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八零年代小锦鲤 第20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什么影响?”
    “就种不活庄家,村里只好改做养殖或者其他活计。”
    “那这样确实影响太大了,咱不能为了自家发展,毁了别人的活计。包括咱现在办的砖厂,老二老三,你们都要注意着点。”吴老太点头称是。
    “奶奶,我还是觉得,都可以做的。刚二妈说钱不够,我们办砖厂有一段时间了,可以把赚来的钱拿出来开新厂。”
    这话一出,全部人都沉默了。看得出老大老二老三的媳妇们脸上都不太乐意。
    “奶奶,我觉得新厂就做木材,搞家具,可以包下学校的课桌椅,等学校盖完了,我们还可以卖家具给周边的村民。我们这周边都没有办家具厂的呢。”
    在座的每个人都在沉默,认真思考着小锦宝说的话。
    “然后学校这边需要砖,我们就卖他们砖,不够的,我们可以去下沿村买啊。只要跟盖学校的人商量好,我们把这些材料买了运过来,再卖给他们,这样也不会有污染了。”
    “这办法好!”
    “咱们家正好有货车运这些材料。大伯可以跟爸爸学开车,以后就可以专门负责家具厂泥料的运输,还可以帮其他村运货,也可以赚钱。赚钱了就可以买更多的车车,赚更多的钱。”
    听到这,吴老太的脸已经笑出了朵花。
    她最担心的就是大儿子,没有过硬的手艺,常年在外奔波,还总被克扣工钱,即使被骗被欺负了,回家也从不吭声。
    可小锦宝这套安排,不仅每家都有个明确的营生,还把几家人都关联到了一起,简直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把她所有的担心都给安排得清清楚楚。
    “哎呦!小锦宝!你可是奶奶的小心肝了!你这安排,老好了!奶奶听了开心!”
    不止吴老太,在座各家对这个安排都很认同。
    “行,就按这想法办。老大啊,你是大哥,要不你牵个头,就你们四兄弟好好商量一下,办厂出钱的细节。”吴老太吩咐道,还不忘补上一句:“都别带媳妇,就你们四兄弟商量。”
    第509章 女娃娃读什么书
    “老四,这不对啊。”丁洪珍实在忍不住心中的疑惑。
    “你们今天怎么可能见到村长呢?他连门都没出过。你们怎么跟他确定的盖学校啊?”
    丁洪珍可是眼睛都不敢多眨地守了村长家一整天啊,连只苍蝇都没见着,怎么可能吴老四就跟村长聊了呢。
    “大嫂,我们今天真跟村长聊了,他还陪我们到村头走了一遭,给我们指了盖学校的地方。”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我在他家门口守一天了,他就没出过门。”
    “村长是没出门,他昨儿去镇上开会,今天一早回村的,还没到家就被我们遇上了。后来好像隔壁村有什么事儿,又把他请去了。唉,村长不容易啊。”
    听完吴老四的感慨,丁洪珍心里不停暗骂,白瞎自己等了一天。
    “可是……大妈,你为什么要守村长爷爷家一整天啊?”
    “对啊,孩儿他妈你去村长家干嘛?”
    “我…我……我还不是为了咱家。”丁洪珍被问得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敷衍回了一句,脑子却飞快地思索着要怎么解释。
    “妈,你没给咱家添乱就很不错了,为咱家干嘛呀?”家丽一直觉得自己母亲是个战五渣,什么忙都帮不上不说,添堵倒是她的强项。
    “嘿!你个没良心的死丫头!我还不是为了你上学的事儿才想去问问的!”
    “对呀,老四,这事儿你有问吗?”
    “妈,我问了,村长说,我们家孩子太多,没法一下给足名额,只能先给我们两个名额,剩下的要排队等明年。”
    话音刚落,就好像有谁刚把电视关了,安静突如其来,各家各怀心思。
    最后还是吴老太打破了沉默:“两个名额也好,就先送两个去,总比没有的好。等这边学校盖起来了,就都有书读了。等个一年就一年吧。”
    “那两个名额给谁呢?奶奶。”小锦宝也想知道,谁要去上学,谁又能在家陪着她。
    “奶奶,我不去,让其他弟弟妹妹先去。”家富主动说,他才不想去上学,写字看书太累了,还不如在家跟可爱的小锦宝一起玩。
    “你个混账,谁说你不去?人家都巴不得上学,就你不去?脑子被门夹了啊!”丁洪珍恨铁不成钢,气得直接骂了起来。
    “报上去的有家富,家喜,家文是吗?”吴老太问道。
    “妈,还有我们家家丽呢。”
    “就两个名额,女孩子就别凑热闹了吧。”秦春香意有所指,这两个名额宝贵着呢,她恨不得全给占了。
    “二弟妹,你怎么说话呢!我家家丽九月也满6周岁可以上学了,凭什么不让她去?”
    “女娃娃那么着急上学干嘛?再说,也才刚刚挨着入学门槛,村里比她大的都还没上学,凭什么轮到她啊?”秦春香也不示弱,一通说把丁洪珍给堵了回去。
    “二婶,女孩子也有读书的权利。别忘了,你自己还是女的。”家丽在旁听了,心里自然有气。
    家丽的话虽是气话,但却说进了吴老太的心坎。吴老太聪明能干,一世遗憾就是没能读书写字学文化,只因为自己是个女的。
    “老二媳妇,女娃也好,男娃也好,只要是我老吴家的孩子,都要上学。”
    第510章 抓阄最公平
    “妈,这事儿可不能偏心,名额只有两个。”秦春香觉得老太太是不是老糊涂了,就这两个名额,女娃娃肯定要让边啊,这有什么可商量的。
    “好,既然你担心我会偏心,那为了公平起见,咱们抓阄。”
    吴老太回房间拿来了一张纸,撕成了四个纸片,又在其中两个纸片上画了个圈,接着将它们揉成了四个纸团,放在手里晃了晃。
    “家富,家喜,家文,家丽,你们都过来,每人挑一个回去。纸团里有圈的,就去上学,没圈的咱就等明年上新学校。”吴老太招呼着,她总是尽全力将一碗水端平。
    家富,家喜,家文,家丽都到吴老太那挑了个纸团回来,小心翼翼地打开。
    坐在他们身边的父母也是暗自着急,打开纸团的感觉,就好像是在刮中奖彩票一样,紧张又刺激。
    “啊!太好啦!我不用去上学了!!!”
    家富第一个开心地喊出声,高兴得又蹦又跳,手舞足蹈。
    “小锦宝!!我又可以在家跟你一起玩啦!我不用去读书啦!”
    小锦宝则是飞了个白眼:“家富哥哥就知道玩,偷懒不爱读书。”
    “才不是呢!”家富有点生气,一脸认真地纠正道:“我就是想多跟你在一起玩。”
    “什么破玩意!你的也没圈?”丁洪珍瞪着家丽吼道,就好像家丽做了什么错事一般。
    “大嫂,有时候呢还是要信命,没这个运气没这个命,要学着接受。”秦春香可不想到手的鸭子飞了,不能让老太太改主意。
    倒是家富这时特别懂事地开口安慰了丁洪珍:“妈,没事,我就再等一年呗,在家跟着小锦宝玩,也许运气就好起来了。”
    丁洪珍听了,回忆了这大半年来的事儿,突然觉得家富说的很有道理,其他孩子都去上学了,跟着小锦宝的就是自家孩子,有好事儿的话,能分的不就更多了?
    这样一想,丁洪珍心里稍微平衡了一些。
    “行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吴老太有些乏了,上年纪了,精力大不如前,这前面的讨论,感觉已经耗尽了她的精气神。
    “上次说的事儿都讨论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差老五这边的事儿了。”吴老太想尽快把这最后一项事儿给说完。
    “老四,张洪霞进修这事儿今天有问吗?”
    小锦宝抢着回答道:“奶奶,村长伯伯也不太清楚这事,说这是镇上教育局管的。”
    “妈,是这样。村长只是听说过有最近有选送教师去市里进修,但因为之前咱村都没有过老师,所以具体的他也不太清楚。村长是建议让五弟妹直接去市里教育局问问。”
    吴老四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妈,那我明天就去趟市里,把这事儿给问清楚。”张洪霞看出老太太有些乏了,直接自己把这事儿给了了。
    吴老太点了点头,又问道:“那老四买的村口那块地呢?打算咋整?”
    “奶奶,奶奶,这个我知道!小锦宝知道!”小锦宝像在课堂上抢答一样,举起了小手,就等吴老太点她名,她好给出个漂亮的答案。
    第511章 离开向阳村
    小锦宝着急抢答的样子,逗乐了一桌大人,张洪霞干脆学着上课的模样说道:“那这题请小锦宝小朋友来回答。”
    一说完,桌上又是一阵笑,刚刚还因为抓阄结果不愉快的氛围,瞬间消失不见了。
    “爸爸说我们要在那块地盖房子。我们盖两层楼,一楼我们开店卖东西,先卖些水啊,馒头啊,做些吃的卖。后面再换卖文具书本。二楼就给五叔,摆摊。”
    小锦宝的话没说透,桌上众人也是听得似懂非懂,吴老四只好又解释了一番。
    “妈,我是这样想的。这学校项目一开工,肯定会来很多外地工人,这就需要吃饭喝水了。平时累了,我们就在工地对面,过来买吃买喝就很方便,我们甚至可以卖三餐。”
    “爸爸说的对!”小锦宝得意地说:“这样盖房子的叔叔们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老四这个建议很好。我在外干活的时候,大家累了想吃点东西喝点什么都没地找。更别说三餐了。好点的自家带,好多都是一整天没吃东西,扛到晚上回去吃一顿。”
    吴老大非常喜欢老四的这个建议,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知道确实工人们都有这些需求。
    吴老四冲老大点点头,又继续解释。
    “但是这只能做到学校建好。学校建好后,更适合卖一些文具玩具,这些学校的学生都会有需要。再卖一些小零食,可以满足过路司机和客人的需求。”
    “那为什么要两层楼呢?”吴老太觉得老四前面的设想都很靠谱,但不明白为什么小锦宝说要建两层。
    “妈,我是这样想的,老五之前都是去镇上摆摊,他腿脚不方便,要是有个固定的店面就会好很多。所以二楼我觉得可以用来做老五的工作间。”
    吴老四其实在几个孩子中一直是最不起眼的,老太太从来没觉得这孩子会有什么出息,对他的寄望就是本分做人。
    可自从杨春兰抱回小锦宝后,沉默寡言的吴老四不仅开朗了不少,就连说话做事都变得有条不紊。今晚这一番话,更是让吴老太欣慰。
    “老四啊,你把你大哥二哥三哥五弟都考虑好了,那你自己怎么安排呢?”吴老太问道。
    “嗨,我能有什么安排。”吴老四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这不,我手上已经有了兔毛的生意,接下来就是要把药材生意给跑起来呗。不过……”
    说到这儿,吴老四似乎有些犯难,杨春兰把话给接过去了。
    “不过,妈,我和老四商量着,要是有可能,也许我们会到镇上去。但具体的,我们两口子还没完全想好。”
    “什么!去镇上?”
    在桌的人都无比惊讶,包括吴老太。
    之前家里困难,有什么事儿最多也就往村里想,根本不敢想能去镇上做什么事,吴老四是哪里来的勇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