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高管的古代小厮生活 第12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其实他是真的没打算给成晗菱准备生辰礼,只是有次陪成晟旻挑选礼物时看到了那副孔雀耳坠,他便想起初次见到成晗菱。
    她站在那里,骄傲得仿佛一只孔雀。
    也不知怎么,他鬼使神差买下了那副耳坠,作价八百两,相当于他的一半身家。
    只可惜还是被误会了。
    书房中
    摸着玉石的冰凉手感,霍谨博重重地叹气。
    她这是用蜗牛来形容他吗?
    缩进壳里?
    他确实是给自己筑了一道防护墙,他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这道墙存在的呢?
    可能是他知道这世上谁都靠不住,唯有靠自己的时候?
    也可能是在他一个人呆在医院心里涌起无尽孤独,却依旧不想联系任何一个人的时候?
    霍谨博已经忘了,但他确实将自己和别人的交往永远固定在一条线之外。
    这是他最舒服的距离,他没有朋友,和他来往的不是陌生人就是商业伙伴,他们对这个距离同样感到舒服。
    渐渐地,霍谨博开始习惯自己定下的那条线,甚至忘了它的存在,直到今日看到这只缩进壳里的蜗牛。
    成晗菱想要走近他,就不可避免地触碰到那条线。
    霍谨博双手撑着额头,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她一味地想要跨过那条线,她又可否想过线后的自己并非像她想象的那样美好。
    看着墙壁上挂着写有“宁静致远”的字画,霍谨博按压额头,长长地舒了口气,起身走出书房回到寝室。
    那个玉雕蜗牛被随意扔在书案上,无人问津。
    ……
    案子查完,霍谨博次日随成晟旻继续到步军营当差。
    成晟旻一路上看了霍谨博好几回,总觉得他似乎有些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霍谨博疑惑道:“少爷,怎么了?”
    成晟旻摇摇头:“没事。”
    今早操练,霍谨博握着手中短弓,搭弓射箭,箭支“嗖”地射出去,正中箭靶……旁边的地上。
    他恍若未觉,继续搭弓射箭,准头没有一点进步,甚至越来越差。
    成晟旻看着皱了皱眉,今日的霍谨博似乎多了一丝心浮气躁,不过一夜不见他为何会有这种变化?
    霍谨博射出去的箭越来越用力,插进地面时箭羽被震得晃了晃。
    成晟旻走过去压住他抬起手,道:“胳膊不想要了?”
    真这样训练半个时辰,霍谨博胳膊准会出事,肌肉拉伤都是轻的。
    霍谨博恍然回神,苦笑道:“属下太想有进步,一时急功近利了些。”
    成晟旻看着他与平时没有任何区别的样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想多了。
    放开他的胳膊,道:“你先休息一会儿再练,别太逼自己。”
    霍谨博颔首:“好。”
    半个时辰后,操练结束
    霍谨博胳膊有些酸胀,擦了成晟旻给他的药膏好转很多。
    与此同时,正清殿
    今日是举行大朝会的日子,朝堂上下一片肃穆,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忧愁。
    大皇子党在忧心大皇子的未来,二皇子党在忧心大皇子党的报复,六皇子党按理说最开心,因为大皇子和二皇子即将斗个你死我活,再加上皇上已经下旨让六皇子回京,他们更应该高兴才是。
    其实不然!
    仔细观察六皇子党的表情,就会发现这些人分成了两类,一类人是真的高兴,虽然极力掩饰,但眼中的神采是骗不得人的,这些人以六皇子的岳父都察院副都御史卓尚苞为首。
    另一类却是眉头紧皱,看向卓尚苞那些人的表情隐隐有些不悦,而这些人是以良妃的哥哥吏部侍郎周其茂为首。
    成晟然将这些人的表情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六皇子党要分裂了,这本就在他和霍谨博的预料之中。
    真正让他惊讶的是九皇子竟然得到了周其茂的支持,看来之前所有人都小看了这位温和知礼只知吟诗作赋的九皇子。
    今日几位皇子也悉数到了正清殿,被关在宫里几天的他们心里都不好受。
    在永康帝到来后,众人齐身行礼。
    高应照例扬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往常这个时候,会陆陆续续出现几个官员奏本,哪怕没什么事也会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禀报,免得让永康帝以为他们无所事事,不好好当差。
    但今日高应话音落下后数息无人说话,朝堂上鸦雀无声,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站在前列的大理寺卿钱正允和都察院孙承伦二人,搞得两人压力倍增。
    钱正允看了眼永康帝,见永康帝也在看着他,他只好硬着头皮出列道:“皇上,臣有本奏。”
    “准!”
    钱正允默默叹口气,将这几日的调查如实禀报:“据大理寺和都察院对安平侯父子三人的审讯,以及对这几年来洛京城内失踪和意外被害女子的调查,安平侯在数年内为大皇子掳掠的女子将近百人,其中少数是未出阁女子,多数是有夫之妇,每掳掠一人,安平侯就会处理掉和那些女子有关之人,数年来被他们杀害的人近两百人。”
    话音落下,满朝震惊。
    他们只知道大皇子强抢民女,还杀了人家相公,可他们并不知道这还是个案中案,竟然牵扯出这么多人。
    在天子脚下,或死或失踪了三百人,朝廷竟然没有一点察觉。
    这无疑是打了众人的脸。
    大皇子垂着头,他知道自己这次在劫难逃,但是……
    大皇子怨恨地看了二皇子一眼,只要他不死,他一定会报仇雪恨。
    永康帝压抑着怒火问道:“为何这数年来一点消息都没有?”
    都察院都御史孙承伦出列道:“因为这些案件都由刑部受理,安平侯利用其刑部侍郎的身份遮掩了过去。”
    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刑部其他人的配合。
    永康帝用力一拍御案,顿时感受到胸口的疼痛,他努力压抑疼痛大喘口气,怒声道:“梁天哲是干什么吃的,在他眼皮子底下三百无辜百姓惨死,他竟然丝毫不曾察觉,莫非他也参与其中?”
    孙承伦道:“梁尚书对此事不完全知情,他知安平侯在以公谋私,但不知安平侯的真实目的。”
    仅这一点就够了!
    “传旨,将梁天哲罢官免职,由柳爱卿和秦爱卿,以及吏部三个主官商议接替梁天哲的人选。”
    一般来说,像刑部尚书这种正二品官员的任免,是不可能在大朝会商议的,都是由两位丞相和吏部的人商议定下几个人选,然后报给永康帝,由永康帝拍板决定。
    永康帝的话还在继续“安平侯江晋远不思君恩,残害百姓,实乃国之蛀虫,着,削去江晋远的爵位,将江晋远江凉谆父子二人凌迟处死,江凉广最后供出江晋远的罪行本应减轻罪责,但其几年前曾杀害一名女子,如今两罪并罚,将他打入大牢秋后问斩。”
    “安平侯府其他家眷流放三千里,府中下人悉数发卖,侯府收归国库,抄家一事由步军营都司成晟旻负责。”
    这道圣旨无人敢反对,在永康帝说完后,群臣皆道:“皇上圣明。”
    言下之意,他们万分认同永康帝的处置。
    永康帝现在正在气头上,他们除了认同他的话也不敢说别的,除非脑袋不想要了。
    处置完江晋远一家,永康帝将目光放在大皇子身上,大皇子心里一颤。
    文武百官也都看向大皇子,心想重头戏到了。
    第80章
    “老大!”
    永康帝缓声道。
    大皇子立刻跪下,泣不成声:“儿臣自知罪孽深重,辜负父皇对儿臣的教导,请父皇降罪。”
    紧接着便有朝臣出列道:“皇上,此事皆由安平侯一手操办,大皇子或许并不知情,请皇上明鉴。”
    听到这话,众大臣皆看向这位头铁的仁兄,默默为他默哀一瞬。
    大皇子党的其他人静默无声,这会儿谁都不敢为大皇子求情。
    永康帝素来爱民如子,大皇子如今涉及三百多条人命,傻子才敢去触碰永康帝的眉头。
    哦,现在就有个傻子。
    永康帝眯着眼睛看了看此人,道:“把他拉出去重打四十大板,明日若是无法按时到衙门当差,你就可以告老还乡了。”
    哪怕是一个武将,挨了四十大板第二天都下不了床榻,更别说一个文质彬彬的文官,他不休养三四个月根本不用想下床的事。
    因为一句话就丢了自己的官职,这位大概可以出名了。
    一向讲理的永康帝第一次以这样莫须有的理由罢免一个人的官,可见这次大皇子的事情有多重。
    处理了此人,永康帝再次看向大皇子,面无表情道:“众多皇子中,朕只教导过你一人,朕现在万分悔恨,朕的教导没让你学会恭孝仁爱,体恤百姓,竟成了你耀武扬威,欺辱兄弟的筹码。”
    “朕不止一次告诉过你,卫国的百姓都是朝廷根本,若是没有百姓支持,卫国谈何存在,你又怎么当得了威风凛凛的大皇子?”
    “这点道理你都不明白,竟然还敢肖想皇位,你哪来的脸?”
    文武百官皆低下头,掩饰自己的震惊。
    永康帝说这话便是彻底断绝了大皇子的争储之路。
    “瞧瞧你这副样子,哪有一点帝王之相,君王该有的德行操守你一点都没有,不过就空有一个长子的身份便如此狂妄,你以为天下就已经在你手中了?”
    “那朕若是把你从玉牒中除名呢?”
    “皇上!”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跪倒在地。
    左相柳修严出声道:“请皇上三思。”
    将皇子在玉牒中除名,就相当于将皇子贬为庶民,从此不认他是卫国皇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