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之君臣 第1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供客人们一起喝酒享乐的大厅中,宿卫队长正和花|魁娘子调笑,没轮上执勤瞭望的宿卫们也和美人们颇为文雅地勾勾搭搭,他们出手大方,相貌英俊,各个也都身姿爽朗,又是情场老手,直哄得姑娘们花枝乱颤、满面绯红,这艘被他们重金包下的画舫俨然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唯独谢九渊板着一张脸,生人勿近,目不斜视,端的是道学典范,一个人喝酒吃菜,十分突兀。
    宿卫队长提出这个主意的时候,谢九渊几乎都要怀疑这人是故意的,下趟江南怎么就绕不开画舫?
    “无心秦淮风月”,对启元帝许的诺言犹在耳,这下可好,直接留宿画舫了,虽说是情势所迫,但谢九渊毕竟是个重诺之人,一而再地违反,外加情势危急,他心情是相当的不好。
    比他心情更不好的,是旺财。
    作为谢九渊的书童,旺财从小就跟着谢九渊,对他再清楚不过,说到去画舫,谢九渊如此爱看美人的性子,半点笑模样没有不说,还似有愁意,这显然就是有情况。
    旺财愁啊,不过是回老家送信一段时日,回来就跟不上主子形势了,这怎么行?以后书童还怎么当?于是进了画舫,他就跟小宝公公套起了近乎,小宝毕竟是个小太监,进这种地方正是浑身不自在,又跟谁都不熟,旺财主动跟他说话解围,小宝感激得很,不知不觉就说了许多。
    旺财是越听越愁。
    完了,彻底完了。
    谢九渊读书的时候,内心虽不着调,却也是文武双全一腔热血,旺财那时候觉得,自家主子以后怎么着也能上个《良臣录》;谢九渊任鱼城主事,违抗上级救灾的时候,旺财觉得,自家主子再这样下去,以后可能要上个《忠烈传》。
    万万没想到,自家主子到底是不走寻常路,这下可能要给《佞|幸列传》添上一笔。
    旺财欲哭无泪。
    爱美人也得有个限度,帝王可是天下之主,爷胆子怎么就这么大,说句大不敬的,先帝的后宫可是全殉了葬,一个不落都填进了皇陵!
    这日子没法过了……
    “旺财大哥,你怎么了?”小宝公公见旺财丧着个脸,担忧地问。
    旺财强打起精神,挤出一个比苦瓜还苦的笑脸:“没事,小宝啊,跟哥说说,咱们陛下是不是特漂、我是说,特威风?”
    小宝公公对启元帝这个救命恩人是十分崇拜,立刻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夜色中,几艘小船飞速靠近画舫。
    得到宿卫禀报的宿卫队长与谢九渊对视一眼,宿卫队长与宿卫们各自领了姑娘进了不同的厢房,谢九渊带着旺财和小宝也进了靠里的一间厢房。
    小心攀上画舫的众黑衣人只看到一厅的残羹冷炙,想必都进了厢房寻欢作乐,为首的中年男子冷笑一声,暗道来得巧,手一挥,打了几个暗号,众黑衣人立刻分为两两一组,上楼进厢房,准备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灭口。
    中年男子拦住了最后一组,对他们说:“你们去把梅大人提前领过来,让他开开眼界。”
    两个黑衣手下会心一笑,复又登上了小船,回码头接梅子期。
    返回的小船行到半途,就听到画舫上传来了惨叫之声,两个黑衣人不免有些得意,宿卫那些酒囊饭袋,果然是不堪一击。
    梅子期跟着廿一廿二上了船,心惊胆战地跟着他们登上画舫。
    眼前却并不是他们以为的一边倒,而是一片混战,两个黑衣人立刻拔|刀加入了战局,梅子期往后退了一步,廿一廿二的刀就抵上了他的后背,于是他只得站在原地。
    原来那声惨叫,是被宿卫没能一刀了结的黑衣人发出的示警。
    明白中了埋伏的中年男子即刻一声厉啸,还没来得及进厢房或是厢房中宿卫还未找着机会动手的黑衣人迅速退出了厢房,飞奔回大厅。
    宿卫们和谢九渊追击而至,于大厅形成左右对峙之势,中年男子眼睛一扫,发现少了四五人,知道怕是已经殒命,立刻怒火中烧,不多废话,拔|刀便砍。宿卫们也有人受了伤,既然这帮黑衣人还敢动手,那当然也是拔刀砍回去。
    谢九渊见已然是一片混战,也只得抛却了战略,拔剑入局,先一脚踢飞几个清出场地,然后才出招制敌,招招见血,宿卫队长见他果然也是高手,杀得兴起,渐渐向谢九渊的方向靠拢,二人联手困住中年男子,专心对付这个领头人。
    “小心!”
    有黑衣人在宿卫队长背后偷袭,谢九渊将宿卫队长踢开,但没了宿卫队长,中年男子立刻猛然对他加重了攻击,谢九渊咬紧了牙,也杀红了眼,不管不顾地与中年男子单挑起来,宿卫队长无法突入战局,只得为谢九渊守护周围,免得他分心。
    刀剑快速地对撞像是能擦出火花,谢九渊觑准漏洞,一招挑飞中年男子手中钢|刀,紧接着一个下砍,然后反力一个上挑,将中年男子的右手砍下,喷出的鲜血染上他的俊美眉眼,看上去如同杀神一般。
    谢九渊的剑抵上中年男子的脖颈,明知故问:“谁派你来的?”
    中年男子面露惊吓之色,这神色过于突兀,谢九渊暗道不好,就见中年男子从腰间摸出一串飞刀扔出,谢九渊堪堪闪过大部分,还是被伤了左肩,顿时怒不可遏,不退反进,将中年男子身首异处,血|花四溅。
    宿卫们也解决了这些黑衣手下,只留了两个活口,顺便把梅子期和廿一廿二一波拿下,心中正得意,回身一看血浸衣衫的谢九渊,顿时又感受到了人比人得扔的憋屈感。
    然后在众人佩服的眼光中,谢九渊摇晃了一下,倒地不起。
    飞刀淬了毒。
    宿卫队长登时在心中骂了句娘,让人把画舫开到岸边,一边大张旗鼓地喊“谢钦差为调查江南巡抚上画舫遇刺”,一边派人去请大夫,同时还把梅子期和廿一廿二公明正大地锁着带回了住处。
    被粗暴关进空房的梅子期咬牙切齿:“你们这些狡诈之徒,竟敢锁本官游街!百姓会以为是我派人刺的谢九渊!”
    宿卫懒得跟他打机锋,想到画舫,故意刻薄他:“梅大人,老子逛窑|子这么多年,知道清倌人分两种,一种确实是流落风尘,不甘自贱,这种老子也佩服,可怜下场,啧,都惨,多的呢,是第二种,老|鸨奇货可居,婊|子坐地起价,不是不卖,是要卖个好价钱,卖得风风光光。”
    这“风风光光”四个字说像是直接砸在梅子期脸上,宿卫锁了房门,梅子期委顿在地,竟是疯一样地大笑起来。
    送走了大夫,宿卫队长松了口气,让旺财好好守着谢九渊,然后才出去审梅子期。
    幸亏只是迷药,否则要怎么向圣上交待?
    谢九渊此时是人事不知,他梦见了同一个梦,元宵节时的那个梦,但与当时不同的是,他看得清听得清所有细节,仿若遁入仙家回溯时空的幻境一般。
    他还是身在那池广阔的温泉中,怀里,搂着青年模样的顾缜。四面金碧辉煌,龙头源源不断地吐出温泉活水,暖雾缭绕。
    这回看清晰的谢九渊不由惊诧,自己面容分明是未到不惑之年,三十多岁年纪,怎么会是一头银丝白发?
    他侧目一看,写了“九郎”的那盏莲花灯在不远处飘着,写了“云堂”的莲花灯在池沿上。
    自己在顾缜耳边问:“舍不得?”
    顾缜瞪了自己一眼,转身想走远,被一把捞了回来。
    他看见自己伸手从池边散落的衣物中勾出一块玉牌,理顺红线,将玉牌小心挂在了顾缜的脖子上。
    “这是什么?”顾缜靠着他问。
    “是我的家传玉牌,谢家男子出生时,父母赠玉牌,不可轻易示人,新婚夜交给发妻,意为一生一世一双人。”
    顾缜故意挑着眉说:“那交给我做什么?”
    “我此去江南抗|倭剿寇,或需数年,交给你,是留个定情之物套着你,万一,也给你留个念想。”
    听到最后一句,顾缜气得发抖,推开他:“你胡说什么!”
    他看见自己吻上顾缜的侧脸,安慰眼睛通红的顾缜:“云堂,咱们今夜成亲呢。”
    顾缜一口咬上他的肩膀,灼||热的泪滚落在他肩头,哽咽的声音像是受伤的小兽,不敢哭出声来。
    于是他心如刀绞,却也只得紧紧拥住怀中的爱人。
    不知多久,顾缜忽然沉入水中,掬起一捧水洗去了哭泣的痕迹,他重新靠进自己怀中,伸手从自己的侧脸抚到后脑,紧紧抓住了自己的白发:“好,既然成亲,花烛俱在,我们洞|房。”
    “这是什么意思?”梅子期被带到书房,桌案上摊着他伪造的那些书信。
    早上才清醒过来的谢九渊闭着眼,懒得看他,命令道:“用你的字,抄一遍,属上你的名字。”
    “我疯了不成?”梅子期深觉荒谬。
    谢九渊依旧闭着眼,毫不在意他的拒绝:“我明日斩冯伟象,你是想当被江南巡抚陷害的证人,还是想跟他一起跪在贡院门口。选前者,你回京照样当你的礼部左侍郎,没了文相的照拂,但你留这么个小把柄在我手上,我也许会用你;选后者,你死得不明不白,唯一用处是给文谨礼添个堵。梅大人,你说了算。”
    “谢钦差”,梅子期动手抄信,抄着抄着忍不住笑起来,语带讥讽,“您是想教导本官‘天下乌鸦一般黑’?”
    “梅大人用错典了”,谢九渊心不在焉地回复,“此处该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梅子期笔一顿,还是咬牙道:“不知天高地厚。”
    “学你自欺欺人?”谢九渊不耐烦地回。
    梅子期再没说第二句话。
    次日,江南举人与百姓们终于迎来了科举贿案的升堂终审。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东”“香螺”灌溉的营养液~
    *本章掉落伪造信件一封,可从憋屈的梅大人手中领取~
    第21章 结案回京城
    对于江南百姓和举人们来说,这是一场结局未知的堂审,谢钦差遇刺之后,究竟是会妥协,还是可以顶住重压?
    而事实上,这场堂审的结局已经毫无悬念。
    谢九渊在江南学子和百姓敬重的目光中,重重拍下惊堂木,“江南巡抚冯伟象,罪恶多端,罄竹难书,更兼收受贿赂,藐视国法,戕害江南考场,诬陷当朝左相。甚至于,勾结倭寇绑架审案官员梅子期,行刺代巡钦差谢九渊,大逆不道,罪无可恕。”
    冯伟象咬紧了牙,垂死挣扎,大喊着:“收贿我认!勾结倭寇我不认!我也没有派人行刺!你们这是欲加之罪!”
    “住口!”谢九渊又是一拍惊堂木,“刺杀本官的黑衣人已于狱中自尽,死无对证,可梅大人被倭寇绑架威胁,要他叛你无罪,若不是与你勾结,倭寇此举作何解释?梅大人大难不死,人证在场,你还敢胡言乱语!”
    冯伟象立刻对梅子期怒目而视:“梅子期!你好胆!”
    梅子期别过脸不看他,心中一片茫然的悲凉,攒紧了拳头。
    此时,冯伟象明白,自己这次不仅丢了命,连家中老小都保不住了。
    勾结倭寇是什么罪名?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从先帝末年起,倭人虽然还对大楚称臣,暗中却勾结东南沿海的大海|盗,为他们提供武器和人手,协助他们劫掠商船与沿海村镇。同时又年年上贡,换取大楚的庇护,很不要脸地声称这些都是被驱逐的浪人所为,他们自己也深受其扰。
    朝廷是师出无名,不好撕破脸,老百姓可不管这些,凡是沾上倭人的,通通都能被唾沫淹死,所以不仅是冯伟象一个人完蛋,被判了这个罪名,往上说,祖宗声誉是彻底毁于一旦,往下说,就算是旁支的冯氏族人,也别想再有出头之日。
    冯伟象自然以为梅子期是照着文相的授意办事,恨得心头滴血,双目赤红,当堂怒吼起来,凄厉得如同厉鬼:“文谨礼!你收了老子的钱,还断了老子一族生路!老子下了地底都咒你不得好死!你不得好死!”
    连宿卫队长都被触动得叹了口气,虽然冯伟象在浙江作恶多端的证据是他和手下们一起查出来的,但到底是人之将死。
    贾思远一瞪眼,立刻有衙役上去结结实实堵了冯伟象的嘴,免得他又攀咬出什么来。堂外百姓议论纷纷,书生们交换着眼神,不敢轻易说话。
    谢九渊却是声色不动,最后一拍惊堂木,判道:“罪臣冯伟象,夺去官职,即刻推往江南贡院处斩,以儆效尤。圣上有仁厚之德,本官不予多增杀孽,灭族酷刑可免,抄家之罪难逃,本官就判处你抄没家财,父族流放西北,以慰江南百姓。两位翰林院学士,同流合污,篡改皇榜,判处革职,贬为庶民,流放关外,永不录用。”
    没想到族人能逃死罪,冯伟象一愣,掉下泪来,竟还给谢九渊磕了个头。
    两个宿卫架起他,将他关进囚车,一路上百姓们骂声不绝,手上也没闲着,将冯伟象砸得头破血流,到了江南贡院门口,冯伟象跪倒在地,一块长长的白纱挂在他身前,专司此职的刽子手手起刀落,利落地让冯伟象人头落地,血溅白纱,百姓中响起了叫好之声。
    冯伟象的族人也站在人群中,他们满心仇恨,都记住了一个名字——文谨礼。
    宿卫带走了谢九渊写好的奏折,快船送往京城。
    至此,江南科举贿案尘埃落定。
    他们多停留一日,便打点行装准备回京,这次他们回去,还得带上进京殿试的举人们,圣上特批举人们随官船进京,也是个安抚之意。
    离开金陵城的那日,渡口跪了一地的百姓,给他们口中的“谢青天”送行。于是同行的举人们也都对谢九渊躬身行礼,是对他彻查贿案的感谢。
    谢九渊心中五味杂陈,抬手道:“乡亲们,请起来吧,各位举人也不必多礼,本官查案乃是分内之事,不必如此。”
    “是青天大人查清了此案,还了我江南考场、我江南书生一个清白名声,谢大人受我们一拜,理所应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