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96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话说这位宣城公主,在李树的认知中,是乃天家唯一的一位皇嗣。有这个身份做底气,管她是公主还是皇子,都有随心所欲的能力。
    即便是没两个月便要嫁与游北和亲又如何,一样不影响公主寻个面首肆意一阵子。
    她可是公主,又十足地丰姿冶丽。听闻她师从丹青大师怀乘白,如今能凭一己之力指挥着将作监与工部司来重修崇安殿,那可是天下第一大的功绩了。
    天下有些姿色的俊俏郎君,无论是有才还是有貌,若能被她瞧上简直是莫大荣幸罢了。
    李树慢慢看着面凝冰霜的衡沚跨过门槛,绕过回廊,人仿若刚破冰的江水般冷冽。
    不过转念又一想,虽说公主当初是在恪州被找到的,也不见得两人有什么前尘过往。即便是有,那如今也要情思将断了。
    是以通信频繁一些,也是很合理的事嘛。
    这么一理头绪,李树顿时觉得自己风尘仆仆地往来都城平川数次,辛苦也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他只沉浸在自己编造的所谓顺理成章的事实中,根本没听到衡沚从他身旁经过,叫他进去说话。
    是以衡沚脱盔卸甲,在屋里足足磨蹭了一刻来钟,衣裳也换了脸也盛水洗了干净。铫子里的水都快烧开了,李树才恍然回神地跑进屋里来。
    “衡将军恕罪……小,小人方才走神了。”李树疾疾刹在门口,撑着身旁的柱子,上气不接下气。
    怀中保存完好的书信掏出来,忙上前几步,放在了衡沚面前的书桌上。
    “这是殿下给您的回信。”
    衡沚嗯了一声,坐在椅子上的身体前倾,将信拿在手中。
    十日里,阿姀忙着在崇安殿画柱子,衡沚忙着耐心地揪出谌览的尾巴,再把他放走,着实是无暇顾及彼此。
    所幸捻着这信件的厚度,约莫是无事发生,平安的十日。
    “近来都城,可有事发生?”
    拆开封蜡,展开旧得有些褶皱的纸,上面新而重的墨迹,果真还是一样,回了一个“安”字。
    算上前面的,来来回回,已问了四遍同样的安,得到了四个同样的答案。
    “将军果然料事如神。”李树符合着笑了两声,他今日一直等到衡沚回来,便是有事要当面转述。
    不然照往常的家书对待,他放下信回到客栈,等这边回了信再来取走即可,不必如此耗时耗力了。
    李树将手一拱,严肃下来,“都城中,不过是原州来的一位大人留在了宫中。因陛下征人征地来修行宫,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冬日过去户部盘点人口,发现死了数百人。加上陛下搬去行宫别住以来,便不再上朝理政,全是中书严同均大人为首的几位大人协商的。周遭百姓亦哀声哉道,民心已大有所失。”
    这是迟早的事。
    沈琢能只杀了几十人便作罢,也是因为有了这场大火,他顺理成章地跑去新行宫享乐。选秀无论是礼部筹办还是沈琢一意孤行地随便强娶,这些日子以来都是常有的事。
    都城家家户户,只要有适龄的女儿,不是送进道观便是草草嫁了,根本不敢张扬。
    前不久便也出了一桩荒唐事。吏部的两位大人政见不合,一方竟直接上书新帝,说对方家中有年方十五貌美如花的小女待嫁闺中。
    沈琢便因此时大发雷霆,直接命人将小娘子接进行宫,又贬了她父亲的官。
    此事一出,御史台以孔究、曹均两位大人为首,立刻上奏弹劾,认为此举荒谬,奏请沈琢收回成命,沸沸扬扬闹了数天。
    严同均趁着春雨,躲了这麻烦事,邀了自己的爱徒吕中庭来家中赏雨。
    吕中庭饶是寻常看着唯唯诺诺,此刻避开了人,也忍不住与自己的恩师抱怨几句。
    “这陛下如今行事愈发离经叛道了。只是因为选秀没有将自家女儿报上去,便降了周大人的职,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朝中上下,默许此种同僚相伤的事吗!”吕中庭长叹一声,“长此以往,朝中迟早大乱。”
    严同均慢悠悠看着雨。
    他将致仕,对这操劳了一辈子的大崇,放下也不是,不放下也不是。
    可执掌天下的,仍然是座山九五之尊,陛下若是铁了心不要励精图治,那底下这些臣子便是殚精竭虑至死,也仍是无用。
    为此,他愁得病倒几次,也从未收到新帝一声慰问。
    算来,他年轻时,还曾做过先帝兄弟二人的诗文老师呢。尊师重道几字,如今也不指望这位陛下能做到了。
    “中庭,你向来温吞敦厚,此番若是连你也忍不了这事,那这死水之下,埋怨的人便更多了。”严同均将茶盏一放,思索了老半天,才踟蹰地开口,“若是,如今教你选一位明君,你心中可有人选啊?”
    吕中庭一听,大惊失色,唇齿都颤抖了起来,“老,老师,此等大不敬之言,岂可宣之于口啊!”
    这要是被旁人听了去,少则充军流放,重则株连满门呢。
    严同均神色如常,甚至还白了他一眼,“你怕什么,今日抛却官场,只是为师与你闲谈罢了。何人不曾心在庙堂啊?你只管直说便是。”
    如此。
    吕中庭渐渐稳下心神来,细细想了一番方才恩师问过的话。
    当今天下,若说大崇还算安定,那必然是因为蜀中、原州与恪州各守一方。这些守将,不论是心中忠于朝廷的,根本不忠的,只是表面做做样子的,都在尽自己的职责,所以才将将安定罢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