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12章 改良失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闫森带着母亲回来,他刚刚回来,就看到高典和自己父亲有说有笑的,聊的很开心。
    见到闫森回来,他父亲说道:“小森,给我和你妈买最近的车票,我们要回去了。”
    “啊?”闫森惊讶道:“爸,你们这么快就要回去,不多待几天?”
    “不了,家里还有事。”闫森父亲摇头道。
    “那好吧。”闫森闷闷不乐的应了声。
    他希望爸妈多待两天,可是他也懂事,知道父亲还要挣钱,没有时间休息。
    他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一定要努力挣钱,让父母早点享福。
    买好了票,闫森父母就准备离去,高典开口道:“闫森,你去送送你爸妈。”
    “老师。”
    “快去。”
    “哦。”
    “爸妈,我送你们去车站吧。”闫森说。
    他父亲犹豫了一下,最后点头道:“好。”
    他们没有带什么东西,上来时带的东西,都是给闫森带的,回去算是两手空空了。
    他把父母送到车站,心里充满不舍。
    上车前,闫森父亲拉着他道:“小森,你老师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他今天过来,就是特意确认这件事。
    他儿子在外面拜了个师傅,他并无不同意的想法,可他也担心自己儿子被人骗。
    所以他才特意过来,为自己儿子把关。
    当然了,送礼也是其中的一个目的。
    今天看到了,他心里便放心了,自己儿子找了一个有本事的师父。
    闫森连连点头,“我知道。”
    “所以,你以后要听你老师的话,做事要勤快一些,平时多点眼力劲儿,也要努力向你老师学习。
    现在你出了社会,要学会懂事,不能再向以前那样任性,在外不比在家,没人会惯着你。
    我给你老师说过,你以后要是不听话,便任由他打骂,我和你妈是不会管的。
    一定要努力学习,记住没有!”
    闫森父亲殷切叮嘱。
    “我知道了。”闫森应了声。
    他父亲转头,看向闫森母亲说到:“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儿子,你一个人在外,天冷了要多穿衣服,天热了要少穿点,生病了要及时吃药,有时间多出去走走,学会劳逸结合。还有……”
    闫森母亲不停说着,恨不得把所有事都交代清楚。
    闫森父亲看了看时间,对她说到:“好了,别说了,车子要走了。”
    闫森母亲闻言,顿了顿说到:“儿子,多给家里打电话。”
    闫森眼泪汪汪的,刚刚他父亲说的时候的,他没有这样,可是他母亲说着说着,他便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开始汇聚。
    闫森目送着父母离开。
    …………
    日子一天天过去,闫森自从他父母离开之后,更加的努力,也更加的勤快。
    他认真考虑了高典的建议,搬出来住了。
    这样他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
    在高典店铺的厨房里,虽然也可以练习,但是这个地方太小,大多数时候都是高典在使用,容纳两个人有些勉强。
    闫森和面有些不小的进步,高典觉得,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教他做馒头了。
    这种最简单的面点,真要学起来,可不容易。
    高典对闫森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不然的话,以他现在的水平,想学做馒头还早着呢。
    有些学徒,要跟着师父干三年,才能勉强出师。
    像高典这样尽心教学生的厨师,可不是很多。
    这是因为,高典受到了他自己老师的影响,当初魏连章在教导高典时,也是毫无保留的教他。
    这天晚上,高典有些发愁。
    他把闫森打发走了,现阶段,能教他的不多,需要多加练习。
    所以,高典让他自己回去好好练习,待在这里,两个人都放不开。
    还是厨房太小。
    谁叫当初高典没钱呢,只能租这么大一个地方。
    魏巧依回去洗了个澡,走进店铺里。
    她本来都打算回家好好看剧的,结果被高典一个电话叫了出来。
    一走进来,就看到高典愁眉苦脸的。
    “你这是怎么了?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魏巧依问到。
    高典叹了口气,慢慢说起来自己的心事。
    “前段时间我不是改良的百合酥的配方嘛,侥幸成功之后,让我觉得改良这事似乎也不难。
    后来我尝试着改良灌汤包,结果我发现,这太难了,越改越差,现在我被打击的都快没信心了。”
    “所以,你打电话给我,就是为了这件事?”魏巧依问。
    “是啊,我想让你帮我参谋参谋,看看怎么改良比较好。”高典说到。
    “灌汤包我不太会,你找我给你参谋,算是找错人了。”魏巧依摇头说到。
    “啊?那怎么办?我除了你,我也找不到别人啊。”高典苦恼道。
    魏巧依走到高典对面坐着说到:“你也别灰心,配方改良这种事,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
    “我也发觉了,改良太难了。”高典哀嚎道。
    魏巧依抿嘴一笑,说到:“其实我挺佩服你的勇气的,随便拿着一个普通配方,就敢去改良。”
    “呃……我总感觉这不像是什么好话。”高典说到。
    魏巧依没有解释,说到:“如今成熟的面点,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不停的改良之后,才成为今天的模样。咱们再天才,也不可能一下子超越几代人的努力。
    改良这种事,是要建立在学会的基础上,比如你说的灌汤包,你想要对其进行改良,那你首先得学会,把前人的智慧吸收之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改良。”
    这番话,高典很是认同,之前他或许没有这么认同,可是现在,他认同的不得了。
    因为他已经被现实毒打过,怎么会不认同呢。
    “那我现在怎么办?去重新学习灌汤包?”高典问到。
    “对啊。”魏巧依点头道。
    “学习是可以,问题是,我没地方学习啊。”高典苦兮兮的说到。
    这事他是真的没办法,学习他并不排斥,甚至还有些渴望。
    改良灌汤包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他就是因为没地儿学习,所以才选择自己去改良一些面点。
    “这个倒是一个问题。”魏巧依也颇有些头疼。
    这个问题对于别的厨师来说,或许并不是问题,因为人家有师父,想学是有的学。
    但是高典没有师父,去哪儿学?
    厨师学校?
    别闹了,以高典现在的水平,都能在厨师学院当个老师。
    并且,厨师学校教的,也不会有什么秘传的配方。
    在哪儿学呢?
    魏巧依也随着高典一起苦恼。
    两人坐在一起,都是冥思苦想。
    有一刻,魏巧依都想把自己所学的教给高典算了,但是很快她又放弃,毕竟高典并非她爷爷的徒弟或者徒孙。
    在爷爷没有同意之前,她是不能随便教的。
    之前教高典的那道白玉翡翠饺子,已经算是违规,再教别的不行。
    除非……
    魏巧依想到一种可能,不由红了脸。
    高典在冥思苦想,并没有注意到魏巧依的表情。
    灌汤包……他去哪儿学呢?
    思来想去,他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算了,想不到办法就先不想了,大不了我先做其他的。”高典说到。
    魏巧依点了点头,如今高典的缺点还是很明显,那就是缺少积累。
    “你其实没必要纠结于你要学到什么秘传配方,或者一定要改良什么。你现在其实可以多学一些普通的面点,增加自己的底蕴。”魏巧依说到。
    高典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他现在积累不够,所以要先解决这个问题。
    之前的时候,这个缺点并不明显,或者说影响不大。
    但是现在高典已经达到了一级面点师的水平,但是很多方面,他却远远不及真正的一级面点师。
    其中就包括了底蕴。
    没办法,他接触这行的时间太短了,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去学。
    一般来说,正常的面点师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进步没有高典这么快,长时间的接触,底蕴自然而然就深厚起来。
    高典属于异数。
    “其实我现在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慢了下来,有种进无可进的感觉。”高典说。
    魏巧依道:“这个很正常,你前期的积累已经用完,只有增加底蕴,你才能继续进步。”
    高典点点头,两人慢慢聊着。
    和魏巧依聊天高典觉得很轻松,两人太有共同话题,而且讨论着厨艺方面的话题,就算聊一天,两人都不会觉得烦。
    随着聊天,高典逐渐把灌汤包的事,抛在了脑后,主要是他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只能先不想。
    渐渐的,夜深了,魏巧依一看时间,才惊觉已经这么迟了。
    她连忙说到:“已经这个点,我得回去了。”
    高典并未阻拦,现在确实很迟了,他说到:“那你回去的路上慢点。”
    魏巧依点点头,“好。”
    随即,她想起什么,说到:“对了,我有件事差点忘了给你说。”
    “什么事?”高典好奇的询问。
    “是这样,明天我有一个客人,你能不能帮我招待一下?”魏巧依问到。
    “我帮你招待?”高典闻言愣住。
    “可以倒是可以,我有些好奇,为什么要我来招待?”高典问到。
    “这个我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反正你帮我招待一下吧。”魏巧依说。
    “可以。”高典点头答应下来。
    “那时间呢?早上?中午?晚上?”高典问。
    “就晚上,你打烊之后吧,记得多留一些食材。”魏巧依说。
    “好。”高典应了声。
    随后,魏巧依推开门走出去,一个人回家了。
    帮忙招待,高典倒是没什么意见,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嘛,只是他有些疑惑。
    如果魏巧依不会制作面点,那么他来招待,一点疑惑都没有。可魏巧依的面点水平,比他还高,这让他来招待做什么?
    想了一会儿,没有什么答案,高典便把门关了。
    …………
    莫主编深夜还坐在电脑面前,写着采访稿。
    《风味》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美食杂志,其体量是相当大的。
    《风味》杂志如今也在学着紧跟潮流,传统媒体的纸质杂志依旧在发行,同时电子版的杂志,也同样在发行。
    除此以外,还有公众号这些。
    《风味》能够做成全国最大,在业内最具权威,自然有着自己的特点。
    《风味》杂志在华国大部分地方,都配有一名主编。
    比如莫主编,就是负责当地这片区域,其它地方就不归他管了。
    其它的美食杂志,一个主编便把全国都给说完了。
    但是《风味》不同,当地的主编,口味、喜好都是偏向于当地的,所以更有代表性一些。
    一本杂志,每期的内容是有限的,像专访这种内容,不是每个主编都能上。
    能够上一期专访,对于主编来说,好处很大。
    这个机会不是想有就有的。
    好在总部预留了专访的位置,报道几位天才厨师。
    高典是预留着位置的,他自然要好好写这个采访稿,争取把这次专访做的精彩一些。
    自从成为《风味》的主编之后,莫主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熬夜工作了。
    若非这次是做专访,他估计也不会熬夜工作。
    人到中年,头还有些秃,力不从心。
    改了又改之后,莫主编才去睡觉。
    之后他会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的。
    当然,这篇采访稿上面的问题,也并非全部都需要高典回答。
    他回答那些,是看他自己的意愿。
    而莫主编,会根据高典的回答,进行一些修改,最后才形成专访发出去。
    距离约定的时间没两天了。
    莫主编躺在床上,默默思考着。
    烟头在黑夜里明灭不定,窗外不知什么什么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滴滴答答。
    …………
    第二天,高典起床感受到一丝凉意,现在已经快要到夏天了,天气依旧不是很炎热。
    他骑着三轮车,去市场上购买食材。
    昨天面粉用完了,今天还得多卖一些面粉回来。
    还有一些其它的食材,都需要购买。
    高典有固定的几个供货商,都是他精挑细选的,直接过去拉货就是,不用兜兜转转的挑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