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7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看姚春现在板着一张脸训话的模样,姜蓁有些心疼的拉起她的手,关心道:“手怎么就坏成这样,我送你的那些面脂、手膏,你都没用吗?”
    姚春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在用的,只是在农庄这边需要经常碰冷水,没办法。”
    【不知道为什么,像姚春陈冬这样的理工男女,都过得糙。秋月郭凡这样的文科生,都过得精致。】
    【倒也不能这么说,只是大家糙的地方不一样而已。姚春也很喜欢用花朵熏衣服。】
    太女府是有精致的条件的,面脂、手膏、香皂、熏香……该有的东西全都有,但大家的爱好各不相同。
    姚春把自己那双粗糙的手抽了回去,给那群学习的农官们留了任务,就和姜蓁闲聊了起来。
    “海浪送来的东夷的织机,和农庄这边的新式织机,差得有点远,所以海浪特地向我询问,农庄的织机能不能卖。”
    长宁郡守把海浪和棉花种子一起送到都邑,原本是指望海浪教太女府的人干活,但到了农庄之后,海浪发现自己好像没什么可教的,只有跟着学的份。
    直播间当初提供了很多图纸,手摇式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踏板织机,缝纫机……桑泽郡也是靠这些织机,产量才能暴增十倍。
    “改进过的普通织机可以教给海浪,但水力的不行。布匹的产量一下子暴增太多,会对姜国的市场造成冲击。如果海浪要买织机,必须同意两年内不能把布卖给姜国。”姜蓁说道:“桑泽郡的布,我都让刘郡丞卖给了外国的商队。”
    【是这个道理,坑谁也不能坑自己人。姜国的妇女织布也不容易。】
    【先把大量便宜的布匹倾销到别国去,扰乱别国的经济。等把布匹的价格打下来了,咱们就可以开始提升姜国百姓的生活质量了嘿嘿嘿~】
    【桑泽郡有大量的桑麻,又有水力纺纱机,是最适合生产布匹的地方。其他地方用普通织机,是干不过桑泽郡的。】
    姜蓁不过是随姚春在农庄里走了几步,远远的就听到一阵大声的朗诵,只是姜蓁听了两秒,完全没听懂。
    “这是农庄请了巫者在咒雀吗?”姜蓁问道。
    “不是,是海浪在背书,她用的东夷话,大家都听不明白。”
    各国的语言都有偏差,别说东夷南蛮和胡人了,一般人都听不明白。
    好在直播系统比较给力,把海浪的话翻译了一部分出来。
    【这翻译怎么还有乱码?】
    【大致能看懂就行的,海浪应该是在背杂交育种方面的知识吧。】
    【直播系统的语音包只有这个时代大国的语言,小部落的语言,能翻译一半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是,文字能流传几千年,说话的口音可不行。】
    海浪用部落常用的语言朗诵,更有助于自己记忆。
    姜蓁对东夷的部族没什么想法,远远的看了一眼,就和姚春一起转了个弯,准备去试验田看庄稼。
    但海浪看到人之后,就把书一收,飞快的冲了过来,热情的喊道:“太女!大棚内的棉花种子,都已经发芽了。”
    面对海浪表功的言论,姚春直接说道:“太女同意卖织机给你,但有个条件,你们部落织的布,两年之内不能卖给姜国。”
    “真的?太女,你同意了?”海浪惊喜的大吼了一声。
    至于为什么会有两年的期限,她反正也不懂,照做就是了,乖巧的承诺道:“前两年我们可以把布卖给其他部族,不卖给姜国。我保证!”
    姜蓁点了点头,说道:“你同意的话,明日就去木工坊订货吧。”
    “太女做事既然这么爽快,那我也投桃报李,给太女一样好东西。”海浪双手背在身后,一副骄傲的模样。
    海浪没第一时间投诚,而是等姜蓁同意她买织机,她才愿意投桃报李,她这个态度,卫蝉第一个不喜欢,淡淡的说道:“中原地大物博,除了棉花,东夷还能有什么好东西是姜国没有的?”
    姜蓁和姚春都没有说话,两人心里都对海浪的话抱有期待。
    “以前我不知道那是个好东西,但看过农庄的书之后,我就知道了。”海浪兴奋的说道:“我们部族种的稻子,和姜国的不一样!不止一年能种三季,稻穗也比姜国的长。”
    “姜国的天气种不了三季水稻。而且你们部族的水稻很可能喜热,在姜国种不活。”卫蝉笑着提醒。
    姜蓁轻戳了一下卫蝉的手臂,说道:“可以通过试着杂交育种,提取父本和母本的优良性状。”
    这些书卫蝉都看过,她也知道,只是她觉得海浪不真诚,所以才会站出来挑刺,被姜蓁一戳,卫蝉就低头消声了。
    海浪无知无觉,依旧兴奋的说道:“太女说得太对了。就是杂交育种!东夷那边一年能种三季水稻,我可以替太女在东夷试验!培养新稻种。”
    “农庄这边也可以一起做试验。”姚春补充。
    从织机的事情,就能看出海浪做事不爱拐弯,姜蓁干脆的问道:“你替我做事,想要什么奖励?”
    海浪看向姜蓁,期待的问道:“武器和铠甲,这两样东西可以吗?我们部落也会经常同别部起争执,武器和铠甲对我们很重要!”
    “坊市那边有铁匠铺。你可以去那里买武器。”姜蓁提醒道。
    海浪说道:“坊市的铁器没有太女府的好,武器和铠甲关乎我族人的安全,我想尽我所能,给她们买最好的。”
    “我可以卖武器给你,但太女府锻造的铁,堪比外面的百炼钢,价格极贵,你应该买不了多少。”
    海浪大气的说道:“没关系。我们部落能用广幅布跟别的部落换珍珠,珍珠在姜国那么值钱,我可以用珍珠来买武器。”
    “你若是真弄出了适合姜国的新稻种,我可以送你两百把长刀和铠甲。”姜蓁承诺道。
    “太女信我!我一定行!”海浪握拳保证。
    第83章 短发的医者
    水稻育种,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海浪想快点回去干活,也不愿意等长宁郡的人来接她了,向姜蓁求了一支护卫送她。
    护卫送完海浪,顺道就可以把三熟的稻种带回来。
    海浪来都邑,是被长宁郡的人送来的,她没有姜国或者别国的户籍,需要有人带着走才行。除了被捕捉成奴隶的蛮夷,普通的东夷人,不会出现在姜国都邑。
    蓝河卫先是护送海浪去了长宁郡,去长宁郡的路上还算太平,没有盗匪找事,但离开姜国的地盘,麻烦就多了起来。
    不时会有一些小部落的人的跟踪试探,偶尔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蛇虫鼠蚁,强壮如蓝河卫,当天就有一个因为水土不服倒下了。
    “啊啊啊!你可不能有事啊。”海浪人都急慌了,“你要是病死在这里,太女怎么想我啊。”
    “没事,带了药的,我还有救。”这名蓝河卫自觉的吃了一份青霉药。
    在所有人眼里,青霉药就是个神药,所有的病都能用它治一治。
    好在青霉素确实能治水土不服,吃完药第二天,这名蓝河卫就生龙活虎了起来。
    这个时候,海浪才有心情和蓝河卫们瞎聊天,“以前姜国和齐国都试过收服东夷,但他们大批量的军队一到这边就会出问题,所以我们的部落一直安稳。”
    病好的蓝河卫嗤了一声,问道:“也不知道你们缩在角落里有什么意思,吃又吃不好,穿又穿不好,为何不搬到中原来。”
    “说得好像姜国以前的东西多好吃似的。那些好吃的东西还不是太女府上传出来的。”海浪哼了一声说道:“就算我们部落千不好万不好,但不交税,就胜过了所有姜国百姓。”
    有一年三熟的水稻,有海岛那边传过来的棉花,她们有吃有穿,除了缺铁器和一些需要精加工的生活用品,活得比普通百姓自在得多。
    当然,她们跟贵族是没得比的。
    蓝河卫觑了海浪一眼,说道:“因为你是外族人,所以你替太女办事,就只能拿一些外在的好处。但如果替太女育种的是姜国人,这人至少能有个农官做,都做官有俸禄了,家里的人难道还安排不了吗?姚春大人的弟弟妹妹,都被送进私学了,以后也是奔着做官去的……”
    “我哪能做官呀,我又没读过什么书,就连简化字,也是在都邑刚学的。”话是这么说的,但海浪的表情还是有些小失落,见过都邑的繁华,再想想自家部落的木屋,差别是有点大。
    思考了两秒,海浪对蓝河卫问道:“你觉得我这样的,如果把户籍落在姜国,能做官吗?”
    “应该能做个农官吧?要是不行,你还能去考医官的培养班。”蓝河卫说道。
    蓝河县那边的学室,每旬都安排人去乡里教大家识字,但有家底的蓝河卫,还是把自家孩子接到了都邑,送进了私学。
    现在大学学堂里上课的还都是孤儿,对外招生的业务暂时还没展开,不过这事黑壮和姜蓁提过,姜蓁已经在筹备了。
    海浪之前觉得自己能买新织机,能有两百套铠甲,就已经很满足,但一听蓝河卫说起当官的事,她心里就有点痒痒。
    “有太女在,现在姜国百姓的日子好像还行,我可以先落户长宁郡,要是太女不在了,她挑的继承人对庶民不好,我就又搬回山里。”海浪越说越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妙,惋惜道:“我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早知道之前就换个条件的。”
    蓝河卫是姜蓁的死忠,对姜王和姜蓁未来继承人没什么感觉,听见海浪这么说,眉毛都没皱一下。
    “我这么做,太女应该不会生气吧?”海浪试探着问道。
    “太女可没有把东夷百部放在眼里。”蓝河卫野心勃勃的说道:“太女的敌人只有另外四大强国。”
    海浪拍了拍手,开心的说道:“那我就放心了。”
    别说海浪他们这些挨着山林的东夷人,就连两国交界处的百姓,也喜欢反复横跳。
    哪国的君王仁慈,庶民的日子好过,百姓就往哪国跑。现在姜国气势如虹,交界处的百姓都在往姜国跑。
    可到了姜国以后,用着姜国的文字,穿着姜国的衣服,说着姜国的话,守着姜国的规矩,哪怕躲回山里,那她也是一个姜国人。
    蓝河卫送海浪回去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耗费了一点时间,回来的时候就快马加鞭,很快把稻种送去了农庄。
    杂交育种的事,姚春去年就做过,只是没有拥有优良性状的种子,她的进展十分缓慢。
    姚春已经是个成熟的农官了,所以姜蓁也没有特意去指点,而是再抽空去看了一次医学生们的义诊。
    连着在都邑进行了半个月的义诊,各乡的百姓都来凑过这个热闹,所以这群医学生们现在诊断非常的熟练。
    这个熟练,指的是翻书的速度。
    【哟~一分钟就翻好书了,必须得表扬。】
    【长进了长进了,生了两种病的人,他们也敢开药方了,至少没让人抬回去。】
    【知道自己治不了,还能让对方去求名医试试,说话总算委婉了一点。】
    【见过他们第一次义诊,我现在对他们格外宽容。】
    【咦~怎么今天的寸头超标了?以前不是只有那几个巫者是寸头吗?现在怎么多了五十多个寸头。】
    姜蓁被弹幕提醒了一下,立刻就注意到了这个异常,对医丑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还不是那几个巫者闹的。”医丑一脸牙疼的说道:“他们都是为了抢病人练手,才会把头发剪了。”
    最开始义诊那几天,病人多得数不过来,医学生们也不缺病人,到了后面一周,来看病的人就少了一半,许多学生都闲了下来,偏偏就那几个原本是巫者的学生面前排着长队。
    老百姓一看那几个学生的形象,就知道他们原来的身份,既是医者又是巫者,大家都希望自己排一次队办两样事。
    哪怕医丑禁制学生在行医过程中念咒语、跳大神……也依旧阻止不了百姓的热情。
    其他人看到这情况,也坐不住了,把自己的头发给剪了不说,还有猛人用颜料在自己的脸上画画,就为了吸引更多的病人。
    【啧~这群医学生比阿蓁的思想还进步哎。直接把自己搞成寸头了,酷啊~】
    【阿蓁要不要也跟风剪剪头,你现在的地位稳固,随便剪,不会有人说你无礼。】
    姜国之前还有一种侮辱人的刑罚,就是把人的胡须、眉毛、头发剃掉。
    而且现在医者的理论中,发为血之余气,大家甚至会根据一个人的头发,来判断这人现在的精气神。
    若是一个人的头发花白,掉得没剩下几根,就算这个人一顿能吃三大碗,也没人觉得他还当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