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八零年代小锦鲤 第35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没磕着!哈哈!
    意识到这点后,小锦宝只觉得肩膀那被勒得十分疼,猛地睁开眼。
    “嘉宥哥哥?”
    小丫头爬上椅子时,林嘉欣就瞧见了,不满地扯着自己哥哥的裤腿:“哥!上次我爬椅子,你说我,你看!小锦宝姐姐也爬呢,你……”
    林嘉欣虽然没把话说完,但是看见哥哥已经迫不及待地朝小锦宝走去时,心中一阵得意。
    哼!这样才公平,不能只有我一个挨说!
    林嘉宥走到一半被管家拦住问了些事儿,等他到小锦宝身边时,刚好就瞧见那惊险一幕,迈步上前,伸手,跪地一气呵成,成功托住了小锦宝。
    “谢谢你,嘉宥哥哥。”
    小锦宝歪着小脑袋,额前的碎头发也调皮地跟滑向一边,在光线下绒绒的,再配上她软糯的娃娃音,和明媚的酒窝笑,竟看得林嘉宥一时晃神,忘了回应。
    “哼!”
    随着这不满的一声“哼”,小锦宝肩膀的勒痛感消失了,她扭头一看,是别过头去的杨志远,立刻反应过来,是杨志远及时揪住了自己的衣服后领,这才没摔着,赶忙补充上感谢。
    “啊呵呵……那个,最感谢的还是志远哥哥啦!要不是他及时抓住我,我早就摔破头了。”
    杨志远冷冷地回了一眼,微微颔首,算是不生气,林嘉宥也不争,笑了笑,轻轻将小锦宝放了下来。
    “好了,好了,孩子们,都过来,说正事儿吧。”
    林老太怕误了时间,急忙招手将大家都喊了过来。
    就连刚出现的林建国,也不得不放弃手里的急事儿,一并跟了过去。
    “按昨儿说好的,今天计划不变,主要是出门走动,打探消息。建国主要是帮小杨筹措资金,我只要是打探消息。但是家里也要有人看着,毕竟孩子挺多,得有人陪着。”
    林老太几句话,就把事儿捋明白了,责任也都划分得好好的,言外之意无非两点,需要有个人在家坐镇看孩子,孩子最好也别都跟出去。
    “那嘉宥跟我走吧。”
    林建国瞅准机会,抢先开口,早一步断了儿子去学医的机会,他是真心希望儿子能跟在身边学经商。但碍于林家向来以中医,草药为营生,传承数代,自己年轻时就被逼着学,自己虽反抗成功,但也是有一个前提的……
    林老太立刻沉下脸来,声音冷冷道:“忘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吗?”
    林建国低下头来,轻言一句“不敢”,再没出声。
    是啊,承诺……
    林老太年轻时替他跟父亲求情,发毒誓,自己将来生儿育女,无论如何定会让一个孩子行医识药,绝不会断了这传承,这才有了他后来的自由。
    “让他自己拿主意就行,我也老了,等不到嘉欣长大,晶晶呢?人很聪明,但在医学上少了些天分和缘分,不合适。所以,由他自己决定吧……”
    第897章 白胡子师兄
    林老太拍了拍林嘉宥的肩膀,后者坚定地说:“爸,我跟奶奶去。是我自己感兴趣,想要去学,这决定跟任何人都无关。”
    才怪!
    其实他也犹豫过,虽然对中医和草药心有所喜,但努力了这么些年,眼看着马上就能提交申请,提前毕业,然后帮助父亲经营生意。这时去学医,确实有种节外生枝的感觉……
    但就在吴老太面露凶相的那晚,小锦宝暗戳戳地小声嘟囔句“我要是医生就好了……”
    小丫头估计以为没人听见,可林嘉宥却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暗下决心,要听从内心,选择自己的喜好。
    林建国一听,有些迷茫,木讷地点点头,心中却没底,突然无法确定,自己一直反对儿子学医,究竟是真心为他好,还是自己亏欠心作祟。
    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林老太带着林嘉宥,小锦宝出门,林建国跟吴老四一并为筹款奔波,杨春兰留在家里陪着孩子,管家送吴老太去探望卢老爷子。
    兵分三路出发前,杨春兰还特意给小锦宝打扮了一番,给她把两个羊角辫盘了起来,扎成两个小揪揪,缠上两条红丝带。红色的背心小袄边上,是一小圈松软的白色短毛,软软糯糯的。
    车子行驶在路上,林老太跟两个孩子一路无话。
    这种安静让小锦宝很不舒服,忍不住开口问:“林奶奶,你师兄,是白胡子老爷爷呀?”
    这问题一下把林老太给逗乐了。
    “为什么觉得他是白胡子?”
    小锦宝把身子往前挪了挪,挨着后座椅的边,小短腿还是够不着地,她懊恼地叹了口气,索性站了起来,把小脑袋探到林老太座椅边。
    “因为是林奶奶的师兄,肯定是老爷爷,师兄,说明他比林奶奶年纪更大。”
    小锦宝煞有介事地分析起来,林嘉宥怕车子颠簸或急刹时,小锦宝会摔着,不动声色地坐到了她的正后方,一只脚轻跨至另一侧车门边,将这个小可爱圈在自己跟前。
    小锦宝的脑袋和身子几乎都探到了前座,丝毫没察觉林嘉宥的举动,仍继续当着自己的小侦探。
    “你看卢爷爷的头发都已经全白了,那我觉得你师兄肯定也是一样的。”
    “这说的,还挺有道理。”林老太转头,轻轻揉了揉小锦宝的小脸。
    “那我猜对了吗?”小锦宝的小短腿不自觉就开始踩起了小碎步。这本来是舞蹈老师教她练脚部灵活度的小动作,她直接给练成了习惯。
    “一会到了,你自己看就知道答案了。”
    林老太故作神秘,可心里其实也没答案,毕竟她与师兄长期断绝来往,虽说近几年已冰释前嫌,但也仅限电话交流。
    几十年不见了,她又如何能知道,这个小师兄现在是什么模样?
    林老太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万分后悔。
    当初若是自己的愧疚心不作祟,没有错将自己忘恩归咎于师兄,还怨他恨他这十多年。
    其实跟师兄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再辜负师父恩情的并非别人,也不是师兄,分明是自己!
    这一切,还得从儿时说起……
    第898章 寻找亲生父母
    过完十岁生日的第三天,林老太还清楚地记得那个画面,老管家拎着行李佝偻着身子走在前边,父亲粗牵着自己的小手,匆匆出了家门,身后传来母亲撕心裂肺的嚎哭声。
    “爸,我们去哪儿?不带妈妈一起吗?”
    “上山。到地方你就知道了。”
    那天的阳光很好,父亲带着她出了城,一直走到一座人烟稀少的山,爬至半山腰方才停下。
    父亲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在一堆杂乱的荆棘荒草中摸索翻找。他的白衬衫被划拉出道道口子他没察觉,管家想上前帮忙他他也不让。
    这样忙活了好一会儿,荒草后面的石墙便露了出来。父亲又开始在墙上摸索,很快便小心翼翼地从墙上撕下了一张纸,一个半人高的洞口出现在眼前。
    于是,父亲吩咐管家把洞恢复原样,在原地等他,便接过行李,转身带着自己往洞里去。
    也不知走了多久,还没完全出洞,便已闻见一阵清新药香迎面扑来,待出洞,更是吃惊不已,果然是别有洞天,颇有种山外有山的感觉。
    父亲索性抱起她,又走了一会,来到一片相对平坦的水泥平地,错落地立三着间屋子。
    其中两间是青砖白墙,一间是则是茅草屋,似乎药香就是来自这草屋。三间小屋四周打了几个粗木桩,用麻绳相连,既是简单的栅栏,也是晒草药的好地方。
    三间屋子经过阳光的照射,周身竟晕出了一层朦胧的光,儿时的她顿觉父亲莫不是下凡神仙,现在带自己回仙界。
    林老太甚至现在还记得,初见师父时,自己说的第一句话——“你是老神仙吧?”
    逗得师父开怀大笑,乐呵了一整天。
    后来,她从父亲和师父的对话开头中得知,父亲送她上山是来拜师学艺的,日后才能传承家业,继续从医救疾。
    可后面的对话,她却没能听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将师父拉至角落,神情哀切地低声恳求,直到师父点头应允。
    父亲究竟求了什么,她数年后才明白他的一番良苦用心。她的行李箱中放着祖宗的排位,族谱,还有一些重要的古书。
    当时父亲一定是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为了给家里留个后人,才将自己送到这深山中。
    而那一天,父亲跟她道别时,她还不知道,这就是此生与父亲相见的最后一面……
    也是在那一天,她正式认师,成为了师父的第二名徒弟。在她之前,师父就已收了一位关门弟子,就是今天要见的师兄。
    说起师兄,也是命运多舛的可怜人,若非当年遇上良善的师父,恐怕早已成这山中之兽的腹中佳肴。
    一开始,同门的师兄弟们没人都以为师父跟师兄是父子两,并不知晓师兄的身世,师父未曾提及。
    直到某夜,师父竟喝得酩酊大醉,无意中揭开了真相。醉得晃晃悠悠的师父,抱着师兄问道:“想过去找找亲生爹娘吗?”
    师兄当即将头摇成了拨浪鼓,大家这才惊觉,二人竟非父子。随即,便围着师父,听他娓娓道来,当初是如何与师兄相遇。
    师兄也不介意,跟大家一起仰头静坐,从头听到尾。
    师徒二人最初的相逢也是在这山中。那天师父上山采药,走得十分缓慢,每向前一步,都小心地低头看脚下,抬脚先踩一踩,先探虚实,才敢迈步。
    第899章 捡到一只小师兄
    山中行路跟城市,甚至农村都大不相同,可不比外头的水泥路,全是土石。若是清晨惑雨后,更是泥泞湿滑,步步要人命,极其凶险,稍不留神,脚下一滑,一生便交待在这崖底。
    可就是这样危险的地方,师父竟发现一个小男童坐在山道崖边的大岩石块上哼唧哼唧地念叨什么。
    而那个小男童就是后来的师兄。
    那时师兄虽然年幼,却一点也不害怕,手里捏着跟狗尾巴草,两只小脚悬在空中晃啊晃啊。
    路过的师父却看得直冒冷汗,心惊胆战地把人给叫了过来。
    经过一番询问,师父得知,小家伙是在等自己的父母。他的父母一早带他上山,说是落了重要物件在途中,得折返回去找,便让他在原地等候。
    这番说辞师父自然不信,倒不是觉得孩子撒谎,而是担心孩子的父母是狠心之人,哪是什么重要物件,再重要能比自家孩子的性命还重要?
    师父虽然心有疑虑,但并未点破,只是简单交待了几点注意事项,便继续上山采药去了。
    可到了傍晚,师父采完药下山时,师兄竟然还待在原来的地方,靠坐在地,脸上还有未干的泪滴,许是哭得太累睡过去了。
    看着孩子脸上交错的一道道泪痕,师父很是心疼,孩子定是明白过来,知道亲生爹娘已经不要自己了,这才如此伤心。
    出于怜悯之心,又觉着与孩子缘分匪浅,师父几番思虑后便叫醒了孩子,试探着问他,是否愿意以后跟着自己学医问诊。
    师父话还没说完,男孩早早就开始用力地点起了头,还主动将自己的小手塞进师父的掌心,从此,医庐便成了他的家。
    师父一生钻研医术,茕茕孑立,无妻无后,收了师兄后,俨然成了一位慈父,凡事循循善诱,尊尊教诲,于是,他也成了师兄的整个世界。
    虽说师兄资质平平,学什么都慢人一拍,但师父从不责骂数落,也未吝啬一生所学,倾囊而授,是真的打心眼里将师兄视作己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