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种田指南 第13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高翠兰很不高兴,她再一次尝试,看剑尖只凝聚了一小撮灵力,甚至无法做到剑气外放,干脆把木剑一丢,气鼓鼓地跑了,不干了。
    高长松甚至没去追她,人在高老庄上,能跑到哪里去,再说,他还有活点地图,高翠兰跑哪里都能把人扒拉出来。
    他跟钟离珺说:“三娘的剑用得不好。”他说,“不过也是,才多大的孩子,能画符箓就够惊人的了,真要把剑学好,一是要有定性,而是要有剑心,她两者都无,肯定差点。”
    钟离珺道:“做个单纯的符修也不是不行,可看她懵懵懂懂,道德经文也没有参透,眼下画符箓学法术靠的都是天资聪颖,就怕前期好走,一时登得太高,以后修行就难了。”他也看高翠兰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认为她能够在大道上有所成,不想看见她伤仲永。
    高长松道:“这也是我怕的。”
    不过,看她这模样,只要按部就班成长起来,打个猪八戒估计没什么问题,这他就放心了。
    高长松叹气道:“还是要找人来好好教她。”陈师叔教得也好,可他人太温柔,高翠兰不怕他,这也不是很好,高长松觉得他得找个让高翠兰敬畏的人,把她浮躁的心压下来,让她脚踏实地修行,如此才更容易修成正果。
    而且……
    他看着自己那薄薄一层剑气垂泪。
    我也想找老师啊!
    钟离珺不是不能教,可他一不是用剑专业人士,二是跟他上课,总觉着怪怪的……
    还是换个人好,来得心安。
    ……
    殊不知高长松在这苦哈哈练剑,扬州城的“伪.西门吹雪”叶澜的生意却大爆了。
    韩百生是第一个尝到甜头的。
    他回过神来,已跟叶澜走到郊区,这儿是修士们的约架专门地,衙门派了好几名轮班的修道人,就怕他们打得太狠,影响到民生。
    叶澜冲天一剑后出了名,修士的圈子又这么小,走在扬州城里,大半修士都认识她,哪怕是不认识的,也有通行的修士立刻将人拉走,嘀嘀咕咕一番,转过头来看她的眼神又带着异样的崇敬。
    这些叶澜都不在意,她习惯了众人的注视,只是折下一根树枝,问韩百生:“你用剑,还是不用剑。”
    韩百生一五一十道:“用剑,但不是很好,符箓为主,剑为辅。”
    叶澜问:“为何用剑?”
    韩百生心说:这有什么为何不为何的,大家都用剑,我就用剑。
    而且唐人对剑有种特殊的执着,可能他们向往一人一剑仗剑走天涯吧。
    他回答叶澜:“门派人基本都用剑,我也无甚特别喜欢的兵器,也就用它了。”
    叶澜听后也无意见,她不是爱剑狂热者,觉着自己把剑当老婆,其他人也要如此。
    东胜神洲也有很多人用剑,但不是剑修,尤其是雇佣他们当练剑工具人的,基本都用剑,就是用得不好,也没看见他们真的把人家都挑了啊。
    她甚至很好脾气地问:“你平日里怎么练的就怎么来,我用这树枝来应对。”
    韩百生目瞪口呆:“你说我用剑,你用树枝?”这要是下手没轻没重,不把人给伤了?
    叶澜解释道:“剑分有形无形两种,初练有形,登堂入室之后,不仅是手中的剑,飞花落叶柳枝皆可为剑。我尚未臻至化境,进入人剑合一、人在剑在的境地,却也能以草木为剑。”她指了下腰间的剑道,“倘若用了她,我怕罡气太盛,无意之中伤到你。”
    他们眼睛都利,修为高于自己的看不透对方的深浅,可只要是修为低于自己的,那真是看一眼就知道对方处在什么境界,韩百生的修为不高,几个他叠在一起都没有叶澜一个人能打,这样的修士,用根树枝绰绰有余。
    哎,在东胜神洲,剑修补习班的口碑不好,也有这一重缘故,总有修士看不爽他们,觉得难道你们就厉害成这样?我还不配你们出剑了?因此给上差评。
    凌霄派的修士们:挣灵石真的好难!
    韩百生脾气好,对叶澜又有滤镜,对方一说就接受了。
    他虽然要花灵石,去没将自己放在甲方爸爸的位置上,正相反,他像一个小迷弟,叶澜说什么都觉得有道理、说得对,于是他抽剑道:“请赐教。”
    说着就持剑配合步伐,冲了上去。
    韩百生先用剑,没打配合,他的速度不算慢,可在叶澜看来,脚步虚浮、驾驶不稳,一看就是没有挥够剑的,她眉头不动一下,灵力灌入树枝内。
    叶澜灌灵力很有技巧,明明剑修的灵力都很锋利,染着股剑气,可她却能收放自如,让其在脆弱的树枝里循环流淌,能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难怪她是二师姐。
    在凌霄派中,掌握这一重技巧的人很少,树枝在剑修手中,大多只能用一次,用完树枝就从内部炸裂了,那是被剑气破坏的。
    叶澜人不动,气势却很玄妙,她就像垂首立在平静的湖面上,周身的一切都停止了、凝固了。
    她忽然动了,就轻飘飘地一挑,依旧维持着刚才那玄之又玄的感觉,可韩百生手中闪着寒光的利刃被挑开了,直直插在泥地中。
    此时韩百生表现得还不错,他实战经验不多,却不是没有,如此打击没能让他停下,相反略作调整后就以自己更加熟悉的符箓向叶澜攻去,后者的动作不多,却格外精准,她动动脚,便能擦着攻击的间隙躲过,至于剩下躲不过的,则选择以剑气劈开。
    那是外人看来十分眼花缭乱的雷击,她却能斩断闪电。
    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他们身边,围观这一场指导战,平心而论,韩百生表现已不是很差,是叶澜过于巧妙。
    修士们窃窃私语,其中有一名叫曾守业,他的老师是这一代有名的大儒王通。
    王通此人是横跨隋唐的大儒,也是一名修士,他手下有门徒无数,这些人都是要参加科举的,或者想走举荐的路子做官,有些成了修士,有些没有。
    对文士们来说修行真不是主要的,你修行好,你能解决民生问题吗?你能阻止洪涝灾害吗?你能让全天下的百姓都吃饱肚子吗?
    越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文士、官员,就越感觉到修行的无用,恐怕只有那些官场失意,选择独善其身的,才会逍遥吧。
    曾守业是对修行比较感兴趣、志不在朝廷的那一批,他是个喜欢看志怪的,对仙人很好奇。
    他说的仙人,可不是自己这样的修士,是符合他理想,有劈山倒海之能的那些,最好拥有仙人的外表、仙人的品格。
    他就说:“妙啊,是真的妙,你看她脚一直在圆中,根本没有跨出去过。”
    一会儿又说:“叶道友的眼神也好,她能看见破绽。”
    旁人说:“这是如何做到的?”
    “剑法,唯快不破,既然要快,就得有双跟得上剑招的眼睛。”又说,“动作也利落,我想她是没有任何空门的。”
    韩百生感触最深,他气喘吁吁,终于停了下来,其实他们只打了一小会儿,可他大汗淋漓,四肢百骸乃至筋脉都在隐隐作痛。
    这种痛,是灵力被抽空的痛,也是肌肉被拉到极限的抽痛。
    他脑海一片空白,灵台却很清明,似闪过一丝明悟。
    韩百生想瘫坐在地上,他真的太累了,叶澜却不许,一把将他这个大男人提起来,那动作跟提一只小鸡仔没什么区别。
    叶澜说:“不能坐,得站着,走走。”
    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看上去可酷了,殊不知这是每一位剑修的经验,他们都当过1v1的教练!
    韩百生缓了好一会儿,终于休息够了,没事了,他也捕捉到了脑海中明悟,迫不及待问叶澜:“叶道友,你是如何避开我那招五雷符的?”
    叶澜一顿,也不说“我动作快,就这样避开了”,她是专业的,不说这么凡尔赛的话,而是开始点评韩百生的动作,点评他空隙太大,哪里有空隙,该怎么改善,如此他动作会变得更快云云。
    韩百生听后,佩服得那叫一个五体投地,觉得对方说的太对了,给自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一场指导令叶澜在扬州一炮而红,很快,她再也不用为找工而忧愁,档期都排得满满的。
    只要是跟她练过的,轻则肌肉拉伤鼻青脸肿,重的被剑气所伤也不是不可能,她若遇上强手,也会不留手,此时刀剑无眼,碰着擦着了,实属正常。
    叶澜心头喜滋滋的,她从来没觉得钱如此好挣过,东胜神洲的市场小,剑修都很内卷,此外还要跟其他修士拼,他们这群冷木头时常拼不过。
    寻常人家都喜欢找温文尔雅的修士,谁爱说三句话放不出一个屁的冰山呢?
    她甚至想,可以让其他师弟师妹一同来挣银子,大唐汇率不错,铜钱银子换灵石,这里市场大,要求低,正适合他们来,来一回定能挣个盆满钵满,回头就能给老婆剑鸟枪换大炮了!
    而扬州的修士们呢,也很开心,底层的修士得到大佬的指导,都要激动哭了,与她差不多的修士得到拳脚交流的机会,想着强中自有强中手,打打更健康,也很高兴。
    修士都不缺银子,他们原本想指导,必定要大出血买天材地宝,眼下难度大降,实在是好。
    好在叶澜不贪,没被挣快钱的法子迷住眼,她只是按按将这方法记在心里头,等谢自然跟窦亮启程时,怀揣着满兜的银子,一同往长安去了。
    *
    等入长安,各有各的事。
    窦亮在长安未置宅,他一直住在位于布政坊内的福祥观。
    这门派不大也不小,学的是上清功法,然而只得了一个皮毛,他们真正的看家本领是“道医”。
    这可是门好功夫,福祥观能续存多年横跨几个朝代,就是因一手医术。
    古代巫医不分家,这个巫,指的是广义上的巫,狭义上的巫指的是能与神明沟通的人,特指民间与神鬼之时相关的人。而广义上的巫,恐怕将各行各派包括在内了。
    道医的“道”,也包含在巫的大类里。
    那道医研究的核心是什么呢?无非是《黄帝内经》与阴阳五行说,以这二说为基础,辅以各色医学知识,能将二者融会贯通的,才能称为道医。
    窦亮对这不感兴趣,医的部分学得很差,但他也知道门派里卖固精补气丸药卖得那叫一个好,他们还会提供起长期疗养之能的药膳之术。
    卖丸药,其实就是商业行为,可主顾给钱不是钱,那叫布施费。
    他们布施费得太多,又对正经修自身没什么太大热情,这才会催生出如窦亮这般的商人,因为卖丸药挣得实在是太多了,就想挣更多。
    从这角度来看,他们也是沾染了人世间的利,不够纯粹。
    窦亮回福祥观是因为他的家在这,他在此度过了漫长的童年以及少年时代,此外他现在对外销售东胜神洲的货物,也是有福祥观背书的,他是个知恩图报的,怎么能不回来看看?
    福祥观的道长勉励他:“你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人也很聪明,相信你假以时日会跟灵宝派的高十二郎一样,做出一番事业。”
    又不无羡慕道:“高十二郎给灵宝派寄了很多足袋,还有毛线衣,他实在是大手笔,那毛线衣现在长安价值上千,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他却慷慨地送给师父师叔。”说到这带上了一丝抱怨的语气,“你是没看见,那葛老汉成日里穿着毛衣招摇过市,头昂得比公鸡还高,一点修道人的矜持都没有。”
    葛老汉的意思就是现在的葛老头,其实葛朝阳鹤发童颜,看上去还是一名俊朗的中青年,是福祥观的道长看他不爽,才用了蔑称,多少有点他为老不尊的意思在。
    窦亮也不全然顺着师父说话,他知道对方只是想抱怨抱怨,没安什么坏心,就说:“您也甭说他,要是换作您,我给您搞这么一件衣服来,还不是隔日就会穿上会朋友?”
    师父的心思被说中了,猛地跳了起来,窦亮一边安抚师父,一边说起一路上的见闻。
    *
    谢自然是来长安会朋友的,她来长安几次,记忆犹新,顺着小巷子七拐八拐,来到一处看似寻常的三进院子前。
    “咚咚咚、咚咚咚”
    来的是门童,却不是普通门童,一张剪成人模样的薄纸人推开门,孙元翔是个能给自己找乐子的,他丹青学得不好,这却不妨碍他在纸人的脸上泼墨,很快,一张丑的不能再丑的脸应运而生。
    谢自然冷不丁看见这纸人,差点后退,这看上去也太丑了!
    纸人不会说话,谢自然也知道这点,直言道:“找孙元翔来。”
    纸人又点点头,将门先合上,甚至落了锁,回头去找别人来帮忙。
    孙元翔来得还是很快的,他看见是谢自然,心情很不错,小眼睛眯成了弯弯的月牙。
    “好久不见,扬州风光如何?”
    谢自然道:“我可不仅去了扬州,大半唐的领土,我可都踏足一遍了。”
    从这就切入正题了,她说:“你传信让我调查的事我也看了,确实,最近精怪们都不是很安分,听说先前穷奇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往东去了。”
    孙元翔插嘴:“这我知道,实不相瞒,我可参与了那一仗。”他有模有样地甩头道,“那真是一场艰难的对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