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红楼]权臣之妻 第1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袭人很快走了。
    鹦哥也轻手轻脚地灭了灯。
    黛玉躺在床上依旧没有睡着。
    她总觉得,这荣国府大得很,规矩也大得很。主子仆从与别人家都不一样。
    看上去规矩甚为严密。
    但她来这里的头一天,却又觉得处处都透着荒唐,并不严密。
    就好像,好像仅仅只是在个看起来规整的壳子里,套入了个分崩离析的内里。
    黛玉翻了个身。
    罢了,莫要想那么多了。
    黛玉闭上眼,总算睡了过去。
    只是这一夜睡得并不清净。许是白日里思虑重了些,夜里竟是做了个梦。
    第二日黛玉醒了,鹦哥服侍着她起了身洗漱。
    瞧她呆呆的,鹦哥还笑问道:“姑娘可是没有睡醒?”
    黛玉摇了摇头,脸上总算有了点清明色。
    其实这时,黛玉正在回忆那梦里的情景。
    她梦见了什么呢。
    她梦见自己变回了五六岁时。
    她站在自己的院子里头,突然听见外头传来脚步声。
    父亲先进来了,而后是老师,再来是一个模样生得格外好的小哥哥。
    那小哥哥径直走到了她的身旁,口中唤了声“玉儿”,然后把她抱了起来。
    只是下一刻,黛玉便被叫醒了。
    梦境戛然而止,这才迟迟没有回过神来。
    第六章
    除却居所不好外,接下来贾母倒是分外疼爱黛玉,其待遇较之探春等人要更好。
    黛玉却不大吃得消这样的好。
    她并不愿刚来,便招姐妹嫉恨。
    何况她本就不是长袖善舞的性子,要与人交好本就不易,贾母这样极为明显的差别待遇,倒是反叫她不知如何是好了。
    此时,王夫人的亲姊妹薛姨妈,带了儿子、女儿到了荣国府。
    另一头,和珅正坐在乾隆的跟前,细细与他说着这兴建银行之事。
    因着担任布库大臣时期的表现,早令乾隆满意不已。此时听和珅提起“银行”,乾隆非但没觉得他满口谬言,反倒还认真地了解了起来。
    待到和珅在他面前说完,乾隆已经拍案称奇了。
    “爱卿头脑实在活泛,竟能想出这等法子!好好好……不若先回去详细写个折子递上来,朕再瞧瞧!”
    和珅躬身应了。
    后世票号兴起于山西,后垮于清末清政府兴建起了官方的票号,并且迫于经济危机,票号的公信力大不如从前,便纷纷倒闭。
    而和珅要做的,就是提早建立起官方的票号。同时还要缔结起一个更稳固的关系,使得票号不会似历史上那样,仅兴盛一时,便迅速消亡。
    而从更宏观的国家层面上来说。
    有一个稳固的国家银行,也能更好地发展国家经济,提升国家实力。
    所以不管是出于私欲,还是出于稍微伟大些的情操。
    和珅对创办国家银行,扶持票号,是势在必得的。
    这是历史必经的一个过程,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个阶段尽量以合理的方式提前。
    “去吧。”乾隆低声道,面上还带着挥之不去的兴奋之色。
    乾隆很希望能做出比老爹更多更好的功绩来,功绩却不是那样容易成就的。
    眼下,和珅却递了个台阶到他的眼前,乾隆哪有不下之理?
    他恨不得将和珅赶回去,让他一夜便写出个折子来。
    但乾隆也清楚,这样的折子并不是能轻松写就的,所以他没有催促和珅,甚至还道:“朕许你告几日的假。”
    和珅心中一动,想的却并不是写折子这回事儿,而是黛玉。
    他面上丝毫不显,又躬身谢过了乾隆,然后才离开了。
    待他走后,乾隆越想越觉兴奋,竟是连觉也睡不着,令身边伺候着的小太监研了墨,连夜叫来翰林院的庶吉士写了封圣旨,再交到内阁大学士处奏定。
    乾隆行事手段果决,常人不能拦也。
    第二日,内阁大学士虽多有疑惑,甚至觉得不大合规矩,但最后到底还是将圣旨发放了出去。
    和珅坐在家中,就得了这么个喜讯砸在头上。
    他又升官了。
    而这次更了不得,乾隆授了他户部侍郎的位置。
    这个位置有多高呢?
    在明代时正三品,在清朝时却是从二品。
    和珅花了没几年的功夫,就坐到了二品大员的位置上。
    最明显的差距在哪里?
    就是他的宅邸,日后也敢称府了。
    和珅毕恭毕敬地接了圣旨,谢了恩。
    心中忍不住感叹。
    历史上和珅的升职之路也快得很。
    几乎是隔了一月、两月,乾隆便觉得不升他的职不舒服,最后又得授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
    而这时,和珅何等年轻呢?
    他尚且二十六。
    历史上乾隆着实是个荒唐皇帝,但对于此刻的和珅来说,却又正合心意不过。
    若是事事都按礼法来,那和珅是断然走不到这一步的。光一个年纪就可以将他死死压住了。
    那日圣旨一下,自然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这波才刚掀起个弧度,便又沉了下去。京中最多谈论起的,便也仅仅是和珅何等厉害,如何得了皇上的赏识,可引为天下读书人向往之楷模。
    就连林如海、贾雨村等人也得了信,纷纷写信来恭贺。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此时和珅正在府中,安心写他的折子。
    写了一半,故作烦躁不安,抛下笔墨,踏出门去。
    而乾隆始终关注着这头的动静,自然也让人盯住了,虽无恶意,只是因为过分迫切的心情而已,但和珅还是早早就发现了。
    因而,和珅那故作烦躁不安的表现,便被报到了乾隆的跟前。
    “气性大了些,摔了就出门去了,终究还是个少年心性,当不得大事。”那人如此对乾隆道。
    乾隆却是笑了,反用责怪的目光看向那人:“话不能如此说,他年纪轻,能做到这等地步,本已是不易。他口中那些话,往日可曾有谁提出?仅此一点,他有再大的气性,那都是配得上的。世间哪有完人?若是年纪不大,还有老谋深算的本领,沉稳平静的姿态……”
    乾隆摇了摇头:“那怕是什么精怪变的了。”
    那人这才收敛了情绪,点头道:“还是皇上英明,这些臣下便丝毫想不到。”
    乾隆闻言,笑了起来,随后摆手将那人打发走了。
    “你便不用管他做什么去了,憋得狠了,说不得要去干些少年人爱干的事……”
    乾隆不会捉着这样的小事去为难自己欣赏的臣子。
    哪怕和珅出了门,直奔妓馆赌坊,再心有不快,与谁打了一架……那也都是使得的。
    但和珅却是径直往城郊去了。
    今日陪着和珅出门的乃是刘管家的儿子,刘全。
    这人年纪比和珅还要大一些,个头不高,但却四肢强健,行事又干练得很,比刘管家的话要多,但却从不出纰漏。
    历史上,这人也的确是和珅的一个忠仆。
    马车一路摇摇晃晃地上了山,最后停在了一家道观外。
    那道观门匾之上书“清静”二字,而正如这二字的模样,道观内外清清静静,别无喧嚣打搅。
    和珅下了马车,迈入门内。
    刘全紧跟在后头。
    而这时门内有道童并一个小厮将和珅拦住了:“今日道长不再见客。”
    刘全脸色微沉,正要说话,和珅抬手按了按,刘全便低头闭嘴不语了。
    “那便等一等吧。”和珅道。
    但那小厮瞧着和珅,瞧着瞧着却是突然变了脸色,也不知是想起了什么。
    之后约莫半炷香的功夫内,那小厮都在翻来覆去地打量和珅,像是在确定和珅的身份。
    终于,那小厮弯了弯腰,怯声问:“可是和侍郎?”
    年纪轻,通体气派,生得俊美不凡,小厮又总觉曾经见过。
    毕竟他从前常伴在二老爷左右,送着二老爷上朝,倒是见过二老爷的同僚几面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