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清穿之九福晋的土豪系统 第9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诈骗术。使用中】
    “额娘,你是知道的,我身体很好的,而且自小家中富贵,府医每月诊脉的,我的身体是不没有问题,可是我俩如今还没有孩子……”
    她皱起眉,一脸忧愁的看着宜妃,“额娘,你再想想其他的阿哥们,他们……”
    宜妃先是迷惑,然后一脸惊恐的看着李星晚。
    现在的皇子们,孩子还真的不太多。
    老大胤禔那里,只有大福晋生的四哥闺女和一个弘昱,要知道老大胤禔都三十好几了,成婚十几年。
    太子胤礽,他宫里出生的孩子有,但是目前还活着的只有弘皙和弘晋,还有一个康熙三十六年生的女儿。
    老三胤祉,他膝下只有弘晴和弘晟,但是别以为是只生了这两个,第二、四、五子均是出身没满一年便夭折了。
    老四胤禛,只有嫡福晋所生的弘晖和弘呁。
    老五胤祺有两子两女。
    老七胤祐有两子两女。
    剩下的所有皇子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别觉得这里面异军突起的老五和老七子嗣多,不过是两子两女。
    再想想他们后院有多少人,皇上在他们这个年纪有多少孩子,对比下来,他们都是子嗣单薄了,而且宗室里面同龄的那些孩子可比他们多多了。
    李星晚皱眉犹豫道:“听说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越是父母年纪大生出来的孩子,身体就不太好。”
    宜妃的脸瞬间绿了,再想想同龄的老八院子里早进了人,但是连个怀孕的都没有。
    她忍不住怀疑,不会是老九有问题吧?
    第67章 圣旨
    宜妃没多说什么便叫李星晚拿了几样东西出宫了。
    在李星晚离开之后,宜妃才开始暗自琢磨,好似有点道理哈,皇上年纪大了之后出生的那些孩子,皇子公主都算上,确实没有那么健康了。
    宜妃虽然是如此想着有理,但是并没有真多久认为是这样,因为毕竟还是有虽然在后面出生,但是身体不错的皇子,老九虽然没孩子,但是身子骨可是硬实呢。
    往下数,老十的身体一般,十一……宜妃数不下去了,十一是她的儿子啊,那孩子早早就去了……
    宜妃眼睛一热,连忙抬手收拾好自己。
    虽然并不通医术,这种事情也不能拿出来问问太医,但是宜妃找到了理由。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长辈福气太多就会影响下一代的福气。
    不用李星晚费心思再去哄宜妃,她自己会从迷信角度找到解释。
    李星晚:……
    宜妃的短暂变卦并没有吸引任何人的注意,除了皇子的额娘和府里面的女眷以外,没有任何人会在意皇子的后院进了几个人。
    皇上忙于朝政,根本不会把眼光放在皇子的后院里,就连太子的后院,他也只不过关注了一次,那还是因为太子那一年连失两子。
    现在备受瞩目的事情则是避暑事宜,皇上要奉皇太后往热河避暑,随行人员皆已定下。
    皇太后思来想去,想叫温宪同她一起出去避暑,姑娘家本来出远门的机会又少,温宪又嫁人了,总不好像之前一样由太后带着她。
    是以这次,太后是提前同皇帝说了的,得到赞成之后才叫温宪法过来。
    太后道: “哀家已经跟皇帝说,这次去热河行宫避暑,你也跟着一同去瞧瞧。”
    老太后一脸的兴奋,她也是头一次去热河行宫,哪能不新鲜呢。
    热河行宫并不是一座宫殿,而是宫殿群的中枢。
    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训练军队,以及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边防,几乎每年都要去木兰围场。
    而随行人员众多,骑兵数量也很多,为了解决沿途的吃住休息以及军队物资运输等问题,于康熙十年逐步修建二十多座行宫。
    虽然说起来很是气派,是实际上这二十多座行宫修建的很是简朴,远没有宫中华贵,说是二十多座宅子也成。
    但是热河行宫很实用,因为地处木兰和京城之间,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能直达北方,进还可俯视关内,北控蒙古。
    热河行宫目前依然在修建当中,只是主体居住部分和湖区已经完成,康熙这才想要奉皇太后往热河行宫避暑,往年若是有些什么朝堂的事情,都不会出宫避暑,等准备避暑的时候也不过去京城郊外。
    这次去热河,太后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心情激动之下自然也想叫自己喜欢的乖乖大孙女同自己去。
    “这次去热河,你带上你的额驸也使得,你们夫妻俩都一同去玩耍一下。”太后笑眯眯的道,显然很是开心。
    温宪抬起头,满面红光,看着状态极好,织金撒花的橙色衣裳,领口因为天气炎热而改成了圆领,露出脖颈,这般装扮显然是不符合宫中的规定的,但是太后不训温宪,她这身衣裳就是最合适的。
    皇上作为阿玛,又不会闲的没事关注闺女的衣裳合不合规矩,其余人也不会没眼色的跳出来提醒。
    温宪面庞圆润,比从前在宫中时候还胖了许多,说起来,她是长的最像德妃的,但是这一胖起来,瞧着这一张脸倒是跟她四哥胤禛更相似。
    她脸蛋红扑扑的,弯起的眼睛像是一轮新月,“玛嬷,孙女知道您的爱护,但是因为有个特殊的事儿出现,倒是叫孙女不得不推辞您的好意了。”
    太后微微一愣,没想到温宪竟然不去,“是什么事儿啊?”
    温宪笑而不语,拉住太后的手放在自己还算平坦的肚子上,她轻声道:“是这个。”
    太后猛的顿住,放在温宪肚子上的手微微颤抖,眼眶一阵湿润,她惊叹一声,“唉呀!”
    太后激动的语无伦次,“好、好孩子,你快坐下了。”
    太后小心翼翼的拉着温宪坐下,温宪心里暖暖的,笑着道:“玛嬷别担心,没事的。”
    “什么时候发现的,几个月了?”
    温宪摸摸自己的肚子,告诉太后,“已经快个月了,前几天去四哥府里面看弘晖的时候,正好九嫂也在,因着我闻九嫂送的那个鱿鱼干太腥,忍不住作呕,四嫂身边的嬷嬷便说可能是怀了,不如叫太医来看。”
    “我一琢磨着,好似是有一月不曾来葵水,心里也是紧张这着,太医一去,摸上腕子,便道恭喜,我这颗心还放下来。”
    太后听了连声叫好,甚至人忍不住抹眼泪。
    温宪看了眼睛一酸,抬手用帕子给她玛嬷擦擦眼泪,“玛嬷可不许哭了,别伤了眼睛。”
    太后摸摸胸口平复心情,眼角眉梢的皱纹里都是喜悦,“哀家这是高兴的。”
    太后是顺治十一年进宫,五月被聘为妃,同年六月立为皇后,还没享受到皇后的尊荣,就被皇帝直接停了中宫笺表。
    说来可笑,太后就在立后那天见了先帝一面,连人脸都没记住就被先帝厌恶了,紧接着就像是犯了什么大错一样,先帝就是要罚她。
    太后也不懂先帝为何讨厌她,是她不够漂亮,还是出身不够让皇上满意,是她父兄有不臣服还是科尔沁出言不逊。
    可是好像都没有,太后在先帝去世之后,不敢提什么,在太皇太后在的时候更不敢说什么,太皇太后确实是她的亲人,可是更是先帝的额娘。
    还是在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太后才试探着跟康熙提了一句,想看看那时候的记载。
    在康熙的允许下,太后看到了前朝的记载,上面说顺治十年皇上令群臣选后,顺治十一年五月初,皇帝敲定了聘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之女为妃,派遣镇国公巴布泰,内大臣鳌拜,礼部侍郎渥赫等前往送聘礼。
    太后直到今天也不懂,为何先帝就那么厌恶她,难道最开始不是他选定的吗?
    她守了一辈子活寡,还是玄烨心疼她,抱了两个孩子给她养。
    老五胤祺是男孩,到了年纪再如何留也留不了多久,老五那里是有她的孙子孙女的,可是她从来碰过怀孕的的女子的肚子。
    太后控制不住眼前一片模糊,温宪……这肚子里是她外重孙,温宪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啊。
    太后此刻的心情五味杂陈,不知如何表达。
    温宪笑着为她擦去眼泪,“玛嬷可不准哭了,再哭我都要忍不住了。”
    “直到我有孕之后,九嫂可是高兴坏了,当天就拉着九哥往我那里送东西呢,我本来还琢磨着拔一下九哥这个铁公鸡的毛,叫他出出血,谁想到不用我去,他自己就被九嫂子拉着来了。”
    太后被逗的笑出来,连忙招呼嬷嬷过来,要亲自去库房给温宪挑好东西。还是温宪再劝着,太后才消停下来。
    第二日,康熙过来请来,听说了此事也很是高兴,赐下东西给温宪养胎。
    本来因着温宪有孕,太后都不想出去避暑了,但是康熙再劝着,太后最终还是同意去了。
    皇上令太子胤礽、直郡王胤禔、十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随行。
    值得细思的是自康熙十八年以后,只要皇上出远门,太子就必定随行,再也没能监国。
    胤禟这次没能捞到名额,反而还得留在京城办差,难免有些失落,他本来还想着两人可以出去玩玩的。
    毕竟去热河行宫避暑和木兰围猎不同,木兰围猎得整日劳累,避暑只需要游玩就行。
    李星晚秒懂,去木兰就是出差工作,去热河就是集体度假。
    虽然没有捞到出去避暑的名额,但是他俩的府里面修的不错,在湖边小楼一住还算凉爽。
    不过万幸的是,还好他俩没有那个幸运去避暑。
    皇上七月奉太后往热河行宫避暑,待了一个月九就把太后放热河了,他自己领着皇子们去巡南河,九月又去南巡。
    京城这边的人各自努力工作,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的官报步入正轨,正是严抓内容确定风格的时候。
    老胤祉也没闲着,待在翰林院修大清律法,老五胤祺和胤禟一起在理藩院处理外交事宜,胤禟定郡王的爵位可是自己亲手打出来的,有他的威名在进展颇为顺利。
    李星晚也不无聊,她将去年的盈利一盘,入手了广州的一家船厂,加上从科学院拍过去的人,目前海船研究一切顺利。
    京城的人各有的事情,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正是等着皇上回来嘉奖的时候,可是等啊等啊,他们等来的消息却是太子病重。
    众人惊愕,太子怎么会突然病重,御架停在德州,皇上下旨让索额图过去侍疾。
    这一道圣旨诡异的太子妃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太子病重,怎么也该叫太子妃,亦或者皇子去侍疾,这才是正理。
    怎么会轮到索额图这个被撵出朝堂的罪臣!
    第68章 始终如一
    太子随皇上南巡途中病重于德州,皇上下旨索额图前去侍疾。
    索额图此时两鬓斑白,连唇上的胡须都是掺杂着白色,他生于崇德元年,如今刚好六十六岁,已经垂垂老矣。
    人到暮年,他从备受皇上爱重,一步步走到被皇上厌弃,甚至被已莫须有的罪名撵出朝堂,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
    到了德州,他先去给皇上请安,皇上并不见他,他在门外肃穆跪地磕了一个头,便往太子处探望。
    一进院子,索额图脸上愤怒一闪而过,不为其他,太子身边伺候的奴才竟然又换了一批,唯有两个小太监看着还算眼熟。
    他开口问道: “殿下在何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