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清穿之九福晋的土豪系统 第11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赶紧哄着大闺女,“不对!都怪你十叔,你十叔是个大坏蛋,等会阿玛就打哭他,让他管你叫叔叔。”
    小宝珠其实还没适应好宝珠这个名字,还以为自己是小宝,但是这一会也挺明白了怎么回事,总算是不闹腾了。
    乖巧了之后的两个孩子确实格外的引人喜欢,宜妃抱着这个舍不得那个,抱着那个舍不得这个,那个也放不下。
    但是可惜,出宫建府的皇子就与从前在阿哥所的时候不同了,过来给亲额娘请安也得掐着时辰。
    若是李星晚自己一人带着孩子进宫还能多待一会,在宫门落锁之前回去也不是不行,反正佟贵妃和太子妃对这些事情都十分宽宥。
    但是胤禟也在此就不合适了,他到底是成年的皇子了,还是个王爷。
    要知道翊坤宫里还是有其他妃嫔与宜妃同住的,不过是每次胤禟得以进来请安的时候,宜妃都会提前告知好。
    那些妃嫔缩在屋子里,连窗户都不能开,避免跟这位定郡王碰面。
    这其实也是胤俄回了阿哥所的原因,他额娘温僖贵妃去了之后,宜妃因着从前的交情,以及老九老十的兄弟感情,对着老十很是关照。
    可是即使胤俄感谢宜额娘的照顾,也不能随意去请安,毕竟翊坤宫里还有其他妃嫔。
    紫禁城里规矩最大,宜妃只能恋恋不舍的松开拉着小宝珠的手,看着儿子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在宫道里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一个转弯,再也瞧不见为止。
    胤禟抱着小女儿哄来哄去,腾不出心思,李星晚却是似有所觉的回头,红色的宫墙伫立在哪,透过上方的那些檐角能瞧见大致的方向,离翊坤宫越来越远了。
    紫禁城规矩最大,还有另一句话,紫禁城皇上最大。
    在乾清宫的康熙收到了一份礼物,来自江南商会、山西商会、安徽商会、广东十行的献金,用于河道、赈灾、建造学堂等。
    这是李星晚牵线达成的一桩生意,没错,就是生意。
    第87章 接风洗尘
    李星晚牵线的献金自然不是真有那么多一心为朝廷的商人心甘情愿为皇上效忠。
    说白了便是康熙需要银子,而商人们也需要一个牵线搭桥的人才成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商人们即使再有钱,也会想要阶级的攀升,同政治搭上边才是商人们的最终追求。
    事实上在这件事之前,广东十三行的几家领头的便有了赐官,实现了整个家族跃迁。
    康熙自然也是十分满意,更何况李星晚还是皇室的媳妇,他甚至比看到儿子出息还高兴,毕竟儿媳出息太过就不好控制。
    而李星晚这样的,日后若是有什么事情还能派上用场,很不错。
    非常满意的康熙频频夸赞李星晚,甚至多次在私下里对着臣子夸赞这个儿媳妇,尤其是在李煦面前,那更是一副十分亲近的亲家做派。
    一来二去,众人也便知道了,定郡王福晋是皇上满意的一个儿媳妇,不亚于对太子妃的满意。
    李星晚确实莫名其妙的得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名声,她明明什么也没做,但是只要皇上这么一夸,她瞬间门就成了媳妇中的典范。
    ……
    老九老十回京,少不得要吃几场酒,接风洗尘,恰好又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此时吃羊肉锅子最好。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兄弟们间门几次龌龊也难以视而不见,最后还是向来安静的四阿哥胤禛拍板,选择一处园子里置办妥当就是。
    胤禛一向不爱跟着拉帮结派,虽然序齿在前,但是反倒从那一圈乱糟糟中脱身而出,自成一派。
    既是他定下的,便嘱托四福晋精心操办,又因着去的兄弟众多,连太子都提前说了会抽空过去,他忧心几个关系不睦的兄弟易有口角。
    反正园子够大,就在城内,吃完酒回家也便宜,他便特意说了可以带上府里的孩子们。
    有着女人和孩子在,这么乌泱泱一堆人,兄弟们总会克制住情绪。
    且这人一多,即使心里不情愿,也能装出个样子来,虽然人多显的不够亲厚,但是本身便不是孩童了,又能亲厚到哪里去,倒不如这般和和气气的过去。
    胤禟听了四哥的话,也没作声,便默认此事成行。
    他也不再是少年人了,曾经还会为诸多事情心绪难平,在乎皇阿玛的爱重,但是如今他有儿女双全,早就将心思放在自己的小家里了,已经不再需要去追求年少时的那份缺憾。
    浩浩荡荡的马车一溜烟的往春和园而去,从各个不同的府邸出发的车马在春和园汇聚一堂。
    李星晚吩咐奴才们看紧两个孩子,便往园林中去。
    宴席设在园林中间门,赏花赏景皆可,水榭对面是搭好的戏台子,爱看戏的也可去上一折戏,免去了无话可说的尴尬。
    年纪刚好需要读书的几个孩子却是没法过来,剩下的还没开始读书的小萝卜头倒是来了一堆,另外还有不少人带了侧福晋和格格过来,总要有人照看孩子。
    太小的不曾来,太大的也不曾来,倒是刚好聚集了一堆闹腾的小娃娃,有着孩子们打岔,即使是不太熟悉的妯娌指尖也不嫌的疏远。
    太子同太子妃想相携而来,太子膝下单薄,只有两个儿子,弘皙和弘晋,现在还在上书房读书,商上书房一年只放十几天假,这个宴会可是带不出来两个小子,只能是带了唯一的女儿来。
    老大胤禔家倒是人多带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来,女眷倒是只有大福晋一个。
    老三胤祉,他的现在有四个儿子,除去嫡福晋董鄂氏所生的弘晴和弘晟,还有侧福晋王氏所生的弘曦和弘景,弘曦和弘景年纪不大还未去上书房念书,但是也不是不懂事小娃娃,能够带着出来,是以王氏也跟着来了,另有三个女儿也跟着来了,三个女孩虽然有两个不是董鄂氏所生,但是瞧着乖巧紧跟在她身后。
    老四胤禛子嗣也不算多,弘晖现在在上书房读书,就带了小儿子弘均出来,这是格格李氏的儿子,如今刚满五岁,正是可爱的时候。
    还有李氏的所生的唯一的女儿,小姑娘也才九岁,不过这样倒是显得四福晋有些尴尬,毕竟府里一共就三个孩子两个都是李氏所生,这次出来赴宴,能跟着来的两个孩子都跟她没关系,多少有些不自在。
    老五胤祺带着福晋他塔喇氏和侧福晋瓜尔佳氏,他府上一共三子三女,其中两子都是瓜尔佳氏所生,现在肚子里还揣着一个。
    比起其他福晋,五福晋才是最尴尬的一个,府里的孩子均是别人所生,这次跟着来的瓜尔佳氏眼瞧着比起她跟胤祺更加像是夫妻。
    老七胤祐的子女算的上多,共有四女三子,他可是足足比老大胤禔小了八岁,子嗣却更多,在兄弟们中却是算得上子嗣繁盛。
    虽然像是五福晋那样没有自己的孩子,夫妻感情也不好的独身一人有些尴尬,但是比起她来说,在这个场合的老八夫妻才尴尬。
    两口子成婚多年,现在府里面一个孩子都没有,好在侍妾也是有的,能瞧出来不是八福晋不能生,只是现在缺了子嗣缘分。
    另有老十夫妻没有孩子,自由自在的前来,十二阿哥胤祹只有一个女儿,刚两岁,胤祹宝贝似的抱着过来,珍惜的很。
    十三胤祥同样只有一个女儿,也才三岁多,是格格瓜尔佳氏所生,但是却是由嬷嬷带着来的,胤祥可是不愿意带着一个格格出来。
    比起十三,十四胤祯就不是那么讲究了,宠爱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带着的长子也是她所出,闹的嫡福晋完颜氏脸色不好看。
    剩下的往后排序的阿哥们却是还在读书的年纪,上书房可不会放着,现在正跟着苦哈哈的侄子们一起念书呢。
    公主中也有两位前来,一是本来就在京城的温宪和额驸舜安颜,二则是荣宪公主。
    荣宪公主的额驸乌尔衮是蒙古巴林部人,札萨克多罗郡王鄂尔齐的次子,是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孙子,皇太极的曾外孙,今年初承袭了巴林部札萨克郡王的爵位,这才来了京城领旨谢恩。
    荣宪可以说是康熙最疼爱的女儿,她是实质上的皇上长女。
    荣宪从小就备受皇上宠爱,同时也是荣妃的心头肉,她连婚事都十分的顺遂,同乌尔衮的婚事是亲上加亲,小夫妻两个经常跟着康熙出去游玩,关系十分亲密。
    康熙这个阿玛的舍不得疼爱的女儿这就去蒙古,留他们夫妻在京城住着。
    荣宪在京城是有公主府的,几乎每隔两年便会回京城住上几个月。但是皇上嫌弃从前的公主府不太好,便吩咐老三和老四给荣宪找处新宅子。
    现在荣宪和乌尔衮住的便是皇上亲自挑选的皇城东南侧一处一百九十间门的宅子,可见荣宪恩宠之深。
    她又是年长的姐姐,在场除了老大胤禔比她大一岁,剩下的都是弟弟,她一来,太子都过去笑着说了两句话。
    没有明确的座次,但是皇子们自觉凑到一处去吃酒,女眷们在戏台附近叙话,小孩子们在奴才的看顾下玩耍,一时间门还真有几分其乐融融的滋味。
    若是平时这么多的皇子凑在一起,可能还少不了几句拌嘴,但是谁叫乌尔衮在此呢,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蒙古王爷,皇子们自然不会在他面前暴露太多情绪。
    至于另一个妹夫舜安颜就苦逼了,在场唯有他最好欺负了。
    李星晚身边是关系好的吉雅,大嫂和三嫂也在不远处,倒是从前关系还不错的八嫂如今有些生疏了。
    太子妃居正中,温婉大气,一一关切,还询问了李星晚一路的见闻,又笑着道:“这是为了给你们接风洗尘,等会你和十弟妹可得多喝几杯。”
    李星晚上一摊手,很是无奈,“我那个酒量可不敢拿出来贻笑大方,只盼着嫂子们都饶我一饶。”
    她眼睛一转指着吉雅道:“十弟妹的酒量最好,等会儿她替我喝!”
    吉雅大惊失色,连连摆手,“九嫂也太不讲义气了,这可是把我卖了。”
    太子妃冲着身旁的荣宪公主道抱怨道:“二姐姐您瞧,弟妹们都是能躲的人,等会可得帮我劝酒。”
    太子妃这一下子倒是缓解了荣宪的尴尬,她同这些弟妹们都不太熟悉唯有太子妃和三附近还算熟识,但是三福晋同胤祉夫妻关系冷淡,井水不犯河水,她这个亲姐姐也是有些不好亲近。
    还好太子妃处事得当,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李星晚却是觉得人一多便没什么意思了,好似每个人都是在装模做样,你表演结束,我接着你的戏往下演,一场宴席下来也是累坏了人。
    待到宴席一过,李星晚只是觉得疲惫。
    “咱们一走几年看,回来倒是每个人都有了变化,也是叫人心累。”
    胤禟却道:“那是肯定的啊,你那边都是女眷,还算是和气,我这头才是难熬呢。”
    听他一讲,李星晚瞬间门来了兴趣,立刻便问,“你那边怎么了?”
    胤禟大爷似的往后一躺着,然后嘴角一勾,神秘兮兮的,“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李星晚翻了一个白眼,不愿意理他。
    胤禟笑嘻嘻的,可不是有好戏,八哥撬大哥的墙角,十四弟又在撬八哥的墙角,大哥又不是傻子,太子可没死呢,这后面可是有好戏看了。
    但是胤禟万万想不到,竟然还能牵扯到他身上。
    第88章 大混战
    康熙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帝王,他年幼登基,虽然帮扶者甚多,但是这些人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他们根本也没有当过皇帝,所以康熙在做皇帝这件上。全靠自学加上经验积累。
    做了四十几年皇帝的康熙已经是个很成熟的帝王了,他对于朝堂构建有着自己的想法。
    宋代以后,官僚体系的逐渐成熟让君主和储君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弭,皇帝非极端时刻是不会废太子的。
    在康熙看来,他一方面要保证日后太子登基之后能够顺利亲政,避免出现宗室亲王越位(多尔衮)、乱臣贼子擅权(鳌拜),所以为太子配置了以赫舍里氏为核心的东宫班底。
    另一方面又要防备着太子的势力不至于失控到威胁自己的安全,所以不得不设置其他势力来制衡太子的势力,以维护中央朝堂的稳定。
    而夹杂在其中的就是父子亲情,太子毕竟是年之时由康熙亲自养育长大的,感情自然不同于普通皇子。
    康熙心里有一把尺子,矛盾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矛盾,另一种则是必须分出个你死我活的争斗。
    只有太子不考虑造反或者弑君,那么他就会永远维护太子地位,但是一旦太子压到了这条分界线上,瞬间就会变成你死我活的局面。
    而其余皇子呢,只要他们在不推翻太子的前提下,做什么都是可以的,不论是为自己谋取利益,亦或者是站在太子那边谋取今后的爵位,都无关紧要。
    但是一旦有皇子推翻太子,在大清如今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的情况下,这个推翻太子的皇子绝对没有力量在推翻太子的同时杀掉康熙,而只要这个妄图掀桌子的皇子胆敢出现,那么康熙直接可以把他踢出局。
    具体可以参考唐太宗时期的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
    虽然康熙是个接近成熟的帝王,可是太子不是帝王,他看不到皇阿玛竟然是如此想的。
    太子的心里也有一道警戒线,只要兄弟们不试图把他变成废太子,那么一切的争斗,在他上位之后都是可以原谅的,朝堂本就是瞬息万变,不能用一时的做派评判一辈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