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13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太累了,可他的头脑却永不敢停下。
    这些事情,也无需他遥远的盟友知晓。反正他只要能看见煤球,就能满血复活。
    “估计在房间里。我们有点急降温,它不会出去玩的。”顾长安走进厨房,“几个月没见你,你想吃点什么?”
    “热的就行。”靳羽说,“我们这儿吃口热乎饭太难了。嘿,我看见我儿子了。”
    万界互联的虚拟屏幕上,煤球正缩在正厅的树窝里。那树窝很深,又是树干的颜色。小煤球一只黑漆漆的小猫躲进去,能完美的与阴影融为一体。
    树窝是阴暗的树窝,小猫咪是黑漆漆的深渊猫猫。
    镜头飞过去,靳羽试探性地喊了一声:“煤球。”
    漆黑的深渊里就亮起两团明亮的金色火焰。那圆溜溜的金眼睛追着纳米镜头转了两转,有些疑惑:“喵呜?”
    是个小虫虫,可是为什么煤球会听到有人喊煤球呀?
    它迟疑的在树窝里站起身,抖了抖浑身软绵绵的绒毛,就跳下树去找顾长安。
    厨房里飘着食物的暖香,煤球小跑过去,用小脑袋蹭着顾长安:“喵嗷~”
    美食守护者尺玉立刻从一边冒出头来,冲着小猫崽:“咪嗷!”
    煤球迟疑地看向尺玉:“咪?”
    “好了好了,乖猫猫不许吵架哦。”顾长安说,“哥哥做加餐,小猫咪都有份。现在都出去,不许把你们毛毛弄在食物里。”
    靳羽立刻给煤球撑腰:“我不介意吃煤球的毛啊,又不是没吃过。”
    顾长安无奈地看了万界互联一眼:“不可以纵容猫猫的坏习惯。好了,尺玉带煤球出去。”
    尺玉走过去拱了拱煤球,带着煤球一起走出厨房,守在了门边。
    靳羽看着煤球等餐的小表情,不由得笑了起来。刚笑开,胸口的伤口就扯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哎,儿子真可爱,伤口真疼。
    竹里花先前送来了新鲜的莲藕,顾长安就给猫咪和靳羽做了一道莲藕炖鸡,用高压锅压着,无需太久就能出锅。
    等待的时候,又蒸了一锅灵米饭,随后再根据灵兽储备,去做了个藕丁炒肉片。
    靳羽那边的情况,虽然他不说,但顾长安心中也有猜测。这位煤球的亲爹过得也很难,他能帮一把,便也帮一把了。
    肉片出锅,装在保温的饭盒里,顾长安才说:“对了,你们那边一般是怎么保温的?”
    “我们那儿啊?”靳羽一愣,“一开始是靠烧火。城市里嘛,哪里都却不了家具。去别人家里,去商场里找家具来砍了烧。也有些人用油,但是油越用越少,不能浪费了,所以还是烧家具的比较多。”
    “现在呢?”
    “我们想找稳定供应的碳源,但不太容易。”靳羽咬断了纱布,将之固定好了,才说:“怎么?你那里气候也出问题了?”
    “目前还没有。”顾长安说,“只是突然大降温,我有些不安。”
    靳羽无奈地嗤笑一声:“你这是杞人忧天,寒潮冷气旋突然造访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过几天就得热回去。”
    这话倒被他给说准了,大降温后没两天,杭州府便又热了起来。
    气温回去后,马仪与舟贩心中都松了口气。
    就说么,他们江南的秋天惯来是和缓的,便是降温,也是徐徐下降。就算是这般突然大降温,也会慢慢地热回去。
    再过些日子就是秋收了,等秋收过了,他们就能好好的准备过冬了。
    他们杭州府有了猫老爷,今年会有新的粮食,还有了便宜的棉布。等越过这个冬天,明年一定会更好的。
    到时候大家或许都能种上猫老爷拿出来的新粮,再等上一年,所有人都能过上一个饱肚子的年。
    哎呀,就是不知道那两亩地里种着的红薯到底能不能高产。今年要是因为天时产量不够,猫老爷还要再试验一年,这些期盼就得推到后年去啦!
    就希望老天爷开开眼,能让他们好好的过完秋收。
    天气回暖后,却也真的平稳了下来。
    秋风秋雨虽是一时比一时冷,倒也没了那般骤冷骤热的凶残劲儿。
    秋收当日,不仅是衙役们,便是锦衣卫都结伴而来,将舟贩那两亩地围了个满满当当。
    马仪在一旁搓着手,心中七上八下,也不知是个什么感觉:“顾郎君,依你看这两亩地能产多少粮啊?”
    顾长安想了想:“这是试种,许是不太多的。或许能有个二十石吧。”
    “啊?”马仪有些惊讶,“二十石么?这一亩地便是十石!这可确实是大大的高产!”
    “马知府,我预估的是一亩地的产量。”顾长安笑道,“若是两亩地,许是能有个四十石左右。只是这毕竟是试种,或许不会有这么高。”
    这数字一出,马仪激动地浑身都在抖:“而后十石便已不错,更遑论四十石!这、这……这真是天助我大明!”
    “顾郎君,你许是不知道。咱们老百姓辛苦一整年,一亩地得个三石粮食便已算是丰产。”他说着话,眼泪就哗啦啦的流了下来,“二十石,亩产二十石!”
    “都去帮周二郎收粮!我们今日便将这两亩地都收了,看看到底有多少红薯!”
    “喏!”
    衙役们大吼着应声,全都冲进了田里。
    他们去年就帮着佃农们收过粮,今年俨然都是熟手,一个个扛着锄头,迎着秋日的阳光干得热火朝天。
    这边热闹,涌金门外那些舟贩也涌了过来:“是猫老爷的田要丰收了吗?”
    “收了多少了?”
    “已然超过五石了,才收了一小半地咧!”
    “嚯!”舟贩们一惊,又冲顾长安喊,“猫老爷,这新粮食我们什么时候能种上啊?”
    “若是今年收成好,待到明年春耕,会再选几户人家来试种。”顾长安说,“你们莫要着急。”
    “这关系到饱肚子的事情,能不着急吗?”
    他们围做一团,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衙役们。
    田边,那没见过的圆鼓鼓的大果子,已经堆成了好几座小山,有负责收粮的衙役们不停往返其中。
    “看起来脏兮兮的,不知道吃起来啥样。”一个舟贩说。
    “听说是甜的。”另一个舟贩道,“我专程去问过老周。老周说吃起来跟蜜似得。”
    这话一出口,围着田边的舟贩们心中就更加热切了。眼见衙役们收完一亩地收了锄头,他们便迫不及待地问:“有多少?”
    那边厢一直在收粮的衙役长大了嘴:“马、马、马知府,不是二十石!”
    马仪一听,心中略有些失落:“那是多少啊?”
    那衙役喘着粗气大吼道:“是、是二十四石啊马知府!”
    第128章 【一更】谁能抵抗这样的诱惑?
    两亩地的红薯整整齐齐的码在了地里。
    整整五十石, 还盈出了一斗。
    这红薯的产量,比顾长安预估的还要多出了十石。
    这简直,这简直……
    马仪紧紧地抓住舟贩的手, 激动得热泪盈眶:“你好, 你很好!赏,重重有赏!”
    他激动得连话都说不清了, 被他拉着的舟贩也是满脸热泪, 只能哭着点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顾长安也没想到这一次试种就能有这么多收获。
    虽然他买红薯的时候,那个科技侧的卖家与他说的是高产粮种,大抵每亩地能产两千公斤到三千公斤之间,但顾长安真的没想到,只是试种, 每亩地均产都有三千斤了……
    如此看来, 日后种植经验上去了, 施肥的法子也跟上了,即便翻个倍也不是不行。
    他站在一旁思考着, 田里的衙役们已经开始叫车拖粮食回衙门。涌金门打舟的舟贩们看着格外眼热, 纷纷冲顾长安喊话:“猫老爷, 我们也想种这个!”
    顾长安回过神,冲他们笑道:“等过了年,马知府应当会有安排。你们多注意衙门的告示。”
    “哎, 还要等过年啊。”舟贩们叹息道,“还有好久啊猫老爷!”
    “便是现在给你们, 你们也种不了啊。”顾长安笑道, “都散了吧, 好好过个年, 等马知府的决定。”
    五十石的红薯,集了个长长的牛车队伍,慢慢地拉回杭州城。直到最后一辆车进了城,舟贩们才缩回脖子,三三两两地回到自己的小舟上。
    “也不知道马知府什么时候才能出告示。”
    “哎,不给我们种,总能给我们尝点吧?那么多大果子,也不知道衙门会不会卖一些。”
    “想都别想,一听就知你小子没下过地。这一批都是要留着做种子的。”
    “唉。”那年轻的舟贩叹了口气,又回望了一眼涌金门。
    高大巍峨的城墙阻挡了他的视线,让他看不到那长长的牛车队伍。蜜一般的食物,便是想一想他都口舌生津,他真的好想尝尝哦。
    有这么个想法的,也不止他一个。
    五十石红薯堆积在府衙的粮仓里,直将粮仓堆满了。衙役们拍着身上的灰,想着那比拳头还要大的粮食,心中有些馋。
    他们猫老爷神仙一样的人物,弄来的新粮食都跟被神仙点化过一般。
    这粮食要不是他们亲手挖地收来,只听别人说,他们肯定要笑话对方牛皮吹破的。谁听过这样丰产的粮食?一亩地二十多石!便是种在菩萨的紫竹林里,也就这般产量了吧?
    哎……他们猫老爷本就是菩萨坐下的仙童,别真的是把菩萨紫竹林里的粮食给弄来了吧?听说这食物生吃又甜又脆,熟吃宛如蜜粥。
    这哪里是人间能有的食物?
    他们越想越馋,连拍灰的动作都慢了。只是马知府威严深重,他们谁都不敢开口说馋。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又艰难地收回视线。
    就在这时,顾长安道:“今天辛苦大家了。这红薯收获不易,就给大家尝尝鲜。你们每人挑一个拿走吧。”
    衙役们简直不敢相信:“真的?”
    还有急性子已经问起来:“猫老爷,这咋吃啊?”
    顾长安笑道:“真的,只是每人只许拿一个。回家去洗净了,蒸煮或者烤制,都能吃。便是吃生的,剥皮了也行。”
    “多谢猫老爷,多谢马知府!”
    衙役们一拥而上,在粮仓里挑选了起来。
    这是他们自己亲手收获的新粮种,等下了衙就带回家给一家人尝尝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