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73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样的理由当然是很牵强的,但是我们也不想为难一个小姑娘,就顺着她的话说下去了,劝我外婆上楼休息。
    直到我妈跟我离开的时候,舅舅的房间还是安静得不行,人也没出来。
    走出外婆家的时候,一想到准备好用来录音、报警,以防万一的手机,居然连拿都没拿出来,翻箱倒柜找来的旧衣服,也没了用武之地,我心里竟有些怅然若失(不是...)。
    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舅舅为什么会那样。
    大概这就是书上说的,欺软怕硬,一张纸老虎吧。
    ps:经过今天的事,突然觉得回国挺好的,坐在家里,就有写作素材自己找上门...
    第155章 进宫
    ======================
    大年三十,南宫门外。
    “毛坊主,今岁又亲自来送灯呐?就是到得有点晚。”
    毛坊主哈着腰,“嘿嘿”笑着,从袖中摸出一只沉甸甸的钱袋,塞进守门的公公手中:“天官莫怪,小人原以为今岁宫里不点灯了,料子都没备足。后来又说要点,紧赶慢赶了好些时日,直忙到今儿早上,才把年灯做好。”
    他抬头望了一眼门内景象,王、林两家的灯笼坊已经把年灯送来,五色斑斓的,遮住了国丧的沉重。
    “啊呀,另外两家灯都到了!小人得赶紧送进去才好,万一误了点灯的时辰,岂不是要让天官您替小人受罚?”
    公公板着脸道:“你也知道自己晚了,咱家会受罚?”
    “是是!”毛坊主瞄了一眼刚塞进他手中的钱袋。“小人别的都不懂,只懂要好好孝敬天官。”
    那公公冷哼一声,把钱袋塞进袖中,侧身冲着正要上前查验年灯的侍卫摆了摆手:“都查完了还不快快退下?若是耽搁了时辰,你们担得起?”
    侍卫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低着头退回去。毛坊主口里不住地拜谢,指挥着拉车牵马的伙计进了门,快步往立灯的宫苑中去。
    点灯苑外虽然立着一队守卫,可苑内却不过寥寥数个宫人。
    毛坊主打眼扫了一圈,命伙计们停好车,把年灯全都搬下来,自己则从袖中摸出三两个钱袋子,快步走到宫人们面前,陪着笑给他们塞银两,嘴上不住地说着“天官们大年夜下辛苦了,这点小钱给各位买杯热酒吃”。
    年三十来此处值守,宫人心里本就无甚好气,揪着点空当,便想方设法地休息。几个资历老些的太监拿了银两,当即动了去外苑耳房吃酒暖身的心思,只命两个孩子似的小黄门,留下来值守。
    等他们一走,毛坊主便从车上拎来两个布包,一手一个塞给小黄门。
    两个小黄门打开一看,竟是满口袋的宫外时新玩意!
    “毛坊主,你这是哪里搜罗来的?连冰渣扁糖葫芦都有呢!”
    其中一个小黄门双眼晶亮,抱着布袋不住地翻看,头都埋了进去。
    毛坊主指着西侧门边的小耳房:“二位天官,小人送来的年灯且得搬一会。你们站在这里多冷啊,不如先去耳房歇息歇息,等年灯摆好了,小人便来唤你们。”
    小黄门头也不抬,拔脚就往耳房走:“快点啊,别误了点灯的时辰!”
    毛坊主连声答应,亲自送他们进了耳房,见房门关紧了,才飞快跑回年灯前。年灯已经被搬下来了大半,眼看苑中再无宫人,伙计们一一站直了身子,露出被冬帽遮挡的脸。
    竟全是魏临武馆里的好手。
    毛坊主冲他们点了点头,赶紧奔到最大的那座年灯前,解开中心柱门的关卡。
    方如逸立即跳了出来,一身的男子夜行装。魏临跟在她身后,也是满身黑色。
    “毛坊主,多谢你,我们安排了人送你出去,这里交给我们。”方如逸道。
    毛坊主点了点头,道了句“保重”,一名好手当即带着他离开院子,循着僻静小路,往南宫门去。
    等两人一走,方如逸和魏临他们迅速蒙好面,越过宫墙,直奔崇德殿。
    崇德殿外的守卫,里里外外围了三圈,魏临跃上墙头,仔细查看片刻,返回方如逸躲避的墙角,小声道:“想必梁王已经猜到我们会来拿兵符,在殿外布置了正正一队的人。”
    “那怎么办?不如我带人引开他们?”
    “不,这件事交给我。”魏临四下张望几眼。“之前我跟着公子进过宫,还记得些路。我腿上功夫还行,这些守卫想抓我,并不容易。”
    魏临的本事,方如逸自是全然相信的:“你带几个好手去,若是能把守卫都引开,我这里也无需太多人……”
    “不,有我一个就够了,要是人一多,反而要瞻前顾后,不好脱身。”
    这话倒也有理,方如逸当即点头:“千万小心。”
    话音刚落,魏临便转出墙角,消失在夜色中。不多时,西北方传来屋瓦落地的声音,领头的守卫一个激灵,回头喊了声“去看看”,守在门口的人立即去了大半。
    剩下的守卫们望着西北风,有些心不在焉,方如逸看准时机,对留在她身后的好手们微微点了下头,一行人立马跃过宫墙,翻身上了屋顶。
    行到崇德殿外,方如逸冷眼盯着守在殿门口的几人,猛然间觉得领头那人的背影有些眼熟。她顾不得细想,下一息便从后窗穿进殿内。
    元轼不知去了何处,大殿里空无一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