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八零年代小锦鲤 第1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用分钱,分家顿时变得简单起来,原来房子就是各自分开住的,家里的共同家具只有吃饭的桌子和板凳。
    因为吴老五不在家,在农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老人一般都是跟幺儿子生活。
    吴老太太同样如此,她拒绝了其他三兄弟让她跟自己过的要求,自己做主跟着吴小江生活。
    于是,几兄弟一商量,将老屋所有的东西都留给老太太,包括桌椅板凳什么的,这样等吴小江他们回来,家就是现成的。
    剩下的就是分粮,按照老太太的吩咐,直接分成了四份,每家都一样多,也是非常简单。
    至于圈里的活禽,也是按照数量进行了平分,每家都分到了几只猪仔、牛羊和一些鸡。
    对于这次分家,秦春香虽然心里很不满意,但听说要办砖厂,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在老太太吩咐厨房里的东西自己拿的时候,选了一堆好盘子新碗抱走。
    就这样,吴家从一个大家庭,转眼就弯成了五个小家,各自开启自己奋斗模式。
    第436章 被猪油蒙了心
    全镇灾后工作如火如荼进行。
    各村开始新建房屋,一时间砖瓦成了紧俏货,吴家申请办砖瓦厂得到镇上大力扶持,用时不到两天时间,各种证件全部办齐。
    因为吴家几兄弟之前都干过泥瓦工,技术方面不用愁,在拿到证的第二天,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砖瓦厂正式开工。
    镇领导亲自到场,对本镇第一个砖瓦厂表示祝贺,并希望在吴家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大生产力度,为全镇修房老百姓提供帮助。
    有了政府的支持,砖厂深受信任,第一窑还没烧出来,就被村民们提前预订一空。
    房屋倒了的要急着修,没倒的也想重新修砖房,于是抢购砖瓦成了热潮,没订到的村民纷纷上门说好话求情,希望吴家人先给自家供应,甚至有人愿意加钱购买。
    没有办法,吴家只好花钱请人帮忙,不分白昼24小时不停的干,并同时保证只按定价销售,但目前优先供应房屋倒塌的家庭,支持全镇灾后重建工作。
    尽管如此,还是大批人报名等着,从目前的订单量来看,要忙到年底去了。
    看着吴家人生意如此红火,村里人羡慕不已。
    “这吴家几兄弟脑袋就是不一般,你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点,现在家家都在修房子,这砖瓦比黄金还吃香。”
    村里的赖二狗看着吴家那个忙碌劲,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就你那猪脑袋,能想到这些,也就不用裤子都没钱买了。”有村民取笑道。
    赖二狗在村里出了名的懒和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是因为没钱,一条花棉裤要穿一个冬天。
    “人家是反应迅速,抓住了机遇,这个还真不能怪赖二狗脑袋笨,放眼整个村甚至全镇,谁都没有这么快速的反应。”
    “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他们家有福星。唉,我现在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初没有把小锦宝给领养回来。”
    “是呀,当初要是把小锦宝带回家,现在风光的就是我咯!”
    其他人也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纷纷后悔不已,恨自己当初被猪油蒙了心,咋就听了王翠莲的话,认为小锦宝是个灾星嫌弃她呢?
    周虎媳妇看不下去了,开口道:“你们也别叹气了,想想当初你们的态度,谁愿意要人家了?现在看着别人成了福星,帮吴家挣了钱,一个个在这说后话,有意思吗?”
    这一席话说的虽然难听,但却是不争的事实,大家嘻嘻哈哈红着脸起身离开。
    不怪人家吴家发财,是人家心底善良有爱心,才会有福报。
    砖瓦厂开起来,向阳村民除了搞灾后重建,就到吴家的砖厂打工做零活挣钱,日子过得忙碌而又平静。
    然后镇上却又收到不好的消息。
    其他村相继传来有村民拉肚子高烧不退的情况,原本以为只是偶发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都有村子上报人员生病的情况。
    而且人数还在持续增多。
    防疫部门很快得出结论,这是洪水过后引的病毒感染,而且这种病毒传染性非常强烈,要求各村紧急进行隔离,做好防疫及消毒措施。
    第437章 上门取经
    同时通报,此次病毒是受湿热疫毒之气引发,除了已经发病的要及时治疗,没发病可以喝一些清热解毒的药进行预防。
    整个镇大部分都以种草药为生,所以每家几乎都有常备的清热解毒草药。
    消息传来后,各家各户纷纷开始煎一些平时常喝的草药进行预防。
    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还是不断的有人被传染。
    为防止进一步感染,镇长一边安排所有村进行就地隔离,禁止人员流动,一边马不停蹄地游走各村查看情况。
    所到之处,无不让人痛彻心扉,洪水冲毁的房屋还没来得及清理,入目到处都还是一片狼籍,病毒又开肆意侵略了。
    为了让村民们能够安心,镇长又特意安排人熬好中草药,每个村进行分发,希望能起到预防作用。
    “镇长,你给我们发的是不是向阳村喝的那种草药?”有村长满脸期盼的问道。
    “向阳村的?”镇长有些不明所以。
    “是的,我女儿嫁到向阳村,她说村长在灾后第三天就让大家喝了一种草药水。这次向阳村没有一个人感染病毒,肯定跟喝的这个草药有关,可惜不知道是什么药。”
    村民有些遗憾地道,前段时间女儿回娘家无意间提起这事,当时村里还没有疫情,也就没有细问,现在想问又被隔离,不能出村了。
    被村民这样一说,镇长猛然想起,目前为止,向阳村真的一例病患也没有上报。
    原本以为向阳村没有爆发感染,跟洪水没有淹村有关系,没有想到,他们是提前喝了草药进行预防。
    “小王,马上去向阳村。”再也顾不得其他,镇长连忙起身,他要亲自去看看,向阳村是如何做到事事提前预防的。
    镇长一行很快来到向阳村,村长正在组织全村清理堰沟。
    “堰沟”是当地的叫法,主要作用就是把河里的水引流到田里进行灌溉。现在正是水稻成长的关键期,离不开水。
    在村长的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正干的热火朝天。
    镇长见状感慨地道:“我算是明白向阳村为什么事事都能做的如此好了,他们心齐。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心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村长,镇长有事找你。”小王朝正拿着锄头用力挖的村长大声喊道。
    “镇长,你怎么来了?”村长连忙放下锄头跑过来。
    “来看看你们的灾后重建工作,搞的不错,这次灾前后你们非常不错,值得表扬。”镇长竖起了大拇指。
    “都是镇长领导有方。”别看村长平常看着挺老实,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你这张嘴呐,还是老毛病。”镇长抬手指了指村长,开口道:“我这次来是真有事,这几天其他村相继有人生病,相信你听说了吧?”
    “嗯,听说很严重,昨天小王还特意来嘱咐我们,让我们别出村。这不正好都困村里,我就带大家清理堰沟了。”
    “你们村这次的防疫很到位,一个生病的也没有,说明你灾后防疫很到位。”
    “是的,洪水过后,我们天天用喷雾器给全村上下消毒,就怕人或牲畜生怪病。”这些都是小锦宝悄悄提醒他做的,他当然不会说出去。
    “我还听说你们提前喝了一种草药预防,效果很不错,我特意上门取经来了,想知道你们喝的什么药。”事态紧急,镇长直接切入正题。
    “这个……”村长正打算开口,想起了吴家老太太的叮嘱,又打住了。
    “怎么不能透露?刚还表扬你进步大,你知不知道全镇每天都有人被感染,正愁找不到有效的预防药,你们村既然能成功预防,就不能把经验分享出来?”
    镇长脸色语气不大好了,这村长还是老思想。
    “镇长,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真的不知道,这个药是……吴家熬的,用的哪种药只有他们才清楚。”村长只好说出实情。
    “养小锦宝的那个吴家?”镇长对小锦宝的印象一直很深。
    “就是他们。”
    “走,一起去吴家看看去,好久没见到小锦宝那个小丫头了。”提起小锦宝,镇长原本阴沉的脸色缓和了许多。
    “吴家就在前面,镇长这边请。”村长赶紧在前面带路。
    第438章 绝对义不容辞
    一行人很快来到吴家。
    吴家人都去了砖厂帮忙,家里只有老太太和孩子们在。
    “老太太,镇长来看你们了。”老远,村长就大声喊道。
    “镇长来了,快请屋里坐。”老太太闻声连忙迎了出来。
    “老人家,身体还硬朗吗?”镇长进屋就关切地问道。
    “托镇长的福,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天天不但能吃饱饭,还有肉吃,硬朗着呢!”吴老太太笑着道。
    聪明的小锦宝见有客人来,爸爸妈妈又不在家,连忙拿出杯子,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泡了一杯茶端过来。
    “镇长伯伯,你喝茶。”因为水杯有点大,小锦宝端起来有些吃力。
    “唉哟,孩子别动,小心烫着!”镇长连忙迎上去,将水杯接过来,用手抚摸着小锦宝的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段时间没见,又长高了。”
    “我也天天吃饱饭,还吃很多肉,身体硬朗就长高了。”小锦宝学着奶奶的语气,大声说道。
    “哈哈哈……”
    童言无忌,孩子的话让大家伙开怀大笑。
    “小锦宝,上次镇长伯伯说过让你有空来镇上找我玩,你怎么没来?”看到小锦宝可爱的样子,镇长满脸都是对孩子的喜爱。
    “没有时间,我现在是学生,天天要去读书,不能玩了。”小锦宝一本正经地道。
    “不错,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咱们镇的发展就要靠你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对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听说你拍的那个电影要开始放映了,我已经申请,到时候首先在咱们镇十里八乡都放一遍。”
    “真的?到时候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哥哥他们,都能看到我演的电影了,谢谢镇长伯伯。”
    小锦宝一脸欣喜,让家人们看到自己的电影,可是她最大的心愿。
    “我还要感谢你呢,因为你和你拍的电影,让咱们整个镇都出了名,现在很多人慕名前来考察项目,你为镇上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镇长又跟小锦宝聊了很久。
    别看小锦宝年纪小,一点也不岔生,讲起话来也是头头是道,她跟镇长聊起了村里办学前班后孩子们的变化,还把自己学到的古诗背给镇长听。
    镇长听后有感而发,对着村长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