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种田指南 第3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秋日的日头不算太高,高长松与净尘在马背上,任这两匹马悠悠地走着,往前是哈密国,这一路堪称是山清水秀、风水草地现牛羊。远处的天是湛蓝的,偶见丝丝缕缕的白云,天与山连城一线,顶处的山是白的,上面覆盖着积年的白雪,山中则是裸露的石壁,再往山脚下,则是片连绵不断的绿了,绕湖生长,圈出一片宁静的湖面。
    净尘走过此路,跟高长松说:“哈密国界景色大不相同,别看此处绿水青山,往前了去便能看见一片大漠,连城池都是泥土色的,其貌与楼兰国很是相似。”
    高长松想:那是雅丹地貌啊。
    这里山清水秀,当然有人家,高长松见一老丈人迎面朝自己等人来,便也问好道:“老丈,敢问前方是何地?”
    却见这老丈并不理会他,反倒是念念有词道:“袈裟、袈裟……”往前直冲。
    高长松:?被无视了?
    却听净尘道:“十二郎,此处并无人。”
    高长松冷汗刷一下就下来了。
    这、这是白日见鬼了?!
    第41章
    青天白日的,那鬼在光下也未行走多久,很快就化作一缕烟消散了,也不知是超度还是找地儿躲光。
    高长松问他几句,见那鬼都不理睬自己,也就算了,净尘问他看见什么,他都一五一十说了,净尘听后道:“恐有什么冤情。”
    高长松点头道:“我也觉得如此。
    本在他怀中呼呼大睡的白仙听二者说话,探出脑袋,睡眼惺忪的,豆豆眼都不复原本黑亮,仿佛在问“发生什么事了”。
    高长松本想把他的小脑袋摁回去,却错手摁到了刺上,当即“噢”一声叫了,差点从马背上跳起来。
    白仙吓死了,睡意直接消散了,连忙道:“抱歉抱歉,啊呸呸呸呸呸呸呸。”开始疯狂吐吐沫。
    高长松:“倒、倒也不必如此。”
    *
    此地水草丰满,自然的馈赠颇多,高长松随便套了只兔子。他最近给练出来了,眼疾手快,捉兔抓鱼小菜一碟。
    随后又在落脚处支起火堆,高长松与净尘是修行之人,晚上都是不睡的,打坐打坐一晚上就过去了,第二日醒来,精神饱满,腰不酸腿不痛的。
    高长松:哎,都打坐了,睡哪儿又有何区别呢?
    于是他们常常栖木而坐,除非下雨,都不用找洞穴的。乌思藏这雨少,不必多担心。
    高长松逮兔子时净尘在采野菜,这儿气候好,地上野菜一茬一茬地长。他今天采了一大把蕨菜。
    蕨菜是唐代常见的野菜,穷苦人家会挖蕨菜去市场上叫卖挣钱,此菜出现在高长松桌上的频率,跟现代的青菜、白菜差不多。
    净尘就溪水将菜洗了,这时高长松正用小刀艰难给兔子剥皮。
    经过这段时间的锤炼,他的野外生存技能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敏锐甚至从6提升到了7,否则他根本插不到鱼。
    高长松先将血淋淋的兔子开膛破肚,再将血水冲洗干净,他也没倒多少调味料,只用粗盐抹了抹,就用尖锐的树枝将兔子穿起来放火堆旁烤,至于蕨菜则进大铁锅,加盐跟水煮,又将厚实的蒸饼撕成小块扔进去,最后加一勺豆瓣酱,齐活!
    谈不上多美味,却也是一顿热乎乎的,能对付的饭菜了。
    高长松跟净尘稀里哗啦地吃完了,期间白仙独自觅食,他最近吃得好,高长松的香美味得不行,此外他上回忍不住吃了一条咯吱咯吱爆汁的小虫子,食完都要哭了。
    白仙:哎,好美味哦,不行,再来一口……
    于家村那的虫子不够肥美,再加上成日里香火跟供奉不断,不需他自己找吃的,可捡起老本行后,他发现了肥虫的妙处。
    他们聚精会神进晚食时,一双眼自上而下、幽幽地盯着他们看。
    净尘是第一个发现的,他抬头看上首的树杈丫,也不知见了什么,只朝那块微点头,又吃自己的蕨菜蒸饼汤了。
    净尘幸福地叹了口气:好好吃哦。
    如果没有高长松,他就要过上啃干粮与野果的日子了,他出远门从来不会背锅!
    其次有反应的是白仙,他忽然浑身一耸,似遇见了天敌,先缩起柔软的腹部,随后警惕地探头探脑。
    白仙:鬼鬼祟祟.jpg
    高长松挺注意白仙的,他看白仙神色不对,开慧眼环顾四周,如开热成像一般。
    高长松:咦?
    他敏锐捕捉到脑袋上的一团灵气,凝实极了,细看去,竟是只与树杈丫融为一体的猫。
    高长松:!!
    不能呼吸了!
    这猫生得一席灰棕色皮毛,黑斑点不规则地遍布在他的身上,远看去像一只小豹子。
    高长松是个庸俗的毛茸茸爱好者,若不是想“这怕不是只猫妖”,他都敢主动去捞猫。
    那小猫咪感受到高长松露骨的眼神,终于退却了,只听见“刷刷”两声便不见了踪影。
    高长松:是狸奴哎。
    白仙:好害怕哦。
    净尘:好吃好吃。
    ……
    次日傍晚前,高长松与净尘终到黑风山附近,本想在野外宿一晚,却看见了富丽堂皇的观音禅院。净尘是个好和尚,看见禅院总要去拜一拜佛祖,又拿出他的钵,欲化缘两顿饭。
    历朝历代寺院皆不征赋税,那多出来的粮食有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味儿,四面八方而来的云游和尚若化缘求一碗饭吃,禅院都不可推拒,此外赈灾济贫他们也得冲在第一线。
    无论是黑风山还是观音禅院都令高长松耳熟,等看见戴猫眼石毗方帽、穿一领锦绒褊衫的金池长老时,他终于明白自己在哪。
    高长松:呔,这不是金池长老吗?!
    他看86版西游记的记忆都被唤醒了!
    金池长老对无利益冲突的人都很和蔼,知净尘就是那远近闻名的妙僧,要去长安参加水陆法会后一张老脸笑得满是褶子,给他与高长松安排了上好的房间。
    看那金箔包边,高长松感叹:这和尚跟和尚也是不同的,太有钱了叭!
    在此豪华套间中,想不一夜好梦都难,可高长松没想到的是,他竟也遇上了西游中常见的托梦。
    *
    这梦境游魂竟是前两天所见老丈,高长松一看他,便想起他口中的“袈裟、袈裟”,以为他是诉冤来了。
    却不曾想他讲述另一故事。
    他自述姓张,乃是西番哈密国的手艺人,世代以做袈裟为生。他生前曾织出一件金丝、银线、蚕丝交织而成的袈裟,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比起观音赐唐僧的锦襕袈裟,也就差镶嵌定风珠等仙家的异宝,说是人间界手艺的集大成者也不为过。
    听闻此袈裟面世后,轰动了西番哈密国,高僧无不来求此大衣,张匠却如老牛般倔,非要寻得一名六尘不染的法师,才愿送上这袈裟。
    高长松听他絮絮叨叨地说,表情变成了“ ”,哎,不是不能理解匠人的坚持,可怎样的和尚才叫六尘不染呢。
    哪想得这老丈竟自我反思起来,叹息道:“当时真年轻气盛,眼下想想,我又何德何能评出大师们的高低?”
    “眼下我虽想通了,可我那狸奴却未想明白。”
    高长松:狸奴?你这话锋也转得太急了。
    原来这张匠一心织出珍宝,已心无旁骛到了无妻无子的境地,生前只养只狸奴,一是为看家护院,捉啃织物的老鼠,二则是排遣寂寞。
    他一说起狸奴,形容词都变多了,说他“状似乌云豹,身手矫健,又是个爱报恩的,想当年他不过是随手喂了饥肠辘辘的狸奴,哪想得第二日他竟叼着死老鼠来送人”,一来二去之下,这一人一猫也混熟了,他干脆收养了对方。
    “我亡后才知那狸奴不一般,想来也是,谁家狸能活二十余年。”
    他絮絮叨叨说:“我当年亡故后深感生前之事未完,徘徊于此不愿离开,竟引得黑白无常来捆我,就我这小老儿,哪能跑得过阴差老爷,本束手就擒了,却不知从哪猛蹿出一只猫,我寻思着像我养的那只。”
    他感叹道:“听说猫可通阴阳,这才知是真。”
    高长松忍不住问:“那您逃了吗?”
    张匠理所当然道:“逃了啊,否则如何在此同你说话?”
    又说:“那些个阴差老爷日理万机,没个十年八年绝无闲工夫来料理我,我也不多求,就想趁这些时日把狸奴的心病给解了。”
    他唏嘘道:“生前多宝贝这袈裟,死后却为金池长老所买下,真世事难料。”
    高长松:听来金池长老的名声不妙啊……
    金池长老毕竟是个爱搜集袈裟且到其他僧人面前显摆的角色,名声有瑕是肯定的。
    张匠道:“我成鬼后身子骨轻便不少,有时飘着飘着变能赶上狸奴,只见他追着袈裟一路出哈密国国界。”
    “他这猫性子高傲,许多法师都是看不上的,更别说金池长老了,他是个认死理的,就想把那袈裟拿来,给予应得之人。”
    “这黑风山很是险恶,还请老爷保狸奴一命。”说着深深拱手,也退却了。
    *
    传奇任务——猫猫报恩记
    简介:不是每一只小猫咪都是要有铲屎官伺候的主子,狗狗有“忠犬八公”,猫咪中也有类似的,请救助这只为完成主人心愿,主动涉险的小猫咪吧!他都不够黑熊拍一爪子。
    奖励:500点。
    高长松:这还有黑风洞的黑熊精参与啊?
    好难哦。
    第42章
    正当高长松为小猫咪焦头烂额时,乌思藏家中却迎来意外来客。
    却说那日清晨,高香兰正在院中练锻体功夫,这功夫修起来艰难,每日早上需一遍运转丹田吸灵气一遍扎马步蹲桩子,其修行之苦比佛家的罗汉功夫也不遑多让。
    眼下高香兰能扎满半时辰的马步,陈子航都赞她毅力惊人。
    “咚咚咚、咚咚咚”,正门口外传来有节奏的敲门声,高香兰虽想谁这一大早的上门,却也擦干汗开门,哪里知道迎面挤来一硕大的老鼠头。
    吓!
    她猛地后退两步,却见那大灰老鼠想被牵住缰绳一般,往后撤,左居正翻身下鼠招呼道:“许久不见,大娘可安好?”
    高香兰是见过左居正的,当即便福身问好,随后想起他身份,忙将左居正迎进屋,带给正在喝小豆汤的陈子航看。
    陈子航看那大灰老鼠,当即“噗”的一声,把小豆汤给喷出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