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种田指南 第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
    打点好一切后生意就开始做了,高长松与彼此的商贩笑笑。小商人讲究和气生财,彼此间关系都会搞得不错,隔壁卖蒸饼的大妈还赞他们一家几口都长得好。
    倒没有人问高长松老父母何在,这半大的少年郎带着一家三小来讨口饭吃,再问了不是往人家痛处上戳吗?
    高长松将先前写好字的板往摊位前一支,只见上面写了“豆花”二字,还颇为形象地画图,下面写了个“一”。
    这年头的识字普及率不算高,可在大城镇,不少百姓都识两个字,尤其镇上又有豆腐店又有花店的,看着看着也该认识了。
    只是没人知道这豆花是何物。
    好在一文并不算多少钱,很快就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对方看高长松揭开锅,眼就瞪得老大,这不是那三文才一小块的豆腐吗?这里一文竟然给了一海碗?而且又听说这家不仅收开圆通宝,普通的绢布以及粮食都是收的,那就更难能可贵了。
    一海碗的豆花够两个成年人吃,也能填饱肚量大的壮汉的胃,实在划算。
    很快,他这的生意就开张起来,人买吃食都是一个看一个,见高长松这生意火爆都排起长龙队,更是勾起其他人的好奇心,尤其他就在河道边摆摊,今日出来看龙舟的人都被吸引住了,高长松忙得脚不着地,而高香兰跟高玉兰更是用透亮的童音喊着“一文一海碗豆花”之流。
    高长松这叮叮咚咚、叮叮咚咚,进账个不停。
    等他好不容易歇歇,就听见隔壁腰大肚圆的蒸饼大娘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道:“你看那郎君,已经吃了五六个饼,怎还在继续?”随后又接上一句,“看他从街头吃到街尾,真不像是有那肚量的人。”
    高长松心说这不就是个大胃王吗?好像也没啥的,不是说大胃王的胃部构造不同于其他,可他一抬头望大娘所说的方向看去,表情立刻就变了。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对方如此关注此路人,而且还用副春心萌动的语调说话。
    可恶,这位客人实在长得太帅了吧!
    第8章
    星目、剑眉、蜂腰、翘臀……哪怕是以纯男性的视角来看,他都帅得过分。一般的古典美男子都生方颌,从脸跟身段来看,古典美男抛弃了现代潮流的纤细感,他们更青睐伟男子。可眼前人,他二者兼具,以朴素的直男眼光看,只觉得此人长得略有些精致,却到不了小白脸的程度,身材也让人想流口水。
    总之就是帅。
    帅到了马车中的女郎都要悄悄掀起帘子偷瞄他的程度,至于香花瓜果,已经有无数人送来了,大家女郎是委托人送,再附上几句香言软语,而附近做小生意人家的女儿更是大胆地送上手帕等物件。
    高长松才观察那一小会儿,就看见几茬子女郎上前,他举着大勺子的手当即就一顿,只有“羡慕嫉妒恨”才能表现他此刻的心情。
    据高长松不完全观察,此人并不能算帅而不自知的类型,毕竟人家送他的瓜果都好好收下了,至于刚采摘下的石楠花、刺绣手帕等等,他看后都无动于衷。
    高长松一脸深沉地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颜枯骨啊,对这帅而自知的人来说,美色甚至比不上食欲。
    境界太高了。
    那位帅而自知的郎君啃完胡饼走到下一个摊位,显然,紧靠饼摊的是高长松的豆花摊子。
    高长松的摊位在排队,他准备的木碗根本不够,有住附近的直接拿着海碗过来,打一碗后就呼啦啦地喝豆花。
    那豆花其实挺烫的,有些人喝着喝着,鼻尖都冒出了汗珠。
    郎君话不多说,上来就拍枚钱币,高长松看了,不是那成色一般的五铢钱,怕是今年刚产的开元通宝,沉甸甸的。
    同样是一文钱,不同币种的铜含量不同,于是价值有高有低。
    高长松跟对其他人一样,打好豆花后双手捧着递过去。
    他家豆花可香,要知道,为了在端午节的商贩中独占鳌头,高长松甚至重做了豆酱。
    家中原本的豆酱是按照唐代一般豆酱方法做的,只有咸,连鲜味都少得很,高长松试着用略有些辛辣口感的茱萸代替辣椒,复刻了低配版豆瓣酱。
    他尝过觉得好,高香兰他们甚至能用豆瓣酱拌饭吃,刚才看食客也对他的豆瓣酱赞不绝口。高长松都想着是不是他的豆瓣酱也能卖钱了。
    哎,他这种在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人就是这么难,能够大钱的方法都写在《武德律》中了,这年头跟未来不同,违反六典动不动就满门抄斩,只能老老实实挣钱。
    等挣完钱他就跑唐国去,在大唐胡商待遇可好了。
    ……
    大胃王的帅郎君一连喝了好几碗,之后不喝是因为每买一次都要重新排队,而他只带一个碗。到下午,高长松食材用完了,无论有没有人排队都得收摊。
    先前他想着低配豆瓣酱是否能卖钱,还真有食客端着饭碗说要来买豆瓣酱,高长松试探性地定价六文两碗,人家二话不说高高兴兴捧走了。
    最后连豆瓣酱都卖完了。
    高长松只带了挣的钱物走,绢布、粮食与铜钱装满了奚车,脑海中叮叮咚咚的任务进账暗示他收获不菲,无论是“第一次摆摊”还是“端午特别活动”,都让他挣了一笔任务点,若从收益角度来看,这回他实在赚得不少。
    不只是高长松,高香兰跟高玉兰也忙活了一天,这俩人一人招呼客人,一人不停给客人端碗送豆花,可把她们忙坏了。也就高翠兰过得最好,不是捧着角黍吃,就是吃隔壁大娘给的胡饼,高长松眼瞅着觉得她也有胖成年画娃娃的潜质。
    收摊时龙舟队尚未结束训练,想着高香兰她们辛劳一天,肯定要带孩子们转转放松放松,这是对辛勤劳动的犒赏,还有力气的高长松干脆顶着高翠兰,让她坐在肩膀上,剩下两小只一手一个,先去看龙舟练习。
    路上他问俩人“有何想吃的”,无论是高香兰还是高玉兰都摇摇头,懂事得让人心疼,这就让高长松更想给她们买点什么。
    吃的且不用说,这端午节出来的小摊,她们俩都吃了个遍,高长松用豆花把附近摊的吃食都换了一遍,吃的她们满嘴流油。
    到底要给她们买什么,高长松心下有了计较,此时却按下不表,先带她们去看龙舟。
    *
    宏伟的龙舟停靠在岸旁,一共四艘船,凑近了看便能发现,每艘船上的花纹都不同,而船上人胡裤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五月初五,哪怕是乌斯藏的天都不算热,这群郎君干脆上身打赤膊,露出古铜色的肌肤,船头一人身穿小褂,“咚咚咚”地击一面大鼓,这鼓点传入人的耳中,落在人们的心上,划船的郎君各个精壮,几乎能够看见他们手臂上鼓鼓囊囊的肌肉。
    高香兰她们只觉得龙舟好看,赛龙舟更好看,不停地“哇”“哇”着。至于站在岸边,不断哇着的平头百姓家的女子,她们来看看的或许就不仅仅是龙舟了。
    肌肉也挺好看的(不是)。
    高长松看看河上的人,再看看自己,又有点羡慕嫉妒恨了,但他想自己年龄还小,只是半大的少年郎,肯定有再成长的机会,不急。
    看完龙舟训练,今日的高潮也就结束了,于是围观人群也各自散去,高长松手牵着俩小孩儿,脖子上架着一个,在路上很引人注目。
    他想得很好,准备带这三娃把商业区逛一遍。
    *
    古格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沿街边密布着当铺、书屋等典,偶尔还能看见小娘子或是小娘子的丫鬟在脂粉水粉铺子里进进出出。
    高长松看着竟回忆起种田文中的桥段,都说女人的钱最好挣,很少有人回到古代不去弄些化妆品的。
    可惜他对此一无所知,只知道古代人敷面都用混着铅粉的面霜,白是白了,敷多了不整个铅中毒?至于胭脂水粉,他又不是贾宝玉,肯定是不会这些的。
    但要有机会他也想从种田系统的兑换商城中换出做法,说不定就大赚特赚了。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他对几孩子也有些了解,就譬如高玉兰,她于读书一道上实在很有天赋,学习进度比高香兰都要快,高长松想着对方也开蒙过了,每天拿着树杈丫在地上比划也不是个事,还是要有正经笔墨纸砚的。
    于是带她走进书屋买了一通文具,主要是笔墨纸砚,当然买的是最便宜的,毕竟是给小朋友练习习字,而且比起低粮价来说,笔墨纸砚的价格真的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唐代的农户不怎么送孩子去读书,主要是无法承受价格。
    伙计也是头次见到农家子带女孩儿出来买文具的,还多瞅了高长松几眼。
    这礼物是送到高玉兰心里头了,却不能只有高玉兰一个人有,除了小胖手握不起笔来的高翠兰,剩下两人对半平分,其中还有高长松自己的,他好歹是读过书的,一手好字不能荒废了,这字一些日子不练就生疏了,他可不行。
    至于其他,他带高香兰她们去买了新的衣服,还买了木雕的小首饰,女孩儿年纪不大,若用太好的反倒会被心怀不轨之人盯上,眼下只要买些她们喜欢的小玩意便可。
    到最后三小孩都逛疯了,高翠兰不用说,小孩儿精力不够,已经在高长松的背上呼呼大睡了,至于其他俩小孩的精神维持到了她们上奚车,高长松赶了会儿车,就发现身后再也不见叽叽喳喳的嬉闹声,回头一看,发现她们已经睡着了,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高长松看后笑笑,赶着驴子高老庄去了。
    第9章
    自西驶来的木船缓行入乌斯藏的母亲河。别说木船怎能载着金银财宝漂洋过海,凡是看过那巨大木船模样的,都会为之震撼。
    跟挤在河道两旁的人一样,哪怕是来自后世的高长松都被这唐朝人智慧的结晶震撼了。他来自内陆城市,没怎么见过海边停靠的游轮,哪怕是见到了,那震撼都不会比此船带给他的更大。
    只见窄而长的帆船缓缓向前行驶,那高耸的桅杆上帆船展开,以他的视角来看竟有些遮天蔽日的效果,他能看见对自己而言高太多的船身,甚至能看见船舱上穿甲胄的士兵。
    高翠兰细而尖的童音淹没在人的欢呼声中,她问高长松:“那是船吗?”
    高长松回应道:“是唐国的大船。”
    高翠兰以儿童稚嫩的语音道:“真想上去看看。”
    恐怕在这的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真想上去看看。
    ……
    哪怕是驶向唐国的大船也是需要补给的,古格镇就是个常用的补给点。船上的官员很通情达理,自知今日是农历五月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他们这船还特意向前停停,起码不影响龙舟赛的赛道。
    估计那些士兵对古格镇的端午节也有些兴趣,闲暇时会围在船边看他们比赛。
    当然,这些跟高长松没什么关系,看过大船后他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有了昨天的铺垫,今天他可是下定决心要大赚特赚一笔。
    这个赚一笔既是金钱上的赚一笔,也是任务点上的赚一笔。
    原因是……
    特别活动:欢度端午
    活动简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来,来唐朝的第一个节日,怎能不留下精彩的回忆?
    奖励方式:每挣一文钱便能转换为0.2任务点,若触发特殊事件会有别的奖励哦~
    活动时间:48小时
    放在手游中这一定是个让人骂死的活动,说是欢度端午,其实根本没时间去玩吧,只能不停赚钱。
    但你若说这是个只有肝的活动,又好像藏着什么惊喜,“特殊事件”那几个字真让人非常在意,可这系统偏偏又没有提示什么是特殊事件,真是急死个人了。
    高长松表示,这不正经的种田系统不仅试图让他在贞观年前搞兼并土地那一套,活动也像是狗策划推出的,真是不能要了。
    可他却不会错过这机会,如果努力点,等端午活动结束后他就可以换自己一早看好的新手礼包了!
    ……
    为应对广大宿主需求,种田系统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新手礼包,什么“多国语言礼包”、“丝绸之路礼包”、“修仙入门礼包”之类的……
    很难界定他们到底是怎样划分的,其实高长松对丝绸之路礼包有些好奇,是不是买到这个礼包他就能做丝路商人了?
    那可真是得天独厚啊,他乌斯藏正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那为什么高长松没有选择丝路,原因还是很简单的,哪怕他机缘巧合下能够跟上胡人的商队,也不能把高翠兰她们独留在高老庄,留守儿童真的要不得。
    思来想去,他也只能从发明创造、积累原始资本开始了,于是他看上了一套新手礼包。
    ——《天工开物》现代破解版。
    介绍:听说过宋应星吗?学过高中历史的人总该知道吧?这本明代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不是很适合大唐吗?立足于时代又高于时代,当然了,考虑到一般宿主的文言文水平,我们还配上了文言文翻译于演示系统,此外现代种田文常见的豆制品制作方法、卤味原料配制、水泥、玻璃及肥皂等物也额外收录在此礼包中,购买此礼包宿主还将获得一次新手盲盒抽奖机会,真是平民的福音呢!
    兑换点数:500点。
    高长松:可恶啊,我这等一般平民确实只能买得起新手大礼包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