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嫁莺娇 第3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儿子是皇上的第一个儿子,是当朝太子。
    女儿则较小,是乐宁公主,如今不过十四年华。
    两人一道进入里头,坤宁宫中欢声笑语。
    隔得老远都还能听见皇上低沉的笑声与皇后的娇声。
    公公报:“定宣王,定宣王妃求见。”
    里头的笑意瞬间停止,沈随砚微不可察地嗔一声,随后眉眼淡漠地看向里面。
    皇上与皇后一并走出来,南谨帝看起来并不算十分的开心,“来了。”
    皇后则是笑得开怀,“瞧瞧臣妾说的,砚儿与皎皎果真是一对璧人,站在一起如此相配,当初还好陛下答允赐婚,不然今日臣妾可看不到如此美的两个人。”
    姜皎一听,原来是皇后帮着赐婚才成的。
    她蹲个礼,“谢母后。”
    皇后招手,“好孩子,过来。”
    姜皎上前,走至皇后的面前,“姜丞相养的女儿果真是出众的,刘嬷嬷回来就说皎皎不错,如今一见果真是不凡的。”
    说着她给姜皎的手上套了一只水头极好的玉镯,“玉镯是我刚入太子府时,先皇赐得,听闻是近些年难得的珍品,只有配皎皎这样的人儿才行。”
    姜皎一听,现在推辞倒是显得有些不大好。
    “谢母后。”姜皎心中对皇后的好感多了不少,扭头去看沈随砚的时候,却发现他并未有那般开怀。
    皇后看了南谨帝一眼,南谨帝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往后砚儿要好生对王妃,方不辜负朕的心意。”
    沈随砚拱手行礼,“儿臣知晓。”
    南谨帝摆手,“罢了,去看看你母妃吧,也让她见见好开心一阵子,中午也不必过来用饭了,在你母妃那边用就好。”
    “谢父皇。”沈随砚一直都没有什么表情,两人从坤宁宫中出来。
    姜皎摸着手上的镯子,她也并不是个愚笨的人,可以看见沈随砚与南谨帝的关系并不好,看来传言不是假的。
    见沈随砚如此不乐,她想了想一会儿要见元贵人的事。
    或许见到母妃沈随砚就会高兴一些,皇子分院而住后,就不能常常见到母妃,如今能看见定然会更好。
    她嗓音如黄莺婉转,跃上枝头,“听闻母妃曾经也是上京的美人,夫君你可知晓。”
    沈随砚虽然心情不佳,但对姜皎的话倒是有问必答,“听说过。”
    侧过脸,见光透过枝桠落在姜皎的面容上,沈随砚的嗓音中有股难以言说的柔情,不似他平日中的样子,“但我认为,萤萤最美。”
    乳名从他口中喊出,格外悦耳,揉下耳根姜皎不免有些羞,“夫君也不知羞。”
    沈随砚默许她话语,宫中甚大,可后宫却又显得小极了。
    没走几步就到了元贵人所住的宫殿。
    窄窄小小的四方院子,就将她给困在这里一辈子。
    观墨上前叩门,肯定就有太监将门给打开。
    见着是沈随砚,跪地行礼,“五殿下安好。”
    沈随砚询问,“母妃可在?”
    太监回答说:“贵人娘娘在小厨房中。”
    听见元贵人是在的,姜皎有着比见皇后时还紧张的心情。
    大抵正因为是沈随砚的母妃,所以才会如此。
    此处宫殿只有元贵人一人住着,应当是她诞有皇嗣才有的殊荣。
    院落不大,却布置得极为好看。
    瞧见某处的花,沈随砚眸光逐渐凌厉,语气更是严刻,“这花为何又重在此处。”
    太监赶忙跪下,“殿下恕罪,贵人娘娘只有看见这花心情才会好些,所以才吩咐下人给种上的。”
    姜皎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那花倒是像极了路边的野花,没什么可在意的。
    但是沈随砚周身都透着冷气,眼眸却是要笑不笑的模样。
    听见前面的动静,元贵人匆忙跑出来,“砚儿。”
    元贵人身上简朴,身上也没多余的装饰,就连衣料都还能看出是去年的。
    想来是在宫中不大受宠才会如此。
    姜皎行礼,可元贵人的心并不在她的身上。
    “砚儿。”元贵人又唤了一声,“我看着这些花才会高兴些。”
    声音愈发地小起来,沈随砚眸底冷静自持得不似寻常,“母妃看着这花高兴,想来并不是因为儿子,儿子厌恶这花极了。”
    元贵人赶紧解释,“我身处深宫中,今日你难得来一回,就不要说这些。”
    说着,她身边的嬷嬷提醒,元贵人这才注意到一旁站着的姜皎。
    扯出一个笑意,元贵人开口说:“这就是姜丞相的二姑娘皎皎吧,我听身边人说了,你是个很好的孩子。”
    姜皎明白他们母子二人间有矛盾,一时也不敢贸然多说。
    “母妃。”柔柔唤了一声,元贵人听着也算是高兴些。
    她指着小厨房,“今日母妃做了不少你爱吃的,就留下来用饭吧。”
    这话显然是对着沈随砚说的,姜皎没有接话,而是看着沈随砚。
    沈随砚却并未直接回答元贵人,“累吗?”
    姜皎立刻点头,“走了许久,我也想尝尝宫中的菜色。”
    沈随砚道:“那就留下。”
    留下不是为了元贵人,而是因为姜皎。
    元贵人又继续去到厨房,嬷嬷将他两人带至偏殿处休息。
    姜皎端了一盏茶给沈随砚,挨在他身边坐下。
    “今日沾了夫君的福,才能尝到母妃的手艺。”
    沈随砚扯动唇角,淡然抿口茶,“她哪有什么手艺。”
    话头瞬间就陷入僵局,姜皎也不知该怎么说得好。
    分明她原先是个多活泼的人啊,家中长辈就无一人不喜欢她,定是今日到了宫殿中才会如此。
    姜皎手放在下巴处,颇有些沮丧,没想到有朝一日,竟也有她化解不了的局面。
    想起方才小院中种的花,姜皎实在不知到底有什么特殊的。
    花她是不认识的,人她也是看不懂的。
    膳食很快就好,嬷嬷请两人过去用饭。
    满满一大桌精致的菜,能瞧出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姜皎看沈随砚一眼,但他却并未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于是自己开口,“我只在宫宴之上尝过宫中的菜式,还没尝过小厨房的,但想来应当也十分不错。”
    姜皎嘴甜,元贵人十分喜欢她。
    对着身边的嬷嬷吩咐说:“去我卧房,将那支檀木盒取来。”
    嬷嬷应声而去,屋中伺候的人不多。
    元贵站起来,将桌上的一盘菜亲手摆在沈随砚的跟前,“我记得你从前最爱吃这道栗子炒鸡,今日不妨尝尝,看看与从前可有不同。”
    沈随砚却连筷子都没抬,周身满是疏离的意味,“儿臣从前喜欢,却并不代表现在喜欢,母妃费心了。”
    元贵人的手上还端着栗子烧鸡,却出现如此局面。
    姜皎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并不知晓沈随砚与元贵人之间的事情,尚未知晓所有的缘由,贸然开口实在是不好的。
    元贵人坐下,栗子烧鸡放在沈随砚的面前。
    可却没有一人去碰这道菜,一直等到它凉透被撤了下去。
    嬷嬷回来的时候,递给元贵人一个盒子。
    元贵人强颜欢笑地将檀木盒打开递给姜皎。
    凑过身一看,里头是一支嵌绿松石花形金簪。
    簪子的式样是从前的,可是上头嵌的绿松石是罕见的好东西。
    元贵人同姜皎说:“这只簪子是我的陪嫁,上头的绿松石是极好的,我如今年纪大了,带这些不大合适,今日恰好你来,给你倒是合适的,也当作是我的见面礼。”
    姜皎准备起身谢礼,但被元贵人给按住,“你喊我一声母妃,如此是应该的。”
    紧接着元贵人的视线又挪到沈随砚的身上,随后才对着姜皎道:“砚儿自小身子不好,你帮我——”
    “母妃。”话说到一半直接被沈随砚给打断,“时辰不早,饭也已经用过,儿臣先行告退。”
    说着直接拉着姜皎的手出门。
    给他拽着,没办法做别的,姜皎只得点头朝元贵人问好。
    如此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出宫,姜皎有满腹话想说,但终究还是忍住。
    “有什么话就说吧。”沈随砚阖眼,正在闭目养神。
    稍扬着头,显得他下颌处更加棱角分明。
    眼眸都被盖在黑暗中,却也能瞧出他不大好的情绪。
    姜皎想也没想,抬手轻轻抚上他的眉心处。
    脸上突然有了不一样的触感,沈随砚立刻睁开眼。
    下意识想要桎梏她的手,猛然间想到自己的身旁是谁,又将手臂给放下。
    等她许久她都没有开口,沈随砚不免问她,“不问?今日不问就没有机会了。”
    姜皎记起来时路上沈随砚的回答,试探开口,“若我还问来时的那个问题,王爷会同我说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