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10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小猫在家里万事不知。
    莫名其妙的灼烫过了一夜,又回归了正常。
    它甚至连心情都好了起来,早上睁眼咪咪嗷嗷地催过饭,就小跑着去找大黑猫了。
    碧眼小黑猫还记得自己最宝贝的球球落在了湖里,小心翼翼地踏上湖面,就“喵嗷嗷”地支使大黑猫给它找球。
    没一会儿,毛球球就在水柱地推动下,叮叮当当地滚了过来。
    小黑猫高高兴兴地“喵呜”一声,跌跌撞撞地扑了过去。
    球球瞬间滚远了。
    湖面上又起了水柱,跟着小猫咪去追球球。
    顾长安在一旁看了许久,才放下心来回到正厅里。万界互联那边依然没有消息,他便上楼从衣帽架上拿起外袍,准备出个门。
    听闻城外山路的积雪这两日也融了,他就想上灵隐去看看小狸花。
    小狸花一道残魂在灵隐过了个深冬,也不知道它寂寞不寂寞。
    三子一早就架来了马车,顾长安叮嘱了尺玉,就带着白七一起出了门。这是春耕最忙碌的时候,出了城,就能看到城外田间地里,有忙碌不息的佃农。他们背着锄头推着耧车,正在翻地。
    顾长安饶有兴致地看了许久,才说:“你说我们在院子里种些灵米怎么样?”
    “种不活。”白七点了点车壁,隔绝了声音后才说,“灵米和生灵草不一样,它对灵气的需求非常旺盛。以现在猫咖的灵气浓度,大抵……可以种个一两株来观赏。”
    “这样啊。”顾长安倒也不失望,“那就算啦。家里的灵气还是要先顾着猫猫们。”
    会来猫咖的小猫咪们,都穿过了千万里的远路。是最需要灵气修补的。
    他不执着这个,白七就再点了点车壁,于是风就刮了进来。
    初春的风带着些田间地头的泥土味,喧闹的人声中,有车顶的铃铛声传来。叮叮当当的,也有几分属于春天的热闹。
    马车到了灵隐寺,顾长安先一步跳下车,提醒了三子车里有饭食后,才又与白七一起上了山。
    冬日的灵隐有些萧瑟,春日里,那些萧索尽去,化作了一片蓬勃的生机。
    药师佛前有人在跪地祈福。两人在殿门站了片刻,等人走了,才一同迈步进大门。
    莲花灯里的火光如豆,一旁的养魂瓶上莲花半开。在那不大不小的花瓣上,隐隐透出一只小猫的影子。
    顾长安伸手抚了抚瓶身,花瓣上的小猫就甩了甩了尾巴。
    白七看着那微微的甩尾:“看起来情况还不错。”他说着,手上浮起一点金光,也去摸了摸瓶身。
    养魂瓶微微一亮,莲瓣上的小猫更有力了:“咪嗷!”
    小小的猫叫声传了出来。
    顾长安垂着眉,眼里都是笑意。他又摸了摸瓶身,低声道:“我们黎黎要乖乖的。”
    “喵~”小猫低低的应了一声。
    猫猫乖乖的。要在药师佛前安静的修养。直到魂魄补全的那一天,就能与最爱的姐姐再续前缘……
    灵隐的钟声徐徐飘来。
    金塑的药师佛满脸含笑,慈悲地注视着佛前的人。
    ……
    两手空空上了灵隐,下山的时候,却多了一袋子米。
    昙传老和尚说那是灵隐自己种的米,冬日里收割了,恰合春日里吃用。
    顾长安也不与他推辞,拎着那袋米就施施然地下了山。
    “这些和尚竟也会自己种地。”白七觉得有些新奇,“他们不都有信众送米粮么。”
    “若是遇上天灾人祸,泥塑的佛哪里能从人嘴里抢食?”顾长安笑了笑,“他们的地似乎是自己在山中开垦的。吃起来味道也不错呢。”
    白七怔了一怔:“泥塑的佛……倒也有些意思。”
    “若我佛慈悲为怀,也定然看不得信众饿肚子的。”顾长安又说,“说道这个,却不知郑和他们起航了没有。”
    冬日已过,再吹几场春风,地里的种子就会在温暖的风里开始发芽了。
    这样的日子,也是最适合起航的日子。
    长风温柔地卷起海浪,打在大船的船身上。
    大明巨大的宝船就停在那码头上。
    那宝船如此巨大,比村里最高的宅子还要高,比村里最大的宅子还要大。
    那就是大明的水师与他们引以为傲的船!
    “多谢慷慨。如此我们便回去了。”船队的翻译对着身着丝绸的吕宋官员拱手笑道,“今年是个好天,你们定然也会有好收成。”
    那吕宋官员也拱拱手,笑容满面地回了些什么。
    虽然大明的人来得突然,但这却不是坏事啊!他们要远航,要用一些丝绸瓷器换一些易储备的粮食,最好还能换一点土与粮种,让他们在船上种上一小块地。
    那多好呢!
    他们的主粮便是最易储备的。只要不受潮,便能放上许久。
    旧年里丰收了,现在粮仓里正有大把。
    这些粮食与泥土有什么值钱的呢?
    可大明来的丝绸与瓷器,却是千金难买的宝物!这样的宝物因为大明的慷慨,他堆了一屋。
    那官员乐呵呵地看着船工们上上下下的搬着粮食与粮种,满心都想这样的好事能再多来几次。
    船工装完货,便在船头吹起了起航的号角。
    翻译一听,立刻就道:“我们要启程了。愿天神照耀您。”
    他说完,回头冲郑和点点头。一直在一旁观察风向的郑和便也冲那官员拱了拱手。
    随后他扬扬手,朗声道:“风向正好,都赶紧登船!”
    船工们迅速顺着爬梯登船。他们每一个人都动作迅速,如履平地。没多久,人人各就各位。宝船的风帆一扬。偌大的船队就在船号声中起航。
    长风正好,带着宝船一路走远。郑和架着望远镜,看着吕宋岛在眼前越变越小。
    “倒是未想到,此次换粮会如此轻巧。”王太监感叹道。
    “倒也在意料之中。”郑和收起望远镜笑道,“这巴思河的父母官是个贪婪无远见的。只要利益足够,什么买不到?”
    他在带队起航之前,不管是风还是人,都已经计算了个清楚。
    海中远航必定有着巨大的风险,若是不能十拿九稳,他也不敢这样贸然的出航。
    粮种是最主要的,粮食是其次,泥土则纯粹只是打打掩护,让吕宋人觉得,没了他们的土,这种子也种不活。
    王太监叹服地笑了:“我与您还是差太远了。”
    “何必妄自菲薄?”郑和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也只比你多几次出航的经验罢了。再行几次船,这出航的重任也要落在你肩上了。现下既然无事,不若通知厨子,今天让大家都试试这粮食。”
    王太监连忙道:“好,我去通知。”
    这吕宋的主食大如臂膀,小若拳头。一个个都裹着泥,显得灰扑扑的。舀海水洗净了,却会发现这些果粮都有着漂亮的棕红外表。
    跟船的厨子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粮食,不由得有些呆愣。他拿着湿漉漉的果粮傻傻地问:“这……这咋弄啊这?”
    王太监也是第一次见这东西。只他想了想,既然那猫咖的顾郎君与郑守备都说这是主粮,便与他们的小麦大米是一样的东西吧?
    他寻思这逻辑没问题,便镇定地说:“你往日里如何做饭的,便如何弄它。”
    厨子还是有些不敢下手:“那……是煮了,还是蒸了啊?”
    “便都依样做了。”王太监说,“左右吃不坏人。便都试试看。”
    得了他的话,厨子就大胆了起来:“那小的就都试试看咯。”
    厨房一开火,没多久,整个船上都飘起了一股甜香。
    船员们知道今日试吃新鲜粮食,都眼巴巴地盯着船中的小厨房。小厨房也没让他们失望,没等多久,第一批果粮就出了炉。
    那果粮果真如小买大米一般,或蒸或煮都能食用。做熟的果粮软绵绵的,一掰开就会露出里面橘红的果肉。吃上一口,甜而软糯,饱腹感极强。
    郑和大口吃完一个,又朗声问:“都觉得如何?”
    “好吃欸!水分足!我们行船是否可以靠它补水?”一个千户道。
    海中行船,最怕的便是饮水不够。是以他们每次都会带上足够的水与果子,每到一处,也会进行饮水的补充。
    王太监关注点则在另一边。他双眼亮晶晶的,有些兴奋地说:“这便是吕宋的主粮?我们是否也要种?”
    “回了福建,先弄一批试验田来试种。”郑和笑道,“若是足够丰产……我便上书陛下,全国推广。”
    “既如此,别的地方是否也有这样的主粮?”孙正浩立刻说道,“既然那顾郎君几次三番提醒守备出门在外要寻当地主粮,我是否可以猜想,这般主粮不止一个地方有?”
    “孙指挥使说得有理。”郑和颔首道,“待到正式出航,这类主粮便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巴思河港起航如海,再行七个日月,他们就能重新回到福建。
    等到了福建,将这批粮种托付给福建巡抚。再等他们下西洋归来,便也就有个结果了吧?
    希望这批粮种能在大明的土地上扎根,让百姓们远离饥苦。
    作者有话说:
    郑和顺利带回红薯啦~
    二更在六点=3=
    第92章 【二更】谁又能想到,一只猫……能那么护主呢?
    春耕热热闹闹的进行着。
    顾长安回了猫咖, 就看见门口又多了个熟悉的背篓。背篓里满满一筐的新鲜春笋。
    他在门口驻足片刻,还未来得及问旁边小二这是谁放的,那小二就笑嘻嘻的开口道:“猫老爷您回来啦!这是我们掌柜的给您的笋子。”
    “这两日是没见到你们家竹掌柜。”顾长安道, “他上山挖笋了?”
    “是哩。”小二点点头, “孤山的春笋,您可得尝尝。一年里最好吃的就现在的笋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