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22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本来就是带着让自己人见世面的态度,安排余舒凡以公务名义办了一批港澳通行证,让杜若兰他们这次巡演特别突出的十来人都有机会过来开开眼。
    再加上他自己带的乐队,快二十来人哪有一股脑让人家承担的。
    这不是吃大户吗?
    陆曦茫然张嘴两秒才醒过神来:“啊?那我们自己买个房住?”
    明显能听懂普通话的司机和助理都忍不住笑了。
    大陆妹怕是不知道hk房价多高吧。
    第234章、我有我的特殊方式
    八十年代港剧港片进入内地市场。
    初期几乎全都是民国、古装剧,真正引入内地第一时装剧是86年拍摄,两三年内在内地陆续播出的《流氓大亨》。
    剧情里男主角跟家人说买一套楼需要20万元港币,当时内地观众惊掉了下巴,因为当时内地城镇人口的月收入普遍都在一两百元,万元户寥寥无几。
    万元户感觉就像现在的亿万富翁。
    hk一套房,居然需要二十个万元户。
    就等于现在要花几十亿去买套房?
    资本主义果然是万恶的。
    内地人根本没有买房的概念。
    可也恰恰是从84年签署了港英条约,敲定回归时间,五十年不动摇。
    也就由此拉开了整个hk地价飙升的历史大幕。
    一直涨到了众所周知的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止,包括很多明星都是在这个阶段炒楼,然后赔得一无所有。
    这个节点荆小强和全国人民都知道。
    从后来的历史研究看,就是欧美国家不甘心hk要回归,铆足了劲恶炒房价,各种游资进入hk炒作,然后吸走资金,就像白莲婷在临走前夜榨干荆小强一样。
    而根据事后复盘,这十三年的暴涨中,hk房价从8400港币涨到了10万出头均价,12倍。
    类似于00年左右到十几年后的沪海,也是从七八千,到十万出头的涨幅。
    其中最重要的暴涨阶段,就是91年到94年,整个八十年才慢慢涨到两万出头,直接从91年开始一年涨两万,三年翻了三次,到均价七万多。
    剩下三年再从八万往上每年涨一万左右。
    所以在1991年1月20号来到hk的陆曦,随口这么一句话。
    荆小强根本就不知道价格,听了助理说现在hk房价到处都在猛涨,却觉得,傻人有傻福,为什么不可以呢?
    老子在hk有公司,又不限购。
    因为他的思路很简单,我不管97之后先跌后涨有多少,我不贪,就持有到97年高位出手。
    就这五六年间,绝对比内地涨幅猛烈多了。
    国内还在各种限购,各种慢慢升温,自己最近接连现金收入,看起来是很多,但如果拿去修音乐剧院是不够的。
    恰恰就是这几年用hk市场的房价来放大下。
    不就有了?
    这恐怕就是最基础的资本运作了,如果拿去交首付还贷款就是加杠杆。
    初级选手,兜里也就几百千把万资金,以荆小强的性格本来绝对不会搞这种极限操作。
    但他和所有参与港岛炒房人不同的就在于,他知道这个击鼓传花的节点在哪。
    他又跟其他所有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知道哪怕真的玩脱了,这个房价在97稳定之后会慢慢爬起来,继续爬升到全球房价最高的地区之一。
    所以风险不太大。
    问题就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在97崩掉的人,都是因为前期用贷款的方式买了不少楼,承担了巨额房贷。
    一旦市场崩了,自己的收入下滑就没法负担起房贷,从而破产。
    所以荆小强的态度就很简单,买现房付全款。
    玩的就是短进短出的操作。
    哪怕有房产税,摆在那放到97年出手就是。
    因为这笔资金目前放在自己手里,根本不知道怎么发展增值,拿来hk炒房获利,几年后投入到歌舞中心的建设刚刚好。
    天底下的高利贷恐怕都不如这个来得赚。
    低声问了下陆曦现在手里有多少现金,这姑娘用杂志遮住嘴小声:“一千三百四十万……嘻嘻,这回我算好了的,有二十万是你的品牌使用权……”
    荆小强差点从座位上吓得摔下去!
    紧接着就是巨大的挫败感!
    他最近又有点膨胀了,光是那盘青歌会专辑两次进账,不算给余舒凡的,收到手里买房买车花钱,现在还剩下七百万左右!
    加上广告公司新收入的一百多万,回去找老孔收收运动内衣的钱,还有第四张《祖国》专辑他还是要得大头,算算能轻松凑一千万。
    结果跟陆曦一比,还是差点!
    “怎么还有这么多?!不是已经把登喜路的品牌使用权卖掉了吗?”
    原定十二月下旬就要决出谁卖得好就拿走登喜路品牌使用权,因为荆小强忙着歌舞剧。
    这事儿就完全交给陆曦自己操作了,直到荆小强去了平京,才听说已经给了家实际上是四家联手的企业,勉强赢过了那个雪狼,已经开始运作了呀。
    陆曦理所当然:“对呀,可除了登喜路、雪狼,其他牌子继续在我店里挂着卖,全沪海市民都认我这个店呀,元旦那天买了一千七百多万!听说从周围几个省都来人买呢……”
    荆小强倒吸口气!
    日销几千件皮草……
    八个营业员不从早到晚都在不停收钱?!
    但他能说什么呢,之前无心之作的让皮草商们在陆曦那个店打擂台,真是无形中让那个店积累起了货真价实的销售口碑。
    而且八折售价让生产商可以接受,消费者趋之若鹜。
    嗯,其实就是直接去产地拉来沪海卖,省掉了所有中间商。
    几乎等同于把一个皮草批发市场浓缩到那么大点个店。
    卖家省心,买家放心。
    打擂台完了之后,卖家发现这里卖得快又不费心,自然是要求继续挂着卖,消费者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口碑和惯性,买皮草去什么百货公司专柜当冤大头啊,直接来这家店。
    如果是普通商家这么开店,没准儿三天不到就死翘翘,前面苏京路上的百货公司们有一万种办法叫你滚蛋。
    偏偏陆曦嘛,已经在市里面工商联挂号的她,您好好做买卖呢,我就穿个貂站在店门口当模特笑眯眯的招呼维护秩序。
    您要是做什么手脚,不好意思,两个看起来憨厚可靠的营业员马上就把柜台下的军装翻出来穿上,到门口换了老板,谁来说话都不好使,什么工商税务卫生消防,你推我一下试试看。
    信不信分分钟绿色卡车几车人过来。
    所以了解打听了下这位年轻的百万女富豪是什么来头。
    立刻烟消云散了,还很庆幸,人家已经很给面儿,只开了这么小个店面只买皮草,哦,还有运动内衣跟进口化妆品。
    要是真搞栋楼来开百货公司,你还不是只能看着。
    好好研究下,为什么别人能卖得这么好!
    向工商联的先进个人学习!
    陆曦还去做了两场报告呢,稿子都是找余舒凡帮忙写的。
    每天营业额的一成是她的收入,六七十万是常态,偶尔周末摸高就是过百万!
    房是自己的,营业员千把块一个月。
    特么哪家百货公司能有她这样的高利润、低成本?
    照章纳税,在没有阶梯税制的年代,就是固定比例的工商营业税。
    譬如元旦那天,就缴了两百多万的税!
    实际上皮草商拿到五六折货款,本来就是他们提供给百货公司、供销系统销售的常态,没品牌可不就是这样。
    陆曦如此高调积极的纳税,其实羊毛都不出在她身上。
    税务是按照营业总额收钱,最终不过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无论多高,只要她这里处在供需缺口的瓶颈上,她都是天天赚钱。
    搞得一帮研究税务和工商的专家天天来这边考察!
    但谁都不能说她收入是非法的,而且陆曦除了偶尔喜欢穿个貂,其他时间都跟营业员吃住在这里,除了下班一堆人逛街都朴素得很。
    时不时到横山路酒吧耗一晚上,进出都起码三五个人以上,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沪海滩出了名的小白脸、拆白党们都得掂量下。
    因为刚刚公审了一起车匪路霸,说是涉及到了沪海某部文工团,被全部敲了沙罐。
    真是插了标在绿色卡车上游街的那种。
    这位沪海文工团团长女儿,惹了试试看,人家一定会不死不休的咬到死为止!
    所以你说陆曦发财靠了家里么,没有。
    但她没有家里行吗,不行。
    这年代起家的那些位厚着脸皮说自己自力更生的各种大佬们,大多如此。
    觉得脑仁青痛的荆小强问了问助理,请他进入市区后下车买几份报纸。
    两人就翘着二郎腿好好分析研究了下广告上的各种宣传。
    因为经常飞这边,和港台同行打交道,陆曦认繁体也还行。
    hk是按照尺算的,四五十平米都叫豪宅了。
    还有港币现在更值钱,换算下两万三左右的均价,一套房也就百来万。
    以两千万资金来算,还是买个十来二十套小房子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