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0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天马行空的怀疑只出现一瞬。
    罗典容问:“您是不是……认识在这位房间待过的客人?”
    黑曜联邦罗氏的现任家主当然也是个人精,敏锐地察觉到德拉肯微妙的态度,这次用词谨慎礼貌了许多。
    如果是这样就能对上了,去特殊通道是这位本人的意思,
    对方使用这个房间和笔墨也提前说过,所以他才不生气。
    ……要不还是珍藏品成精了吧,
    跟同僚提起还更可信。
    德拉肯将这幅字跟房间里原有的挂在一起,端详了会儿,回:“也许。”
    也许?
    罗典容没来得及问,黑发男人又消失了,跟以往每一次一样,也没人敢追问。
    只留下一句:“房间的东西不用刷新,适当的时间我会去迷雾星。”
    *
    元恬不知道自己下线离开房间后还有人进去过,他以为房间会自动刷新重置成最初的模样。
    子壹一边检查修缮网络防火墙,一边报告:“主人,防护网拦截了来自三个不同服务器的追踪。”
    三个?
    比想象中多,他有做什么特别引人瞩目的事情吗?
    子壹说:“有一个来自维护虚拟世界的服务器群组。”
    元恬说:“叫我小元就可以了,现在还在持续追踪吗?”
    子壹过了会儿,回:“好的,小元。追踪已于一分钟前停止。”
    元恬想了想,回:“那就不用管了,做好后续防护就可以。”
    可能是他去了郁金银行的特殊通道,官方象征性地查了下身份。
    子壹又问:“您留下的书法是给设计房间的人吗?根据拍卖行房间刷新的频率,他可能无法看见。”
    元恬解开身上所有的设备,感觉身体一轻,他躺回床上放松肢体,道:“没关系啊,我写东西是我的事,跟他会不会看见有什么关联,都对我没有影响。不过谢谢你的友善提醒。”
    子壹运转了一会儿,把主人的处世哲学严谨地记录下来,争取下次不犯这样的低级失误。
    元恬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顶灯自动将光线柔化,昏暗的环境让他又想到之前近距离看那台机甲时的场景。
    令人着迷的力量感,岁月的深沉,以及金属感的冷淡。
    他为什么会把尼德拉肯·兰开斯特、玉佩先生甚至是那个暗藏杀伐气息的房间联系在一起?
    子壹对元恬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礼貌询问:“您为什么选择那两句诗留在房间内?”
    元恬在想其他事,慢半拍道:“为了……劝解。”
    子壹不解地重复:“劝解?”
    那不应该写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近义语句吗?
    主人留下的句子,配合主人在房间内隐隐感受到的压抑煞气,如果房间的主人真的有什么攻击性的计划,难道不更像是……建议?
    奇异的,子壹突然又能理解一点那双暖色调蓝眼睛里的想法。
    如果仇怨真的深到“刺杀”的地步,一个陌生人高高在上的劝解,充其量也只能感动自己,
    无法改变什么,反而有种慷他人之慨的刻薄。
    元恬清醒了点,惊坐起:“什么,难道你觉得那不是劝解吗?”
    子壹马上回,默认的机械音也慌乱起来:“不,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元恬苦恼地眨眼,正要解释一下自己在社交方面的苦手,感觉到精神内海熟悉的波动,他低头看向玉佩,惊喜道:
    “玉佩先生?”
    谢行尊“嗯”了一声。
    元恬本来还想多问几句谢行尊这次“睡着”后恢复的情况怎么样,但他一看见玉佩就想到了刚才一直思考的问题,
    思维不由得发散,也就忘了询问。
    相邻的银色和黑色精神内海,异常安静。
    谢行尊突然发现,如果少年不主动提出精神力使用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的交流其实很少。
    元恬突然从床上下来,坐到电脑前打开了一个文献检索平台,
    输入关键词,先是大略浏览了几篇相关期刊的摘要,最后选了一篇感兴趣的精读。
    谢行尊看他看得一脸严肃,扫了一眼屏幕——认知心理学相关,
    跟元恬主要研究的领域南辕北辙。
    怎么突然开始看这些。
    空气中只有偶尔响起的,手指划在柔性屏幕上翻页的声音。
    不管是安静,还是热闹的请教讨论,少年都很适应,
    甚至更享受独自吸收消化的时间,知识被彻底掌握的获得感。
    不习惯的另有其人。
    没一会儿元恬开始喃喃自语:“根据原型理论,人们为了辅助认知,大脑会构建一系列原型作为典型范例用来代表某一类事物。当认知新的事物时,总会比较它们与原型的相似性。”1
    原型理论的应用广泛,不光是心理学、语言学,元恬熟悉的人工智能领域,原型理论也有应用。
    替代性的认知心理学模型还有概念网络模型,
    元恬更熟悉这个模型,它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更广泛。
    文献作者很年轻,根据搜索到的资料,在一场分享会上她还风趣道:“比如现在星网上销量领先的解压‘替身文学’,主角寻找替身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用这两种模型解释。当然,还能用社会认同理论及心理投射理论等解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