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红楼]权臣之妻 第3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又怕贾政斥责他没了规矩, 还闷闷地开口喊了声:“侍郎。”
    和珅转过身, 招呼身后的刘全:“东西呈上来。”
    刘全忙搬了个盒子进来。
    和珅却略有些迟疑。
    他同黛玉并不曾说上几句话,如何称呼她反倒成了难题。当着这些人的面, 自然不好过分亲昵。称“林姑娘”又过分疏远。
    和珅还是头一次口拙了起来。
    反倒是黛玉这时更落落大方些,她推开了一旁的紫鹃,走上前来, 指着那盒子, 抬头问和珅:“我能瞧瞧么?”
    “自是能的。”
    黛玉伸手打开了盒子,却见里头放的并非什么金银首饰。
    只一盏灯。
    乍一看, 还有些寻常。
    但后头的雪雁却是一呆,转头与紫鹃道:“今早姑娘还说起……”
    紫鹃忙掐了她一把。
    雪雁立刻闭了嘴。
    至于何等惊骇之情,便也只有按捺在胸中了。
    “好精巧的灯。”黛玉低低地道。
    宝钗此时也出声道:“瞧模样, 像是走马灯。”
    黛玉伸手将那盏灯拿了起来, 这会儿也想起了自己晨间说过的话。
    也更想起了, 早年还在姑苏时,母亲尚在。出了门,便能瞧见那些高高挂起的花灯,光影落在脸上, 连带的母亲面上也不似往日那样苍白了。
    那便是她记忆中最美丽的景象。
    后来母亲病得起不来,再逢生辰时,便无法出府去了。
    她是与他提起过的。
    她说不知何日,母亲能又带她出门去瞧花灯。
    然后他就记住了。
    一转眼几年,他便真送了一盏灯来。
    比记忆中瞧过的所有花灯都要美丽。
    “取火来。”和珅转头道。
    有丫鬟忙递上了火折子。
    和珅捏住火折子,就着黛玉拎着灯的姿态,点燃了灯内放置的燃烛,火光渐起,热气上升。不过眨眼的功夫,转轴便动了起来。剪纸的影投在屏上,你追我赶。
    流光溢彩。
    美不胜收。
    一屋子的人都看呆了去。
    他们往常也见过走马灯,但却少见这样好看的。
    “我来。”和珅说着,将走马灯拎到了手里。
    尽管已经分外小心了,但他的手指还是不经意地碰到了黛玉的。
    旁人倒是并未注意到这样的细节,但和珅在擦过那细腻的手指皮肤时,却感觉到了指尖仿佛都跟着烫起来了。
    他拎着走马灯站在那里,因为身量要高出许多,黛玉便得仰头去看。
    仿佛又一夕间回到了姑苏时。
    她走在街上,身量小小,手中还捏着糖葫芦,抬眼望去,无数漂亮的花灯,灯影与人影交错,也是这样的光影流转。
    一屋子的人隐约从那剪纸的影儿里瞧出了个故事来,于是都看得微微入了迷。
    一时间,倒是没了人说话。
    但没有谁觉得不妥。
    半晌,黛玉恢复了心神。
    她这时也才注意到,和珅拎着走马灯的手指,细长如玉,原本该是分外好看如同工艺品一般的。但现下,上头却不知为何添了些小伤口,细碎地分布着。
    黛玉何等聪明,她心念一转,陡然生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莫非……
    莫非此物乃是他亲手做的?
    那前头让宝玉毁了的那个呢?
    也是他亲手做的吗?
    黛玉心下有些震动,但一时又理不清脑子里翻涌着种种情绪。
    只听得此时贾政在一旁轻轻松了口气,道:“不知何等匠人,竟有这样巧的心思。”
    和珅微微垂下眼帘,口吻平淡地道:“这个匠人寻常不做的,自然一做,便与旁人的都不同。”
    黛玉听了,更有了点说不出的滋味儿。
    他难道不打算同她说,那是他亲手做的吗?
    连匠人都编造出来了。
    黛玉忍不住笑了。
    随着她一笑,五官陡然灵动了许多,眉眼都明艳了起来,在灯下,直叫人不敢逼视。
    但和珅却正好瞥见她的面容,避也避不开。
    只见那双如点墨般的眼眸,像是浸了水,波光点点,更亮得惊人。
    和珅不自觉地想,纵使是再铁了心肠的人,在这样的目光注视下,只怕心底也是要陡然化作温柔一滩水的。
    “多谢……”黛玉的舌尖含糊了一下:“世叔。”
    和珅也淡淡一笑。
    他原本就模样俊美,只是并不常笑,这样一笑,倒跟陡然融了冰似的,露出了更为迷人的内里。
    那盏走马灯,反倒不及他的样子好看了。
    也不知是哪个丫鬟这时说了句:“菜该要凉了。”
    这才将屋中暂且凝滞的气氛打破了。
    和珅将那盏灯交由了雪雁:“拿去放着吧。”
    雪雁点点头,拎着灯进了内室。
    贾政总算放下了心,笑道:“如此,致斋兄也可放心了。”
    和珅点了头。
    在贾政跟前,素来没有人敢造次,这会儿也是一样的。因而屋中气氛始终有些怪异。
    和珅见状,自然不愿将黛玉的生辰弄得死气沉沉。
    怕是不便再多留了。
    他复又看向黛玉,道:“从前见你时,你年纪尚小,只怕不记得我了。”
    黛玉微微瞪大了眼,想说,记得的。
    只是话还未出口,和珅便又道:“如今倒也长大了。你父亲是扬州巡盐御史,你出身姑苏林家,自是不缺了门楣金银,更不缺满腹诗书气度。”
    这话既是说给黛玉听的,也是说给旁人听的。
    只叫他们都脑中牢记着,黛玉从来不是往荣国府来打秋风的穷亲戚。
    她的父亲是一方大员,她的家族乃是姑苏名门,她也是被捧在掌心自幼娇宠的姑娘。
    “便只愿你自此平安喜乐。”和珅低声道。
    “嗯。”黛玉低低地应了。她注视着他,不知为何,竟觉得眼眶有些泛酸。
    贾政出声道:“饭菜既要凉了,便吩咐府里重做一桌摆在院儿里。这里的便撤了吧。”
    有丫鬟应了,忙传话去了。
    “走罢。”和珅出声道。
    贾政点了头,送着和珅转身出去了。
    黛玉便瞧着他的身影,跨出了门去。
    “且慢。”黛玉出声道。
    “可是还有什么事?”贾政转头问她,倒是难得耐心了许多。
    黛玉返身,拿起酒杯倒了一杯酒,递交给已经踏到门外的和珅:“世叔既贺了我的生辰,我也该敬世叔一杯酒,否则便是不敬了。”
    和珅嘴角弯了弯,接过了酒杯,一饮而尽。
    他的动作利落干脆,瞧着倒是更说不出的好看。
    贾府里的女眷,哪里见过这等男儿?
    一时都是目光灼灼。
    “回去吧,时辰不早了,外头吹着风呢,莫受了寒。”和珅低声道。
    他的嗓音很好听。
    平日是清冷而禁欲的,仿佛谁也难引起他半点的波动。但当此刻声线放得温和些,便更像是在与人温柔的低语一般,一声一声挠在人的心上了。
    黛玉点了下头,也从紫鹃手里接过一只酒杯来,喝了下去。
    几乎是立刻的,她的脸颊便浮动起了一抹红。
    和珅的目光自她面上扫过一圈儿,将那只酒杯还给了她,这才随着贾政离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