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个朝代持续15年就灭亡,原因有哪些》
    “下一位马甲,我希望是诗歌方面的……诗歌比较短,我能快点‘考古’出来,证明除了华夏还有其他文化存在……”
    席余烬从最实用的方面考虑。
    他想到诗人泰戈尔,他的现代诗影响非常大。他虽然出生在印度,但更信奉的是泛神论,认为万物皆有灵。其笔下人与自然有着奇妙的美感。
    那么这个诗歌方向的马甲,就叫做浮灵。
    穹天和浮灵性格都没有想好,只是个粗糙的壳子,但用到再添加也不迟。关键是两位考古到的东西。
    现在官方小说家的圈子里已经有四位马甲。荣格、穹天、浮灵,还有老大余烬。可余烬的“封笔”人设还要维持,所以大致上有三种风格。
    “三种会不会太少了。”
    席余烬时刻给自己留一手。他从头到尾审视这三个马甲一遍,发现一个大缺漏:这三个马甲都太热爱工作了。这不正常!怎么会有人工作不摸鱼!
    所以蓝星办公室内,还缺一位摸鱼惯犯。
    他创建了“earth:009”,写上这位专职摸鱼的青年,明幸。
    明幸的考古方向是日式文学,没有特别原因,就是比较熟悉而已。或许因为老是看那些文字,他的文风也渐渐向那个方向靠拢。明幸的主页只留下他写的短句:
    “幸福就像人身上透明的罩子
    我走在街上
    被它们挤得纸片一般薄”
    虽然生活态度很丧,但是一直在快乐摸鱼啊,明幸。
    蓝星小说家办公室正式开业!
    长期出去外交的余烬,认真负责的荣格女士,暂时没有详细设定的穹天和浮灵,摸鱼丧系青年明幸。大家要好好努力、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席余烬忽然想到要突出余烬与众不同的身份,于是让每个马甲都转发了余烬写的心灵鸡汤,附上留言。
    “写得很好[拇指][笑脸]”
    “点赞了[花束]”
    “好看,立刻转发到朋友群分享[跳舞][跳舞]”
    事实上心灵鸡汤写得没什么内涵,可余烬是老大嘛。
    尊重老大,是办公室的潜规则!
    ……
    伽诺回到潮平号,卸下他的盔甲。他深吸一口气,整个人放松下来。他在离开黑市后不怎么开心,尤其是那帮生物对余烬释放出恶意时。他护送余烬诺回来后,思来想去还是不太开心,偷偷潜入黑市飞船揍了对方一顿。
    他不担心会引发什么后果,这个宇宙时不时套麻袋揍人的事多了去了,反而成为件小事。
    但他仍非常小心,绝不让任何生物抓到蓝星的小尾巴。
    他在虫族专精潜入,信息搜集,是优秀的侦察类战士。实际上他的水平评估并不是同族里最强的。
    可他在决定离开那一天,依旧成功把厄斯王甲从最优秀的战士里强行夺走,装载王甲,跳入了极不稳定的虫洞,并且存活。从此伽诺便知道,不要相信基因数据。
    逃出来后,他在宇宙中游荡,缓慢地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但一直没有答案,大脑拥有许多知识,盔甲里有取之不竭的资料,可他的灵魂空白如纸张,这个世界复杂又拥挤。他像看一团缠绕的线,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解起。
    直到……
    “伽诺,你回来了。”席余烬在光脑前忙活,“在潮平号上吹风舒服吗?”他一直以为伽诺坐在船顶上。
    伽诺不自然地点头。
    他还是第一次撒谎……
    揍完外星生物后他就赶紧回来了,就算有盔甲核心在余烬诺身边,他还是亲眼看见才放心。
    现在,余烬诺身边的四个小行星火力全开,在乒乒乓乓地码字。
    “我在当水军。”席余烬码字的手顿了顿,解释道,“我是在为我的人格而战。我的人格明明懂得很多东西,可那群生物却无视他们的成果。我不想放任其他生物污蔑我们,人格也是人!你能理解吧,伽诺?”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真挚。
    伽诺像被瞬间击中一样,说话都有些不流畅:“我、我可以帮忙……”
    伽诺真是太好忽悠了,要是遇到坏人可怎么办啊……
    席余烬忍不住想。
    出于某种不忍再骗的心理,席余烬仅让伽诺围观一下临时聊天室在说什么。
    临时聊天室,每个乘客都有一个昵称,每42宇宙时可变更一次,且42宇宙时将彻底删除一次聊天记录。这种私密保障性让乘客的聊天内容更加放肆。
    大家当前话题时不时围绕着蓝星打转,偶尔一两个乘客出来讽刺一下蓝星,没有去过黑市的乘客不明所以,更多乘客在观望。
    忽然,一位乘客把自己的聊天记录放出来。
    “和荣格女士聊了聊,他们蓝星文明的考古工作做得好细致。原来蓝星文明的孤立行星时期是这样子的。”
    聊天记录里,乘客似乎在谈给《调查员档案》投稿的事。这位乘客注意到荣格的行文措词十分有特色,询问是否蓝星的特色。
    -如果我未理解错,我相信对死亡的浪漫理解是共性的,但我确实在我的考古工作中,从蓝星久远的文化长河里,找到了更好诠释它的一面。所以我非常热爱工作。
    -一面?
    -您好,或许不是一面,而是一个钻石外侧跳跃着光点的一个棱面,但那足以让我小声惊呼,真美啊,请停一停。
    -我还是不能理解
    -我们蓝星的考古工作已经到了孤立行星时期
    -什么?
    -我们发现在那颗行星上,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就繁衍出成千上万的文学流派。我们必须花费很大力气区分它们。这也是我的办公室伙伴一直在努力的事。
    -成千上万?等等,这太让我惊讶了。荣格女士,我可以把这段聊天记录向外传播吗?不可思议,我第一次和能考古到孤立行星期的文明交流!我实在太激动了。
    -没关系,这很可爱。我可以继续说明吗?我找到一种专注于烘托情绪的文学,它用诗意的美学,使人更沉浸于情绪的演变。它受到中世纪很多影响……
    -中世纪?
    -是欧洲历史文艺复兴前的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指代一个思想文化运动。欧洲是地球一个虚拟界限划分出来的地域,还有亚洲、美洲,但那不是我的方向了。你如果有兴趣,可以询问我的同事。
    -还有这么多?
    -而且很长,我研究的那段文学,只兴盛了三百年左右。而整个历史长河,有更多东西。
    -怎么可能这么多!
    “不可能吧……”
    “成千上万?是个虚词吗?”
    “有没有具体例子,如果荣格能写出和《与克图尔特同行》不一样的风格,我就相信。《与克图尔特同行》也是运用措辞使读者感受到不同的情绪。难道那什么哥特也是?”
    “不瞒你们说,我真的这么问了。荣格女士很慷慨地给我看了她的考试文章,《白色蜡烛》。”
    《白色蜡烛》描述了一个住在古堡里的妇人。她在阴沉里的古堡里住得并不开心,每日的活动就是在草坪上散步,吃吃豌豆做的三餐。古堡里的角落总是莫名亮起一支白色蜡烛,火光不大,但是使得古堡烟雾缭绕。妇人都要晕过去了。
    妇人总是对白色蜡烛生出一种恐惧,不敢靠近它,只能祈求它快点熄灭。她感觉生活在古堡里总是止不住心慌,每晚总有大门咿呀的开门声,野兽般的闷哼声,滴答的水声。妇人怀疑是白色蜡烛的诅咒,因为白色蜡烛燃烧这么久,居然一点都没变短。
    一天她打开抽屉,发现一排排的白色蜡烛像尸体一样整齐排列。她吓了一跳,心慌地跑出大门。她很少出门,门外的世界对她来说太过陌生与不安。果然她一出门,就看见一只诡异的黑猫朝她发出凌厉凄惨的叫声,仿佛一个婴儿在哭喊。
    仿佛某种预兆般,妇人再也忍不下这种生活了。她用尽她的力气跑回房间,拿出尖锐的大剪刀,咔哒一声剪断了白色蜡烛的芯线。白色蜡烛熄灭了。
    几日后,古堡空无一人,路过的街坊则在闲谈:“听说了吗,前几日,一个精神分裂的妇人剪断了她丈夫的喉咙咧。”
    临时聊天室在夸荣格女士写得真好。领航巨轮的部分乘客快速看完《白色蜡烛》,和同族拉出紧急会议。它们都是种族里的精英,拥有更好的文学鉴赏本领。
    “虽然都是描写恐惧,可派别确实截然不同。”
    一位参加过黑市的乘客神情凝重地说。
    “《与克图尔克同行》更倾向于对未知的恐惧,这是基于一个冰冷的无情宇宙而存在的。而《白色蜡烛》更加探究人的内心情绪,更关注个体的命运,事情的真相反而是寻常的。它用文字让我们体会到这些会被忽略的情绪变化……”
    “而且意象确实不同。”另一位乘客说,“意象的选择是文学派别一个比较清晰的划分。克系,总是流脓的、黏腻的、冰冷的。而《白色蜡烛》却显然是吹着冷风的,更为柔和,还有点临终般的温暖,你们看古堡、蜡烛、束缚的黑裙,比起挥舞的触手,不是更加的……美丽。”
    “所以,蓝星的孤立行星时期确实存在一个哥特文学……”
    “难道不可能是蓝星现存文学,然后拿出来装作是考古资料骗我们的吗?”一位新手怯生生地问。
    “你的文学鉴赏课怎么学的!”乘客说道,“意象具有历史性。如果是现在诞生的文学,怎么可能用‘石蜡制成的照明工具’当题目?还能编出里面的构造?就算退一万步来讲,这也证明蓝星确实存在过一个过分古老的时期。”
    “别吵了。”又有一位乘客说,“我找到了那个荣格的主页,应该是镜像网站,所以在船内也能登陆。你们看吧。”它将光脑屏幕放大分享。
    荣格的个人主页有许多外星生物闻所未闻的图案。阴暗而华丽的花纹在视觉上完美诠释了一种特殊的美感,放在地球,估计会有网友评价“又是一个哥特爱好者”。
    一个意向能瞎编,一个短篇无法成为证据。
    可从相互缠绕相互印证的点滴证据中,它们仿佛窥见了一个逻辑紧密的庞然巨物。能做得那么精巧的造物主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生物们不寒而栗。
    “那难道,蓝星的孤立行星时期……真的存在那么多文化?”
    作者有话说:
    *浮灵来自一位读者,恰好能用上,感谢~
    *文中相关文学鉴赏知识也是编的
    第50章 新体系
    临时聊天室还在刷屏,宇宙生物们都对聊天记录里的多种文化好奇极了,相互催促能和蓝星搭上线的生物找多点资料,它们也想大开眼界一次。而某些生物则开始坐立不安。
    不一会儿,真的有生物表示它有点人脉,大概摸清了蓝星官方办公室的结构,把蓝星官方小说家的部分入职答卷拷贝了一份。
    “谁来翻译一下?”
    “蓝星的入职考核关键词是,用你的研究方向描述‘恐惧’。”
    “又是恐惧,还能怎么写?我真想不出来。”
    “这个答卷人的名字叫做,明幸?”
    明幸答卷的短篇题目是《葫芦仙》。
    故事讲述一群大学生去乡下过暑假。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乡下只有有着枯黄的田地,狭窄的木屋,和一群散发着老人味的居民。但钱已经提前给了,大学生们只好憋屈地在这里住下几天。好在乡下的空气还算干净,他们便在晚上玩起试胆大会,一人分享一个自己看过的怪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