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快穿之我是你妈 第20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都是在工地里干了很多年的老手,所以这支施工队上手非常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修建好了员工宿舍,并且按照姚容的要求,将工厂重新扩建了一番。
    有了这个现成的模板在,村里不少人想要翻修房屋或者重新挑个地基建新房,也都找上了施工队。
    再加上工厂不少员工都是其他村或者是镇上的人,有这些员工帮忙宣传,施工队的名气很快就扩散到了其他地方。
    随着施工队彻底在镇上立足下来,不少人的心思也都浮动了。
    有这个现成的榜样在,他们的孩子/兄弟/父母是不是也能够回到家乡发展呢?
    时代的列车飞速向前,时间一晃,便来到了1994年底。
    第123章 妈妈我捡垃圾养你啊25
    和往年一样, 才入十月不久,常晋市的气温便已降到了几度。
    霜色连天,白雾茫茫。
    一辆首发站为深市的火车, 缓缓向最终站常晋市驶来。售票员来来回回走着, 进行最后一次检票。
    其中一节坐票车厢坐着一家三口。
    父母看上去四十多岁,身体微微佝偻着,皮肤黝黑,骨节粗壮,满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辛劳痕迹。
    儿子的年纪大概在十八九岁, 戴着顶帽子,五官难掩清秀。
    售票员一一检查他们的证件和车票。
    “姚年。”
    “周秀。”
    “姚富贵。”
    确定证件和车票都能对上,售票员把东西还给他们。
    姚富贵收好东西,冷得实在受不了,往身上一件件套衣服,边套还边哆嗦道:“这天儿可真冷, 咱们从深市出发时穿的还是短袖。爸, 妈,你们要不要也多加一件?”
    听到这话, 坐在对面的中年男人笑了笑,操着一口地道的常晋市口音:“你们这是来探亲, 还是来做生意哟?”
    身为一家之主的姚年搓了搓手掌, 用已经有些生疏的常晋市口音回道:“都不是,我们就是本地人。”
    旅途无聊, 距离火车到站和停靠还有一段时间, 中年男人合上手里的报纸, 温声问道:“你们大包小包的,这是要回来定居了?”
    姚年点头:“对啊, 听老乡说这几年常晋市发展得很快,很多工作都缺人手。”
    姚富贵年纪轻,性子比较跳脱,见中年男人热情好说话,便带着些好奇地向对方询问起常晋市的情况。
    中年男人显然不是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了:“你们听说过童话世界工厂吗?”
    姚富贵点头:“听说过听说过,这个玩具牌子在深市很有名。”
    中年男人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自从童话世界开始做木制玩具后,不少常晋市本地人也都发现了里面蕴藏的商机。
    他们紧随着童话世界的脚步,纷纷做起了玩具生意。
    这做的人一多,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有意宣传,常晋市只花了一年时间,就从做家具生意转型成了做玩具生意,也从提供原材料的产业下游,一跃为生产产品的产业上游。
    各地商人蜂拥而至,赶来常晋市批发玩具,并将这里的玩具运往全国各地贩卖。
    就像提及景德镇,众人便想到青花瓷;
    提及德化镇,众人便想到白瓷;
    如今,在提及常晋市时,众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玩具。
    “玩具之都”的名气就这么打了出去。
    中年男人激动道:“……听说最近政府还打算开什么贸易会,要把本地的玩具卖到国外。”
    听着中年人的话,姚年和妻子周秀对视一眼,心中越发有底。
    十几年前,他们带着三岁大的儿子去了深市。
    夫妻两没有文凭,只能做些辛苦活。
    不过十几年下来,手头也攒了不少钱。
    眼看着儿子快到结婚的年龄了,姚年和周秀就琢磨着给儿子买一套婚房,方便以后讨儿媳妇。
    但深市的房价年年攀升,他们夫妻两一辈子的积蓄都凑不够首付。
    就在夫妻两头疼不已的时候,他们从老乡那儿听说了常晋市的情况,就动起了回乡买房工作的念头。
    还是那句话,故土难离。
    他们终究是上了年纪,不能再像年轻那会儿一样拼。比起漂泊无定的生活,自然更希望回到家乡。
    很快,火车到站。
    姚年隔着车窗,望着火车站外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
    要是论起设施,常晋火车站与深市火车站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但沿途过来,姚年看到过不下十个火车站,这些火车站里,常晋火车站的设施和热闹程度绝对是仅次于深市火车站。
    “把行李拿好,咱们要下车了。”姚年提醒道。
    刚走下车时还没太大感受,一出火车站,迎面一股料峭寒风,姚富贵狠狠打了个哆嗦。
    车站门口有不少开着三轮车揽客的人。
    一瞧见姚年他们那大包小包的模样,连忙涌上前来,问他们要去哪里。
    姚年没搭理他们,而是去旁边的小超市买了一包便宜的烟,问老板要怎么去市汽车站。
    “你们要去哪儿?”
    听说姚年要回的地方是济香镇,老板道:“那你们不用去汽车站。”
    “火车站往西走100米就有一个公交亭,那儿的车一小时发一趟,全部都是发往济香镇的。”
    姚富贵自小在深市长大,不觉得惊讶,可姚年和妻子已经傻眼了:“啥?现在常晋市的交通已经这么好了吗?”
    乖乖,济香镇可是常晋市底下最穷的一个镇。
    现在居然都有直达车了。
    老板听他的口音就知道他是本地人,乐呵道:“很多年没有回来了吧。现在济香镇可和以前不一样了,十个来常晋市做生意的,八个都是去济香镇的。”
    “去的人多了,可不就专门开了一条公交线,给那些大老板们行方便?”
    姚年和妻子依旧啧啧称奇。
    谢过老板,他们沿着西边一路向前,果然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公交站点。
    此时,公交站点附近站了不少人,都是要往济香镇去的。
    也是姚年他们赶巧了,才刚刚在公交站点等了没两分钟,车子就到了。
    众人有序上车。
    姚年和周秀本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也许是对于济香镇当初的贫穷落后太过深刻,当他们看到济香镇现在的情况时,还是没忍住露出震惊之色。
    道路基本都翻修一新。
    道路两侧的房屋要么已经修葺好,要么就是正在施工中。
    整个镇子都处于一种高速发展的忙碌,来来往往的行人步履匆匆,衣着朴素,浑身却透着生活有了盼头的轻快。
    现在的济香镇,哪里还有半点儿贫困镇的模样?
    姚年和妻子光顾着震惊,倒是姚富贵,悄悄松了口气。
    在回来之前,他爸妈给他打过很多预防针,姚富贵对济香镇的环境原本不抱有什么期望,但现在一看,根本不像他爸妈说的那么糟糕嘛。
    很快,姚年一家又坐上了前往村子的公交车。
    村子的情况,竟比镇上的情况还要好。
    一眼望去,村子多半起了新楼,村子外围还有一大片厂房,集市围绕着厂房建立,公交车就停在了集市入口处。
    姚年莫名近乡情怯起来。
    现在村里大变样了,不知道以前那些亲戚还住不住在村里。
    还有……
    不知道他妹妹一家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是不是还在开垃圾回收站?
    “爸,你怎么不走啊。”姚富贵完全不能理解这种近乡情怯,出声催促。
    蕊蕊爸刚往市里送了一趟货回来,结果一转眼,就看到了有些熟悉的面孔。
    隔了十几年不见,蕊蕊爸也不是十分确定,犹豫着上前:“是阿年吗?”
    十分钟后,姚年一家人跟着蕊蕊爸回到了他家里。
    蕊蕊爸招呼他们坐下,又给他们倒了茶水:“我还在上班,你们先在这坐会儿吃点东西,我叫我爸回来招待你们。”
    姚年表示理解:“没事没事,你去忙吧。”
    村长就在不远处看别人下棋,听到蕊蕊爸的吆喝,与棋友打了声招呼,走回家里。
    蕊蕊爸这才安心回去上班。
    刚到工厂门口,蕊蕊爸就看到了被几个孩子簇拥着走过来的江泛月。
    一晃两三年,十五岁的女孩出落得亭亭玉立。
    营养跟上来后,江泛月的身体抽条般长高了许多,现下已有一米六五。
    她依旧留着一头柔顺齐耳短发,耳边别着一个珍珠发卡。阳光落在上面,折射出晶莹的碎光,落入她圆润的眼眸,未语便染了三分笑意。
    此时,江泛月正微微偏头,与二妞聊天。
    在第一篇小说登报之后,二妞就不再创作小说。江泛月问过她,二妞表示,她对写小说并不是很感兴趣,能够刊登一次已经足够了,接下来她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
    果然,今年九月,江泛月顺利从市一中初中部升上市一中高中部,二妞也从济香中学考入了市一中高中部,两人再次成为同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