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之佞臣 第8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姚颜卿眉头微蹙,道:“王爷可曾想过敬顺王被俘的话,圣人必会论功行赏,到那时陆陵绝无可能在回西京。”姚颜卿一字一句说道,只当雍王未曾领会他的意思。
    雍王却道:“五郎曾说的话忘了不成,如今我只需耐心静待即可。”他并未顺着姚颜卿的话说,对陆陵会被调离西京的可能性只字不提,在他看来,失了西京大军的掌控权纵然可惜,却不能与姚颜卿的安危相提并论。
    姚颜卿眸光一闪,轻声道:“王爷不觉可惜吗?”
    雍王长声一笑,起身走到姚颜卿身边,与他并肩而立,之后低头凝视的姚颜卿,满目温柔:“五郎觉得可惜?”
    姚颜卿未答,只溢出一声微不可察的轻叹。
    雍王眼底笑容极浓:“在五郎心中我就这般不堪一击吗?失了西京的掌控权,我便为困兽了?我当年既能掌控得了西京,来日便能掌控幽州,掌控江右,甚至更多。”他负手而立,神色骄傲而自信。
    姚颜卿不得不说有时候男人强大的自信总能凸显别样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个拥有权势的男人,他的野心更能造就非凡的魅力。
    第168章
    冯百川三天前就在京郊外接应姚颜卿,见他只带了千人回京,不免一怔,待知尚有四千人押后心头才微微一松,这几日两人一直掰着手指算着日子,心中既慌且乱,直到初四陆陵带人赶来,两人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
    “你出城时北戎可是攻城了?”姚颜卿问陆陵道,薄唇紧抿,双眸幽深不见底,锋锐必显。
    陆陵与姚颜卿接触也有时日,见他满目阴沉不免一怔,来不及深思,便回道:“末将是在北戎人夜袭时带军离开的,王爷当时率军应战,留了方大人镇守城内。”
    姚颜卿点了下头,道:“北戎人可有发现你的行踪?”
    陆陵自信一笑:“当时两军交战,又有夜幕遮掩,他们绝不会发现末将带军离开。”
    姚颜卿与冯百川对视一眼,知道万事俱备,只待敬顺王事败便可收网。
    二月初五,这是一个注定不平静的一天,就连百姓都察觉了异样,本该挂红贴对喜气洋洋的迎接年节,可街上的行人却少的可怜,便连以往早早出来叫卖的小贩都不知了踪影。
    姚颜卿寅时接到宫中传来的消息,他一整夜都未曾入眠,加上连日来的奔波,脸庞已见消瘦,原本合身的大氅如今披在他身上显得格外宽大,他神色冷肃,身上的煞气无孔不入的渗进他的身体中,让他如同一柄开了刃了刀,寒气迫人。
    “姚……姚大人?”前来传话的侍卫在姚颜卿的气压下低下了头,秉住呼吸,小声的唤了一句。
    姚颜卿薄唇微抿,眼底若有所思,半响后,眸中华彩更盛,他看向了冯百川,道:“冯统领守住丹凤门可好?我带二千人镇守重玄门,陆将军把守延兴门,必叫敬顺王无处可逃。”
    重玄门是离皇宫最近的一门,敬顺王若想逃出京城,此门怕会是他第一选择,是以姚颜卿才会想要带了两千人镇守门外,以免叫敬顺王趁乱逃离。
    冯百川当即道:“便如此办,姚大人还需小心些为好,敬顺王身边死士不少,必将全力护他逃离京城。”
    姚颜卿微微点头:“冯统领亦要小心为上,我且先行一步。”说完,姚颜卿跨马而上,率兵先行一步,绕路去往重玄门的方向。
    姚颜卿在寒风之中不知等了多久,突见城内火光冲天,眸子顿时一闪,手不自觉的握紧了腰间悬挂的长刀,他身边带着的是陆陵的亲信徐庆,他见姚颜卿身体紧绷,当他心中慌意,忙上前一步道:“大人勿要惊慌,末将奉令而来,必将护您无忧。”他虽未说是奉谁的命,姚颜卿却是心知肚明。
    “无事,你无需护我左右,盯住一会涌出城来的人,若敬顺王走此门,怕是易装潜逃。”姚颜卿沉声说道,身上的大氅被狂风吹的猎猎作响。
    徐庆应了一声,目中杀意难掩:“大人只管放心,有末将在,必不会留一个活口。”
    姚颜卿抬手摊开掌心,片片雪花落在他的手中,他唇角微微翘,淡淡的道:“老天待敬顺王也不薄,倒让他见到最后一场雪了。”这个月份,还能下了雪,可见是老天爷都不佑敬顺王。
    徐庆眯了眯眼睛,擦去脸上的雪水,龇牙一笑,他喜欢雪天,这样的冷,一刀子下去倒不会立即毙命,血拧在伤口上,一时半刻也断不了气。
    城内的杀伐与叫喊声从云端响彻而起,震耳欲聋,姚颜卿腰间的长刀已出了鞘,他驭着马退到了一侧,眼中寒意叫人望上一眼便是沁骨的冷。
    姚颜卿不喜欢见血,可他知道这个时候需要用鲜血来震慑那些跟随敬顺王的谋逆之徒,他如水墨染成的眸子微微眯了一下,冷声命令道:“从这重玄门出来的不管是谁,一律格杀勿论。”
    姚颜卿话音一落,众人便沉声应和,所有人都明白姚颜卿的意思,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城中的形式远比姚颜卿想象中更为严峻,晋文帝虽已早有防备,可百密亦有一疏,他近些年来不断的打压世家,已叫不少人心生怨意,先帝时所封赏的四公八王十二侯,在他打压下在朝中已无建树,这般欺人之下,谁心中又能无分毫怨言,谁肯任由祖宗传下的基业就此败落。
    在敬顺王的许诺之下,自是人受不住利诱与他里应外合,其中承恩侯顾家便首当其冲,顾家子孙虽未得晋文帝重用,可也有人在金吾卫任职,借由借由职位之便大开方便之门,放了敬顺王的人马攻进了皇宫,若非晋文帝早有准备,在宫内布下了人手,只怕此刻窜逃的便不是敬顺王,而是他自己了。
    敬顺王在行事之前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在行动之前已先安排了家眷从延兴门而出,事败后他第一时间便在护卫的掩护下从西门出了皇宫,直奔重玄门而去,他却不知晋文帝已在城外布下了天罗地网,任他插翅也难飞。
    姚颜卿所料不错,敬顺王果真是乔装打扮,择延兴门而出,当他看见城外足有千人的人马时,双目赤红如血,垂在身侧的手紧握成拳,骨节捏的“咯咯”作响,心中只余满腔恨意与绝望。
    “杀。”姚颜卿根本不给敬顺王反应的时间,厉声喝道,他眼睛牢牢的盯着被人护卫在中间的男人,即便是乔装打扮,一身狼狈之相,敬顺王亦是难掩其身份。
    “王爷,小人为您断后,您快走。”敬顺王身边的侍卫厉声说道,杀红了眼睛,他身边的侍卫誓要为他杀出一条血路。
    姚颜卿手上的长刀滴着血,冷笑一声:“走?今日一个也别想走,给我杀,圣人有旨一个活口也不留,斩杀逆臣者赏银千两。”
    敬顺王从宫中逃出时身边只余了五百人不到,他们便是拼死以护敬顺王,也难以以一敌二,随着时间的流逝,敬顺王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只余一地的尸首,姚颜卿握在手上的长刀微微发抖,他终究是文臣,虽习过武艺,可也难以与在战场上拼杀过的将士相比,他牙齿一咬,紧紧的握住刀柄,冷冷的望着敬顺王:“乱臣贼子焉有脸苟活于世。”
    敬顺王纵声狂笑:“昔年父皇曾封四王,如今唯有我一人苟活于世,我亦为晋唐立下过汗马功劳,燕睿却一再打压我们兄弟,我焉何不能反他,无知小儿,你且问问燕睿,他焉敢与我明刀明枪一决胜负,他残害兄弟,可又有脸面去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
    姚颜卿冷笑一声:“手下败将也配与圣人一战,我劝你还是趁早投降为好,说不得圣人念在兄弟一场的情分上尚能留你家人一条活路。”
    敬顺王闻言目眦欲裂:“我与你拼了。”
    “大人退后。”徐庆护在姚颜卿身前,手中长枪一横。
    敬顺王原以为自己为家眷做了妥善安排,如今听姚颜卿此言便知家中妻儿未能脱身,绝望之下便抱了必死之心也不想要拦他去路的人好过,当即高举手中长刀朝着姚颜卿冲了过去。
    姚颜卿身边护满了人,怎能是他能轻易近得了身的,况且徐庆武艺高强,在敬顺王冲过来时便是迎了上去,敬顺王到底年事已高,怎比徐庆身强力壮,几番交手下来已落败象。
    敬顺王的护卫随在他身侧,可双拳难敌四手,已是护他不住,眼瞧着徐庆一刀砍在了敬顺王的后背,几乎要将他整个人劈开,当即不要命的涌了过去,只可惜为时已晚,敬顺王身子一软,人便倒在了地上,身子不由自主的弯了起来,抽搐了数下后便没了气息。
    敬顺王一死追随他的人已无战意,不多时便在前来支援姚颜卿的陆陵的带领将这些人剿杀个一干二净,姚颜卿望着地面上凝结成冰的血渍,冷冷的收回了目光,将手上的长刀插回刀鞘,喝令道:“将敬顺王的尸首抬进城。”
    姚颜卿驭马走在前方,徐庆怕尚有敬顺王的余孽躲在城内,叫人围护在他左右。
    城内家家门户紧闭,街道上亦是血水遍地,血腥之气极浓,未到宫门外,姚颜卿便遇上了冯百川,他守在丹凤门只遇上百来个敬顺王的同党,倒未曾血战,不若姚颜卿一般飞溅了一身的血,满是狼狈之相。
    “姚大人未曾受伤吧?”冯百川驭马与姚颜卿并肩而行,粗声问道,他原想过去支应,可又怕会中敬顺王的计,便死守丹凤门未敢离开。
    姚颜卿摇头一笑,握住马缰上的手紧了紧,道:“谢冯统领关心了,我未曾受伤,好在有陆陵与徐庆在,倒叫敬顺王未能脱身。”
    冯百川看了两人一眼,赞道了一声,又与姚颜卿道:“圣人怕已在宫中久候,姚大人可要与我先行一步去复命?”
    姚颜卿亦心急知晓宫中境况,况且这个时候哪怕知晓圣人无忧,亦要第一时间到圣人身前表明忧君之心,当即点头,与陆陵低语了几句,便与冯百川打马直奔皇宫而去。
    第169章
    晋文帝第一时间在紫宸殿内召见了姚颜卿与冯百川,姚颜卿进殿后只往上瞧了一眼便低下了头,实是晋文帝身上的肃杀之气太重,让人不敢直视。
    晋文帝目光微敛,望着底下的众臣,除掉敬顺王这个心头刺后这天下才算是真正的掌握在了他的手中,他志得意满一笑,叫了起,语气中多了几分关怀之色:“姚爱卿可有受伤?”
    姚颜卿实未曾想到晋文帝会第一时间问这样的问题,先是一怔,随即道:“臣谢圣人关怀之心,臣并无受伤,另敬顺王在重玄门被诛,遗体臣已命人抬到城中。”
    晋文帝叹息一声:“敬顺王虽为逆臣,可却也是朕的兄弟,总要叫他入土为安才是。”
    他话音刚落,便得众大臣称赞,在经由这番腥风血雨之后,晋文帝表现的仁善一面足以安抚文武百官的心了。
    晋文帝话音一转,又说道随敬顺王一同谋逆的六府,此等大罪自无可恕,满门皆诛,对此百官自无任何异议,晋文帝满意一笑,道:“此事涉及甚广,六府其母族、妻族皆先关押大牢。”
    姚颜卿闻言一惊,不由抬起头,见他左右之人亦难掩惊色,六府满门皆诛倒无妨,可牵连母族与妻族不知该有多少人无辜丧命,姚颜卿心中一沉,倒谨慎的未曾谏言。
    姚颜卿不语,却有人站出一步谏言,果不其然惹晋文帝勃然大怒,百官当即跪拜于地,口呼“圣人息怒”。
    晋文帝冷笑数声,却未叫起,只点了冯百川、霍琼、姚颜卿三人之名,命其带人去六府拿人,晋文帝话一出口,众人不由一惊,不管是冯百川还是霍琼都是武官,担这差事倒也无可厚非,姚颜卿却是文臣,怎能越职行事,只是晋文帝震怒在前,这一次却无人敢提出异议。
    三人领旨后分头行事,姚颜卿出宫便带人去往承恩侯府顾家,此时顾家乱成一团,谁也未曾料到承恩侯会背地里与敬顺王勾结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承恩侯老夫人年事已高,身子骨本就不好,消息一传来便晕厥在地,承恩侯夫人狠狠的掐了她人中几回才将人唤醒,只是一口气却已有进无出,怕是熬不过今日了。
    姚颜卿率金吾卫的侍卫破门而入,他身上血迹斑斑,大氅之下的广袖无风而动,举手投足已见当权者的雍容霸气。
    承恩侯府的女眷瑟瑟发抖的挨在一起,见这群杀气腾腾的侍卫破门而入当即哭喊起来,姚颜卿长眉微蹙,倒生不出多少的怜悯之心,如若真叫敬顺王成事,只怕如今这般境况的该是他的家人,真到那时又有谁为他的家人叹息一声。
    姚颜卿抬手一挥,冷声道:“全部带走。”
    这些侍卫哪会怜香惜玉,直接上手抓了人压着便走,承恩侯府的女眷都是自小养尊处优,哪见过这等架势,当即哭喊不休,连撕带咬,其中一侍卫见状便抬起手来,想要给这妇人一个教训,姚颜卿见状不由蹙眉,淡声道:“将人押走便是。”
    “是,大人。”侍卫放下了手,扯住那美妇人的手臂,那美妇人却是哭喊不止,口出怨恨之语.
    “将其嘴堵上。”姚颜卿冷声说道,他负手立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模样叫承恩侯府的人生出怨恨之心。
    承恩侯夫人恶狠狠的朝他吐了口唾液,骂道:“我家侯爷是冤枉的,是冤枉的。”
    姚颜卿面上神色阴冷,淡淡的扫了承恩侯夫人一眼,那一眼森然寒冽,煞气扑面,当即承恩侯夫人面色一白,嘴唇阖动,却再不敢吐出一句辱骂之语。
    顾府不过一个时辰便成了空,高挂在上的牌匾被拆了下来,叫人劈成了一半,顾家两侧的宅子有人探头来看,只瞧了一眼便缩了头回去,大门紧紧掩上,生怕招惹了金吾卫这群煞星。
    顾六郎被两名侍卫压着从姚颜卿身边走过,他神色复杂的瞧了姚颜卿一眼,曾几何时姚颜卿不过是初来京城的小人物,他何曾把人放在眼中,不过短短几年,当年的不闻一名的少年郎却身居高位,他却已为阶下囚。
    姚颜卿冷眸看了一眼顾六郎,便跃身上马,带余下的侍卫去了安成侯府拿人。
    牵扯上谋逆之事,不管府里其他人是否是知情者,都难逃一个死字,这六府在先帝时亦曾风光无限,得先帝重用,然后一朝天子一朝臣,如顾家若如奉恩公府一般知晓进退,也未必会落得如此下场。
    敬顺王谋逆之事实是牵连甚广,如顾家母族与妻族便牵连了十数府,因杨家大娘子嫁进了顾家,不免也受此牵连,只是是否是无妄之灾却也要审过后方知。
    福成郡主因是皇室女倒免去了下大狱这一遭,不用受其罪,可杨家满门受此牵连,儿女皆深陷牢笼,她如何能冷眼旁观,当日便想进宫去求祁太后,然而时不待她,祁太后经由敬顺王谋逆一事受了惊吓,虽有太医救治却终没熬过这一道坎,三日后薨逝。
    姚颜卿本以为祁太后薨逝晋文帝必会召雍王回京,未想晋文帝只叫人送了信函去西京,在这位铁血帝王的眼中,母亲之死也比不得江山社稷之重。
    祁太后匆匆发丧,虽隆重,可其中有几分真情实意却也只有晋文帝自己清楚了。
    在祁太后发丧后,晋文帝论功行赏,姚颜卿因镇守重玄门剿杀逆臣有功,晋文帝赏其承袭父爵,袭安乐侯爵位,自此姚颜卿成为晋唐唯一一个未因军功封侯之臣。
    四月初八,西京大捷传来,晋文帝大悦,当即下旨赦免受六府牵连的数十府人,其中并未有杨家,晋文帝虽是帝王,却仍是凡人,亦有自己的喜好,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说的便是晋文帝,如他偏爱姚颜卿,便一再的提携于他,他厌杨家满门,便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
    “圣人,福成郡主在宫外求见。”梁佶轻声说道,作为晋文帝身边服侍的人,对于帝王心性的骤变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如今伺候起来便越发的小心翼翼了。
    晋文帝闻言眉头一皱,却是一言不发,目光始终落在了棋盘上,近来他时常召了姚颜卿进宫下棋,今日这棋已下了三盘,姚颜卿一赢一输,用晋文帝的话来说倒有了些进步。
    “臣又输了。”在晋文帝落下白子堵住他去路后,姚颜卿轻声说道,语态中带了几分晚辈才有的亲近之感,然后将捏在指尖的黑子放回了棋罐中。
    晋文帝笑道:“倒比前些日子进步了稍许。”他接过梁佶递过来的湿帕擦拭着手。
    “你刚刚说什么来着?”晋文帝眼也未抬的问着话,面上带有几分漫不经心。
    梁佶道:“圣人,福成郡主又在宫外求见了,侍卫传话说福成郡主以死相逼,若圣人不允一见,她便要一头撞死在皇城墙上。”
    晋文帝冷笑一声,眉宇之间带了几分厌恶之色,他瞧了姚颜卿一眼,见他头微垂,眸子敛着,倒未露异样之色,不觉点了点头,他始终不愿瞧姚颜卿亲近福成,福成那样的人如何配做颜华之妻,又如何配为他诞下子嗣。
    “圣人,可要奴才宣召郡主觐见?”梁佶试探的问道,总不好叫福成郡主真一头撞死在皇城墙上。
    “将其劝回,杨家与顾家勾结追随敬顺行大逆不道之事,朕为诛其满门已是念在兄妹之情的份上了,她若在不知进退,莫要怪朕无情了。”晋文帝冷声说道,端起盖碗轻呷一口香茶。
    梁佶轻应一声,退了出去,没多时又一头薄汗的跑了回来,眼中难掩慌色:“圣人,福成郡主撞墙了。”
    晋文帝眉头一拧,脸上闪过不悦之色,道:“可闹出了人命来?”
    姚颜卿亦看向了梁佶,眸子幽深,实叫人看不出半分情绪来。
    “回圣人的话,尚未,叫侍卫拦了下来,只是……”梁佶吱吱唔唔的,半响也不敢把福成郡主口中的咒骂之言诉之于口。
    “只是什么?”晋文帝沉声一喝,已有怒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