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之佞臣 第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陶大郎被人引进了正堂,他头微低着,并不敢随意乱看,待了近了一揖到底,身子几乎弯到了地上,姚颜卿并未叫起,晾了他许久后,才淡淡的开了口:“坐下说话吧!”
    陶大郎得了话这才敢抬起头,他望向坐在上位的姚颜卿,这人实在是出乎他意料的年轻和俊美,此时身子斜倚,眯着眼睛望着他,薄唇勾着似笑非笑的弧度,整个人显得慵懒无害,却莫名的让人不寒而栗。
    “小民备下一点薄礼,还请大人笑纳。”陶大郎低下了头,轻声说道,见姚颜卿未曾出声婉拒,才将一个木匣从怀中掏出了出来,小心翼翼的敬上。
    姚颜卿似笑非笑的瞧了一眼那精致的雕花母匣,眼底却平静如古井不波。
    姚颜卿久未说话更叫陶大郎心中忐忑不安,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他背部的衣料已叫冷汗打湿,两条腿不由自处的打着颤,他也算是见多识广,便连两江总督李大人都曾有过几面之缘,却也未曾叫他这般心生惶恐过。
    陶大郎不知是否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过,他甚至不敢抬头细瞧姚颜卿脸上的神色,手脚都觉得有些发麻,眼底露出了惧色。
    姚颜卿慢条斯理端起盖碗呷了口茶,淡淡的开口道:“我知你的来意,可这事是王爷身边的侍卫调查的,我也插不上手,大郎君还是请回吧!”
    陶大郎从他声音难辨喜怒,忍不住抬起了头,见他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只是笑意却未及他的眼中。
    “大人,小民父亲绝不敢行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还请大人明鉴。”陶大郎膝盖一软,“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姚颜卿唇角轻挑了下:“若陶致庸不是幕后主使者,必会还他一个清白身,大郎君语气在这里苦苦哀求,不如想法子一证你父亲的清白。”
    陶大郎怔了怔,一时不解姚颜卿话中之意,他咬了咬牙,壮着胆子道:“还请大人指条明路,小民感激不尽。”
    姚颜卿笑了一声:“外面传言两淮海盐价格上涨可都因你父亲之过,而王爷此番遭人行刺,正是因为触及了你父亲的利益,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父亲倒是应了这句话。”
    陶大郎刚想开口为父亲分辨,姚颜卿便打了一个静声的手势,然后道:“回去仔细想想我的话,若想明白了,总有你父亲洗刷罪名的一日。”
    第143章
    陶大郎并不是一个聪明人,如果他是一个聪明人,必将第一时间表明态度,以免叫他父亲在牢狱中遭遇。
    虽陶大郎未能立即明白姚颜卿的意思,可两淮的盐商却会意过来,不管雍王殿下遇刺之事是真是假,可以这名目拿人却是真,没瞧陶致庸已经因此被下大狱,他家长子像无头苍蝇一样瞎撞,就是寻不来门路。
    两淮的盐价几乎同一时间在逐一降价,因早前盐价高升,让两淮的百姓望盐兴叹,以至于盐价格一掉,百姓疯狂的囤积起盐来,这也导致两淮盐商发出的盐顷刻间都卖了个精光。
    盐商们面对这样的情况险些吐了血,开门做生意总不能没货可卖,这表示他们早前囤积的海盐必将要放了出来,脑子灵活一些的盐商想着这盐是留不住了,可如何放却也讲究个方法,便以此为借口递了拜帖到巡盐御史府,有人观望着此次是否还会铩羽而归,倒不想门子接了拜帖,没一会便有人将那投诚的盐商请进了门。
    “这世上倒不缺识趣人。”雍王瞧了拜帖一眼,与姚颜卿笑道。
    姚颜卿桃花眼一挑,轻哼了一声:“亦不缺那刺头。”
    雍王知道姚颜卿这气还没顺过来,便笑道:“人都被下了大狱,想要如何处置岂不是你一句话的事。”一条人命雍王还真不放在眼里,他杀的人多了,况且陶致庸落得这样的下场也不冤,谁让他无事也非要生出是非来呢!
    姚颜卿唇角勾了下,文臣和武将总归是不同的,姚颜卿倒没动杀心,不过给陶致庸一个教训是必然的,免得日后再有这样见钱眼开的人闹出事端来。
    “虽是杀鸡儆猴,可也不必真动了杀意,且叫陶致庸在牢里多受些罪便是了。”姚颜卿淡声说道,然后两人商量起了如今百姓囤盐的事来。
    在这件事两人起了分歧,依姚颜卿之意,那些盐商若放盐出去必叫百姓哄抢,这百姓囤盐亦是乱了章法,按照他的意思将这些盐回收,然后将一部分重新发放,当谈也不会白白要这盐,就按照之前的惯例,用银子收回来就是了,放出的价格,也依照之前的价格,至于白行敏当时提的三分利,这个就和姚颜卿没有关系了,一朝天子还一朝臣呢!差价若想补回来,盐商只管去找白行敏要去就是了。
    雍王对此却不赞同,这盐一旦回到盐属,便巩固了翁显春的地位,他手上有盐,那些盐商自不敢再不将他放在眼中,这无疑是让翁显春在两淮站稳了脚跟,虽说雍王不至于防备自己的长兄,可他却不得不防恭王的子嗣,毕竟以晋文帝的年龄,雍王那几个侄子完全还有成长的可能性。
    姚颜卿此行是受帝命而来,他始终记得晋文帝的话,妥当善后,显然闹出这事以来晋文帝并没有处置翁显春的意思,这代表了圣人想要扶持恭王一脉来平衡朝堂上雍王的势力,姚颜卿自不会做惹晋文帝不悦之事。
    “王爷,走了翁显春难道就不会来其他人了?翁显春并不是能臣,有他坐在这个位置总比来一个干练之臣对您更为有益。”姚颜卿此番话也算是推心置腹了,他深知脚踩两条船的人总是会有翻船的一天,这也是他不肯得罪雍王的原因,他下半辈子还得在雍王手底下讨生活,可这个前提是,他得能活到那个岁数,所以他必然得将晋文帝交给他的差事办的妥妥当当。
    在姚颜卿看来,雍王眼下还没有和晋文帝抗衡的资本,又何必要惹他老人家不悦呢!若父子之间因此生出嫌隙可就得不偿失了。
    雍王面色微沉,他心里自也有想法,做儿子的不管哪个不愿意瞧着自己老子这般防备着自己,况且他也没有生出过什么不孝的心思。
    “您该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些,圣人如今只有三子,您若连两位兄长都有所防备,圣人只觉得您不够容人。”姚颜卿轻声说道,斟了一盏茶推了过去。
    他难得这般温言温语,实叫雍王受用无比,雍王手指摩挲着杯沿,也与姚颜卿说着推心之语:“我防的不是两位兄长,而是他们的儿子,幼狮终有长成雄狮的一日。”
    姚颜卿还真没想到雍王竟想的这般长远,不由露出惊讶之色,沉吟片刻后才道:“您与其防备养在宫外的侄儿,倒不如防备谨郡王的子嗣,他才是名正言顺的嫡孙,且还养在了圣人身边。”在姚颜卿看来,这才是晋文帝要驯养的一头小狮子,只要谨郡王肯如晋文帝的意自行了断,晋文帝不管出自补偿之心,还是私心必会用心教养这个嫡孙。
    雍王心中一动,这话已非姚颜卿口中第一次说出,他自是早就放在心上的,当然这个结果是他不愿瞧见的。
    “五郎觉得老四可存有死志?”
    自谨郡王被晋文帝已养病名义圈禁在别庄后,只有姚颜卿一人曾前往别庄一探,这足见晋文帝对他的何种信重,而雍王如此问,也是想知晓晋文帝的心思,谨郡王有没有存有死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晋文帝有没有动了杀意。
    雍王没在纠缠翁显春的事,姚颜卿自也会投桃报李,只是他这人心眼实在是多,这样的祸从口出的话他自不会直言,只微微一笑,对雍王勾了勾手指,待雍王凑过来后将他的掌心摊开,在上面写下了一个字。
    雍王叫姚颜卿这一举动弄得心痒难耐,若是别人做出这样的举动,他只会将是有勾引之嫌,可偏偏由姚颜卿做出来,让他不敢生出妄念,他拿眼瞧着姚颜卿,眼中的温柔都要溢出来,姚颜卿只微微一笑,将手收了回来,他到底是跟过雍王一遭的人,拿捏他的心思总有几分准。
    自有盐商打了头阵后,两淮的盐商便是接二连三的奔赴广陵,生怕步了陶致庸的后尘,姚颜卿将拜帖一一收下,择一个日子宴请两淮盐商,一时间盐商们借以收到帖子为荣,这代表他们是盐商中的翘楚。
    这一日,一直未曾露面的雍王终于现身,叫赴宴的盐商们无不受宠若惊。
    姚家作为姚颜卿的本家在这一日自是一席之地,且位置靠前,姚老大爷和姚二老爷带了姚大郎一同赴宴,这也再次表明了姚大郎在姚家长房嫡长子的地位。
    雍王见了姚家人便露出了温和的笑意,与其攀谈了几句,给足了姚颜卿面子,也叫两淮盐商将姚家不止高看了一眼,雍王此举无疑是证明了姚颜卿在朝中的地位,若非他极得晋文帝看重,堂堂雍王也不会如此降尊纡贵。
    姚颜卿见状也得感叹雍王若有心的时候,实会讨人欢喜,总能瘙到人的痒处,叫人身心舒坦。
    姚老大爷和姚二老爷因曾与雍王有过一面之缘,倒不至于畏首畏脚,可其余的盐商却不敢往上多瞧一眼,实是雍王身上杀戮之气迫人至极,叫人多打量几眼便心中发寒。
    “原想着让五郎回家一探,可不巧本王又糟了刺客行刺,便将此事耽误下来,老夫人怕是想念五郎了吧!”雍王和气的与姚大老爷说这话。
    姚大老爷忙起身回道:“母亲知五郎随同王爷南下,虽心中挂念,却知公事不可误。”
    雍王抬手压了压,笑道:“坐下回话便是了,老夫人既想念五郎了,明日本王便叫五郎回去瞧瞧,这公事嘛!有众位的配合便也耽误不了。”
    雍王话一出口,众人便纷纷附和,之后姚颜卿便说出今日宴请盐商的本意,众盐商虽面带笑意,可心中却发苦,只是有陶致庸为前车之鉴,谁人又敢说一个不字。
    雍王口称姚颜卿为五郎,口吻实是亲呢,又叫众人又先起了姚颜卿的另一个身份,他和雍王可是表兄弟,也难怪雍王愿意抬起姚家了。
    两淮的人都觉得姚家实在是祖坟冒了青烟,才会出了这么一个姚颜卿,往日虽有传闻说他极得圣人信重,是圣人身边的宠臣,可眼不见怎为实,说不得是姚家自己往外放的消息,给自己脸上贴近呢!如今虽没亲眼瞧着圣人是否真如传闻中一般宠信姚颜卿,可却瞧明了雍王的态度,这足矣给对姚家心存不轨的人一个警醒,让他们不敢妄动。
    雍王虽让其坐下回话,可姚大老爷怎敢如此行事,忙又起身道了谢。
    姚颜卿亦端起酒盅敬了雍王一杯酒,雍王自是慢饮,身子往前一探,因姚颜卿坐在他下首,见他探身过来,身子便朝着他的方向近了近,瞧在众人眼中越发觉得两人关系亲近。
    “明日我随你同去可好?”雍王含笑问道,酒香扑鼻。
    姚颜卿唇畔含笑,自不会驳了雍王的好意,能得雍王亲临姚家,无疑是最有力的震慑,更可助姚家在两淮商人中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便连地方官员都会高看姚家一眼。
    第144章
    姚家人知姚颜卿今日会回家中来,昨个夜里便吩咐下去,让厨房的人明日备好食材,姚大太太更是得了姚老夫人的话,准备了几箱子的补品,衣料等物,想着等姚颜卿回京时一遭带走。
    只是姚家人万万不曾想到姚颜卿竟将雍王一道带来,等人进了姚家大门,他们才得了信,连着姚老夫人一起都忙出去相迎。
    雍王见一头的白发的姚老夫人由两个年轻妇人扶着出来,没等开口,姚颜卿已迎了上去,从大嫂子丘氏手中将人接过,口中道:“祖母,慢着些,仔细脚下。”
    雍王脚下的步伐加快了一些,未等姚老夫人见礼,便一手将人托起,满面笑意,语气温和道:“老夫人不必多礼,我与五郎情同兄弟,很不必如此见外。”
    雍王如此说,姚老夫人却不敢失礼,到底是福身见了一礼,才叫姚颜卿搀扶起来,口中笑道:“王爷驾临,小民等有失远迎,还请王爷恕罪。”说罢,又与姚颜卿道:“胡闹,王爷今日要来,你怎也不提前递了消息回来,可不叫我们失礼于王爷。”
    雍王哪里舍得叫姚颜卿挨说,忙道:“是我临时起意,与五郎并无干系。”
    姚大老爷在一旁笑道:“五郎,还不赶紧请了王爷进大堂,在这里说话像什么样子。”
    姚颜卿笑应一声,比了一个请的手势,将雍王迎进了大堂。
    雍王坐在上首,虽是面含笑意,语态温和,却也叫人不敢随意搭话,生怕有失礼之处。
    “老夫人身子骨可好?若得空不妨进京里待上一段时日,五月百花节京中极是热闹,当日国宴父皇会宣召朝中重臣亲眷一道赴宴,老夫人不妨随五郎一道进京,到时可与五郎一同赴宴。”雍王温声笑道。
    姚老夫人正要起身回话,雍王便道:“我未曾拿五郎当外人,他的亲人便也是我的亲人,各位只管坐下说话,若一味拘谨客气,反倒是我不该不请自来了。”
    姚老夫人闻言瞧向了姚颜卿,见他轻轻颔首,忙道了谢,之后笑回道:“劳王爷关心,民妇身子骨素尚安,原也想着进京瞧瞧,只是家里晚辈放心不下,这才一直无缘进京。”
    “大伯父考虑的极是,祖母便是身子骨素来极佳,怕也禁不得舟车劳顿。”姚颜卿出言说道,将手上的茶递到了雍王面前。
    雍王美滋滋的呷了一口,他家五郎亲手递过来的茶总是格外的香。
    雍王这一生除了自己的父亲没有谁值得他用心讨好,谁让他出身摆在那里呢!便是和气一笑,都让人觉得受宠若惊,可他此时愿意讨得姚家的好,叫他们心里欢喜,姚家人高兴了,五郎必也会感到欢喜。
    雍王不是没有脑子的人,赏赐真金白银固然是能表达出他对姚家的喜爱,也能博得他们的好感,可雍王要的不是仅仅是他们几日的高兴,而是要他们能时时刻刻都会记着他恩德,让姚颜卿想起这桩事便会记着这份情意。
    “今日瞧见老夫人,倒叫我想起五郎的一桩不是来了。”雍王含笑看了姚颜卿一眼。
    姚老夫人听了这话却是心中一慌,脸上便带出了几分情绪,雍王自不会卖关子吓她老人家,随即笑道:“五郎如今也是正四品的官员,怎还不曾为老夫人请封诰命。”
    有道为母请封,封妻荫子,姚颜卿有妻无子,但他妻子丹阳郡主比他品级还高,自用不着沾了他的光,至于为母请封,他那生母品级也高于他,他倒是曾想过为祖母请封,可他到底生母尚在,虽说已再嫁,可名分还占着,他若上折子为姚老夫人请封,无疑是打了福成郡主的脸,少不得要有心人参上一本,故而这事便搁浅下来。
    姚颜卿不能越过福成郡主直接为姚老夫人请封,可雍王却能为姚颜卿提这桩事,他笑道:“五郎到底年少,一时想不到这些也是有的,此次他奉命南下,海盐一事全凭他为我分忧,待回京后禀明了父皇,少不得要嘉奖老夫人一番,您养了这样有出息的孙子,可是为朝廷做了大贡献。”
    此事也是雍王再三斟酌过,两淮的海盐一事眼瞧着便要了结,待回了京后晋文帝自会有所嘉奖,可他已为亲王位,自无可封赏,便连姚颜卿都是如此,他年轻到底还轻,入仕才多久便已为四品官,还是御史台这样的实权官职,自无可能短时间内在升迁,若晋文帝真有此心,也不会将乡试考官一位留给姚颜卿了,故而雍王才想借由这桩事再为他讨个赏赐,赏姚老夫人一个诰命晋文帝总不会吝啬的。
    姚老夫人哪里想到天下掉馅饼竟能砸到自己头上,不由一怔,回过神后忙道:“不敢当王爷赞誉,这都是民妇应该做的,五郎能有今日,也都是王爷拂照之故,姚家实不知该如何感激才是。”
    雍王极和气的笑道:“哪里是我拂照五郎,实是五郎帮我良多才是。”
    姚颜卿眼中含了几分笑意,说道:“王爷这般赞臣,可叫臣受之有愧了。”
    雍王极欢喜姚颜卿用这样亲近的语气和他说话,他深知此举是合了姚颜卿的心思,当即觉得等一回京便将这件事办妥,说不得他家五郎一欢喜他们之间还能更近一步。
    雍王与姚颜卿用过午膳才一道回了巡盐御史府,虽说两淮盐商被姚颜卿的雷霆手段震慑住,可谁知半路会不会杀出个程咬金来坏了他们的事,故而两人也是闲不下来,将盐商们盯了个死紧,至少海盐全部交接完毕,这心才算彻底安了下来。
    两人正待回京复命,尚未启程倒先接到了晋文帝的口谕,来人只传达了两件事,一是若盐商一事尚为了结,姚颜卿留此继续善后,命雍王立即启程回京,谨郡王于五日前病逝。
    姚颜卿与雍王面面相觑,自不会相信谨郡王是病逝,雍王挥手屏退了前往传旨的侍卫,待人走后,便与姚颜卿道:“他倒是会挑时间去了,他这一死可叫父皇只会记得他的好了。”
    如今已是四月二十一,谨郡王死在那日四月十六,他出生那日,姚颜卿深知以谨郡王的心性死前必会给晋文帝留下话,他这一走到底是保全了他唯一的血脉,雍王的担心到底成真了。
    姚颜卿脸色看上去有些晦暗莫测,好半响才开口道:“王爷赶紧回京,宜早不宜晚,万不可在这个时候让圣人挑出您的错来。”谨郡王一死,往日的错处便荡然无存,活人可永远争不过死人,所以雍王必须立即回京,以免让圣人觉得他对谨郡王的死无一丝动容,留下无手足之情的观感。
    雍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心中不免窝火,他眉目冷厉,一手将桌上的茶具扫落在地,咬牙道:“回京。”
    姚颜卿与雍王回京,仅用了四日,一路上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马,两人形容实算不得好,可这个节骨眼谁也不会傻到回府整理形容,只恨不得更憔悴一些才好。
    两人直接进了宫,此时恭王和庄王两人都身着素服站在紫宸殿外,瞧见雍王便上前迎了几步,低声与他说着话。
    “老四这一走可是将父皇心里的刺拔了,咱两刚刚可叫父皇骂了一顿,又撵了出来,眼下就谊训在殿里陪着父皇。”庄王低声与雍王说道,也是给他提个醒。
    雍王轻轻点了下头,等晋文帝宣召后,与姚颜卿一同进了殿。
    晋文帝坐在宝座上,他脚下坐个一个五六岁大的小郎,正是谨郡王唯一的嫡子,小家伙披麻戴孝,小脸哭的皱巴巴的,瞧得倒是格外的可怜,一双手紧紧的圈在晋文帝的小腿上,似乎将其视作唯一的依靠。
    晋文帝脸色亦不大好,瞧见两人进来仅眉梢微动,久未叫两人起身。
    “两淮的事都处理好了?”半响后,晋文帝淡淡的开了口。
    雍王心头起火,姚颜卿拿眼窥着他脸色便知,生怕他口出莽撞之言,忙抢先回道:“回圣人的话,海盐一事已处理妥当。”
    晋文帝瞧了姚颜卿一眼,脸色微缓,手抬了抬:“起来回话吧!”
    眼下这个时候晋文帝也没有多少心思听两人细说两淮的事,姚颜卿心知晋文帝的心思如今不在这上,便简明扼要的将事情说明,晋文帝眼中带了几分赞许之色,再瞧两人的形容也知是马不停蹄的赶回了京城,脸色的沉色稍散了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