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种田指南 第7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高长松:不啊,面对79级的大佬,四十多级的大师兄就是送菜的啊!
    他此时眼神一瞥,看见了巴侠,却见巴侠的表情极为镇定,除了疑惑外无他,这让高长松紧张的心又安放回去。
    巴师兄这副模样,应该没事……吧?
    却不想此时,第二个堵门人送上来了,钟离珺的身量高,这青面书生挡不住他,他肩扛布袋,看见旱魃也不慌张,眼中只带淡淡的疑惑道:“魃宥前辈为何至此?”
    名为魃宥的旱魃回头道:“原来是钟离小友。”这小字一出,辈分立现,他道,“我正在邀请高道友上门同我等话事。”
    钟离珺看了眼如软面条般的高长松,略作思索道:“十二郎初来东华国,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我陪他同去可好?”他又说,“前辈一身煞气非常人可受,十二郎堪堪迈入仙途,还请前辈收一收气。”
    魃宥恍然大悟:“应该的、应该的。”他看向高长松的眼神更热切了,“高道友可是以文入道?”
    高长松:???
    就我这三脚猫的水平,以文入道,怎么会呢?
    ……
    等高长松、钟离珺等人走后,强撑的大师兄葛巢腿也软了,他看着不知发生何事的驩头与一众小师弟,想这就是不知者无畏吧,自己灵感强,能感受到那名前辈的可怕之处,其余师弟只觉得忽然热了,还在傻乐。
    他问巴侠:“那名前辈究竟是何人?”
    巴侠道:“有天女名魃。”
    这话一出,葛巢什么都懂了,他倒吸一口冷气道:“你说的可是旱魃?”
    旱魃又在《诗经》中出现过,又在《说文解字》里出现过,也在《山海经》中出现过。一开始,旱魃被认为是一种妖神,曾帮助黄帝对战蚩尤,她身上能散发出光与热,所到之处,皆有旱灾。到近世,旱魃被认为是一种极厉害的僵尸,这里出现的旱魃融合了两种传说。
    巴侠道:“是。”他说,“放眼东胜神洲,旱魃也只有那一位,闻说他是女魃的后裔,血系能追至三皇五帝时期。”
    葛巢:……
    此等大妖,不对,老祖宗找上门,不是很危险吗?
    却听巴侠老神在在道:“活到魃宥前辈那份上,尘世的打打杀杀,皆为过眼云烟。”他唏嘘道,“那位前辈本就好静,且他既然是以文友身份来见十二郎,不必担心,当年屈原在汨罗江畔投江时,魃宥前辈还去送了一程,听闻他本想救人,可屈平以投江明志,魃宥只道他心不可逆,望江喟叹。”
    “哎,那位前辈最喜汉朝的《孔雀东南飞》。”
    听到这,葛巢终于放松下来,他也不觉得妖怪喜欢文人有什么奇怪的,怎么,还不允许妖怪读书吗?
    问题是……
    “十二郎,不是从乡学辍学了吗?”难不成对方很有读书的天赋,是因家逢骤变而弃文从商的?
    天呐!
    想到这一可能,葛巢眼眶都要红了,十二郎啊!
    ……
    高长松并不知葛巢在脑补些什么,跟魃宥走一路,他砰砰跳的心终于趋于平静。
    原因无他,这名修为高深的前辈真是实打实的文学爱好者,而且他喜欢的还是市井文学,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
    他跟高长松聊了一路乐府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被拿出来鞭尸又鞭尸,《木兰诗》也是的。
    魃宥明显对缠缠绵绵的爱情诗更有兴趣,听他讲了一路,高长松终于相信对方是对自己半吊子的倩女幽魂感兴趣才来的了。
    感谢曾经的高十二郎读过乡学,跟爱玩耍的同窗一起看遍了古代长篇爱情叙事诗,还曾经为焦仲卿跟刘兰芝的爱情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他跟魃宥很有话可谈。
    魃宥也很高兴,哎,自从定居东胜神洲,能与他谈论这些的人越来越少,那些妖怪都是没文化的,哪怕是喜欢歌舞戏的修士也缺乏想象力,打打杀杀有什么好的,兰陵王有什么好的,当然爱情故事才是王道啦!
    此时的高长松终于从起点小说中扒拉出在古代当文坛大佬的桥段了,他一开始没想过走这条路,你要说什么“床前明月光”他都是会背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高考后就躺在他的脑子里,忘也忘不掉。可他是个比较有道德感的人,他现在把诗给抄了,那不就是窃取李白的成果吗?而且他也没那文学天赋,当然就算了。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
    高长松:啊,原来未来的套路爱情,也能在眼下受欢迎吗?
    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作者有话说:
    高长松:我要跟无数穿越者一样,开始卖故事挣钱了!
    第87章
    梨园一词始于唐玄宗时期,当时宫廷设梨园,遴选坐部伎子弟,教他们演奏乐器,再后来编排歌舞、练习奏唱也在梨园中进行,戏曲演员都被称为梨园子弟。
    高长松进梨园后,受到众多修士与精怪的热烈欢迎。这里呈复式四合院设计,一共有三进,每一进的北堂都是会客之所,第一进的北堂建得最气派。魃宥出马前,不少人都知道,他们相信老祖宗一定会把人领来,都翘首以盼。
    进门第一件事是认人、辨人,魃宥老祖宗还是很好说话的,乐呵呵地把人给他指了一遍,这儿是善用琴的音修,那是爱舞剑的公孙氏,左边的黄莺精啼声啾啾,动人极了,后手的乌鸦精人菜瘾大,叫起来比段红尘还扰民。
    高长松一一作揖而过,巴侠带他认的人,都没魃宥这一轮多。
    是机会啊!
    来这儿的目的魃宥已跟高长松说了,他一路上甚至构思、梳理了一番接下来的故事,此刻高长松坐在堂前,只觉自己多拿一块醒木,就能化身说书先生。
    他给紫真宫秘境情缘增添了不少要素,上回说到宫装丽人与青莲真人情投意合,缠缠绵绵,上演了一段人鬼恋,这里不仅参考了《倩女幽魂》,他还参考了不朽的名著《牡丹亭》。
    他上大学那会儿,“昆曲入校园”搞得轰轰烈烈,姹紫嫣红牡丹亭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长松也不说自己对此见地有多精深,也是往省昆剧院跑过好几轮的。
    说到兴起时,还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形容那紫真宫的景象,令魃宥等有文化的妖怪拍案叫觉。
    结局高长松设计了好几个,他原本想既然中心思想是青莲道人斩大蛇,那要不把女主设定为大蛇,她出于种种缘故骗了青莲道人,最后道人含泪将其斩于剑下?自己收获无情道飞升了?
    这在现代套路中还挺常见的,可高长松转念又想,这一不够凄美,二不够和满,不大符合古人的审美需求,还是要因地制宜的。
    太超前时代就要水土不服啦!
    于是他话锋一转,又衍生出条新的故事线,宫装丽人就像是聂小倩一般,受制于蛇妖姥姥,蛇妖姥姥几次逼杀青莲道人,她都不许,甚至跟青莲道人沦为了亡命鸳鸯。
    说到这,高长松还观察听客反应,见他们都听得如痴如醉,无人质疑青莲道人与蛇妖的战力差才放下心来,很好,这儿没有青莲道人的死忠粉。
    最后历经千辛万苦,青莲道人终于将蛇妖斩于剑下,宫装丽人也得以转世投胎,他以词作结句“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缘”。
    没有掌声雷动,只有一群哭得稀里哗啦的精怪、修士。魃宥都用大袖揩拭眼角了,他哽咽道:“我从未听过如此动人的故事。”
    高长松:啊……
    不、不至于吧!
    现实告诉他,不仅至于,还太至于了,众人久久不能回神。魃宥持续哽咽道:“十二郎可想过将此写于纸上,留芳后世?”
    高长松讪笑道:“留芳后世那是定做不到的,各位道长听后一笑也就罢了。”他说,“随口编出的故事,不值得一提。”
    魃宥却不这么认为,听过这则故事后,他对高长松的好感拉倒了最高,他甚至提出:“若十二郎无闲,我替十二郎记下此事可好?到时书上你的大名。”
    高长松都愣住了,这怎么行呢,推辞来推辞去的,可魃宥年岁高,谁能拗得过他,最后就这么定了。一批精怪在谈论如何给它串词、编舞等,这他们是行家。
    高长松:???
    动作这么快的吗?
    ……
    老祖宗就是老祖宗,看了这么多汉乐府抒情诗可不是盖的,听完高长松的叙事,他文思如泉涌,熬两天两夜,终成长篇叙事诗。
    魃宥深受乐府诗影响,大抵认为叙事抒情文以诗歌体表现为佳。胡应麟曾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写道:“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在唐以前,小说题材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只有萌芽罢了。
    再说高长松,自从梨园回归后,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恍恍惚惚地回宅,连红药蓝药都不买了,歪在塌上思考人生——莫非他要跟无数前辈一样,走上写小说挣大钱的巅峰之路?
    他翻了个身,将才升起的雄心壮志打散,不对不对不对,哪怕他有点子,也没那个文笔啊,这一世的高长松读过正经乡学,也不代表他出口成章,能写出《三国演义》那样的不朽名篇啊!
    而且,这年头写小说真的能发财吗?高长松又翻身,他怎么记得清代那写了《红楼梦》的曹雪芹曹大家还是穷困潦倒呢?
    *
    其实,高长松的担心颇有道理,与现代的小说大家不同,古代小说家,还真拿不到多少钱呢。
    哪怕是在小说盛行的明清,许多文人都以笔名发表小说,最有名的怕是写《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与骈散文相比,小说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一般以润笔费为生的,都是落魄的落榜文人,大凡有点功名在身,都不会那么做。
    此外,润笔费给得高吗?这得就事论事,历史上润笔费最高的作品,怕是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价值千金;唐代最高润笔费,当属韩愈的墓志铭,后世有人这么形容,“一字之价,辇金如山”,他靠帮人写墓志铭发家致富,在长安买了套小院。
    可在小说高峰的明代,润笔费的价格却跌落谷底,寻常作家写篇文章,也不过给五百文,一斗大米都买不起。
    此外,润笔费都是一次性买断的,尤其是小说,只要上市了,火了,盗印者无数,发售正版的书商都赚不了几个钱,更别说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了。
    综合考虑高长松的名气、唐代小说的发展环境、作者文笔等等,他能挣多少钱真难说。
    ……
    再说段红尘,次日他本想一早去高长松那听戏,不想却被公事绊住手脚。
    赤鷩一族善养鸡,这份营生段红尘是不得不做的,眼下正值紫真宫秘境季,无论是鸡卵还是鸡肉的供应量都飙升,此外还有外地商贾来购雄鸡。
    大唐养鸡之风盛行,根据史书记载,哪怕是唐的荒山野岭,都能听见鸡打鸣声,可以说是全民养鸡。普通百姓用鸡肉、鸡卵换柴米油盐布,此外还有一批人,会豢养雄鸡,唐玄宗时期,官方甚至设了“鸡坊”,养一批身强力壮的雄鸡。
    这批雄鸡当然不是给人爆炒了吃,也不是用于打鸣。唐人除了爱食鸡外,从宫廷到民间,都尤爱斗鸡活动,一些文人雅士甚至会绘制斗鸡图,在民间大卖。
    段红尘招待的就是来自大唐的商贾,人家来着的目的,就是选一批好雄鸡,漂洋过海到大唐,听说这批鸡甚至可能献给唐皇。
    段红尘冷漠脸:哦,所以呢?快点挑,不要打扰我去听故事。
    话虽如此,他态度还是很可以的,大唐来的商贾顺着山羊胡子问东问西,一会儿问这的雄鸡怕不怕狐狸,一会儿又问他们能否使出芥羽。
    这芥羽是唐代特有的斗鸡技巧,是指在鸡的羽毛上涂芥末粉,等他们斗起来扇动翅膀,对面的雄鸡闻到芥末味儿便会自乱阵脚。提起狐狸味儿是因为有的唐人在训练雄鸡时,会在他们的住所涂抹“狸膏”,这是从狐狸身上提取的油脂,狐狸是鸡的天敌,没经过训练的雄鸡闻到这味儿别说斗志昂扬,不屁滚尿流就不错了,他们都要买了,当然要问问好,看东胜神洲的鸡能不能躲过明枪暗箭。
    哪想得段红尘听后不屑一顾,他说:“赤鷩不惧狐狸,只有狐狸惧怕赤鷩的份,这些雄鸡日日与我辈相处,每一寸皮肉都浸透赤鷩的气息,狐狸怕他们还来不及。”
    唐商贾奇道:“当真?”他蹲下身来仔细打量这些雄鸡,虽未开灵智,眼神却不是一般锐利。
    他啧啧称奇:连天敌都无,那真要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再往后就说斗鸡漂洋过海的存活率了,段红尘对亲手养的鸡还是很自信的,连打保票说十能存九,商贾听得将信将疑,还是大手一挥,直接下了单。哎,唐皇可喜欢斗鸡了,加官晋爵就靠他了。
    这儿的事高长松是不知道,否则他指不定鼓捣着弄几只鸡回乌斯藏,搞养殖生意,说不定有现代养殖技术加成,他的存活率能超过赤鷩呢?
    做完这单后,赤鷩就迫不及待关门打烊,随后搜的一声,冲高长松那去了。
    *
    在高长松这,又见到那干扰他授课的罪魁祸首,段红尘看盘腿坐在树荫下的钟离珺,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不爽道:“你来这作甚?”
    谁知钟离珺将手中的乌梅饮一饮而尽道:“来看我儿修行。”
    段红尘:你怕不是来干扰的吧?!
    还我儿?呸!你生得出驩头蛋吗?
    高长松从后院走来,手里还捧着一瓦罐,他把罐当壶来用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