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春云暖 第24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约是我能抱起他举高,”宗天保说着从奶娘手里把孩子接过来,“他已经懂得贪玩了。”
    说着他把孩子举了起来,那孩子果然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他这么淘气,是不是和你小时候一样?”姜晴笑着问,“简直像个活猴儿,才这么一点点儿大就开始淘气了,将来可怎么得了!”
    “大奶奶不用担心,等哥儿大了,大爷就能带着他出去玩儿了。”一旁的婆子跟着凑趣儿,“虎父无犬子,咱们的小少爷,也一准儿是个将才!”
    姜晴笑而不语,心里头却在暗暗感叹母亲深谋远虑。
    这个孩子的确帮她在宗家站稳了脚跟,而她与宗天保的关系,也或许真的能通过这个孩子得以修复。
    第387章 出征
    姜暖终于从山里出来,回到了府里。
    第二天,便来了许多亲朋前来探望道贺。
    歇下来的时候,姜暖跟霍恬抱怨:“郑姐夫带着徐姐姐去江南了,云初又见不到。
    姨母和桑妈妈她们都要我坐够四十二天的月子,每天光是吃饭就要五六顿。
    这样下去岂不是要变成猪?”
    “怎么会?你安心养着就是。”霍恬笑着说,“哪有这么好看的小猪呢?”
    只是姜暖这月子注定坐不消停,还没等满月,边关就传来消息,说匈奴有几万大军逼近云门。
    圣上钦点了霍恬前去镇守,从京中带了两万军士,到了那里再汇集当地军队。
    姜暖听了不免忧心:“这匈奴出兵是不是和前些日子的玉恰奴有关系?”
    “即便是有,关系也不大。”霍恬说,“匈奴侵扰边境,古已有之。他们经常到汉人住地劫掠粮食牲畜,甚至是妇孺。
    这次想必又是来大肆抢夺的,他们每隔几年就要如此行事,都习以为常了。
    边民苦不堪言,但驻军又疲于应付。
    圣上一直想消弭边患,只是如今时机还不成熟。不过这次前去,也刚好可以操演操演。”
    “可是我好担心你怎么办?”姜暖都快要哭了。
    她当然知道霍恬作为武将,上阵杀敌是他的本分。
    可一想到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一颗心就抛上抛下,乱得没了章法。
    “乖,别怕。这次不会有大冲突,”霍恬把她揽进怀里安抚道:“不过是探一探虚实,让将士们增长些经验。若是能顺便立些军功,自然就更好了。”
    “我不要什么功劳,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就好。”姜暖说着紧紧抱住霍恬,有些话她没有说出口,因为她知道霍恬也一样舍不得自己。
    他们从成亲到现在都还不足一年,可是她已经习惯了事事依赖霍恬。
    平时霍恬出去公干,也不过几天就回来。
    而这一次,就算时间再短,怕是也得几个月。
    更何况此去吉凶未知,必然是要日夜悬心的。
    霍恬又何尝舍得离开姜暖?况且此时正值月子里该安心静养的时候。
    但身为臣子,自然以国事为先。
    边患一起,民不聊生。
    他必须火速赶去,攘外清肃,保一方安宁。
    “我这一路上都会写信给你,你千万要保重好自己,不要担心我。”霍恬怜爱地亲吻姜暖的额头。
    “公爷,你是去做大事的,不用惦记着家里。”姜暖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涌出来的眼泪咽了下去,挤出个笑脸来说,“我和哥儿都会吃得好睡得香,等你再回来的时候,保证我们俩都胖成小猪儿。”
    “好,你和孩子等我回来。”霍恬把她紧紧圈在怀里,看着睡在旁边的孩子。
    襁褓中的枣哥儿兀自酣睡着,不知此刻父母心中的离愁别恨。
    接下来的几日,姜暖和霍恬谁也不提离别。
    他们只是比平时更亲密,几乎形影不离。
    腊月初一,霍恬于点将台上受军令,带领三万军士
    奔赴北疆。
    姜暖抱着儿子坐在帐中,心中一遍遍祝祷。
    愿霍恬旗开得胜,早日归来。
    第388章 归家
    徐春君从江南回来,整个人变得更加柔婉娇美,郑无疾也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二人于腊月十五日进京,弃舟登岸,直奔家中。
    此时陆夫人正和母亲嫂子长篇大套地说些家务事,预计着他们今日能回来,早叫人到码头上去接应了。
    等到徐春君和郑无疾进了门,陆夫人笑道:“春君你可回来了,这一个月我给你当家,可是弄得个乱七八糟,你闲下来再好好整顿整顿吧。”
    “姑母太谦虚了,有您帮着我料理,我可省了心了。”徐春君笑着拉住陆夫人的手说,“只是辛苦您了。”
    她又向太婆婆,婆婆等人问安。
    “莫说这些见外的话,你从嫁进郑家就没得闲儿。如今好歹无疾回了头,又知道疼你。带你出去逛逛,散散心,我们当长辈的都愿意。”陆夫人说。
    “有姑母坐镇,我们便是在外头逛一年,也没什么妨碍。”郑无疾笑嘻嘻的,他这人从小就嘴甜,“只可惜赶到过年,不回来不成。”
    “你少跟我贫嘴了,我是看在春君的面子上,若是你,便是八抬大轿抬我,我也还不来给你当这个家呢。”陆夫人假装生气道。
    “不用姑母说我也知道,所以才拉着她一起出去逛。”
    郑无疾说着让下人把这一路买的东西抬进来,其中有不少是给陆家的礼物,都单独拣出来,一会儿好跟着陆夫人送回去。
    郑月朗在旁边看着徐春君说:“春君出去这一趟回来气色更好了,江南那边天气比这边暖和多了吧?”
    “那边最冷的时候穿个夹衣也就够了,”徐春君坐到她跟前说,“跟咱们这边四月里的天气差不多。”
    “你们都坐着,我到厨房去看看午饭准备的怎么样了。”郑月朗起身说,“接下来这些日子,我得让春君好好给我讲讲江南的风物习俗,我也长长见识。”
    她出去之后,方氏开口道:“无疾说的那个姓李的后生,人倒是满忠厚的。我叫你姑母问了问月朗的意思,她倒是没什么条件挑拣。只是不知道人家的意思怎么样?”
    “母亲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若是他不愿意,我也不可能把他领来。”郑无疾喝了口茶说,“不过他总要写封信给他的叔叔婶婶。”
    “这是应当的,他是叔叔婶婶抚养大的,就和他的爹娘是一样的。他又是个读书人,怎么能不讲礼数?”方氏对郑月朗的婚事的事一向很上心,家中别的事情她一概不管,唯独这件事例外。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年前这事儿怕是定不下来了。”陆夫人说,“总得明年二月。”
    “要是能定下来,咱们家可又有喜事了。”徐春君也挺高兴的。
    郑月朗的性情偏懦弱,得找个忠厚正直的人,才能过上舒心日子。
    之前那个安平就不是良配,嫁过去几年,险些没把她折磨死。
    “春君,你见过那个姓李的公子吗?”陆夫人问她,“你心细又聪明,可得帮着把关。”
    徐春君一听就笑了:“这事儿都是大爷管着,他说行就行,我信得过。”
    郑无疾是男人,男人更了解男人。
    如果李开颜是那种表里不一,心术不正的货色,郑无疾也绝对能看得出来。
    老太太金氏这阵子精神还算好,听众人议论郑月朗的亲事,她便立刻叫丫鬟开了箱子,把首饰匣子拿过来。
    “老太太这是要做什么?”方氏忙问。
    “给月朗准备些陪嫁的东西。”金氏道,“她头一回出嫁的时候没有多少陪嫁,如今咱们家日子好了,就给她补上些。”
    “这八字还没一撇儿呢,您急什么?”陆夫人笑着说,“我瞧瞧都有什么好东西,真有好的,我也要几件。”
    老太太听了却像小孩儿一样把匣子抱紧了,说道:“你要什么?我给月朗选出来一些,剩下的都给我孙子媳妇留着呢!”
    “哎呦呦,这可真是,果然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陆夫人故意逗她,“可见就春君最孝顺,老太太心里头只有这个孙子媳妇儿。不过呀,你老太太那些东西可别一股脑都给没了。
    看如今这情形,长不过一年,您老太太就得当太奶奶了,到时候给重孙子重孙女的礼物可不能轻了。”
    一句话说得徐春君脸都红了,低着头不言语。
    方氏和金氏都十分高兴,说道:“咱们家也有些年没添丁进口了,不拘是男孩儿女孩儿,都是天大的喜事。”
    这时郑月朗也回来了,进门就问:“大伙儿这么高兴,是什么喜事儿啊?”
    “要喜的你先喜。”陆夫人笑道,“先把你的亲事定准了,春君和无疾两个如今日子过得好,必然能安排你嫁得风风光光。这往后啊,你也是好日子。”
    “我在家里挺好的,春君和无疾也不嫌我。”郑月朗微微红了脸说。
    “其实我们又何尝舍得姐姐嫁出去?有你在,照顾着老太太和太太为我们分了多少忧。可是你还年轻,总该有自己的日子才行,不然我们可就太自私了。”徐春君和郑月朗相处得跟姐妹一样,这些日子郑月朗在娘家住着,因为过得舒心,整个人都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我早说什么来,当初我可是费尽了心思才把春君抢到手的。”陆夫人忽然就感慨起来,“我当时是跟你们打了保票的,这姑娘只要嫁进来,咱们家必定能起死回生,欣欣向荣。
    如今还不到三年的功夫,怎么样?我看人的眼光准吧?”
    “何止是准,简直是神了。”郑无疾在一旁忙接话,“所以说姑母是我的大恩人,一会儿吃饭的时候,我得好好敬您一杯。”
    “臭小子,少跟我油嘴滑舌了。你只要收了心,好好待春君。便是不给我敬酒,我也一样高兴。”陆夫人是实打实地为娘家着想,这可是一点儿不掺假的。
    过了一会儿,该吃午饭了,因为徐春君和郑无疾出去了一个月才回来,所以一家人都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只不过方氏依然吃素,这么多年她都已经习惯了。
    第389章 甘蔗没有两头甜
    徐春君在路上就听说霍恬出兵的事了,因此回到京城的第二天便去探望姜暖。
    姜暖身边的人对她照顾得格外精心,徐春君见她气色甚好,也就放心了。
    因霍恬不在家,余含英便搬了进来。
    这也是霍恬的意思,他在离京前特意请了他们过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