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 8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次跟宁非一起去九凌湖的, 很多人都是木工班的精英。
    铁匠坊已经开始研究制式兵器的造法,全员开炉不说,匠房内的味道也开始逐渐感人, 宁矩子觉得不好打扰,就放他们沉浸在炼焦冶铁的美妙世界。
    土木组前段时间跟随大军建设边境哨卡,最后一批人马刚刚回到堡中, 正在休养生息, 于是木工班就成了主力。
    宁非带人的初衷, 只是为了记录和测量九凌湖的水文和地形, 没想到竟然意外收获了一群机械工程师预备, 十分心满意足。
    他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便回堡安排众人研究水轮机的原理和传动装置, 准备等来年开春系统通电, 再给倒霉蛋智能一个惊喜。
    只是这边水轮机还没个结果, 压棉机和纺织机却新鲜出炉了!
    这可是个大大的意外, 让宁锯子完全没想到, 等看到秋婆婆和萍花抱着一卷棉布走进前厅的时候, 宁锯子手中的土豆饼都吓掉了。
    “这……这是……”
    “这是棉布,我和萍花试了好多次,终于成功织出了这么一卷子!”
    秋婆婆笑得满面红光, 眼角的纹路都清淡了不少,像是年轻了十岁。
    宁非接过布看了又看, 经纬线不算特别密实,根数不多但触手柔软,已经有了棉布的样子。
    他原以为纺织机的成功可能还需要一段时日, 毕竟棉花对于墨宗来说是个新鲜事物, 摸清它的属性和质地需要时间, 跟别说还要根据棉花的特性设计适合的纺织工具了!
    “怎么会这样快?!”
    宁锯子难得失态。
    明明他去九凌湖之前,秋婆婆和木工班还因为大弹弓还是小弹弓的事争论,这才过了几天,布都织出来了?!
    尤其这个改装小组,还是宁锯子抽走木工班精英后临时攒起来的。因为要去九凌湖勘察水利,宁非把原本配合秋婆婆的几名能匠都带走了,剩下的只有几名入门不久的学徒,年资最老的是一个叫刘通的青年,二十出头的年纪,日常少语寡言,在木工班十分没有存在感,
    可刘通虽不爱说话,却是个做研究的好苗子。不但善思善想善发问,还经常揪住问题盘根究底,大有不搞明白不罢休的劲头。
    于是,一个有着多年纺织经验的老太太,带着墨宗第一劁猪匠,以及初出茅庐却有着一腔热情的研究狂人,这样的三人组合竟然擦撞出火花,产生了超乎寻常的爆炸反应。
    仅仅一周不到,墨宗有史以来第一匹棉布就纺织成功。秋婆婆还给染了颜色,送到矩子面前。
    宁锯子:厉害了。
    “多亏了刘通,”秋婆婆拍了拍青年的胳膊。
    “这可是个好小伙子呀!听我们这两个女人絮絮叨叨,有耐心不说,不明白的还会细细找我们核对。熬了好几个晚上,终于把我们想要的都给做出来了!”
    秋婆婆笑着点头。
    “嗯,我这么一看呀,跟我要的一点都不差。”
    宁非转头,正看到刘通腼腆的笑笑,略有些局促地搓手。
    “应该的。”
    “我这个人笨,不像别的师兄弟一点就透。”
    青年第一次在矩子面前说话,心情十分紧张。原本就不算能言善辩的口舌,这次竟然有了结巴的趋势。
    “第……第一次独立干活,心里……也挺没底的。我……我勤跑着点,总比做不对了返工强。”
    “哎哟,这就对喽!”
    秋婆婆大笑。
    “你这样啊,可比那些老顽固老古董要招人喜欢的多!”
    她又转头看向宁非,言辞十分恳切。
    “矩子我跟你说,这台纺织机能织出布来,那得是多亏了刘通和萍花两人。”
    “我这个老婆子年纪大,不中用,只能给他们一些提点。织机能成形,那是两人一点一点的琢磨,一点点的抠出来的,可是不容易!”
    “哦,”宁非挑眉:“这里面还有萍花姐姐的功劳?”
    “当然!”
    秋婆婆一拍巴掌。
    “萍花可是出了大力的!”
    “萍花这丫头真是心灵手巧,别看平时闷不吭声,脑子可灵活着呢!”
    秋婆婆把平花拉到跟前。
    “我老了,这想法就跟不上,总钻到以前的旧路子也出不来。可是萍花不一样,她以前织过布,也会用织机,一上手就能发现问题。把纺丝麻的三锭踏车改成棉车,可同时纺制三根棉纱,上次轧棉花的碾子也是她想到的,可惜身为女儿身,不然定能有一份成就的!”
    说到这里,秋婆婆还露出了一丝惋惜。
    宁非却被她这番话说得震惊无比。
    三锭脚踏纺车?!
    在他的世界里,这东西可是宋末元初,由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发明的!比墨宗目前所处的技术时间线还要靠后千年啊!
    当然,这里面有系统奖励棉花的功劳。可抛开这个因素,眼前这对年轻男女能迅速造出三锭脚踏纺车,那已经可以说是奇迹了!
    宁锯子忽然觉得有点惶恐。
    他现在十分怀疑,让萍花姐去劁猪是不是个错误!
    萍花姐现在专注劁猪养猪,一心想着靠消灭猪群烦恼给自己赚钱赚房,沉迷手工不能自拔!也许,可能,大概率……他耽误了一个女性技术人才?
    这么乱搞,会不会被系统扣分罚款……
    “不。”
    惶恐的矩子勉强笑了一下,很有求生欲地亡羊补牢。
    “女儿身没什么,女儿身一样做了纺织机出来,这可是第一匹棉布啊!”
    “棉的用途非常广,不但能御寒,还能发展出各式各样的纺织品,它的出现必然是要改变时代的!”
    “秋婆婆,萍花姐还有刘通,你们做出来的织机很厉害,若是将来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开设一个专门的织布坊,那可是名垂青史的功劳!”
    “真的?”
    听他这样说,三人的眼睛都亮了。
    “咱们要开设织布坊,用织布机织布,然后都卖出去?!”
    一直不说话的萍花忽然问道。
    “当然。”
    宁锯子点头。
    未来九凌湖的规划也有水利织布坊,只是那时候他还没想到棉花织布机已经诞生。
    但这就是技术推动时代的结果,丝麻注定要被平价且保暖的棉布取代。
    少年的手指在棉布上轻抚了一下,
    “这布织的又匀称又柔软,换你们自己买布,你们会不会喜欢?”
    “那是自然!”
    秋婆婆一脸骄傲。
    “棉花是我见过的最适合纺纱织布的东西,绒长而且有韧性,织出来的布又软又吸汗,做贴身中衣最适合了。”
    “若我们能把布织的更密实些,那还能做外袍。矩子你看……”
    秋婆婆说着,还打开了手中的一个小布卷。
    “这是我和萍花试着做的,改变经纬线能织出不一样的纹路,我们还染了色。”
    “若是提前将棉纱染色,将不同的线掺在一起纺织,就能织出彩色的花纹!”
    “矩子您再等几日,我们将这织机改一改,等织出彩色花纹布给你试试!”
    宗门没有秘密,萍花刘通和秋婆婆造出纺织机的事,第二日便传遍了整个坞堡。
    大家开始还以为听错了,因为刘通在木工班实在不起眼,平时也没有人去关注过他。
    可经此一役,刘通俨然成了矩子面前的红人,时不时就要去矩子的小院报道,据说矩子还让他研究用水推着织布机的图纸。
    总之,刘通在宗门小火了一把,最发愁的人就成了张二柱,
    张二柱喜欢萍花,这事全墨宗的人都知道,可就算张二柱每天定时定点去帮养猪场干活,也没见萍花对他多露一个笑脸。
    这个脸上有胎记的少女,一直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并不因为张二柱的献殷勤而有丝毫的松动。
    反倒是进了棉花小组以后,萍花和刘通迅速熟了起来。
    因为要改造织布机,经常能看到二人凑在一起研究,萍花也会在养猪的间歇拉开刘通送来织机试用,然后再将试用感受和改进意见反馈给刘通。有了共同话题,萍花的话也多了起来,一直没什么表情的小娘子,现在也会冲着刘通眉眼微弯了。
    张二柱看着着急。
    他以前从没把刘通这个弱鸡放在眼里,毕竟刘通所在的木工班本身就不如他的土木组,刘通在木工班的地位也比不上他张二柱。
    论名号论能力论身板,哪一点他都是完胜!可偏偏他不会做纺织机,他做不出那么精细复杂的东西,也听不明白萍花挂在嘴边上的梭子和飞轮到底是个啥?
    他曾经去问过木工班的师兄,对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那些东西都是女人家用的,哪有老爷们去研究这玩意的!
    可是偏偏,就有个老爷们去研究了!
    刘通不但研究,还成功做了出来,并且因此获得了奖励!
    昨天矩子和三老商定,决定奖励造出织布机的三人小组,每人一间单独的房子!
    消息一出,整个宗门都开了锅!
    单独的房之啊!目前墨宗只有矩子才住了单独的房子!
    当然,奖励的房子和矩子的套房不一样,实际上就是有单独房门的单间,和大家平时住的劏房差别不是特别明显。
    可这是一种地位,一种殊荣!
    萍花一个小娘子才来墨宗多久?!这就给自己挣得一间房子了!可见矩子对他们做的这玩意有多看重!
    众人心中扎舌,各自回作坊寻寻觅觅,都想找点自己擅长的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也做点新东西出来,得个房子,
    只是这样一来,张二柱的压力就更大了。
    他没有单方,还是跟师兄弟住一间劏房,若是想成家还要搬回老房子去住。
    可是现在,他看中的女人,人家自己就赚了一套房子,而跟他抢人的小弱鸡也有房子,他感觉十分受伤,心情消沉,一蹶不振。
    不过没人关心张二柱的心情,今天是能换房子的织布机第一次亮相,没事的老少爷们都围过来看热闹。
    除了他们,还有墨宗的婶子和小娘子们。
    看着复杂的木质飞梭互相缠绕,洁白的棉花被纺成棉纱,织成棉线,最后又变成紧实的白布,女人都惊讶的睁大了眼。
    她们是比男人更懂纺织的,一看这布就知道这是好东西。
    轻软,紧实,柔韧。
    一双双眼都盯着萍花的动作,心中暗自琢磨,恨不能自己能上去试一试。
    “婆婆,这就是棉布吗?这布可真细乏啊!”
    一位年轻的姑娘说道。
    “可不,就是你们去籽的棉花织出来的。”
    秋婆婆笑着说道。
    “机器是萍花和刘通一起研究的。看到没?手脚配合好了就能自己织,连熟悉了还能更快。”
    说到这里,秋婆婆轻叹了一口气。
    “唉,我老婆子年纪大了,手点眼神都跟不上。若是我年轻时候能有这样一台机,我就能把孩子们拉扯大,小六也不用给别人家了。”
    她的话,让在场的很多女人都低下了头。
    适逢乱世,想养大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一个女人自己养孩子,总有顾不到的时候。
    若有一台这样的织机,她们哪怕日夜不休,至少也能给家中挣回一份贴补,孩子们也能吃饱穿暖。
    想到这里,一众婶子娘子的心中越发不是滋味。
    一位的年轻的寡妇扯了扯邱婆婆的衣袖。
    “那我们……将来我们将来能有这样的织机吗?”
    “能吧,”秋婆婆想了想,忍不住就把那日矩子所说又重复了一遍。
    “矩子说了,咱们将来也是要开织布坊的,大家种棉花,收棉花,纺织,干了多少活给多少钱,每日定时上下工。”
    “那可是好啊!”大娘子笑了,
    “宗门的织布坊开了,我能介绍我娘家的妹子一起来做工吗?”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有些低,显然是记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
    “我们娘亲去的早,后娘容不下我们,我被嫁给个老头换彩礼,离家的时候妹子也就磨盘高。”
    “她在家里活得不容易,不如出来自己挣口饭吃!她手巧人又勤快,让干啥就干啥,我能保证的!”
    “好,如有那么一天,我替你家妹问问矩子,多半是有盼头的。”
    秋婆婆对那个未来也很期待。
    就像她说的那样,她们早晚要将这白色的棉布卖进关里,让大家都能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挣出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