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长媳(重生) 第4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谢云初失笑,眺望长空,她后悔吗,后悔过,也遗憾过,遗憾生命里不曾有一个热烈而诚挚的少年信誓旦旦要与她共度一生,可如今洗尽铅华,千帆过尽,一颗心早已被熨烫得平平整整,再也起不了一丝波澜。
    谢云初笑,“任何人都会有遗憾,世间路千千万,没有走过的路都是遗憾。”
    王书琴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
    倒是立在水泊边的王书雅听了谢云初这句话,柔软的目光里忽然蓄了一眶烟雨,喃喃失神,二嫂也会有遗憾吗,她嫁给了那么出色的男人,也会有遗憾?
    王书雅灰败地垂下眸。
    林场排场完毕后,皇帝下令准许大家进山。
    六月初八这一日晚,王家的姑娘们热热闹闹准备狩猎的行囊。
    高国公府下榻的海棠苑,杨惜燕的丫鬟将一身骑具整整齐齐罗列在罗汉床上,劝着她道,“主儿,明日大家伙进山林里玩,您闷了几日也出去散散心吧。”
    杨惜燕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铜镜别花钿,语气孤冷,“他人呢,还没回来?”
    丫鬟摇头。
    杨惜燕手垂了下来,看着镜子里装扮得精致无比的自己,忽然落了泪。
    高詹这几日被皇帝抽调去林子里戍卫,早出晚归,夜里也是宿在书房,杨惜燕压根没机会见到他,她有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执着什么,可是自小就喜欢这么一个人,那份执念深入骨子里,踢不掉,拔不出。
    当初高詹求娶王怡宁失败后,她便唆使父亲上门说亲,为高詹所拒,高詹为了避开她在边关待了两年,可她心如磐石,非他不嫁,便使了法子,将高詹给灌醉,事后躺在他身边,让高詹误以为与她有了肌肤之亲,两家长辈乐见其成,逼着高詹娶了她。
    原以为婚后这些年,她怎么都能够磨平男人心里的褶皱,不成想高詹始终无动于衷,成婚三年,没有碰过她的身子。
    杨惜燕面露晦涩。
    少顷,门外传来沉缓的脚步声,杨惜燕一听高詹回来了,连忙将泪抹干,起身迎了出来。
    珠帘一掀,夫妻俩四目相对。
    高詹身上还残着一身汗气,他不习惯离杨惜燕这么近,往外退了几步,撩开帘子站在外头笑眯眯问她,“我从家里携来的那件软甲何在?我听平舆说,你拿来了后院?”
    他明日要随太子狩猎,需身穿软甲。
    杨惜燕知道他平日非那软甲不可,故意扣着便是引得高詹来寻她,她红肿着眼,嘀咕一句,“我明日也要去狩猎,你就不能给我穿吗?”
    高詹闻言先是意外杨惜燕终于肯出门,随后便笑,“你若需要我再寻一件给你,那件是我惯常穿的,与你身量不合。”那件软甲伴随高詹多年,他不喜欢把贴身之物交给旁人。
    杨惜燕忽然负气问,“若是王怡宁要,你会给吗?”
    高詹沉默了。
    杨惜燕眼底的泪绵绵渗了出来。
    高詹看着妻子哭成泪人儿,忽然泄气地啧了几声,他语重心长道,
    “惜燕,我早就告诉过你,我待你如妹妹,没有男女之情,你样样出众,何苦吊死在我这颗歪脖子树上。”
    “你在旁人眼里或许就是天仙,在我这,什么都不是,我还是那句话,无论何时,只要你想开了,咱们便和离。”
    俊目往罗汉床上一扫,瞥见自己那副软甲,二话不说进了屋将之捞在怀里,头也不回离开了,他走得十分坚决,没有半丝犹疑,他要让杨惜燕死心。
    杨惜燕跌坐在地上,这一夜心若死灰。
    翌日天晨,皇帝亲自在校场举行狩猎仪式,礼炮长鸣,几千人势若潮水往林子里驰去。
    皇帝老当益壮,一身明黄猎服一马当先,王国公,高国公并一些内阁老臣紧随其后,再往后跟着几十名臣工,大多是中年干臣,年轻的士子里只有王书淮一人。
    跑了一会儿,皇帝便在一个山头停了下来,老人家伏在马背上气喘吁吁,“太子,汉王与信王在何处?”
    一侍卫策马向前禀道,“回陛下,太子殿下带着一伙人往东边山去了,汉王殿下则去了西边,至于信王殿下…”侍卫迟疑了一会儿,“至今还不见信号箭。”
    皇帝嗤的一声笑,“这小子狂妄,常年宿在边关,定是没将这狩猎当回事。”
    这话并不中听,可惜信王没有正妻,没有岳丈替他掠阵,也不曾结交朝臣,平日孤立无援,此刻皇帝身边重臣云云,无人敢替信王声张,倒是国公爷颔首一笑,劝解道,
    “信王殿下一贯后发制人,陛下莫急嘛。”
    皇帝笑,“确实如此。”
    一侧的王书淮默默扯了扯唇角,好一个后发制人。
    又走了一段,皇帝乏累打道回府,便让身边的年轻人散了。
    国公爷嘱咐王书淮,“你媳妇没进过林子,快些去瞧一瞧。”
    王书淮领命,他自然不放心谢云初,早就将齐伟派过去跟着,此刻稍稍放了一记信号,那头齐伟回了信,很快便知谢云初所在,风驰电掣般朝西北角驶去。
    一处矮草丛生的山坡处,谢云初与王怡宁等人停马歇着,风吹草低,一头梅花鹿若隐若现在山脚一处觅食,谢云初瞧见了,忍不住张弓打算试一试,王怡宁在一旁屏气凝神,生怕惊动了小鹿,悄声道,“若成了,咱们今夜烤鹿脯吃。”
    谢云初将弓拉满,一直瞄准着那头鹿,小鹿闲庭信步,恍然不觉周身危险,那副与世无争的模样令人心折,谢云初心生不忍。
    不远处林子里,信王高高大大坐在马背上,看出谢云初有些迟疑,他便张起了弓。
    小姑娘必定是想吃鹿肉,又舍不得杀生。
    她不敢做的事,他来做。
    她想要的,他来替她取。
    “唰”的一声,箭矢离弦,信王弓还不曾放下,只觉眼前一晃,又一道更快的箭矢从另一个方向破空而来,直直对准他的箭矢撞去,只听见不大不小的一声砰,他的箭矢被那人的箭推着一同没入石缝里。
    信王收了弓,视线淡淡投过去,王书淮将弓收入身后,不疾不徐策马过来。
    信王不意外王书淮的出现,毕竟方才齐伟的信号箭他瞧得清清楚楚,
    “王大人好射艺!”
    “不及信王殿下百步穿杨。”王书淮在马背上拱手一揖。
    信王还了一礼,指了指那头被惊跑的小鹿,“云初今晚的鹿脯宴是没了,她好不容易出一次京,王大人就为了跟我置气,枉顾她的心意。”
    王书淮张望远处的妻子,她正与王怡宁环绕花丛扑蝶,玩的不了乐乎。
    “枉顾她心意的是在下,还是信王殿下你?她不想杀生,你又何必替她造孽?”
    信王冷笑,将弓箭扔给身后的护卫,睨眼回,“本王纵横沙场,杀人无数,不在乎这一次,倒是王大人,打着尊重妻子心意的旗号,将里里外外的事务丢给她,当个甩手掌柜,很心安理得是吗?”
    王书淮脸色不变,也不屑于他争执,只淡声回,
    “殿下上回的巡防图,明面上是往西楚增加兵力,实则是想控制汉水上游的龙州,以上制下,以高制低,拿捏住汉王殿下的封地,若是陛下知道了信王殿下的心思,不知作何感想?”
    这已经是明晃晃的威胁了。
    信王冰冷地看着他,王书淮慢慢侧过身,俊美的面容从树影处转过来,天光照下,那张脸如明珠出水般,有一瞬间的惊艳,
    信王眯了眯眼,回望谢云初的方向,不予置评。
    王书淮视线重新追随妻子,语气含着几分不容反驳的冷锐,“自西楚与大晋和谈成功,蒙兀增兵边境,信王殿下还要继续留在京城吗?”
    信王听到这里,口里稍稍觉出几分苦涩,只是他面色不露半分,
    “看来王大人也不是不通兵略嘛。”
    王书淮淡笑不语。
    信王视线最后慢腾腾从谢云初身上掠过,掉转马头打算离开,路过王书淮身侧时,他笑意盈盈,
    “本王从书淮之议,这就自请返回边关,至于云初,就拜托书淮照顾了。”
    话落,一声利落的驾,快马加鞭与王书淮擦肩而过。
    王书淮脸色猛地一沉,方才处处占尽上风,也有十分的把握逼得信王离京,然而所有优势最终折戟在那句话里。
    谢云初这一日尽兴而归,将所猎的野味交去了厨房,只等着今夜吃烤肉,回到屋子,便见丈夫满脸青气坐在圈椅里,一身骑装未褪,手里甚至还捏着一根鞭子。
    谢云初吃了一惊。
    前世今生,她从未见王书淮失态过,哪怕后来夺嫡最艰险时,他也总是那般游刃有余,而近来,王书淮回来的次数有些多,脸色也不复往日那般镇定,实在令谢云初疑惑。
    脸还是那张脸,哪怕泛着青色依然有一种凌厉美感,五官也更显立体深邃,谢云初好奇胜过担忧,甚至调侃道,
    “二爷,这是谁惹您了?”
    嗓音清脆动听,一点点拉回王书淮的理智。
    信王是故意的,得不到便逞口舌之利,王书淮不介意借着伴驾的机会,给信王几颗苦枣子吃,要女人还是要江山,他相信信王会做出选择。
    这么一想,王书淮脸色恢复从容,朝谢云初露出一笑,
    “没有,我只是在想祖父的事,我已有法子让祖父回京。”
    第29章
    国公爷的老寒腿又犯了,这一夜辗转难眠,连着长公主也落了枕,翌日天亮便催着丈夫,“请个太医来瞧瞧。”
    长公主纤指捏着太阳穴轻柔,每每睡不好,便容易犯头风,夫妻俩上了年纪,病说来就来。
    国公爷一夜没睡,靠着引枕扭头望着妻子,疲惫道,“不必了,左不过又要喝那些药,我已喝腻,歇两日再说。”
    长公主撩眼看着丈夫,叹道,“我看你是好面子,怕人晓得你一疆场主帅,进了一趟林子便不行了,脸上无光吧。”
    国公爷骂骂咧咧,“殿下已看穿,何必戳我伤疤。”背过身去躺着。
    长公主无语,“什么年纪了,还跟小年轻似的争强好胜?”
    国公爷不耐烦道,“哎呀呀,你别管,殿下自个儿去用膳吧,我再躺躺。”
    长公主招来女官,先下了床,目光在他那只老寒腿落了落,裤腿被国公爷撩起半截,脚踝处露出一片青色来,每每犯病皆是如此,夫妻几十年,长公主也晓得丈夫就这个毛病,疼起来很要命,只是他一贯忍着不轻易吱声,先去洗漱,不一会换了衣裳重新坐到他身侧,
    “去泡温浴?”
    “哎呀,一把年纪了不像样。”国公爷又换了个方向,不耐烦地往里侧着。
    回回犯病,国公爷脾气便不好。
    长公主又道,“我唤太医给你扎针?”
    国公爷没吭声,显然也不乐意。
    时辰不早,外头请安的晚辈到了,不一会四太太与大太太一道进来,亲自侍奉婆母用膳,四太太不见国公爷,多嘴问道,
    “母亲,父亲呢?”
    长公主精神不济,“老寒腿犯了。”
    四太太不敢作声。
    不一会,三老爷与四老爷带着晚辈过来请安,纷纷问起国公爷,长公主据实已告,王怡宁叹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