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 8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木东来回家的时候, 天色已经亮了起来。
    他以前很少在这个时间点出门。他们铁匠坊若是没有特殊事,一般都是天亮以后才上工的,熬夜是常事, 但早起的时候却很少。
    所以眼前的场景,让他略感陌生。
    入眼所见,女人占了一多半。有的刚走出家门, 有的是从新食间出来, 包括他家老婆子和两个闺女两个女儿, 都脚步匆匆向旧食间的方向汇聚。
    据说那里就是织机班的所在。
    年老的年少的都有, 大丫二丫一点都不显眼, 因为还有五六岁的混在里面, 一起跟着去听课。
    木东来抹了一把脸, 忽然觉得现在的墨宗有点陌生。
    来宗门没两天的劁猪丫头造出纺织机, 和木工班一个不知名的小子得了水泥房。他徒弟柳铁开始熬夜推算打铁含量。还有他老婆和闺女, 竟然信不过他这个一家之主的能力, 想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看不上铁匠坊的小子, 以后难不成要自己立户?
    木东来的疑惑还没找到答案, 试刀会的结果却抢先出炉了。
    出乎意料的是,他和徐进的方案都落选了。落选的原因不是质量问题,而是在于制造工艺太过繁琐, 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
    对这一点木东来有点想不通,千百年来铁匠都是这样干的, 每一把兵器都关系着匠人的名声,当然要精益求精。
    “但如果冶炼出的钢料合格,那锻打的过程就可以适当缩减。”
    宁非是这样给他解释的。
    “你们所说反复锻打的传统, 那是因为原本的工艺需要用锻打控制含碳量。我们现在采用灌钢法, 冶炼出的成料只要比例混合适当, 本身就符合钢的标准,自然不需要多余的加工。”
    “就像这个方案。”
    少年矩子举起手中的一张桦树皮。
    “这个方案就在烧料这个步骤下了大功夫,所以钢料本身就胜出了。”
    木东来知道,宁矩子说的就是柳铁的方案。
    这次试刀都是匿名提交作品,他那天晚上看到过柳铁记录冶炼结果,知道那就是他小徒弟想出来的。
    柳铁入围,木东来只惊讶了一瞬,心中隐约觉得理所当然。
    毕竟结果在那儿摆着,入选的三个成品各有千秋,而且按照提交的工艺流程,可以还原复制。
    没得作假,大家心服口服。
    他只是有些感慨。
    灌钢法打破了铁匠坊传统的冶铁工艺,他们这个老头脑没跟得上变化,现在已经有了落伍的兆头。
    可这只是一个变化的开始,他有预感,未来还会更加颠覆想象。
    十一月二十八,雍西关外刚刚下过一场雪,宁锯子坐着小马车晃晃荡荡走在去往定安城的路上。
    今天的人设是西海来的“宁小先生”,装备不能太寒酸,车马配置是一定要有的。
    朱雀大街的店还是采用“暗箱操作制”,不给梅大娘送礼那是一定拿不到货的。偏偏前不久南郡一个末流世家送了陆家几套“君子皂”,深得陆家几位郎君的喜欢,连带着家主也大大长脸。
    陆家在南郡经营多年,打个喷嚏都能掀翻南江古水道的大船,更别说陆家几位郎君的喜好,从来都是引领着岐江城里风向。
    于是,君子皂迅速在南郡流行了起来。尤其是陆涛钟爱的青松味,陆时己常用的翠竹味,都是南郡世家大小郎君抢购的重点。不过这东西据说是从西海国远道而来,有钱也买不着。众人还是拐弯抹角从那小世家里挖到了消息,摸到了雍西关定安城。
    按照惯例,依旧是先花笔银钱打点胡人大娘子,然后再花十几倍于成本的价格偷偷拉走一批礼盒,这还是走关系从送去京城的货中贪下来的,挨刀挨得心满意足。
    很快,洗护用品大礼包成了世家郎君和娘子们的心头好,只要用过一次就难以忘怀的清爽感觉,简直不能更匹配世家高洁的血脉!这真是只有高姓大阀才能用得起的好东西,尤其世家郎君最爱宽袖袍服,风一吹墨发飞扬,这才是先代名士的潇洒风仪。
    如今出门身上要是不带着点皂香,小娘子都不好意思和手帕交讲话。没用牙膏洁齿而被人嘲笑的大有人在,羞得小郎君当场掩面而走,好几日都不敢出门。
    不仅仅是在南郡,在阊洲,在阖霊,在京城,西海来的洗化大礼包简直掀起了一场风暴!黑市之中超出百倍的高价,即便这样还是一朝出货,几家哄抢,根本供不应求。
    于是,定安城朱雀大街那家黑店忽然就火爆了起来。
    这次梅大娘倒是不卖黑货了,言称主家应付不过来各家求购数量,又摸不准中原世家的脾性,干脆把货品都开放购买。不过西海国距离中原路途遥远,就算车马日夜不停也不可能供得上需求,自然还是先抢先得。
    消息一出,风暴刮成了泥石流,连带着整个定安城都跟着不安生。
    世家就是地方豪强的风向标,越是有钱就越想谋求社会地位。虽然短时间内不能名列世家谱系,但享受一下世家才能用的东西,那还是能用钱做得到的。
    于是大小家族都派管事前往定安城,论做生意,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世家还真比不过地方豪强,有机灵的干脆在附近租了一处宅子,长期驻扎,顺便做起了黄牛倒卖的生意。
    每日一早,先去附近的早点摊子上喝一碗嫩嫩的水豆腐,浇头咸香豆腐醇厚;或是一碟香干粗馍配白粥,温热饱腹,然后赶着宁村作坊开门的时辰去排库存。运气好直接能拿到现货,运气不好也没关系,只要打点好管事的胡人娘子,再缴交一些订金,下次总能搞到一些,再转手卖给各家族的管事赚一笔,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坦。
    若是胆子再打一些,干脆自己组一个商队,最近定安城里也新添了不少好东西,若是能贩运到其他地方,也能赚下不少银钱。
    只是这样一来,就没人再去细究这西海商人的破绽。比如为什么宣称是西海首富家的管事,第一次进定安城的时候穿得如此寒酸,而世家专用的花皂套盒只送往京城,南郡陆家却不曾拥有?
    是以这一次,再度公开亮相的“宁小先生”就来打补丁了。
    手头宽裕的宁锯子买了一匹小马,又在木工房定制了一架马车。马车外厢的雕花极尽繁复,与市面出售的套盒同款,一打眼就知道是西域风格。
    宁锯子吃过木驾车的苦头,对减震格外执着,为此不惜冒着生化毒气的危险,跑到铁匠坊定制了一组弹簧,安装上以后果然舒适度大大提升。
    于是今日,西海国的“宁小先生”穿着纺织组刚刚缝制好的棉袍,坐着他华丽的四轮马车前往定安城。
    随行的“护卫”都是宗门里有胡人血统的弟子,如今换上了统一款式的棉袍,腰间束着猪皮革带,高大健壮,十分威武。
    大家都觉得这棉花做的衣服十分保暖,就算顶着塞外十二月的寒风在外面走也不觉得冷,周身都暖洋洋地舒坦。他们是第一批棉袍的试用者,很快就要在坞堡中推广,让大家都能温暖过冬。
    “气派”的西海商人进了城,径直朝着朱雀大街走,一路收获羡慕的眼神无数。
    朱雀大街上的“宁村作坊”,从昨天开始就清扫店房,说是为了迎接主家前来巡店。
    消息一出,有些人便蠢蠢欲动,无数双眼睛盯着朱雀大街,客栈一夜爆满,尤其临街的客房供不应求,恨不能马上看清楚这西海商人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晌午,封大公子带着胞弟低调出现,引起一波小骚动。不过大公子和西海商人交情好在定安城可不是秘密,不然宁村作坊也不会开张的第一天只做封府女眷的生意,这次不过是坐实了传闻而已。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辆带着薛家徽标的牛车也悄无声息的进了朱雀大街。
    车上坐着的是那位薛三带来的小娘子。她本名薛卉月,族中行七,仆役下女都称呼她为七娘子。曾祖父薛壁还在世的时候,七娘子在京城的时候素有才名,若不是年岁不足,说不定还能顶了堂姑薛仪微的位置,入宫做皇后。
    可惜薛壁去世,两薛分家,薛卉月一家便由嫡支变成旁系,归了恒寿薛氏。不过他们这一房倒是衡寿薛中比较出彩的一支,薛七小姐的胞弟薛辉瑭有神童之名,小小年纪已然是云浮学宫的弟子,此次姐弟俩跟着堂叔薛义枭来边城定安,恒寿薛家也是带着诚意来的。
    能嫁最好,娶个回来也不是不行。封家手中的黑甲军威名太盛,都是从刀山血海中历练出的精兵强将,不由得旁人不动心。
    前两日京中传来消息,投了西河王的薛义栾赠了一批刀剑给西河府军,那可都是阊洲坊压箱底的一等品,如今西河府军如虎添翼,厉兵秣马,大有争位不成就自立为王的架势。
    连带着,余下两家也有点着急,都盯着恒寿薛家这块肥肉,开始向薛家二房施压。
    可寿平郡王年老德薄,昏庸不济;东山王暴躁寡恩,驭下刻薄,都不是个好选项。
    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拥兵自重,支应宫中的太后娘娘另立幼君,如当年的李太后一样,挟天子以掌朝权。
    可李太后手中的隆成帝是皇室嫡支血脉,登基名正言顺挑不出毛病,薛太后选中的却是个远房宗子,比不上三王血脉近便。
    所以必须有强援,有手握大军的强援,方能压制得住朝中的争议。
    封家是个好选择,只是他们来定安城住了半月,始终没见到封大都护,据说封伯晟月前外出巡查边城战备,一时半刻回不来。
    而另一目标封大公子,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接触。三堂叔和胞弟也想了不少手段,但对方就是不接茬,只让个封十二郎出面。十二郎是封家嫡系,又是三堂叔的旧识,身份上说得过去。
    可他毕竟和七娘子差着好几岁,说起来还是个小孩,不懂男女之情不说,闻名京城的才女配个傻小子,这搭配薛卉月自己也不甘心,便一直这样拖延了下来。
    只是近来家族催得愈紧,再拖下去怕是要出大事,无奈之下,七娘子只得咬牙出手。听说今日封大公子迎接西海商人,薛卉月一早便带着仆妇下女到了朱雀大街,就停在宁府作坊对面的小巷中。
    她在牛车里整理好仪容,对着铜镜检视了半天,确定自己没有瑕疵以后,这才款款走下了牛车。
    刚一下车,薛七娘子就愣住了。
    只见街角对面,一个青袍少年也正从马车上走下来,眼若墨玉,相貌疏朗,正和一旁的封大公子谈笑风生。
    这两个,一个高大俊美,矫悍锋锐;一个文雅洒落,风度翩翩。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男子,站在一起便格外引人注目,周遭的许多小娘子都红了脸,却还顶着害羞,不错眼地暗中偷看。
    薛七娘子的眼只落在那青袍少年的脸上,一处一处细细端详,越看越觉得恍惚。
    便这些眉眼口鼻,也不知道在她梦中出现过多少次。
    通水河畔,芝兰玉树的少年一身白衣,一样的清贵文雅。
    只是陆家的芝兰玉树,如何会出现在这荒凉的边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