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寒门学子的市井生活 第5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而且小的是第一次培育,对于它的生长习性以及多发的病害、虫害还不太了解。所以存活下来的并不多,因此产量也就偏低。”
    “原来如此。”林嘉宝点了点头。
    “春意,要不然先让庄头采一些棉花,你着人做几件棉衣做样品,过两天我们再请那些富商一同过来观看,你看如何?”林嘉宝低头问李春意,
    “嗯,我也正有此意,我手中的绣娘正愁没有事情做呢。”李春意抬起头来笑道。
    庄头遵照吩咐,让儿子儿媳到田里采了一些棉花。将枯枝杂叶捡出来,打包好,送到了李春意的马车上。
    回去的路上,李春意让车夫停到了城中开的成衣铺里。将棉花交给了几个有经验的绣娘,让她们按照时兴的衣服样式做了两套样衣。
    林嘉宝派李默去各家送了帖子,让众人三日后过来参观。
    “哎呀呀,不得了啊,这个长绒棉打眼一看,就比这个细绒棉要好上许多呀。”周楠拿着棉花,惊喜的感叹道。
    “废话!要不好能成为皇室专用的贡品吗?”郭昌白了他一眼,嫌弃他一脸没见识的模样。
    “嘁,说得就好像你见过一样。”周楠也不客气的回怼了一句。
    “你!”
    “好啦好啦,我们是来谈生意的,不是来吵架的。现在大家同是一个商会的人,不要如此伤和气。”高临站了出来,当和事老调停。
    “这是用
    长绒棉和细绒棉分别做的两套衣裳,你们拿在手中掂量掂量。”林嘉宝让李默将衣裳递给了在座的富商。
    “嗯,手感棉柔,分量轻薄,穿在身上有十分保暖,不愧是棉花中的极品。”徐航将棉衣拿在手里由衷的夸赞。
    “敢问大人,不知这长绒棉的产量如何?”徐航转过身来问道。
    “嗯,今年第一茬种出来长绒棉的产量,只有细绒棉的五分之一,但是往后再多种几次有了经验,产量应该会有所上升。”林嘉宝如实回答。
    “难怪这棉花价比黄金,看来确实不可多得。”徐航感叹道。
    “这次种出来的不多,所以本官打算全部打包上交给朝廷,顺便写个折子上去,为你们争取嘉奖。”林嘉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望向众人。
    “多谢大人恩典!”众人连忙跪下叩谢。
    “另外,夫人的庄子上还有二十亩细绒棉也是大获丰收,不知你们可有兴趣收购?”林嘉宝望向众人问道。
    “大人若是愿意出售那便是再好不过了,省的我们从南方的行商那里拿,价格要贵上不少呢。”
    “就是,就是,从大人这里拿价格还便宜些,那我们卖给那些老百姓的价格自然也会便宜许多。”
    林嘉宝点点头,说:“那你们明日便派人过来采摘吧。”
    “是,多谢大人。”几人拱手道谢,然后转身告辞。
    三日后,李春意庄子上的长绒棉全部都采摘完毕,打包送到了县衙。
    “夫君,我已经派人将长绒棉打包规整好了,另外还分出来了三小份,用来打点知府和内务府的两位领事太监。”李春意边收拾着东西,边回头对着林嘉宝说。
    林嘉宝听着微微有些愣神,反应过来之后,欣喜的抱着她说:“春意,你考虑的实在太周到了!”
    “你之前没经历过打点人脉,自然不清楚。你这上交的东西肯定是要经过层层盘剥的,还不如事先就准备好。”李春意解释道。
    “另外,那几家应该今天会送过来一些打点的银两,你到时候收着便是。沿途需要打点的官员不计其数,这上面可不能吝啬,不然哪一关卡住了,都很耽误事。”
    “嗯嗯,都听娘子的。”林嘉宝将下巴抵到李春意的头上,抱着她笑着说。
    随后,林嘉宝派出林嘉禾押车护送长绒棉上京。
    “保重,路上小心行事。”林嘉宝拍着林嘉禾的肩膀,郑重地叮嘱着。
    “是,大人放心,嘉禾定不辱命!”林嘉禾拱手抱拳,对着林嘉宝道别。
    然后翻身上马,领着车队浩浩荡荡的出了城门。
    送走林嘉禾,又接着忙碌棉花收购的事情。等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已经
    到了年关了。
    “夫君,今年的收益比去年多了许多,我打算今年给大家都包个大红封。”李春意算完账,高兴地跑过来同林嘉宝说。
    “嗯,随你高兴。你可是我们家的大当家,想怎样都行。”林嘉宝回头同她玩笑。
    “讨厌,说得人家像是土匪窝里出来的一样。”李春意瞪了他一眼,追着要挠他痒痒。
    “哈哈,我的错,我的错。”林嘉宝一边笑,一边躲。
    “大人,外面来了一位公公,让您去接旨呢!”李默慌慌张张的跑进来,大喊道。
    “什么?”林嘉宝停了下来,惊诧的问道。
    “快,快去摆香案。”林嘉宝赶忙吩咐着李默。
    “春意,快跟着我一起去接旨!”林嘉宝拉着李春意,快步往前院跑去。
    到了前院就看见一个面白无须、身材微胖的公公,坐在椅子上喝着茶。
    林嘉宝快步上前,朝着他拱手行礼。
    “下官林嘉宝,见过公公。不知公公大驾光临,未曾远迎,还起见谅!”
    “哎,林大人不必如此客气,快快请起。”白公公起身笑眯眯的扶起林嘉宝,客气的说道。
    “既然人来了,那就接旨吧。”
    “是,公公请,香案已经摆好了。”林嘉宝将白公公领到香案前,自己则带着李春意和一众典吏跪在下方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甘郧县县令林嘉宝治下有方,上贡御棉,深得朕心,特此嘉奖白银百两,绸缎二十匹……,甘郧商会钦点为御贡商会,特赐匾额……,钦此!”
    “林大人,接旨吧。”
    “臣林嘉宝,谢主隆恩!”林嘉宝垂头抬手,接过了圣旨。
    起身后,林嘉宝请了白公公用了一顿便饭,又将之前用长绒棉做的冬衣送了一套给他。
    白公公临走前,李春意又准备了二百两银票,让林嘉宝交给了他。
    “林大人,好生做官,前途无量呢。”白公公拿了钱,满意的点了点头。
    “多谢公公吉言!”林嘉宝拱手道谢。
    “行了,不用送了,咱家先行一步了。天长日久,说不定咱们很快就能在京城见面。”说完,白公公转身钻进了轿子里。
    “恭送公公!”林嘉宝拱手弯腰,恭送白公公启程。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求包养。么么哒!
    第93章 93 、第九十三章
    送走白公公之后, 林嘉宝将圣旨供奉在祠堂的香案上, 与自己爹娘的牌位放在一起。
    点了三炷香, 上前虔诚的拜了三拜。
    前脚刚把圣旨放好,商会里的人就连忙赶了过来,求见林嘉宝。
    “大人,商会会长带着人在门口求见。”李默过来禀报。
    “请他们进来吧。”
    然后林嘉宝又吩咐衙役, 将牌匾抬到了二堂, 自己坐在椅子上等着众人拜见。
    徐航领着几人脚步匆匆,一脸急切的往二堂赶。
    “拜见大人!”几人刚跨过门槛, 就记着朝林嘉宝行礼。
    “免礼。”林嘉宝抬抬手,让几人起身。
    “大人, 听说刚才京城来人了,不知?”徐航咽了咽口水,急切的望着林嘉宝。
    “你们消息可真灵通!先坐下吧, 待会和你们细说。”林嘉宝笑了笑, 请他们入座。
    “谢大人!”几人相互对视了一眼, 先后入座。
    几人刚坐下喝口茶,歇一歇。
    “大人, 牌匾抬过来了。”李默就前来禀报。
    “恩,这么快?赶紧抬上来给诸位大人看一看吧,都惦念的不得了呢!”林嘉宝笑着吩咐道。
    “大人, 这莫不是?”徐航激动的站起来,声音发颤的询问。
    林嘉宝笑着点了点头。
    几人立马站起身,伸长着脖子朝着门外看去, 心急如焚的期盼着。
    很快,李默就领着几个衙役将牌匾抬了过来,放到了厅堂上。
    林嘉宝上前将上面盖着的红绸掀开,露出了御贡商会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照亮了在座的商贾的心。
    几家商贾都忍不住走上前,小心翼翼的摸着这块牌匾,像是见到了梦寐以求的珍宝。
    过了半晌,众人才如梦初醒般,朝着林嘉宝道谢。
    “我等谢过大人,大恩大德如同再生父母!”徐航领着其他几家领头人,感激的朝着林嘉宝跪下叩谢。
    “快快请起,这是你们应得的。是你们行商中不忘惠及百姓,所以圣上才会下旨嘉奖你们。”林嘉宝上前将人搀扶起来。
    “多谢皇上,皇恩浩荡。”几人又是跪下,对着京城的方向叩谢一番。
    之后林嘉宝将牌匾郑重的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带回了商会。
    几人欢天喜地的接过牌匾,小心翼翼的抬回去了。
    第二天,他们就联合举办了一场盛会,庆祝商会取得了御贡的资格,林嘉宝夫妻也被邀请入席,热热闹闹的一同庆贺。
    这个年,林嘉宝等人过得很是忙碌,在参加一个又一个的宴席间,匆忙度过了。
    年后开春,林嘉裕又领命继续去各地寻找修建井渠的地点,去
    年已经修建好了两条水渠,今年开春惠及了许多村子里的农田。
    大家都省时省力,不必再去河中,老远的担过一挑水,一趟趟的往返河边农田之间。
    嘉禾则是被林嘉宝派去将官田收回,深耕细作,重新清理出来。规划种上细绒棉,为县衙的经济创收。
    回收工作开展的很顺利,众位典吏都清楚了解到林嘉宝的为人,没有执拗的与他作对,都很配合的将官田还了回来。
    去年嘉裕和庄头的儿子已经教导过三村的人怎样种植西瓜了,今年就没有再去,只是派人送去了种子和药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