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种田指南 第10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高长松出发三日后钟离珺自大安国回长安。
    跟松散的乌斯藏国不同,他持过所从东海而归,先入扬州。这里是京杭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聚集了造船、铸币等两大产业,放眼望去,舳舮相接,酒旗遮天。
    钟离珺是个不解风情的,可连他也认为扬州颇有大安国的风范。
    入唐的审核很是严格,钟离珺这般本土居民也要在扬州府外停留数日,更别说那些耳朵尾巴藏不住的异国行商。
    与胡商不同,大安国的精怪商人不大受唐国欢迎,哪怕来了都要三令五申让他们维持好人形,切记不可暴露所来之地,也不能引发骚乱,金吾卫时时刻刻盯着、看着,修士轮班在其左右。
    钟离珺走水道进城,同船有好几名远道而来的商贾,他听见着狐商抱怨道:“早知如此,谁会来此地,真是连撒泡尿都要被人盯着。”
    通行的妖商已经是老选手了,对这一切驾轻就熟,只老练道:“有的挣就行。”
    唐国的商品在大安可受欢迎了。
    钟离珺神游千里,许是听见二者对话却也没放在心里。他这人没什么执念,随遇而安这个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老祖宗汉钟离打他小时候就赞美这一幅心性,说天生就是修行的料。之后修炼也好,云游也罢,便是办皇差他也没什么变化,干啥都行,只要能顺带着尝遍天下美食,就没什么他想要的了。
    从扬州一路走运河入长安,二地相距近三千里,因他们做得是普通商贾之船,不给用法器,前后行了快一个半月。
    钟离珺也不晕船,只是在船上把他在大安国的见闻写了,他这回去,入秘境打材料是私事,是为给他的法器升级。除此之外,钟离珺还领了项差事,即追查穷奇的下落。
    一年前他们走丝绸之路,穷奇穷追不舍,在唐国境上打了一架,最后落荒而逃,不少人都说他是往北俱芦洲跑了。然唐王多疑,只觉得穷奇这番出现不清不楚,并非吉兆,唯恐他卷土重来再入唐国,于是就像是未来郑和下西洋被委派找朱允炆一样,唐王使人去他州,为的就是顺便找穷奇。
    钟离珺跑了半个东胜神洲,只感觉到这人妖共存之地的繁华,却没有感知到穷奇的妖气,于是将他所探寻的国家一一列入文书中,到时候递交给上峰。
    等他进长安城后,官员也没多为难他,恰巧执勤的是灵宝派的兄弟,看见老熟人钟离珺还跟他颔首致意,钟离珺肯定是回应。随后又回了他三进的小院,他祖宗钟离权将小道童丢在这给他扫地看家护院。
    小道童看他还挺高兴的,上来先问好,又说:“也是不巧,郎君才走后脚就有人送了信来,一并来的还有两瓶酒,我给您收起来了没动,您去瞧瞧罢。”
    钟离珺立刻从脑海深处扒拉出一段话,他想:哦,这十二郎是同我提到过的,我记得。
    果然,酒瓶子跟高长松带到大安的一模一样。
    钟离珺看后老高兴了,他不是酒鬼,可只要是好吃的,他就喜欢,酒跟茶差不多,对他来说都是饮的,高长松这儿的酒又烈又醇,比米酒好多了,他能不喜欢吗?
    他忍不住了,当时就要来一杯,如果唐代有花生米,钟离珺少不得要用花生下酒,只可惜花生米产自十五世纪才被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又等到明朝才真传进中国。
    钟离珺想了一下,他先打发小道童却街上买鱼生,自己则到坊内的小铺子上买了一把雕胡。
    雕胡就是现代的茭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诗圣李白就会用茭白当下酒菜。
    钟离珺一个人自斟自酌,喝了老半天,此等好酒,牛饮是万万不行的,他砸吧着嘴,细细品味。
    直到月上柳梢头,宵禁开了,钟离珺才将一壶喝完,他看着剩下的几小瓶,略有些心疼,想这不是喝一杯就少一杯吗?
    此等好酒,就算是让他跑到乌斯藏买,也很值啊。
    想到这,钟离珺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对啊,倘若没卖到长安,他去乌斯藏跑个往返,也花不了多长时间。
    他甚至细细计算起来,等出了玉门关,再往前走就是西番哈密国,其实他们的国王不爱唐朝人,因为他们管不住。他跑到那国家,不就可以腾云驾雾、御剑飞行,往返买个酒,要不了几天。
    他走水路从扬州回长安花了44天,但不出意外三十天就能往返乌斯藏。
    钟离珺虽如此想了,却没有立刻行动,他想自己才回来长安,好歹把手头上的事处理处理,起码将天材地宝融了重新锻造大刀,等差不多完事了再动身。
    对了对了,他还得回高长松一信件,报个平安。
    钟离珺提笔就来:
    十二郎,驩头他小爹,咱已经到了长安,收到你寄来的酒与信,酒喝了,那真是好东西,不知能否买到,如果买不到,我就来乌斯藏一趟。
    当然,他写的不是白话,只是翻译过来就这意思。
    钟离珺写写、停停、停停、又想想,他接着道:乌斯藏地处偏僻,肯定是没有咱们好大儿爱吃的磷虾丸,不知道你从大安买得够不够,这样,我在大唐境内搜刮搜刮,如果遇见合适驩头用的,就给你寄回去。
    活似在外打工的大爹。
    如果高长松接到这封信,恐怕会在觉得“好怪哦”的同时感动一波,很可惜,这从长安送到乌斯藏,最快也要一个多月。
    而身处乌斯藏的高长松,又遇见了新的难题,这难题是熟悉的猪八戒带来的。
    第117章
    时间转回农历八月八日,彼时钟离珺还在扬州往长安的船上,身处高老庄的高长松却去涂里正家中做客。
    这几日高长松并于四娘等合伙筹备“新生意”,起因十分简单,高长松的生意越做越大,引得客商从四面八方而来,就为千金购酒。
    以前商贾不算多,他们都居在古格镇中,日出而来,日落而去,眼下因竞争者多了,商贾们总担心被他人捷足先登,改住在庄上。
    起初多寄宿在村人家中,高老庄人趁机多赚二尺布、几枚铜钱,但有余屋的人家也不是很多。眼下,见金发碧眼、深目高鼻大胡子的商贾以及从益州河道东来的郎君在村里来来往往,高长松便合计着开一家旅店。
    唐就有了“旅店”这称呼,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私人运营的旅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官办的驿站只接待官员跟使者,寻常庶人是没资格居住的。
    大凡是商贾汇聚之地,就能看见旅店,当然,除了商贾,店内还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以及等待选调的官员居住。按照《太平广记》里的说法,像在两京,即长安与洛阳中,旅店因投宿的人太多,过夜费十分高昂,甚至会出现一间难求的情状。
    高长松琢磨了一下,看古格镇上的“逆旅”——旅店的别名,其建筑风格跟正常的铺子居所没什么区别,他甚至不用找人来专门设计,而店内提供的服务,无非也就是食宿与交通。交通跟现代差不多,现在的大酒店前总有出租车在排队候客,古代的大店也会养无数的驴子,就为了客人能够方便外出,没事租头驴子坨货之类的。
    他盘算完发现,这房子建造得快,只要村人同意就没什么问题,驴子的话,他家有两头美驴,想来那些外地来的商贾都自带驴马骡,偶尔有个应急的,他家这两头也够了吧?至于茶饭食水,村上还有那么多女郎呢,相信她们也不会跟钱过不去,请婶子来打理一下最好了。
    想好后高长松便去跟涂里正商量,这毕竟不是他们家自己的事,是要循得德高望重之人同意的。
    里正这称呼,只要是看过古代背景小说的大体都看过,这就是个春秋战国时便设立的官职,要让高长松说,跟村长半斤没八两。古代百户为一里,里长由村里的富裕乡绅担任,什么官府征税啊、赋役啊、驿递、供应等等,都是里正要干的活。
    高长松这个建旅馆,是肯定要跟里正打招呼的,这对他们这保守的、多年未变的村庄来说,可是大事。
    *
    涂里正也算一小官,却不能每日游手好闲,他自己也是要下地的!当然咯,他动手比较少,平时里多是巡视下长工的劳动成果。
    高长松等到袅袅炊烟升起才去涂里正家,涂里正美滋滋倒了一口小酒,准备就这蒸饼吃。
    高长松还是很善于经营邻里关系的,会送点小酒给村里人吃吃,但这也不是无限度的,一家就一小瓶,当作开业散财了,一开始还有人觉得他小气,怎么就一丁点儿,但等知道高长松酒卖得多贵后就再也不哼气了。
    涂里正家里也没啥人,就他跟娘子,高长松来喊门后他屁颠屁颠跑去开。涂里正对高长松的态度是很好的,毕竟这后生在十里八乡都很有些名气,孝悌又亲善,且现在庄上丰收的粮食都给他收去了,谁会对他吹胡子瞪眼?
    涂里正赶忙将高长松迎入家中,热情地邀请他一同用晚食。高长松也不推辞,他这个点来本就是要留下的,无论是什么年代,国人都喜欢在酒桌上谈事儿,且他不是空手而来,带了瓶上好的蒸馏酒。
    涂里正本就笑得可欢,看见高长松提的酒瓶子,更是连缺牙都笑出来了。
    他家的蒸饼多了个人吃,高长松说起建“村店”,涂里正从自身角度出发是没有不答应的,可他还算是清廉的村官,于是说要找那些年纪大的族老一同商议一下,高长松听他语气,知道这事儿是十拿九稳,说讨论不过是走个过场,也乐得如此。
    果然,没过两日,涂里正就上门来跟他说,村店建在哪里云云。
    这些高长松其实是无所谓的,毕竟高老庄就这一亩三分地,近了也就跟他家毗邻,远了不过是隔了条小溪。
    最后选中了距离高长松家几百米的一处空地,好处是左邻旱路右靠水道,怎么来都方便。
    地儿定了接下来无非是修筑房屋,这事儿也不难,于四娘娘家的兄弟几乎成了高长松这专供的修筑团队,以前他们一年开张不了几次,现在因高长松这的生意节节高,补贴几乎超过在田里耕作所得。
    这村店营建的事儿是高长松提出的,他却不准备亲自管理,思来想去找了于四娘。
    古代跟现代不同,没有应聘一说,这年头官员可能讲究避嫌,但像他们这种民间的,一般都是宗族抱团,不是认识的,不是熟人举荐的都不用。
    高长松在高老庄名声好,有一点就是他给本村的缺地人口提供了岗位,教给他们足以在这时代安身立命的技术,哪怕苦点,哎,这年头干什么能不苦呢?
    高长松想于四娘跟高澈一家本就跟他熟,他常去镇上办事,缺个搭把手的都带高澈去,至于往来会客,照顾亲眷,于四娘又当了高翠兰她们小半个娘,两家如此,将村店交付给他们经营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他看来,于四娘是个精明的小妇人,一定能将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
    至于什么“家产被无良亲戚强占”的戏码在这个年代的村落很难发生,原因很简单,眼下各国虽修建律法,可在闭塞乡镇中,真正起到治家、治乡作用的,其实是从古至今绵延下的道德孝义。这年代的人非常讲究名声,尤其在高老庄这种流通很低,人世世代代都生于此、亡于此的村落,人们都很小心地经营自己的名声。倘若高长松苛待了村人,他便难以行商,同样,如果于四娘他们贪图了高长松的家产,也会难以在村中生活下去。
    从涂里正那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又去问了高澈跟于四娘的意见。
    高澈不用说,还是那副憨直的模样,高长松还没说完,他就大咧咧地应下来道:“成啊,只要十二郎不嫌弃我等粗笨便好。”
    高长松听后颇有些哭笑不得,他无语道:“我话还没说完呢。”你听完再回话也不迟啊!
    高澈表示:“索性十二郎也不会害我,你说完我帮忙就是,哪里要想旁的?”
    高长松先有些感动,之后则无声无息地给了于四娘一个眼神,于四娘很清楚他在想什么,又看回去,也很是无奈。
    哎,高澈白长了大个子,平日里想得却不多,是要于四娘帮他看着的。
    无论如何,于四娘跟高澈是答应帮高长松经营这村店了,高长松甚至想着,他得弄些这年头没有的吃食在村店里卖,说不定还能靠此多攒点营业额。
    卖什么呢?看穿越文中前辈的致富方法,卤味跟麻辣烫是最赚钱的,可身在唐代的高长松表示,这年头没有辣椒,麻辣烫就不用想了,卤味……香料真的很贵啊!用来做卤味真得赔的裤衩子都没了,由此观之,这两样绝对行不通。
    哎、想想,到时候再说吧,店还没有搭起来呢!
    ……
    很快到了八月中旬,与现代不同,这年头虽有“中秋”这词汇,却无正儿八经的“中秋节”。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时才出现了“中秋节”一词。
    皇帝不因中秋节而放假,民间就更不会大操大办了,更何况,农历八月正处农忙之时,先是要把前一年丰收的小麦全都收割了,之后又要再下一批种子。
    因这些年风调雨顺,再兼之无甚战乱,精耕细作的农田越来越多,乌斯藏这里基本上是能做到两年三熟的,在某些地区还可以一年两熟。
    或许是有《西游记》的光环,高老庄的土地十分肥沃,今年春季播下一批种子,秋天便收获了沉甸甸的麦子,农人盘算着秋天再种下一批,几个月后又有新的收获。
    左居正就在这时跟高长松提出了辞行,高长松知道他行万里路,又以斩妖除魔为己任,也没有强留,只是给他带上了足够多的干粮。
    其实他想给盘缠,但是左居正不愿意收。
    但或许是他出门前没看黄历,选的日子不好,前一天高长松打开定位仪,礼貌性看猪八戒跟他手下一众豺狼虎豹精的位置,发现其中一只跑了,距福陵山不说十万八千里,也有很长一段距离。
    高长松看后略有些跳脚,这不成啊,哪能让吃人的妖怪跑了?
    他想想便抄上家伙准备去拦,高长松是不敢越级挑战,可欺负个才十几级的弟弟还是没问题的。
    然而他全副武装外出时又没避开左居正,于是等他开小船往福陵山去时,又是绝妙的二人组。
    生意做到高长松这份上,有点子、有规矩,哪怕他人不在,作坊也能顺利运行,往外跑个三五日一点问题都没有。
    左居正也不问高长松怎么“看”见的,怎么发现的,这年头奇诡之事太多,遇见什么都要处之泰然。
    他对高长松的小宝船有点兴趣,其实乘硕鼠精或者坐猫咪巴士来得最快,还灵活机动,可高长松也就想让自己的“宝船”下下水,绕远路也要下,左居正举双手双脚赞成,一遛上船就窜到最前头。
    这船外表与唐宋船只肖似,可真运作起来,却要轻省许多。
    唐宋的船,还是要靠桨运作的,风力没法完全驱动,你看京杭运河上乘风破浪的大船,两侧都有数十苦力推动船桨,这在现代人眼中是副很离奇的画面。
    高长松的宝船,或者说是大安的黑科技就以灵力代替了人力船桨,等高长松理清了其中的原理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很伟大的发明。
    打个比方,这就像是大唐提前进入了内燃机时代,未来的人有煤炭、有石油,那他们就有灵力,灵力能够取代人力做很多人族力有不逮的事。
    所以东胜神洲的国度才能提早进入宋朝一样的繁盛期。
    对此高长松又做出了推测,像大安那是将灵力用于民间,那么在唐人的国度,这些灵力就不存在了吗?好像也不是,唐国的大能跟东胜神洲的差不多强,大安国说是人人皆修仙,可高长松看他的街坊邻居,还真不一定能打得过唐国训练有素的军户,对这些人来说,修仙就像是五禽戏,只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延年益寿都是没有的。
    再看人口,这或许就是万物都有定数,唐进入了人口繁盛期,而东胜神洲称得上是地广人稀。只能说二洲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没什么交集罢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