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78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米高最大声,开心得都不想去搞自己的演唱会了,但他那些投保的演唱会不去要赔不少钱,只能催着这边完了以后再跟他飞汉斯。
    荆小强出来已经小半年,真的想回家了,哪怕他能做到不过多想念,但人孰能无情,何况还有俩儿子,春节短短看见都差点撒不开手。
    黑仔他们也想家了,相互鼓励把最后两站唱完。
    很多事情都这样,刚出发的时候各种雀跃激动,到后面累得想吐。
    好在有黑仔他们掩护,白天跟已经抵达的嗦尼工作组开会,荆小强晚上还出去海上夜钓,艰难争取把家庭作业给躲掉。
    俩小姑奶奶简直有点莫名其妙,小伙子不是都应该跟泰迪似的嘛,罗伯特表现也还不错,咋就这么喜欢躲呢。
    把大概明白的中森笑得不行,坂井好奇打听,得了个大红脸。
    但肉眼可见,摩纳哥的游客明显密集起来,然后无数的媒体也在神出鬼没,到处找人。
    米高索性租了条二三十米长的大游艇,躲在海面不回来,结果坑了荆小强,这比那夜钓的小艇多了好几间豪华卧室!
    宫泽觉得嘎嘎好,钓什么鱼啊跟我下去舱里看美人鱼……
    她上游艇就是花瓣比基尼,荆小强哪经得住这诱惑,养生计划丢个干净。
    虎纹两件套的朱迪又说我那边有小鲨鱼,好怕怕……
    所以等五辆红色的豪华房车大巴,在好多歌迷粉丝的跟随,更有无数记者追问罗伯特的热度下抵达体育场,荆小强激动得热烈盈眶:“你们终于来了!”
    我们还是赶紧开演唱会吧!
    凡是听过罗伯特之前演唱会的观众,都会惊讶的发现,摩纳哥站的演唱,他又唱出新意了!
    带着满满的沧桑!
    但是对于第一次来,特别是因为电影节那段广告,那段被广为传播的演唱画面而来的观众,肯定觉得惊艳。
    名不虚传!
    没错,录像带能有多高的音质保证?
    更多人还是被画面中的“金童玉女”给吸引到。
    据说这几天在嘎纳,成天都有记者去问苏妃玛索看罗伯特的演唱会吗?
    把玉女烦死了。
    但内行来听就会觉得,的确唱得比之前还要好。
    比他们能听到的cd都好。
    有生活体验的味儿。
    有情绪了!
    当然,除了米高做嘉宾这最大收获之外,来自焦盆的顶尖歌姬,献唱了两首歌曲,让欧洲观众也觉得颇有水准。
    要不是为了避免过多的中国元素,荆小强甚至可以把曹菲和特蕾莎留下来参演。
    但光是这样也足够了,各国美女组成的劲歌热舞,和杜若兰、天海一起,保证让普通观众也能享受多重惊喜。
    所以欧洲各媒体相当客观的给“罗伯特与他的朋友演唱会”打出高分。
    因为荆小强自己保证了专业唱腔、摇滚乐曲的高水平,绝对能让中高端听众感到满足。
    米高的经典名曲跟他的知名度一样脍炙人口,但更重要的就是几位嘉宾和女团唱跳保证了多样性。
    让四个小时的演唱会从头嗨到尾,意犹未尽。
    这种评价让荆小强在欧洲演艺市场迅速获得青睐。
    各家演艺公司的邀请函雪片般的飞过来。
    让海外经纪人须藤开心得不得了。
    这一次肯定不会再加开,但有这么好的商业口碑,明年巡演时候,各地价码就能好好的提升一块儿。
    况且摩纳哥也做出了最佳表率。
    这四天的演唱会甚至给摩纳哥当地带来了不亚于f1赛事的消费热潮。
    因为相比较数千名高端客户,两三万普通观赛客户更多把消费贡献给了赛车组委会周边系统,这连绵好几天的十多万观众能让整个城市陷入狂欢。
    相比之前三座欧洲城市都是首都,在巨大的首都举办演唱会,都不会有这样清晰明显的gdp效应。
    荆小强都在艰难思索,是不是那支奈克运动内衣广告助长了这种热度传播。
    还是嘎纳电影节的关注度让欧洲人都听到了他的歌声呢?
    恰恰就在这边演唱会举行的时候,欧亚军那边通过好几条欧洲(bang)院(pai)线,推动的《雪原谷》上映了。
    虽然没法像花旗大片那样同步全球、全欧洲上映,但两三个国家一波的频率还是能做到。
    荆小强在电影节开幕式上提到过的《雪原谷》主题曲。
    就是那首溜溜的她哟,火遍欧洲!
    第769章、蓄势起飞
    还记得那首把《natural》和《康定情歌》结合起来的圆润跑调唱法吗?
    《雪原谷》在焦盆发行上映的时候,被认真的小本子公司重新录了配乐主题曲。
    当时为了回避跟古典音乐界打交道,更主要是不想沾上纱希,荆小强破坏式的演唱,故意把摇滚的《natural》和民歌的《康定情歌》结合起来撵跑了自视甚高的音乐界人士。
    结果在焦盆市场大受好评。
    这种民族剧情,还是近百年前的故事,在国内放映上摇滚肯定要被骂莫名其妙,起码听起来不舒服。
    但焦盆人就觉得当时的情绪爆发出摇滚乐挺好,英文演唱还很国际范儿。
    安宁来嘎纳,带的就是这个焦盆人重制过的最好版本胶片。
    音轨实际上就附在那胶片上,欧亚军提前在马德里拿到以后复制一版请人配成英语然后输入到各国配相关语言字幕。
    这就算是他的投入了。
    但安宁带到电影节的还是那个原版,带英文字幕但汉语对白的标准版。
    国际电影节一般都不用译制片,要的就是原汁原味。
    结果偏偏就是这首有点怪异的主题曲。
    让整个观影评委团、嘎纳电影迷,恰好开始公映的普通欧洲观众喜欢得不得了!
    首先还是好听,前半截的炸裂式摇滚唱法雄壮高亢,然后出其不意的在高潮点忽然滑错跑道,变成悠长中文的溜溜调。
    那种巨大反差太打动人了。
    必须承认,还是焦盆这个自命西方国家的小腿子更接近欧美文化。
    这时候普遍属于全球文化素养最高段的欧洲。
    更喜欢这种文化冲击的味儿。
    观影团评委里有人敏锐的发现了这个bug,为什么这部电影会用半首英文作为主题曲,还是上世纪末那个时代节点。
    编导肯定是故意为之,这是艺术创作。
    用摇滚来表达那个时代的民族情绪爆发,听听那歌词里的怒吼吧,再对比后来突然无缝转接到溜溜调的美妙!
    不就是强调外族入侵,对乌托邦的破坏吗?
    内涵呀!
    解读得好像荆小强真这么想似的。
    总之就是嘎纳这边的人都记得罗伯特在开幕式上推荐过这首主题曲。
    在电影结尾高潮部分,与侵略者同归于尽时候爆发出来这首歌,直接让观众代入。
    还有个重要细节,电影院的音响设备普遍属于最好的还原状态。
    胶片音轨的还原也超过了普通录像带。
    这就等于是超大号的mtv呀。
    这时候有还有人想起,好像在葡萄牙的演唱会上,罗伯特这么唱过!
    甚至当时还更加复杂更美妙。
    前半段是荆小强唱摇滚,到了溜溜调换成黑仔唱,他用呼麦气泡音来衬托,那场面让全场震撼极了。
    当时就有很多人惊叹不已,觉得绕梁三日,过了好久都在回味这首混合了摇滚、气泡音和东方唱腔的歌曲。
    原来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
    感动!
    超大号的mtv带来的后果就是如推广洗地,顺着电影播放,罗伯特·king的专辑在整个欧洲市场狂卖!
    之前一直被古典音乐抵制甚至压制的罗伯特,从电影这边突破了。
    那闪耀的光芒怎么可能遮得住,流行音乐的受众群体本来就吊打古典音乐市场。
    可观众们到音像店才会发现,罗伯特的专辑居然有超过十数张之多!
    大都会歌剧院那边出的《罗伯特咏叹调演唱会》专辑最早;
    焦盆nhk乐团出了一系列著名唱段金碟,最贵;
    但这部分专辑放在古典音乐分类那边,一直都被遮遮挡挡不醒目,海报宣传也没有。
    去年的四首摇滚金曲单行唱片已经在欧洲市场看不到了,属于有收藏价值的版本。
    主打的是各种罗伯特在北美演唱会的现场版、摇滚专辑等等。
    因为有黑哥们参与,各种五花八门的版本都有,嗦尼唱片的版本比较少,质量也是最好。
    但卖得最爆炸,也最正规的还是嗦尼唱片最新推出的葡萄牙演唱会现场版。
    里面就有那首传说的气泡音摇滚。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口碑传播非常之慢,感觉就是和十多天前的演唱会发酵到现在。
    媒体终于开始顺着嘎纳影展那边各种鼓吹宣传这首电影主题曲多么美妙,在影院里听起来多么震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