨他的神色,三三俩俩窃窃私语起来。
    “诸位县大人”,等私语声渐轻,那谋士才对着大家拱了拱手,又对着三位知府一礼,“三位大人,属下有一个计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顺安府知府抬了抬手,让他说。
    那谋士便把三位知府一早商量好的计策说出来:“苗|人好斗,有仇报仇,咱们挑着倭人与苗|人斗起来,让他们两败俱伤,到时候,倭人是私自入黔,苗|人私斗是他们自理,王大人他们必然得管,也拖在了黔西。文府那边周全了,也没明着得罪王大人。”
    “这样,咱们最多问一个夏税的过错,到时候,报一个‘没钱修理河道,担忧汛期生灾’,也就过去了。”
    “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底下各县县令私语一阵,眉毛都松了开来,心中大石落地,都无反对之意。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卜羲朵带着阿大进了苗||寨,他刚被个漂亮阿妹追着吹笛子给他听,想引他对自己唱歌,他又不好拒绝,又不好意思,几乎是落荒而逃。
    四周无人,阿大才开了口,他声音跟个沉钟似的闷,却是笑话卜羲朵:“别人家阿哥到了你这个年纪,早就上阿妹的家盘歌订亲了。”
    没了妹子在跟前,卜羲朵又嘚瑟起来,“遇到比我漂亮的阿妹,我才会对她唱歌。”
    阿大叹了口气,“那咱们寨子是见不到下一个王了。”
    这又是咒又是夸,卜羲朵哭笑不得,反而把问题丢回给了阿大:“莫要说我,你不也是?”
    阿大沉默下来,并不答话,卜羲朵这才想起他订亲的阿月妹子还没长成就染病走了,自知失言,拍了拍他的肩膀,几步走进了屋,见到屋里坐着的老者,立刻扑到了他膝边,喊了声“阿爷”。
    卜羲朵的父亲,也就是上一代苗||人||王走得早,他是爷爷带大的。
    他爷爷很是睿智慈祥,把手上的果子剥好给了卜羲朵,又招呼了阿大,才告诉卜羲朵,说他从邻近寨子访友回来,路上看见一队倭人往米壳田的方向去了,不知道要做什么,提醒卜羲朵注意。
    闻言,两个年轻人都皱了眉。
    阿大怀疑道:“那些汉|官究竟会不会管这事?”
    卜羲朵倒是不在乎这个,“他们管不管都不紧要,在我们寨子的土地上种忘忧花,我肯是不能不管的。但要是他们管了,我们也轻松一些。”
    阿大似是不大服气,却没反驳。
    “走”,卜羲朵说,“我们去通知汉子们看顾好寨子,近来不要轻易出寨。”
    这日一大早,趁着晨光大亮,袈山寺的大殿上举行了迎宝典礼,那长老领着和尚们十分虔诚地念着佛,面向启元帝与顾缜跪着,谢九渊双手托着自己捞上来的金刚降魔杵,一步步走到佛前,在蒲团上跪地拜了三拜,然后恭敬地将金刚降魔杵供在架上。
    他那头白发的来由实在是诡异,又为他莫名添了威仪,亲眼见证他出水白头的官员们都对着佛像跪得结结实实,没几个心里不虚。
    文谨礼半闭着眼,他今早本想去见先帝,却被宿卫拦了个结结实实,说是启元帝已将两位圣人送往另一桃源养老,他是不信先帝会乖乖听顾缜的搬走,但那些宿卫再不听他威胁,根本靠近不了,据说昨日放他们靠近滚泉的宿卫已经被罚了,而且罚得颇重。启元帝忽然换了面貌手段,叫他有些猜疑。
    而京里传来的消息,他那个儿子,似乎也有些不太一般的动作。
    不知是不是先帝唤起了他心中的恐惧,文谨礼对着佛像一拜及地,竟是生出些“我老了”的颓唐心思。站起身来,又把这点颓唐咽了下去。
    典礼完毕,顾缜便宣布入暑天热,延迟回京。
    文谨礼心急着想回京查儿子的动作,顾缜却一脸认真地反驳,说文相这把年纪了,最是不宜奔波,若是文相暑天上路、出了什么差池,朕以后有什么脸面去见先帝?
    启元帝这话一说出口,其他官员立刻都夸赞起启元帝体恤臣工,尤其是礼部尚书梅子期,文谨礼觉得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梅子期竟然厚着脸皮,大言不惭地说:“师相能得陛下这般体恤,臣这个学生也心中宽慰,与有荣焉。”
    大家这么一哄,事情就定了下来,文谨礼心中气个半死,后悔怎么就没让梅子期死在江南,可是现在后悔也晚了。
    顾缜回了禅房,换了轻便衣裳,和谢九渊一起查看公文信件。
    两人理完了京城线报,顾缜便叹了口气,谢九渊握了他的手,给他支持。
    之所以放任文崇德,任他将刑工二部彻底打造成文党天下,甚至任他在礼部、户部和吏部的清吏司都安插了人,就是因为,文崇德接下来要做的事,是要进一步加强盐|铁专卖,并修建大型海船,重启对外贸易。
    他想敛财,想让民间生怨气,而启元帝要做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秦俭秦尚书如此小气,有部分原因也是国库着实吃紧,先帝末年肆意享受,所以启元帝登基后,连年涨田赋商税也是迫不得已。
    更何况,如今的启元帝与谢九渊都知道,接下去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对外交流是必须的,因为当年的抗倭战场,倭人手中的西洋枪||炮比大楚军|器|局火||力强劲数倍不止,而文党的贪墨更是使得军|器|局出品的枪||炮良莠不齐,每十数中能用者不过五|六,才令那么多大好儿郎填进了抗倭的无底洞。
    只是,增|税就是与民争利,自然会令民生更为艰难,这事是不是文党来做,对外名声自然大不相同,可扪心自问,顾缜心中无法不生出愧疚。
    谢九渊宽慰他:“现在做这些事,为的是大楚安定,待以后,再还富于民。”
    见谢九渊不用说就明白自己的心思,顾缜松了松眉头,看向他,怀念道:“我们以前说过,待大楚安定了,就开放贸易,还要海路畅通。可惜”
    谢九渊不让他说下去,似是承诺一般说道:“那这辈子,我们就来实现它。”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迟了,凌晨会有个二更,不用等,明早再看吧
    第41章 狗子和猴子
    寺里有晚课, 因此晚膳吃得早, 傍晚时分就用了素斋,谢九渊见顾缜还是不大释怀, 见天边夕阳烧得绯红, 便邀顾缜一同去前山走走, 寻思着找个由头开解他一番。
    其实谢九渊明白,顾缜是看得太清楚, 加上前世亡国的惨痛教训, 故而今世越发滋长了不忍之心。
    他清醒,该做的事情, 他不会因为不忍心不做, 却又太过清醒, 不能欺骗自己闭上眼,只听歌|功颂|德,不看百姓的艰难。
    说句大不敬的,顾缜这般性子, 其实不该生在帝王家。
    谢九渊前世, 一步步走到当朝右相兼大将军的位置,太明白权势富贵对人心的腐蚀有多厉害。有人当个小差役, 就不把平民百姓当人看,有人挣了三分利, 行事便忘了良心律法。人性如此, 并不稀奇。
    偏偏顾缜居于天下至高的皇位,一生勤勉克己, 从不贪图享受安逸,心系民生,偏偏遇上文党独大的朝局,又不肯闭上眼睛做个糊涂贵人,于是劳碌一世。
    最初迷了谢九渊眼的,自然是顾缜的容貌,但最初打动谢九渊的,便是顾缜的至真至诚。
    而最令谢九渊心疼的,却也是因着这真挚,令顾缜每每对自身过于苛责。
    漫步山中,在外面,又有宿卫相随守卫,君臣二人自然不会言行亲密,只是偶尔看着某处山景,才交谈品评一二,但他们之间自有某种不可言说的气氛,似乎他们身旁再多一个人都是打搅,于是身为近侍的三宝公公都不自觉慢了脚步,离远了坠在他们身后。
    绕过一处展翅欲飞的陡崖,拾阶向下,山势渐趋平缓。
    走着走着,竟从林中钻出一只跑得飞快的小东西,宿卫们如临大敌,谢九渊也将顾缜一把挡在了身后,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小和尚捧着个物事,口中唤着“大黄”追了出来,那小东西“汪了”一声停下,却是一只瘦骨嶙峋的小黄土狗。
    这只看着就觉得命不久矣的小黄狗名叫“大黄”,让在场的人都颇为无言。
    宿卫们松了口气,刚想上前将人赶走,被顾缜摆手挥退了。
    小和尚一身僧衣,面色还算红润,大概是刚进寺不久,因为长期茹素的僧侣们难免脸色发黄,他却是颇为白净,此时被宿卫们的阵势吓了一跳,抱着小狗缩在石阶上,他手里原本捧着的是个破瓷碗,如今放在了一边,大家才看清楚,是满满一碗青菜。
    难怪这狗瘦成这样。
    见这些大人们并未驱赶自己,小和尚便把狗头凑到瓷碗边,小黄狗满怀希望地闻了闻,然后呜了一声,撇过了头,小和尚急得直掉泪,小黄狗却说什么都不吃。
    拌了饭都还凑合了,这天下哪有单吃青菜的狗。善心是可爱,只是这狗未免也太惨了些。
    顾缜用眼神示意三宝,三宝走两步到了那小和尚身边,好声劝道:“小师傅,这狗是该吃肉的,不吃素。”
    “可是,师傅说过”,小和尚满脸困惑,“不能杀生。”
    三宝耐心道:“小师傅与大师是出家人,要修行,自然要守戒,这狗就只是只狗,不吃肉,他就得饿死了。”
    小和尚瞪大了眼睛,眼泪啪啦啪啦掉,不舍地摸了摸小狗,竟是把那狗举起来,递到三宝身前,问:“这位施主,您能不能帮我养了它,或是到山下托付个人家。寺里没有它吃的,救它一命也是积德的,我每日给您多念一段佛经,保佑您家宅平安。”
    “这……”,三宝迟疑了,“我问问我主子。”
    三宝走到顾缜身边,顾缜也听见了小和尚的话,就嘱咐道:“让宿卫送到山下去吧。”
    “是”,三宝复又告诉了小和尚,命宿卫抱着狗走了。
    小和尚对他们道了声“阿弥陀佛”,行了个礼,又钻进林子里跑了。
    二人继续漫步,谢九渊想了想,对顾缜道:“陛下,狗就得吃肉,硬要给它吃青菜,它就只能饿死。而那小和尚再舍不得,也只得交给别人来养,因为他不能破戒杀生。”
    顾缜一挑眉,“爱卿想说什么,不妨直言。”
    “臣是想说,狗饿了就该喂肉,养不了就该送人,该做什么做什么,才能解决问题。往大了说,也是一样。不是小和尚狠心,而是狗只能吃肉。”谢九渊是正经解释,可说到“小和尚”三字,他声调微微一扬,看向顾缜的眼中还满是笑意,闹得顾缜耳朵微红,刚因为他费心思开解有些感动,这下又瞪了他一眼,自顾自往前走了。
    谢九渊不紧不慢地跟上,也不着急,他太习惯顾缜对他起小脾气,能让他暂时放下烦忧生生闲气,谢九渊是巴不得。
    走到山腰,日渐西沉,他们便换了条路回后山。
    约莫走到半途,宿卫究竟是锻炼过的,这一会儿已经跑下山送了狗,又折返了回来,却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走的时候他带着狗,回来的时候,他背上牢牢抱了只小金丝猴。
    这宿卫就是护送谢九渊下江南的宿卫队长,此时是手足无措,丧着个脸,向谢九渊求救:“谢大人,您想个法子把它给弄下来,我怕被大猴们扔石头。”
    他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背后巴着只小奶猴,又难得哭丧着个脸,谢九渊和顾缜,包括其他宿卫们都忍俊不禁。
    说到扔石头,还是刚到山脚的时候,当地官员赶来迎接,说起袈山上的美景鸟兽,提到这金丝猴,心有余悸,特地拿自身事例提醒,他刚上任的时候特来拜佛,上山路上歇脚,有猴想偷走那筐供果,亏得家仆死命拽着竹筐才护住,没成想下山的时候路经此地,那猴子竟然在树上捏着石头等着,把那家仆的脑袋砸了个肿包,当场昏了过去。
    光是没偷成果子都记仇成这样,要是误会自己偷了小猴子,那不得被砸死?宿卫队长是欲哭无泪。
    谢九渊上前看了看,猜测道:“这小猴看着十分瘦弱,怕是因为难以成活,被母猴扔了,遇上你,知道能觅得一线生机,就巴住了。只是没有母猴哺育,这猴子怕是活不成了。”
    听谢九渊这么说,宿卫也是唏嘘,却还是十分实际道:“那我就找人抱下来放回树上吧,猴子通人性,要是死在眼前,还怪不落忍的。”
    眼下暮色四合,虽已是夏日,山上夜里还是很有几分寒凉的,要是放回树上,这猴子定然挺不过今夜。
    顾缜不忍心,看着谢九渊眼神就带了几分出来。
    “还是交给我吧”,谢九渊伸手把那颤颤巍巍还不愿撒手的小猴抱下来,用帕子包了拎在手上,跟着顾缜往回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