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45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
    钓人者,人恒被钓。
    第75章 山雨欲来
    =========================
    下第一场冬雪时,学堂也收了第一批学生。
    天气冷得太快了,一夜之间树梢便挂上了银白。院中来不及落叶的几棵树染了白霜,冷寂一片。
    时局渐渐紧张起来,连日来楼关不停歇地用鹰往恪州传信,详细上报关口军情。
    衡沚一日不懈地往校场去练兵,还起了个大早,给他心爱的那两棵玉兰树裹上棉布,省得冻坏了根,明年春天便更不能开花了。
    阿姀清梦中听见甲胄碰地的清脆声,模模糊糊醒来,披了个袄子,跪在窗前的绳床上向外看。
    银甲裹住衡沚匀称的身形,乌发高高束起,以同样的银冠束起来。甲胄之下是漆色长袍,袖口紧扎,骨节修长的手指握着长绳,将树干上的棉布捆紧。
    悄悄看着他,阿姀才想起,衡沚承袭召侯的爵位,也一并成为了这北地最年轻的行军总督。
    这便意味着,有朝一日,或许是明日,或许是后日,或许猝不及防到下一瞬,衡沚便要提刀上阵,坐镇帐中了。
    眉峰不自觉地带上冷意,似骛岭终年不化的冻雪,比寻常穿便服时更加英挺凛然。
    眼光,似乎还不错,阿姀在心中悄悄夸赞自己一句。
    “衡郎,好精神头啊,这么早给树穿衣裳。”这两个字在唇边犹豫了许久,阿姀总算是说了出来。
    大崇素有称男子为郎君或公子的旧俗,姓氏加上一个郎字,是年轻女子对待情郎的倾慕之意。而衡这个姓,向来便鲜见好听,又有沉稳之意,如此称呼,便更像是话本子里的俊俏郎君了。
    衡沚倏地转过身来,见着人在窗口伏着,不经意勾了勾嘴角,显然被这称谓哄高兴了。
    “今日要去学堂?”衡沚扎好树衣,手肘搭在膝上回头看她。
    “是啊。”阿姀说完,便从绳床上下来,几步走到门前来。
    正欲推门而出,寒气顷刻涌来,衡沚箭步上前,又一概挡住了。
    猛地一下,脸都差点撞在他甲胄上。
    “唔!”阿姀退了一下,长发被他卷挟来的风带起,脖颈兀地被冷气侵袭,冻得一哆嗦。
    衡沚慢下动作来,踏进门槛,双手扶在门框上,旋身带上了门。
    “外面冷,在屋里说。”
    热水注满杯盏,阿姀推给衡沚,在桌边相对而坐。
    “你今日出城,大概有几日不能回来吧?”阿姀寻思着,“原本学堂开幕,想让你去充个面子来着。”
    召侯大人的名声放在这里,不用白不用了。
    秉承着一切物尽其用的态度,在学堂筹建这件事上,省下了两个月的军饷。
    都城哭穷,朝廷漠视,边关顶不住的君臣,难以为继的百姓,总得有人来偿还吧。阿姀即便改名换姓,也回避不了沈琮兄弟两人铸就的错。
    能救一州是一州。
    衡沚敛眉笑了笑,完全不为所动,“忽悠我?如今满城谁人不知召侯夫人的名声,日月星辰,我岂可相较?”
    彼此回还一点奉承话,也成了谈情的一部分。
    “若是十分必要,我推迟些出城就是了。”阿姀投在学堂中的心思,衡沚一清二楚。毕竟是为了恪州,总该配合她才是。
    目光从交握的双手,向上到下颌,接着是明亮的眸子,带着不相匹配的乌青,阿姀忽然又心软了。
    “算了,穿着一身战甲去,该把孩子们都吓坏了。”煞有其事地的表情,仿佛衡沚真是什么地府锁魂的鬼使似的。
    阿姀能明显感受到时节的紧迫,入了冬一来,人人都焦头烂额地忙着。连水长东的生意,也是白事多红事少了,挽郎们三天一小场,五日一大场,嗓子都唱哑了。
    能少一事便少一事吧。
    云从牵着滔行,已经等在了门口。
    阿姀手忙脚乱地洗漱更衣,送他至门前。
    像寻常人家的妻子送远行人般,阿姀不由地便伸手为他理起了衣服。好在甲胄实在硌手,便很快收了手。
    仰起头来,正好对上衡沚的目光。
    天色此时才蒙蒙亮起来,鸟叫声都没有,四下仍静寂。
    靠近了,才看得清彼此的眉眼。
    “那,平安顺遂,有事来信。”阿姀轻声说道。
    雪片稀稀散散,慢悠悠地落下来。
    衡沚启唇,却久久没说出什么来。
    到了此时,却成了寡言的人。
    他微微弯腰,将阿姀带进怀中,轻拥了一下,随即转身离去,滔行矫健的身姿,渐渐消失在了路口。
    连雪都未惊动。
    天光大白时,章海与夫人一道,一人裹了件大氅,撑着伞站在学堂匾下。
    “行,行,如此甚好!”章海觉得差不多了,便让伙计们都下来,进屋喝热汤去。
    早早便有许多父母带着即将入学的学生前来,见证学堂正式落成。
    阿姀交代了屋内,出来时正巧看到了已然悬挂好的匾额。
    这字是李执笔写的,阿姀曾特意上门询问他愿不愿意来学堂做先生,这算是瞌睡给他递了枕头似的,一下问中了李执笔的心。
    他几乎是立刻便答应了,差点将公堂的官职都辞了。
    阿姀赶快将他劝下,说州府银钱短缺,恐怕付不起他很高的月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