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种田指南 第23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精卫嫌弃道:“你竟不认路。”
    她想自己或者那会儿,人还是部落制呢,连城邦都没出现,哪吒难道不比她熟悉城市大路朝向哪?
    哪吒很不高兴,他比精卫矮了一个头,两人站在一块,活似小学生搭中学生。
    他说:“我们那会儿,哪有这么多的城!”
    商代末,封建集权还没建立呢!
    对唐代人来说,他俩是古人中的古人。
    这二人从城门大剌剌跑进去,都没想换张脸,当然就被守门将士拦下。
    “公验何在?”
    就是古代官府开具的,证明身份的文件。
    无论是在陈塘关横行霸道的哪吒,还是炎帝的爱女精卫,都没听说过这高级玩意,他们还活着那会,靠刷脸就能横着走。
    像他们这样的土老帽,守门将士见多了,西天的妖怪大王,有衣衫褴褛,也有光鲜亮丽的,然而,哪怕是开跑车的牛魔王,都不知道公验是什么玩意。
    他只眈一眼,便能看出哪吒精卫身上好东西无数,再看他们挑染的头毛,便知不是那些正经的人族修士。
    守门的心说:是两妖二代。
    就是看着有点傻。
    “没公验的走另一条道。”重新注册身份证,进行城市化教育又是另外的流程了。
    总之,哪吒他们折腾三天才顺利进城,被灌一肚子的城规,二者被从小黑屋中放出时,都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哪吒仰天长啸:“这跟我想象中不一样啊!”
    精卫直点头。
    他们没颓太久,等走过府衙幽暗而曲折的小路,蓦地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条长且宽的河流。
    这是东胜神洲的母亲河,汴河。
    千支帆船撑着奔腾的河水,由汴河口而出,分散至各支流,将来自大安的奇珍异宝,播向四面八方。
    洲桥横跨河面,这桥面实在是太宽敞了,可同时容纳千人,并驾十台马车。
    桥面两侧是琳琅满目的小摊,此外傀儡戏艺人、说唱艺人,也不忘记来个求打赏的即兴表演。
    哪吒跟精卫的嘴巴张大了,他们愣愣看着眼前的景色,只觉《东洲梦华录》所描摹的,只是这座城市的冰山一角。
    哪吒喃喃自语:“这不比天庭有意思多了。”
    精卫直点头。
    于是他们化作两尾游鱼,一头扎入东洲的海洋中。
    ……
    讲完哪吒与精卫的丰功伟绩后,钟离珺暂时告一段落,他喝一口茶水,清清喉咙,也给高长松留下反应的时间。
    高长松听得一愣一愣:“这都是谁跟你说的。”
    有鼻子有眼,仿佛身临其境。
    钟离珺说:“木吒。”
    高长松:“……”
    你这始作俑者,还好意思说!
    要不是给哪吒送闲书,哪有这么多事!
    高长松腹诽了一会儿,又对哪吒与精卫的冒险记有些好奇,哎,其实他对这俩人仰慕已久,很想去见见。
    他小时候还天天唱“少年英雄小哪吒”呢!
    对方在他心里可是打败石矶娘娘的大英雄。
    “所以,他俩兜兜转转一圈,最后去见木吒了?”
    钟离珺道:“也不是。”
    “最后是见到了,过程有些曲折。”
    高长松问:“怎么?”
    “归根究底,关扑不是好东西。”钟离珺说,“他俩沉迷关扑,输得都要当裤子了,哪吒与精卫要逃,还引得老前辈捉他们,把内城搅动得鸡犬不宁。”
    “最后是被哪门派的老祖宗捉到,三太子才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找木吒,最后木吒帮他们还债了。”
    高长松:“……”
    嗯,怎么说呢,很哪吒,很潇洒。
    以及,你们东洲的赌博风气实在是太浓了,容易带坏小孩啊!
    钟离珺:“木吒气急败坏,亲自将哪吒太子与精卫殿下押送回天庭,精卫殿下还好,哪吒直接被交到托塔天王的手里,听说又引起了一桩官司,这么多天没下来,应该是二者还僵持吧。”
    高长松嘀咕道:“我就说,如果他们在大安国呆久了,我不可能不认得他们。”
    他一是好结识这些神仙妖怪,二是他在东洲的基地,基本上都被珞珈山生物占领了,木吒可是珞珈山的头号弟子,不可能不带人来他这啊。
    他可是很喜欢农家乐生活的!
    钟离珺一眼就看出高长松在想什么,他早发现十二郎喜欢打卡名神仙了。
    安慰他说:“没事,这打打闹闹十几天,三太子也差不多被放出来了,以他的脾气,以后肯定有机会溜下凡,到时候有的是机会见他。”
    高长松点头。
    “你只说了哪吒与精卫,其他神仙呢?”
    钟离珺说:“其余的我也不清楚,资格老的神仙都很狡猾,他们哪怕下凡,都要改头换面,寻常人认不得,只知道东洲在天庭的风评一下子好起来,不少神仙都表现出了流连之情,想来他们都是亲身体验过的。”
    正是因为被□□乐腐蚀了,才想出让高长松腐蚀唐僧的鬼主意。
    哎,说不定真有神仙觉得他能成功呢,这就是换位思考!
    高长松:“好吧好吧。”
    有些无语,又在情理之中。
    *
    老夫老妻唠嗑几句,太阳就下山了,钟离珺明天还要当差。
    水陆法会期间,全长安的修道人都被安排了新工作,有拱卫皇帝的,有去法场维持秩序的。
    皇帝很清楚道门人的不满,就担心有些人一时气极,在法会上捣乱。
    倒不是说和尚法师解决不了,只是扩大佛道矛盾,也不是他的本意。
    钟离珺的闲暇时间更多,其实,最近一段时间,他都想专心致志围观西游,可钟离珺不在身边,他一个人也觉得没意思,不如工作。
    可次日,才送走钟离珺,礼部就派人了。
    中心思想是请高长松去珍馐署指导工作。
    高长松:行叭。
    哎,打n份工的他真是太忙了!
    第212章
    高长松去珍馐署不是当厨子的。
    哪怕是唐王,都不能招一远近闻名的修士、大商人、乌斯藏人当厨子,请人做工匠事,在这年代,实在是折辱得过分了。
    他的工作,用现代话来说,是技术指导。
    指导什么?造糖啊!
    唐王朝是不折不扣的“糖王朝”,在唐以前,有关蔗糖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民间用的多是麦芽糖。
    照时间发展来看,大约在三国与唐之间的朝代,首次出现了蔗糖。
    正史上雄才大略唐太宗没同意玄奘西天取经,倒是派人专门去摩揭陀学习制糖技术。
    高长松一开始没大范围做糖,只是他名下的店太多了,有卖副食品的。
    副食品店中各色糕点卖得极好,长安城的达官贵人都爱吃,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人进献入宫了。
    蔗糖跟麦芽糖的味道不同,这年头的各种“蜜”甜度也不是很够,很快就有有心人打听高长松这用的是什么糖。
    一问,巧了,蔗糖。
    当时,唐太宗手下的糖匠已经从摩揭陀学得一点技术了,可人家国人也不是傻的,教的时候遮遮掩掩,不肯全盘托出,他们只学了熬制法的皮毛,剩下的精粹提取,还要自己琢磨。
    扯皮许久后,礼部的官员终于请来人当技术外援。
    大多数时候,高长松都是让他手下的糖匠去帮忙,只极其偶尔才自己去。
    他也没开放全部核心技术嘛!
    *
    高长松今天去,解决了熬制法中吸附沉淀的问题,大唐使者从摩揭陀带回来的熬制法比较原始,想要将其改良成完成版,要实验无数次。
    高长松也不是很想在雄才大略李世民面前刷存在感,反正每次就解决一个小点,压根不准备托出层数方案。
    他两手空空进珍馐署,出来时,手上提了好大一个椟。
    这玩意是古代食盒。
    宫廷里的椟很豪华,有足足五层不说,为保温,夹层里还塞满了棉花,高长松很喜欢边框与盒表面的雕花工艺,花茎比毛细血管还细,美轮美奂。
    礼部的小官员殷勤地帮高长松叫车,给他拒绝了,正经修道人,谁坐人力车啊!
    食盒里装了御黄王母饭、生进二十四气馄饨、玉露团等,都是内廷贡菜。
    *
    高长松第一次看内廷菜时被其工丽的外表惊到了,御厨别的不说,美商在线,配上牙盘,每道菜都精致得不行。
    果子晶莹剔透,每一道褶皱都被精心雕琢过,真是艺术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