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之佞臣 第5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杨士英轻轻的点了点头,口中却道:“母亲,您与外祖母说,家世也不必太好,我将来又不能继承家业,寻一个家世上等的女娘反倒是委屈了人家。”
    福成郡主闻言冷笑一声:“将来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
    杨士英笑了笑,没有在多言。
    福成郡主想着儿子,倒也不曾忘了女儿,扭头与蕙娘笑道:“上个月平阳侯夫人还与我说起了你,我瞧着她家七郎倒是个不凡的,如今身上也担了差事,像这般侯府出身的郎君,能担了正经差事的可不多,我虽总想着多留你几年,可女大不中留,总不能把你留成了老姑娘,最后反倒是我这个做母亲的不是了。”
    蕙娘俏脸一红,露出了几分羞态来,惹得福成郡主笑了起来,之后又嘱咐了几句,才叫杨士英和蕙娘离开,两人前脚一走,后脚云左山房便来了人相请,福成郡主倒不意外,略整了整衣衫,便带着丫鬟去了云左山房。
    “不知母亲唤我来是有何事?”福成郡主轻声说道,倒未见丝毫的心虚之色。
    杨老夫人冷冷的望着她,目光森然,厉声道:“侯爷被带走到底与你有没有干系?”
    福成郡主迎上杨老夫人森冷的目光,轻笑一声,道:“母亲的话可听的我糊涂了,侯爷被人带走与我有何干系呢?”
    “你莫要与我装傻充愣,我且告诉你,倾族之祸就在眼前,你若再不说实话,只等着全家老小在地下团聚就是了。”杨老夫人冷声说道。
    福成郡主眼睛微微一眯,似笑非笑的说道:“倾族之祸?母亲何必拿话来吓我。”
    “蠢货。”杨老夫人冷斥一声:“到这个时候你竟然还以为我拿话吓你,我且明白的告诉你,圣人削爵之心不死,你若真把侯爷推出去做了替罪羊,这定远侯府从此便在晋唐消失,你也可绝了叫四郎袭爵的心思了。”
    福成郡主闻言一怔,面上闪过惊疑之色,好半响才道:“皇兄怎会因一个庶女便削爵,这是绝不可能的。”
    杨老夫人听了这话,便知福成郡主是把祁家四娘子的死推到了儿子的头上,当即脸色一阵青白,险些栽了过去,吓得身边伺候的丫鬟脸色没有一分的血色,忙伸手为她顺着胸口。
    杨老夫人缓过了一口气后,伸手一推,又屏退了房内的下人,牙齿紧咬,话好似从牙缝中挤出一般,厉声道:“糊涂东西,你以为那就是个庶女不成?那是圣人御封的县主,她的死打的是圣人的脸面,谁打了圣人的脸,圣人便要扒下他一层皮才能善罢甘系,更何况圣人已有削爵之心,如今府里战战兢兢尚且不够,你倒好,只恨府里安生日子过的久了,非要生出事端来才肯罢休。”
    福成郡主因这一席话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她红唇紧抿,心中对杨老夫人生出了恨意来,冷声道:“母亲既想的这般周全,那害人的东西怎还叫人轻易寻得了,若非如此,焉有今日的祸事,追根究底,便是招来了倾族之祸,母亲也是难逃干系。”
    杨老夫人阖着眼,慢慢的呼出一口气,以免叫这蠢妇气的一口气提不上来晕了过去,她实想不到她竟蠢成这个样子,竟敢下手毒杀安固县主,那毒本就是慢性度,只要用量小些,坏了安固县主的身子,叫她缠绵病榻挨过七月,错过了婚事即可,到时自在另想法子退婚,便是叫承恩侯府亲自提亦可办到,偏偏她竟用了最蠢的一种,毒杀不说,竟还叫曲氏知情,实是愚不可及。
    “我且问你,你到底是如何与圣人说的,一五一十的给我说清楚,若不然,休怪我不给你留情面,叫四郎和蕙娘知晓他们的母亲到底是怎样一个毒妇。”杨老夫人厉声说道,她到底是经事颇为,便是在这个时候也不曾露出半分怯色。
    福成郡主能叫承恩侯做了替罪羊,却是不敢把这事叫一双儿女知晓,当即心里一慌,一咬牙,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这事到底是她理亏,目光便有些飘忽,不敢与杨老夫人对视。
    杨老夫人强忍泪意的道:“糊涂,你以为撇了自己便万事无忧不成?侯府一旦削爵,你叫四郎他们还有什么脸面在京中走动,目光短浅的愚妇,莫说你如今只是郡主,便还是长公主又能如何?你这封号不过是荣耀你一人罢了,焉能庇护子孙,唯有爵位才能延续荣耀,才可叫子孙世代无忧,这样浅薄的道理你竟还想不明白吗?”
    福成郡主已有了悔意,她心心念念的是叫儿子将来袭爵,却不曾想过定远侯有一天会被削爵。
    “母亲,那眼下该如何是好?”福成郡主面有慌色的问道。
    杨老夫人苦笑一声,能如何,圣人早有削爵之心,焉能错过这个机会,如今唯有以命相抵这一条路可走了,她年纪大了,还能有几年的活头呢!如今能用这一条命来延续侯府的存活倒也值了,便是到了地下,也能与杨家的列祖列宗有个交代。
    杨老夫人叫福成郡主回了院子,之后唤了丫鬟进来服侍她换上了诰命服,坐着马车去了宫里,谁知这一去便再也不曾回来,老太太一头撞死在了皇城墙上,手上抓着告罪书,竟把安固县主的死全部揽在了自己的身上。
    杨老夫人的死实叫众人震惊不已,更叫难以相信的是她竟是导致安固县主身死的凶手,实话来说,这事真没有多少人相信,她这一死反倒叫人琢磨出了福成长公主因何被贬为郡主的缘由,一时间众人不免议论纷纷,都认为杨老夫人是替福成郡主背了黑锅,可怜杨老夫人这把年纪,最后反倒走的如此不清白,实叫人可怜。
    晋文帝对杨老夫人的死是极其震怒的,饶是姚颜卿也不曾料到杨老夫人会这般行事,竟为了把定远侯摘出不惜一死以证他的清白。
    第109章
    杨老夫人的死让晋文帝措手不及,虽一时保住了定远侯府的富贵,可长远看来,又何尝不是在晋文帝的心上扎进了一颗刺,让他一直记着他曾因定远侯府而妥协了两次。
    三皇子跪在地上,身姿如青松般挺拔笔直,只是头略低着,毕竟这案子是交由他来负责,出了这样的意外,他自是要担了晋文帝的迁怒之火。
    姚颜卿避让在一旁,也觉得定远侯府这桩事无解,杨老夫人已死,若在继续追究下去不免让百官心寒,尤其是勋贵人家,怕有唇亡齿寒之感,况且,姚颜卿实不认为晋文帝是那种一意孤行的帝王,若不然,也不会用温水煮青蛙的法子,慢慢的移除定远侯府对军中的影响,让杨家这么多年都安枕无忧。
    “好端端的一个人就一头撞死在了城墙上,你们都是吃闲饭的?连一个上了年岁的老太太都拦不住?”晋文帝厉声呵斥。
    三皇子低头告罪,心里也觉得冤枉,他又不管着禁卫军,哪里能及时拦下杨老夫人,况且,他又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能提前晓得这老太太敢一头碰死宫外。
    “禁卫军的人都是吃干饭的不成?连一个老太太都看不住,朕还能指望他们什么,哪一日有人冲进宫里来,朕是不是还得亲自上前抗敌。”晋文帝手在案几上拍的“啪啪”作响。
    这话实在太过严重了,姚颜卿当即就站不住了,跪了下来,口中道:“还请圣人息怒。”
    晋文帝冷笑一声:“息怒,朕的脸都让你们丢尽了。”
    “是臣之错。”姚颜卿低声说道,这个时候不管晋文帝如何迁怒,都得认罪,总不能把责任往他的身上推,帝王无过,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晋文帝冷冷一哼,也知自己是迁怒在了他们的身上,暂压了几分火气,抬手叫两人起了身,把难题抛了出来:“如今杨老夫人把罪都担在了自己的身上,外人瞧着倒好似朕为了福成逼死了她,你们说说眼下该怎么办?定远侯放是不放?”
    姚颜卿没敢言语,这话不好回,按照事情如今的发展,定远侯必然是要放的,可按下明摆着圣人不愿意,谁又敢在这个时候触这个霉头呢!他见三皇子瞧着自己,心下一个“咯噔”,眼珠子一转,先下手为强,免得叫他给卖了,当即道:“回圣人的话,这案子臣眼下也是一知半解,到不好妄下论断。”
    晋文帝微微颔首,他自是晓得这案子姚颜卿未曾插手,便瞧向了儿子,道:“元之,你说说看。”
    三皇子心里苦笑一声,含含糊糊的说了一番,和没说也相差不了哪去,惹得晋文帝火气又上了来,骂道:“朕让你们说一点正事,一个个推三阻四的,日后又能指望你们做什么实事,亏得你们一个是朕的儿子,一个是朕的外甥,身上都担着实差,朕看你们连个地方官都不如。”
    姚颜卿低头不敢言语,等晋文帝骂够了,才小心翼翼的说道:“臣以为定远侯不适宜在继续拘起来,杨老夫人是畏罪自杀,她这一死已叫人议论纷纷,若在不放了定远侯,只怕会有人上折子为其说情。”姚颜卿觉得真到了那个时候圣人的脸上更不好看了。
    晋文帝冷笑一声:“那就是放了?”
    姚颜卿心中一叹,轻声说道:“其实放了定远侯也无妨,杨老夫人身死,定远侯府总要为其服丧,丁忧三年已足够叫定远侯府一门无法在朝中立足,况且,三年后用与不用全凭圣人之心。”
    在朝为官者,不论哪个只恨不得让父母能长命百岁才好,朝中的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离了这个另一个马上补上,一旦丁忧,谁还能留着位置等着你三年后复起不成,除非你是简在帝心,能叫圣人记得你的好,三年后朝中才会有你的立足之地,很显然,定远侯不止不是简在帝心,反倒是惹晋文帝厌恶,姚颜卿觉得定远侯府一门的前程已断,再无复起的可能性了。
    晋文帝沉声一哼,姚颜卿见其没驳也没应,心里多少有了数,又道:“定远侯却也不是无过,虽说杨老夫人畏罪自杀,可定远侯持家不严,也难逃其过,臣以为应削爵以示警戒。”
    晋文帝眼底眸光一闪,唇角翘了翘,怒色稍退,缓缓的抚摸着拇指上的翠玉扳指,半响后道:“还算说到了点上,不过杨家到底也是功勋之家,不好太过苛责了,反倒显得朕不容人一般。”说道这,晋文帝顿了一下,望向了姚颜卿。
    姚颜卿忙接口道:“圣人宽和仁慈,谁又敢说您苛责了定远侯府。”
    晋文帝嘴角勾了勾,说道:“不敢是不敢,心中怕都是如此想的,罢了,朕又岂能与他们一般见识,定远侯虽有罪,可念及老侯爷的功绩,便只降爵一等吧!”
    说完这事,晋文帝说起了另一桩事来,南海近来海匪越发的猖獗,不知打劫了多少过往的船商,因那些海匪都是流亡的倭人,起初南粤总督洪桦也不甚在意,谁不知几年过去这些海匪竟成了气候,奈何南粤的海军尚未正式建立,几番交手反倒是叫洪桦吃了大亏,眼瞧着海匪越发的猖狂,洪桦不得不上折子请罪。
    姚颜卿是个文官,上辈子虽随着三皇子上了战场,可却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到底对打仗不甚精通,是以在海匪这等事上他只管多听少说,不发表任何的意见。
    晋文帝也没有指望姚颜卿能精通这些,打击若要靠文官才是一桩笑话。
    三皇子直接请命去南海剿匪,让晋文帝露出了一丝笑来,赞许的望着三皇子,道:“这些流亡倭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亡命之徒,若不能一举歼灭,到时更会祸害一方百姓。”
    三皇子沉声道:“儿臣必叫他们有来无回。”三皇子摩拳擦掌,他已有几年未曾领兵打仗,如今想想都热血沸腾,只恨不得立刻就去了南海,给那些倭人一个教训。
    晋文帝见他在京多年依旧锐气不减,心中也豪气顿生,笑道:“朕以雍王之位等着你凯旋而归。”
    三皇子闻言不由一怔,晋文帝见他面露惊讶之色,不由大笑,他年纪到底大了,有些事再心软不得,必须作出一个抉择,而南海剿匪便是一个适合的机会,可令老三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封以亲王之尊也可服众。
    “儿臣遵命。”三皇子朗声说道,兴奋之色难掩。
    姚颜卿心有所动,面上不由露出难掩的惊色,上辈子三皇子是以皇子之身登基为帝,之后封两位长兄为王,如今圣人竟许以雍王之位,“雍”的封号乃是圣人未登基之时的封号,可见圣心已决,四皇子再无夺储的希望。
    “此次朕让五郎随你一道去,也让他长一些见识,年轻人总是该出去走走才能成长。”晋文帝语重心长的说道。
    三皇子有些惊讶的望着晋文帝,口中应了一声,倒是领会了他的意思,让一个文官去剿匪,无非是为了分一些功劳罢了,可见晋文帝的私心,三皇子倒不介意分一些功劳给姚颜卿,只是惊异于晋文帝待他的爱重之心。
    姚颜卿亦有些惊疑,他虽自负,可也有自知之明,让他去海上剿匪无异于让一个武将任大学士一职,只可用方枘圆凿来形容。
    两人领旨一道出了宫,姚颜卿脸色微有些凝重,惹得三皇子轻笑出声,说道:“这样的好事别人求都求不来,你怎得反倒像是要上了断头台一般。”
    姚颜卿睨着三皇子,说道:“臣倒忘了恭喜殿下了。”
    三皇子“哈哈”一笑,神情难掩得意之色:“同喜同喜,待南海之行回来五郎必也要高升。”
    姚颜卿勾了一下,倒未曾露出多少欣喜之色,此次南海之行若可以他真不想去,实是有难言之隐,口中溢出一声轻叹,他抬手揉了揉额角,问道:“不知到了南海殿下可准备让臣随您上船?”
    三皇子有些失笑,这问的叫什么话,父皇既叫他同行,便是为了让他分去一半的功劳,到时若不上船,剿匪的功劳又该如何安在他的头上。
    “五郎只管放心,我也算是行军打仗多年,必会保你平安无忧。”三皇子只当姚颜卿未曾上过战场,他又是一文弱书生,免不得心有顾虑,忙出言安抚。
    姚颜卿干笑一声:“有殿下的话臣就放心,到时还请殿下多多照看臣才好。”
    三皇子见姚颜卿语气难得和顺,脸上的笑意越发的浓了,温声道:“我不照看你还能照看谁呢!”
    姚颜卿心中一叹,对着三皇子拱手以示谢意,却不觉得他能照看得了自己,这晕船的毛病别人又如何能帮得上忙,他尚记得当初来京之时,途中他整日久待船舱起不来床,还是眼瞧着将靠了岸,他才被人扶着上了船头,吹了一阵凉风才算是把晕眩的症状缓和了些许。
    三皇子自不会想到姚颜卿有晕船的毛病,毕竟两人初次见面姚颜卿负手在船头,袖袍翻飞,身如修竹玉树,风姿端得隽秀飘逸。
    第110章
    姚颜卿是个极其有运道的人,至少在文武百官看来这小子的运气是顶顶的好,就冲着他入朝为官以来升官的速度,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圣人的私生子,才会得他这般爱重提携。
    远的不说,就说和他同榜的叶向域和张光正,一个榜眼一个探花,总不能说是没有能力的,现如今还不是呆在翰林院老老实实的修书,要说他是沾了皇亲的光,圣人外甥不知几何,往年里可不曾见他提携哪个晚辈,也唯有姚颜卿不知怎的入了他的眼,圣眷之盛简直叫人眼红。
    有人觉得姚颜卿大约是沾了皮相好的光,在朝中他这等长相也是数一数二了,在朝堂上一站,就像一群秃毛鸡中出现一只公孔雀,甭管开不开屏,毛色鲜亮又打眼,圣人坐在高处自是一眼就瞧见他,恰巧这小子又很有几分能力,免不得有什么好差事圣人第一个总会想到他,就如南海剿匪一事,这样立功的好事情,怎么瞧都是武将的活,三皇子行伍出身,又是圣人亲子,他前去自是应该应分的,带上一个副手也是理所当然,可这副手怎么着也得安排一个武将吧!弄一个挥舞着笔杆子的文臣去能有什么用,不过是白白捡一份功劳罢了,任谁提起这事心里都泛酸,瞧向姚颜卿的眼神都冒着红光。
    姚颜卿有苦难言,他真不好说这样的差事对他来说是一件苦差,免得让人觉得他得了便宜还卖乖,只得老老实实的在家打点行装,准备启程去南海。
    华娘红着眼眶,心里一百个担心,免不得抱怨道:“你一个文臣又不会行军打仗,派你去那边又有何用,刀剑无眼,你到了那边可不要逞强才是。”
    姚颜卿心里一叹,面上还得露出一抹笑来,宽慰华娘的心:“五姐只管放心就是了,这一次我是随着三皇子同往,三皇子骁勇善战,哪里有我出头的机会呢!”
    华娘抚着胸口道:“不出头才好,你才多大的人呢!如今已是正四品的官,哪里用以命去讨什么功劳。”
    姚颜卿一笑,道:“我离京这些日子五姐若有什么事只管与四哥一道商量便是了,二伯母在过几日也要到京了,且记得叫四哥去接。”
    “这些事哪里用你操心,就是有一样,你不在府里丹阳郡主那边来了人,也不知该如何回。”华娘轻轻一叹,眼瞧着离成婚的日子越来越近,本是该操持的时候,偏生他又要离了京,也不晓得郡主那边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姚颜卿略一沉吟,说道:“只管听郡主的安排就是了。”
    华娘点了点头,倒不觉得事事听丹阳郡主的安排有什么不妥,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她来安排未必能叫丹阳郡主满意,若将来住的不舒心,和五郎因这样的事起了什么口角,反倒是她的不是了。
    “如此甚好,郡主那边使来的人做事总会合乎她的心思,由着那边来安排也能叫郡主日后住的更舒心。”
    姚颜卿呷了口香茶,笑道:“五姐不必操心这些事情,有什么吩咐罗鑫便是了。”
    华娘笑道:“我还能为你操持几天呢!等郡主嫁进来内宅就由她打理了,我到时候可不是一身轻了。”
    姚颜卿嘴角勾了下,忽然想起前日罗鑫与他说的事来,他因前日在三皇子府上吃醉了酒,一时间倒把这事给忘了。
    “听罗鑫说五姐让他递信儿回广陵那边寻宅子?”
    华娘点了下头,说道:“他倒是什么事都与你说,我手头正好有笔闲银子,放手里有是无用,便想着置办个宅子,等明年回广陵也好有个落脚的地方。”
    姚颜卿眉头一皱,说道:“好端端的怎么还想回广陵了?便是真回去,家里也不是没有住的地方,怎还要另寻住处。”
    华娘嗔他一眼,说道:“平素那么机灵的人,怎就这个时候犯了傻,哪有做姐姐的跟着弟弟一道过日子的,便是郡主不说什么,也叫人笑我们没有规矩呢!”
    姚颜卿薄唇一勾,笑道:“五姐何需理会旁人说什么,家里这么大,本就没有多少人,你再离开不是更显冷清?你只管安心在府里住着便是了,但凡有哪一日住的不舒心了,咱们在另在京中买了宅子住。”
    华娘笑了笑,没有做声,却打定主意要回广陵,她一个和离的妇人长住在弟弟府上绝非长久之法,更没有倚仗着娘家兄长过活的道理。
    姚颜卿总不会瞧着自己姐姐就这么一个人过一辈子,他也瞧了不少人,瞧来瞧去也只有三皇子的表弟范正之还勉强入得了眼,且听说这范正之还颇为抢手,进京后便有不少媒人登门说亲,未免叫人先下手为强,他临行前特意请了他过府吃酒,颇有些试探之意。
    范正之接到帖子时一怔,他和姚颜卿自是没有什么交情,不过碍于三皇子的关系总不好拒了去,是以下了衙后他便带着薄礼登门做客。
    范正之正经科举出身,虽不在三甲之列,可学问却也是不差的,且能力有之,若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便官居正四品官位,难得的是容貌生的周整,虽不比姚颜卿俊美不凡,可也是清俊之姿,举手抬足之间更显风雅之态。
    姚颜卿极善言辞,范正之亦是个平和性子,两人一来一往倒也是宾主尽欢,酒过三巡后,范正之已用“五郎”相称,可见他也是乐于与姚颜卿相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