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高管的古代小厮生活 第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风姿,长大了还了得?
    不过霍谨博当真是冷静到极点,即便心中震撼,仍然只停留一瞬便移开视线。
    成晗菱就没有他那么多顾忌了,光明正大地盯着他的眼睛看,果然如她想得那样,这人的眼睛好看极了,感叹道:“今后别总低着头,这么好看的眼睛应该让人看到才是。”
    ????
    霍谨博现在一脑袋问号,他很怀疑乐怡郡主是不是脑子不正常,怎么说话怪怪的。
    霍谨博壮着胆子又看了成晗菱一眼,只见对方眼里满是打量和欣赏,就跟看到什么珍稀物品似的。
    霍谨博:“……”这是把他当观赏物了?
    成晗菱欣赏了一会儿美人才带着丫鬟们离开。
    她看出了霍谨博眼中的疑惑,但没有给他解惑的心思,她做事从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
    霍谨博脑子转得快,从成晗菱走后他就在琢磨刚才的一幕幕,就目前来看成晗菱对他并无恶意,甚至可以说,她对他挺满意的,更准确些是对他的脸很满意。
    霍谨博摸摸自己的脸,默默调侃自己这是要过上了吃软饭的生活了?
    估计不大可能!
    霍谨博很快就否认了自己的猜测,他从乐怡郡主眼中看不出一点占有欲,只有单纯地欣赏。
    不过这点欣赏对霍谨博很有用,最起码他不用担心成晗菱发脾气时被殃及池鱼,甚至他今后想要提高自己的地位也会更加容易些。
    要不要想办法加深这点欣赏呢?
    自然是要!
    霍谨博能从身处底层的普通人爬到公司高管的位置,就是因为他能及时抓住每一次机会。
    现在成晗菱对他的欣赏就是机会。
    霍谨博相信不用他想办法接近成晗菱,成晗菱会再来找他的。
    碧蕊堂
    成晗菱回到东暖阁,拿起书却看不下去,问道:“若云,你可知道金帛的事情?”
    难得碰到这么极品的美人,成晗菱现在正是感兴趣的时候。
    若云方才就跟在成晗菱身边,自然明白她说的金帛就是霍谨博,但她还是摇摇头,“奴婢没见过他,不如叫嬷嬷进来问问?”
    成晗菱点头,“也好。”
    若云冲旁边的丫鬟使个眼色,那丫鬟马上出去传话。
    很快柳嬷嬷走进来,含笑道:“郡主有事找老奴?”
    成晗菱对柳嬷嬷很亲近,起身拉着她的胳膊道:“嬷嬷,我刚才看到一个长得特别好看的小厮,你知道他吗?”
    柳嬷嬷挑眉,“郡主说得是看守月见门的霍谨博?”
    “对对对,就是他,嬷嬷知道金帛?”
    “金帛?”柳嬷嬷失笑,“郡主还真喜欢给人改名字……霍谨博是一个月前到清芷苑当差,之前被一个三等小厮欺负,善长为了补偿他就让他来看守月见门,至于其他事老奴就不清楚了,郡主若是想知道我让人去查查?”
    其实柳嬷嬷对霍谨博的情况了如指掌,但她不能表现出来,要不然乐怡郡主肯定会看出破绽。
    成晗菱摇摇头,“既然他能进府,那身份肯定没问题,正好我最近无聊,来个人陪我解闷也不错。”
    “郡主打算怎么做?”
    成晗菱嘴角上扬,眸光流转,“自然是陪我玩游戏了。”
    众人看见她的笑容,心里都打个冷颤,已经预见霍谨博今后的悲惨命运。
    柳嬷嬷笑眯眯点头,“老奴听郡主的。”
    心里却在暗暗祈祷,这可是第一个引起郡主兴趣的,别给搞砸了才好。
    若云和采云眼中也带着一丝期待,关于某个计划,她们都知道,甚至可以说清芷苑的很多人都猜到了,毕竟这半年来清芷苑的人员变动太过频繁,瞒得过外人,瞒不过自己人。
    也只有成晗菱这个不管事的才会被蒙在鼓里。
    傍晚侯亮来换班,同时告诉霍谨博,“谨博哥,郭怀尹让我告诉你,你要的书到了。”
    霍谨博点头,“我知道了。”
    他早就对这个世界感兴趣,但苦于没有机会了解,现在终于可以圆了这个心愿。
    霍谨博回到南房立刻去见郭怀尹,郭怀尹给他买回来一本《卫国志》,还有十份京报。
    京报由朝廷管制发行,每三日发报一次,其上的内容多是抄录的谕旨,奏章以及官员的任免消息。
    因为京报又是官报,上面都是些时事政治,所以又是参加科考的读书人必须要看的,以防自己因为错过某些消息而导致落榜。
    一本《卫国志》一钱银子,十份京报一共是三十文。
    霍谨博上个月的月例刚好发了,为了买书,他不仅得把月例花完,还倒贴了三十文。
    这也是霍谨博买的书不一样,他若是买那些话本,一本也就二三十文。
    还好原主卖身的钱都在他自己身上,要不然霍谨博还真买不起这些东西。
    把钱给了郭怀尹,郭怀尹让他今后再有需要尽管找他,保证价格公道,两人寒暄了几句,霍谨博就拿着书回房。
    此时刘新两人正在卧床休养,见霍谨博回来,忙问道:“谨博,之后没再发生其他事吧?”
    霍谨博摇头,“没有,一切正常。”
    两人这才松了口气,他们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连累了霍谨博。
    霍谨博在桌旁坐下,他将京报先放下,然后拿起《卫国志》,他想先了解卫国的历史。
    和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一样,前朝因为暴政,苛捐杂税,百姓们忍受不了他们的统治,便想起义推翻前朝,于是前朝末期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失败了,农民起义被镇压,起义军首领被斩杀。
    但造反的狂潮却没有被压下去,反而愈演愈烈,各地都开始出现起义军,这些起义军有的是朝廷官员拥兵自重反了朝廷,有的是豪族乡绅利用自己的名声和金银拉拢一批人为己所用。
    卫国开国皇帝也就是先帝胸有谋略,知人善任,手下能人志士无数,用了十年便彻底推翻了前朝,建立卫国政权。
    发展到现在,卫国共有两任帝王,这两任帝王发展经济,注重民生,让这片饱受战乱的土地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机。
    如今的第二任皇帝永康帝在位三十年,勤政爱民,实施仁政,卫国百姓已经彻底认同自己卫国子民的身份。
    霍谨博在书中还看到成国公的名字。
    第一任成国公是卫国立国时先帝亲封的六大国公之一,因为跟随先帝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因此被封为成国公。
    卫国的爵位继承制度实施的是普通世袭,即每继承一代,爵位就要从原有的爵位等级上低一级承袭。
    卫国会这样规定爵位也是吸取前朝的教训,前朝会苛捐杂税,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朝廷要养那些世袭罔替的宗室王爷以及承爵者,使得朝廷财政被拖垮,只能从百姓身上讨回来,从而引起百姓不满。
    在卫国这种制度下,哪怕是国公,也只能传五代,五代后爵位就会被取消,想要重新封爵,就得靠自己努力。
    现如今的成国公乃是第二任,按理说他应该被降为侯爵,但因为这位成国公极具军事天赋,年纪轻轻便上了战场,立下汗马功劳,因为有他在,压得北边草原各部落几十年不敢侵犯卫国边境。
    有如此大的功劳在,成国公才能完整地继承国公的爵位。
    就连乐怡郡主都是因为成国公功劳太大,封无可封,永康帝才加封成国公的嫡女为郡主,同时也彰显永康帝对成国公府的恩宠。
    第12章
    不要觉得一个郡主不算什么,在卫国,只有亲王的嫡女一定会被封为郡主,郡王之女就只能是县主,至于公主的女儿,一般是没有爵位,除非是很得盛宠才会被封为县主。
    由此可见,郡主这一爵位有多难得,尤其卫国建国不过几十年,郡主并没有几个,显得乐怡郡主更加尊贵,同时也体现出永康帝对成国公的重视程度。
    霍谨博了解了卫国的爵位制度后,对乐怡郡主的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国公府,就是世子成晟然的身份都比不过乐怡郡主,如果她愿意,可以要求所有人给她行礼。
    没想到乐怡郡主竟成了国公府最粗的大腿。
    霍谨博放下《卫国志》,在心里感叹一句,然后拿起京报。
    卫国的京报和后世的报纸不一样,它是以小册子的方式呈现,整体为长方形,用黄色竹纸当封面,封面左上角书写“京报”二字,右下角则标明出版报房,霍谨博手中的京报是出自聚文报房。
    京报里页同样用竹纸印刷,京报和现代报纸还有一点不同,就是京报没有中缝,它左右两个版面都是紧紧挨着,没有留白。
    因为京报都是手工印刷,所以有些版面的墨色不匀,或浓或淡,不过字迹还是可以看清楚,对阅读影响不大。
    霍谨博想要京报,就是想知道如今朝堂的局势,他到底不是纯粹的古人,不会将目光局限在清芷苑甚至国公府,后世的灵魂让他有天然的大局观。
    朝堂就是一个泥潭,稍有不慎就会陷进去再也出不来,但国公府已经在泥潭中,霍谨博必须关注这些朝廷大事,万一国公府这艘船要沉,他必须要早作打算。
    一连看了十份报纸,霍谨博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他是真没想到会在风口浪尖之际来到这个世界。
    如今的朝堂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五子夺嫡。
    五子夺嫡并非是五个皇子竞争皇位,实际上真正有意皇位的只有三人,但有资格参与进来的却有五个皇子,其中四皇子是二皇子党,九皇子是六皇子党,这两对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属于天然的同盟,大皇子独成一派,却最得永康帝欢心。
    永康帝总共就这五个成年皇子,其他的都太小,还没有能力和哥哥们掰手腕,若是永康帝能多活几年,朝堂上的形势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霍谨博看永康帝把每日一早朝,改为三日一早朝,再改成现在的三日一小朝,五日一大朝,就知道永康帝的情况不容乐观,恐怕快到油尽灯枯的地步,也怪不得这些皇子现在争得这么厉害,霍谨博都能看出来的事,他们没道理看不出来。
    古往今来,凡是夺嫡之争必定伴随着血雨腥风,尤其在永康帝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好像立哪个都可以说得过去,更是给了每个人希望。
    这个位置旁人能做,为什么自己不能做?
    基于这样的心理,各位皇子为了能坐上那把龙椅争得是头破血流,朝堂也被他们搅得一团糟,每空出一个官职,几个皇子都想安插自己的人,然后各皇子党的大臣就得吵一回。
    霍谨博严重怀疑永康帝就是被他这些儿子气病的。
    不过外面的事和霍谨博关系不大,他关心的是国公府。
    成国公能征善战手握兵权,又是永康帝最得力的心腹,不管怎么看,都是各个皇子力争的对象。
    但国公府一直处于中立,不和任何一个皇子接触,众皇子虽然心中不悦,但看谁都没得到,心里也就平衡了。
    但这一平衡却在一年前被打破——乐怡郡主在宫宴上对九皇子一见倾心,从此开始疯狂追求九皇子,追得是轰轰烈烈,人尽皆知。
    众人对成国公的印象,一是英勇善战,二便是护短,而且是极其护短。
    因乐怡郡主生母早逝,成国公又需要镇守定州,无法陪伴女儿,因此对这个女儿是极尽宠溺,他护短的属性在女儿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众皇子看来,若是能娶乐怡郡主为妻,那基本上就意味着把成国公拉拢到自己阵营。
    一时间,六皇子党兴高采烈,恨不得敲锣打鼓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但大皇子党和二皇子党就不高兴了,手握大权的重臣若是倒向六皇子,他们还能有好?于是京城上下酸声一片。
    但就在众人以为成国公必定会助六皇子争储时,京城发生了两件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