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红楼]权臣之妻 第3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王夫人胸中那口气却越发堵得厉害,如此小病了一场。倒是引得宝玉不敢走姐姐妹妹那里去,只整日陪着王夫人请了大夫来瞧。
    而荣国府之外,却出了一桩不小的事。
    早朝时,有言官上奏,说是一兵部的笔帖式,言行不端,闹出了宠妾灭妻的笑话。
    更可笑的是,受他影响,那小妾的弟弟,竟仗着笔帖式大小是个官儿,强抢了民女,还侮了别的清白人家的女儿。
    之后闹出人命,安明还行贿将此事含糊了过去。
    实在该斩!
    这笔帖式指的自然是安明。
    这一出正来自乾隆的一手安排。
    为的是将和珅从此事中摘出去。
    言官得了乾隆的授意,以品行不端、后院失事、闹出人命为引子,再点出笔帖式安明行贿一事。
    既可处置了安明,又不必留下后患。
    很快,安明同小妾的弟弟便被判了凌迟。
    受贿官员降了品级。
    第二日,他的小妾便在惊恐之下自己一尺白绫缢死了。
    他的妻子也同安明斩断关系,自行离去了。
    这样一桩事,不大不小。
    虽说是死了人,但笔帖式这一职务,放在京里头又实在不够看的。
    不过处置了一个笔帖式而已,谁又会往心上去呢?
    反倒是小官儿们听闻了,个个都夹紧了尾巴,京中行贿之气也有暂缓。
    贾政自然也知晓此事。
    当天言官上奏时,他就在一旁听着。
    他虽连那安明的面也没见着,但却叫乾隆发作时的冷酷惊得心底冒起了寒气。
    旁的官员只看见安明行贿一事,只当因此事而定罪。
    但贾政前几日才刚叫和珅提醒了要小心,莫叫言官参上一本,这会儿自然满脑子想的都是,安明为何引出这等祸事来,不过是因为他自己品行不端,后院不宁,连带的更管不住小妾的弟弟,纵容了他抢民女,侮他人清白,害了人命……
    按此理往下想。
    若他对宝玉也如此不管不顾,待宝玉真侮辱了黛玉,以黛玉的气性,气得也不好了,害了条人命。
    那时该如何?
    老太太、王夫人定然拼尽全力护住宝玉,而他就此一个儿子……
    到时候岂不是也落入同安明一样的下场?
    贾政打了个寒颤。
    此时和珅正同贾政坐在道观里说话。
    贾政忙抬起头,看向对面的和珅,勉力压住了心头的惊惶,沉声道:“实在要谢过致斋兄,若非致斋兄点醒,今日的安明,怕便是我日后的模样……”
    当然,荣国府是何等地位?
    倒不至于像安明那样遭凌迟,但降级贬官,遭斥责是定然的。
    这对于重面子的贾政来说,已经等同于将他凌迟了。
    因而这时贾政的感谢,实在真情实意十足。
    和珅正在饮茶。
    那杯盏遮掩住了他的小半张脸,倒是叫人无法看清他此时的神色。
    和珅微微一抿唇,笑道:“只要存周兄将此事放在心中便是好的。”
    他为何选在此时,将安明的事报给乾隆,也正是因为他知晓,此时乾隆正器重他,自然容不得安明这样的人物。但又不好将和珅牵扯进去,乾隆便必然会授意言官,以旁的罪名将安明处死。
    而安明也确实家宅中多祸事,和珅不过稍微那么一提,乾隆便上了心。
    这边贾政又早早得了他的暗示,此时安明的事一出,便成了敲在贾政耳边的警钟。
    贾政不会去想别的,他只会由和珅的逻辑往下想……
    自然的,一面受了惊,坚定了要管教宝玉,另一面反倒还要感谢起他来。
    贾政心有余悸,便紧着与和珅谈起了,如何管教宝玉一事。
    和珅这会儿自然是面不改色,甚至带着那么几分坏心眼儿地道:“宝玉自小便受宠爱,阖府上下将他捧在掌心。哪里吃过苦?叫他多吃些苦头,自然就有用了。便不说旁的,哪怕是叫他心中有了畏惧也是好的。心中畏惧,方才不敢胡来。”
    贾政点头,暗暗捏紧了手掌,想着日后对待宝玉,切不可手软。
    “黛玉这两日如何了?”和珅话锋一转,陡然问到了黛玉的身上,言辞直白。
    贾政并不作他想,只当和珅担忧黛玉出事,牵连了他。
    因而便坦然地答道:“那日我让几个丫鬟婆子将致斋兄送来的东西,都送到了黛玉那里去,说是欢喜得很。想来应该也无大碍了。”
    和珅点了下头,起身道:“时辰不早了,我还有事要办,便不陪存周兄了。”
    贾政点头,目送和珅远去。
    只是等和珅走得远了,贾政坐在那里便也觉得没了趣味儿,于是早早的也往荣国府回去了。
    今日跟着贾政出门的,乃是周瑞。
    周瑞早便听家里女人提起了和珅,说他将林姑娘护得紧得很,怕得罪了他。
    这时候,自然忍不住出声探个口风。
    “老爷,那位和侍郎这样照顾林姑娘,莫非是相中了林姑娘……”
    贾政沉下脸来:“你懂什么?这些话日后莫在我耳边提起。失了规矩。”
    周瑞吓得忙缩紧了脖子,只想着回去要告诉家里头的女人,不该得罪的,便莫要得罪。
    如今他只提起一句,便遭来二老爷如此怪罪。若是家里头的女人将林姑娘得罪狠了,还不晓得要遭什么样的怪罪呢。
    贾政归了荣国府后,便去瞧了王夫人。
    一则是因为王夫人病了,二则却是要去嘱咐王夫人一些话语的。
    待进了门,见宝玉侍奉在王夫人床前,便夸奖了一句:“你今日倒是个懂事的。”
    宝玉有些害怕,没应声。
    但王夫人听了,倒觉得心中舒坦多了。
    等贾政坐下来,又问了几句王夫人的病情,瞧着也是关切的样子,王夫人心底那口郁气便出了一大半了。
    只是没等王夫人再同贾政温言几句,便听贾政道:“我有一事要嘱咐与你,宝玉且出去等吧。”
    宝玉怕极了贾政,这会儿忙不迭的便出门去了。
    王夫人看了,又是心疼又是恨铁不成钢。
    “老爷有什么事?”竟要退下左右,瞧着像是要说什么私房话。
    王夫人心中惴惴。
    “日后,你待黛玉须得更小心、慎重才是。”
    王夫人皱了皱眉:“老爷这话是什么意思?黛玉在府里头,我待她从来也小心得很。谁不知道,那是老太太的心肝儿外孙女呢?”
    “莫要说这些话来搪塞我。”贾政的脸拉长:“你只要晓得,日后厚待黛玉,行事小心,不可让她心中生了龃龉。”
    “好端端的,为何无故说起这些话来?”
    贾政便将安明的事与王夫人说。
    王夫人心下也是一紧,但嘴上却是道:“我本也见不得那些丫鬟们整日与宝玉呆在一处,你且放心,此事我也是不容宝玉胡来的。”
    王夫人还指望着,日后宝玉娶一门好亲呢。
    贾政便松了口气。
    这会儿子便不得不又提起了和珅两三句。
    “若非他提点,那日我便又要心软,纵容了宝玉了。”贾政叹息道:“日后可不能让宝玉再总将林妹妹挂在嘴边了,他倒是欢喜了。却不想黛玉那头如何?长此以往,不知道要得罪了多少人。”
    尽管贾政如此说了,但王夫人还是觉得,宝玉不该挨那样的打。
    宝玉总将黛玉挂在嘴边,难道黛玉便一分过错也不沾了吗?
    那些个丫鬟们与宝玉走得近了,她还能发作。偏生黛玉这头出了事,她还小心翼翼,并不敢寻黛玉来说话。
    该胸闷气短的是她才是!
    “你便安心养上几日吧,叫彩云取些上好的人参燕窝给你炖着。”贾政道。
    听了这话,王夫人面上总算见了点好颜色。
    只是等贾政走后,王夫人却不由陷入了沉思中。
    她想得比贾政还要多上一些。
    那和侍郎为着林姑爷的缘故,待黛玉多加照看,倒也挑不出错处。
    但照看到这等份儿上,要说便只是寻常的长辈待后辈之情?
    王夫人身处内宅,在这样的事上自然看得更宽些,更远些。
    随即,王夫人又笑了起来。
    若是如此,倒也是桩好事。
    倒可让宝玉断了心思,不至整日想着黛玉,茶饭也不思,发起痴狂病来。
    第二十二章
    王夫人进了贾母的院儿里定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