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19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到底是不是红薯啊叔?”
    老者拿着大果,满脸惊色,却未说话。
    他用力将刀片插入切口,又切下一小块果肉尝了尝。
    流民们满含期待地看着他:“叔啊,你说句话啊。”
    老者转头看向他们:“脆的,甜的……大媳妇可能没说错,这真的是红薯。”
    流民们闻言一愣,随即一拥而上。
    袋子里的红薯又大又圆,把外皮削开,里面就是脆爽多汁的果肉。他们都饿了许久,也渴了许久,狼吞虎咽的肯着红薯,便是牙都疼了,也不肯放手。
    一个红薯下肚,腹中饱暖,也终于不觉得干渴难忍了。
    “是红薯,一定是红薯!”
    “我们……我们是遇见神仙了吗?”
    能出手就是这么大一袋红薯的人,会是那个传说中的猫老爷吗?
    他们抬头看着长长的官道。
    官道长而空荡,在阳光之下亮晃晃的刺眼。
    若非手中的红薯无比真实,还真像一个晒晕了遇仙的美梦。
    ……
    离开菏泽,又行一日,马车就停在了开封府内。
    开封府是河南的省府,有着与杭州府相似的热闹。
    行商推着独轮车,在沿街叫卖新鲜的春果;还有人骑在牛上,边走边摇扇。货担们挑着担,也没一个固定地方叫卖,只边走边吆喝,像是杭州府的柴担儿。
    顾长安探头看着,只觉得哪里都很新鲜。
    白七挑了挑眉,伸手去勾他的腰:“你的于大人今日也刚到府衙,可要着人禀报一声?”
    “好大的酸味。”顾长安忍不住笑,“什么叫我的于大人?我家的人不是只有虎虎一个吗?”
    “你就欺负我吧长安。”白七嘴里说着这话,身后却恨不得把尾巴也幻化出来摇给他看。
    怎么会这么喜欢长安。
    白七一边想,一边把人揽入怀里,又低头去蹭蹭:“那我们就去府衙门口,等于谦出来吧。”
    前些日子春耕,作为两省的巡抚,于谦未等彻底化雪,就再次出了远门。
    要给底下的府衙发放红薯苗,也要教百姓们育苗。要看着府衙将上好的红薯都交给百姓们了,才能放心的去往下一个地方。
    从春初走到春末,把红薯苗洒遍了两府,他才又回到了开封。
    等处理完开封的文书,他又得离开开封,去视察春耕的情况。
    于谦一边想着接下来的计划,一边匆匆擦干头发换了身衣裳。他在外走了几个月,人是真的累了,也是真的臭了。
    刚换好衣服回到前衙,就见吏书急冲冲地过来了:“于巡抚,府外有人自称是您的故人,想求见您。”
    “我的故人?”于谦一愣,“可有报名姓?”
    “来人自称名为顾长安。”那吏书说,“是个干干净净的小郎君!”
    “顾郎君?快请!”
    第179章 后日谈(四)、白七爷,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于谦万万没料到, 他还会在开封府见到顾长安。
    只是这一见面,他就心中惊了一瞬。顾郎君那一直不离身的小金猫,居然没有与他一同前来。
    于谦敏锐的没提这件事。他拱手大笑着走进顾长安:“顾郎君, 白七爷!万万没想到, 你们居然会来开封。”
    “在杭州太久了,就想出来走走。”顾长安也对他作了个揖, “于巡抚近来可好?”
    于谦朗声笑道:“那可再好不过了!”
    今春虽然累, 但却真的是幸福的疲累。
    “一会儿你跟我一同瞧瞧去。”于谦道,“去年去的迟,没能种下红薯。用了一冬来研究育苗,那些苗子今春都种下去了。”
    他一边说,一边引着两人往外走,走了几步又一拍脑门儿:“瞧我, 两位可是刚到开封?还是先吃饭休息休息才好。”
    “您才应该多休息。”顾长安道, “我们家白七爷告诉我, 您这几个月没休息过一天,倒是我来得不是时候了。”
    “哪儿的话。见着顾郎君, 我这心中就安定啦!”
    聊着天, 倒也还是出了府衙, 引着人往市集里去了。
    “开封这边商市比不得杭州热闹。”于谦笑道,“市集还未有很好的分门别类,但好在还有几分活力。”
    江南路有着最得天独厚的条件, 杭州府早就将各类集市做得分明。除了河坊街这类游玩的市集街道,还有专门的米市、布市、花市乃至于马市。
    是以各路行商们在杭州府, 也就更加的从容。
    于谦见过杭州的繁盛, 心中也有将开封发展成这样的想法:“待到我离开那日, 也望开封府能回归前朝的繁华盛景。”
    开封曾有东都之称, 也曾是前朝的都城。它有着再次繁华的潜力。
    “您一定能做到的。”顾长安笑着说。
    “有顾郎君这话,我可真是心下大定了。”于谦笑着道,“请这边来,你们二位难得来一次,定要尝一尝开封府的手艺。这家酒肆虽非开封最豪华的,但定然是味道最好的。”
    顾长安眉眼弯弯:“那我定然要尝尝看了。”
    三人入了酒肆,那小二立刻迎了上来:“三位爷,快请随我来。”
    小二引着三人在二楼沿街的位置落座,透过大开的窗,能听见街边热闹的叫卖声。
    “三位爷吃点什么?”
    “来点你们店里的特色菜。”于谦道,“开封多用面食,这间铺子的面很是筋道。”
    “那是,这位爷一看就会吃。”小二笑着道,“我们酒肆的鲤鱼焙面,保准鲜掉几位爷的舌头!”
    他说完就乐呵呵的下了楼,没多久,于谦点的特色菜就被呈了上来。
    那鲤鱼焙面是开封这边的名菜,一条上好的黄河鲤鱼,将两面剖出花纹后,进油锅炸透,再辅以适量的糖、醋、盐为佐料,兑入开水勾芡。
    等大火将汤水烧做粘稠的汤汁,再放上炸鱼两面入味,又在鱼上放入早已煮熟的焙面。将两者一同用勾芡的汤汁浇透,一顿鲜香好看的鲤鱼焙面也就做成了。
    那鱼上的面比顾长安来此见过的所有面食都要精细。
    他夹起一筷,问于谦:“这是龙须面吗?”
    “是。”于谦笑道,“顾郎君快尝尝合不合口。”
    龙须面柔软又劲道,裹着的汤汁甜中带酸,很是开胃。
    “好吃!”顾长安夸道,“这厨子可比我厉害多啦。”
    “那可比不了你。”白七说,“谁都比不了你。”
    顾长安瞪了他一眼,于谦就看着他俩直笑:“两位郎君到了开封,可有什么想看想玩的?”
    “倒也未有什么很想去的地方。”顾长安道,“过来瞧一瞧你,见你平安康健,我们便要走啦。”
    于谦闻言一愣:“只是来瞧我?顾郎君不去看看春耕的田地么?”
    “一路走来,都看过啦。”顾长安说完这话,又道,“对了,河南西部若是还有地,等到来年合适的时候,可以种一些棉花。这边的气候很适宜。”
    “棉花?”
    顾长安点点头:“飞梭纺织机已经逐渐传遍了全国,纺织速度加快,会促进纺纱的消耗。因此,棉花的需求也会极大的增加。今年再种,时日许是晚了一些,等到来年,应该是个不错的经济作物。”
    虽然未听过“经济作物”,但想一想便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于谦郑重地抱了个拳:“多谢顾郎君指点迷津,此事我记下了。”
    顾长安见状就笑:“不说这些严肃的话啦。吃饭吧。”
    “好。”于谦拿起筷子,又说,“没几日就要夏至了,开封这边很看重夏至这个日子,到了那几天,城里城外都会有很热闹的祭祀,你们一定要夏至过后再走。”
    与杭州府不同。对于开封百姓来说,夏至才是他们重要的日子。
    夏至过后是春耕完毕农闲的一段时日。从夏至起,昼长夜短,是田间地里能得到充足阳光的好日子。
    他们会在这天舞龙舞狮,载歌载舞的祈求丰收。
    当先出城的,是两只红彤彤、圆滚滚的小狮子。那小狮子圆头圆脑,几乎是滚做一团出的场。惹得围观的百姓都大笑起来。
    “小狮子,给你糖咧!”
    有人高喊着给小狮子撒糖,那两只小狮子就喜滋滋地扑了过去,围着那撒糖的商户左右蹭蹭。
    下一刻,威风凛凛的大狮子们就跟着出来了。
    两人为一狮,一共四只红金的大狮子就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叼起满地撒娇的小狮子,往城外国相寺而去。
    狮子们走了,百姓们却还没走。
    顾长安刚想寻个人问问,就见城门突然燃起巨大的火柱。那火柱随着两侧的唢呐声越燃越高,像是一扇火做的门。
    一条白金的巨龙,便从那火中探出了头来。
    “今年的龙好看哩!”
    “好!这个班子好!”
    百姓们掌声如擂鼓。
    那巨大的龙在火焰中穿梭而至,龙头时而高扬,时而低垂。布扎的眼睛灵活的扫视着眼前的百姓们,竟还带着几分慈悲。
    “好棒啊……”
    顾长安目不转睛地看着那龙:“真好看。”
    白七眨了眨眼,他牵着长安的手,低头在耳边问:“它好看,还是我好看?”
    顾长安忍不住笑:“我们白七爷怎么什么都比啊?”
    白七抓着他的手冷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